神馬浮雲記 (五十一)朝貢大典四

作者 ︰ 曲甲

韓國之後便到了公國。

公國里,如今的夏國算不得最強,但它是最早的諸侯,因此按道理每次都是排列在公國的首位。

夏國是大宋早期最強大的諸侯,原已向西拓展到烏拉爾山脈一帶。不料傳至四代,國主夏絛引兵越過烏拉爾山西征,兩弟趁機私分東部最富庶的鄂畢河一帶國土,自立為蘇、夔二國。夏公回師討伐不利,便向朝廷請兵討逆。

時熹宗失政,不理朝事,朝中大臣也以諸侯太強對朝廷不利為由,竟然不問,夏國便一分為三,至此再也無力向西。夏與蘇、夔二國遂成仇國,時有相攻,乃啟諸侯互伐之端。

之後,夔國又分裂為夔、菅二國。如今夏、蘇、夔均是公國,菅國是侯國。夏國由一國分裂成四國,國力大減。因一恨向朝廷不肯出兵協助其平叛,二恨朝廷後來還接納叛逆的蘇、夔二國為諸侯,因此曾二十年不朝。待第五代夏公薨後,第六代夏公便來朝貢,但每次均只獻青茅一車。朝廷遣使斥責,夏公對曰︰「古禮,諸侯朝周天子,止用青茅一車。且國土被奪,待下次朝貢,恐青茅亦不得矣。」

朝廷無法,因此向來深厭此國。不過待第七代夏公即位,與朝廷關系便有所改善,遣使來朝之時貢禮雖不豐厚,但仍屬中游水準。

此時的夏國已傳至八代,國主名叫夏循,凍土之內的國土約四百萬方里,民數約五十余萬戶。

夏國此次使臣正使名夏玄,乃夏國世子。他今年二十五歲,身材挺拔,濃眉長目,直鼻闊口,一身英武之氣。趙弘在召見他之前就听說此人與先祖武宗樣貌神似,細細打量之下,果然與宮中所藏畫像上人有七、八分相似,不由好感大生。

這次朝貢,他除帶來二萬兩黃金之外,還有珍稀寶石三顆,每粒市價當在千金,分別贈與皇帝、皇後與太皇太後。夏國朝貢一向都小氣得很,這次禮單不俗,便顯示了夏國與朝廷重修舊好的意思,令趙弘大為高興。

等到正、副使臣落座,趙弘問道︰「朕聞夏國近年來與俄國于烏拉爾山脈一帶大開戰端,此中情形如何?」

俄國于數年間連續滅掉了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幾個蒙古汗國,國力大增。俄國主名叫伊凡,今年才二十四歲。他七歲繼任莫斯科大公,十七歲自稱沙皇,號伊凡大帝。

夏玄聞言欠身道︰「去年春夏,俄國出兵十萬、火炮一百五十門攻打我烏拉爾山下寧遠城,後見不克,又添兵四萬,火炮七十余門。幸軍民用心,經半年苦戰,因嚴冬將至,俄國才不得不退兵。寧遠城因此僥幸得保。」

這寧遠城保衛戰之慘,趙弘是知道的。戰後,寧遠城中夏國將士死傷七成,達三萬人,百姓亦是傷亡三萬,而俄國傷亡則超過六萬。夏國雖是損失慘重,但俄國以三倍之兵受阻于寧遠城了,無論如何,都是敗了。他眼見這夏玄只是淡淡地將此事道來,言中既不夸大敵方的優勢,也不吹噓己方的勝利,反而將俄國最終的失利歸結于嚴冬到來,心中暗起敬重之意。

「俄國如何變得此般強大了?」趙弘皺眉道。俄國打一個寧遠城就動用了十四萬兵,二百多門火炮,管中窺豹,可見其實力強大。

夏玄卻聞言起身,拜服于地道︰「此事臣國有罪。」

趙弘大感意外,忙道︰「夏國何罪之有,世子又何須如此,速速請起。」說罷便向身後的主管太監高拱使了個眼色。

高拱會意,上前攙扶。

夏玄見高拱來扶,便先拜了拜,然後才順勢起身,退回座位上坐定,道︰「昔日,我大宋分封諸侯之時,蒙人已分列成數個汗國。這些汗國之間非但不相聯合,反而自相攻伐,因此被我諸侯各國一一擊破,趕去那烏拉爾山及伏爾加河以西,本已成苟延殘喘之勢。但自臣國數十年前遭遇國變,便停止了西征。臣國當時乃是諸侯之首,臣國既不再西進,它國也是止步不前。我西北諸侯既停止西征,蒙人又是積弱,便由得俄國人逐漸坐大。」

「俄人本是蒙古人的附庸,後逐漸月兌離了蒙人的羈絆,最後反倒滅了蒙人。當今沙皇伊凡乃當世豪杰,素有‘雷神’之稱。其在近六、七年間連續攻滅蒙人殘余勢力,如今又窺視我東方。俄國百年來一直向我大宋與西方各國學習,已非往日森林與凍土間的蠻夷之輩,其文化、技藝頗有獨到之處。就打火器制法來說,乃是學自于西洋,其火槍、火炮的威力與臣國相較,已是佔有優勢。」

趙弘見他言語雖然說得似乎危機四伏,但面上卻始終帶著從容,似並不如何著急,心中一動,便試了他一句︰「世子既知俄人之事,想必已然心有良策,速與朕道來。」

「陛下聖明,良策臣實不曾有,但臣前來之時,臣父有二事相囑。」

「卿請言之。」

「其一,臣國願與蘇、夔二國屏棄前嫌,重修兄弟之好,永止干戈,望朝廷能從中調解。其二,臣國慚愧,雖國內盛產煤、鐵、銅等礦產,但冶煉與兵器技術始終不得其法,望朝廷能傳授技術,並遣技師能工前往協助。」

夏玄說罷,又一次拜服于地。他今天已是第三次拜皇帝了,執禮極恭。

「夏國既願與蘇、夔二國修好,自是美事,朝廷從中周旋,當是不遺余力。至于這冶煉與兵器之事,乃內閣之職份,朕不能越皰代俎,需得另行計議。」

趙弘覺得這兩件事中前一件,朝廷自是有責任代這夏國從中調和,但這蘇、夔二國肯不肯,會不會表面應允,暗中趁火打劫就難說;第二件事,夏國求冶煉與兵器之術,實質是求更先進的火器制法。這涉及面就太廣,又是內閣份內之事,他可不能大包大攬。思索一番之後,便讓他改日再行求見。

夏玄見皇上允諾再次見他,所求之事有望,心中大喜。又自覺已佔用朝貢時間太多,四拜之後便告辭出殿。

※※※

大宋的公國除夏外還有吳夔、晉、公皋、撢等七國。待最後一名撢國使臣覲見完畢,侯國使臣便改為二國一撥;伯國變為四國一撥;然後那子、男國使臣更改為八國一撥。這樣覲見速度就快上了許多。

大宋共有大公國三,公國八,侯爵之國十八,伯爵國二十九,子國四十六,男國則是一百四十三,諸侯總數二百四十七國。

待其中一輪子國使者參見完畢,趙弘留下其中一人,然後讓另外七人退下。

「景王可好?」趙弘坐于寶座之上,面色平靜,但心中卻是有幾分淒切。

趙弘父皇子嗣不多,只有姐弟六人,從長到幼,分別為景親王趙柘、簡親王趙纈、長安長公主趙栩、皇帝趙弘、直親王趙邃、長樂長公主趙怡。趙栩、趙邃、趙怡都還在京城,而趙柘與趙纈卻被太皇太後在他登基後的幾年里就分封並遣去了美洲。景王趙柘封的是愛達荷子國,簡王封的是明尼阿子國。按睿宗後的新分封制度,他們本人在世可保有親王的稱號,但後代卻只能世襲子爵的爵位。

景王的使臣是國相句安,他今年六十二歲,是隨著景王之國的老臣,至今已十二年了。他听到趙弘如此問,老淚便一下子忍不住地流了下來,更是拜伏于地,連聲痛哭。

「句卿乃忠直之臣,快快請起。」說罷,趙弘對著高拱一擺手。高拱便連忙上前將句安攙扶起來並在椅子上坐好。

「老臣代景王謝過皇上。」句安終于收住了眼淚,恭聲說道︰「景王一切都好。臣國森林茂密,湖泊眾多,物產豐富,景王很是如意。」

景王比趙弘大了七歲,原來在宮中的時候,一向都很照顧他。趙弘登基後第二年的某日,景王來宮中拜別,跪在地上面對著寶座嚎啕大哭的情形,他永遠都忘記不了。

「景王能如此作想,朕就心安了。不過美洲遙遠,萬事不比本土。景王有何難處,句卿可直言相告。」趙弘道。

他很想為這個哥哥做點什麼,但又似乎做不了什麼。沒有人不懷念京都的繁華,但景王卻是永遠回不來了。

句安低頭想了陣後,道︰「多謝皇上關懷,但景王的確不缺什麼。不過如今殖民地各國與英、法兩國在邊界上沖突日益加劇,臣國與西洋人不接壤,倒也還好,只是簡王那里恐怕就……」

趙弘听了,不禁心中感動。這個句安真是純臣,自己都尚且如此,還能想到別人。隨即揮了揮手,便有宮人捧來琴一張,遞給了句安。

句安接過了琴,只听趙弘道︰「景王最喜音律,這‘瓊響’之琴,就煩卿轉交景王。另外卿侍奉景王有功,就舉薦兩名少年族人來宮中做御前侍衛吧。」做皇帝的侍衛可是個優差,以後有大把的升遷機會與前途。

句安听了,再此拜倒稱謝。如此兩人再說幾句,句安便拜辭出殿。

※※※

待最後一批男國使臣覲見完畢,趙弘終于松了口氣,朝貢大典進行到此時已經歷時八個小時。歷史上,朝廷共分封過四百多名諸侯,到今日卻只留下一半,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從其它的諸侯國里分離出來的,如同今日的釋國。這麼算來,那被滅之國就更加的多了。

諸侯內戰,朝廷不干涉,粗看似不可思議,但其中自有緣故。

新歷一百零二年,北海寧、成等六國互相攻伐,攪得北疆一片混亂。其時睿宗剛于西南新滅瀾滄王國,收其地並入交趾;早先則于美洲海域擊敗西洋人,奪其軍港聖迭戈改名為凱旋港,將美洲西洋人趕去北緯三十二度以南。時人皆以睿宗縱橫捭闔,武功直追武宗皇帝。

聞六國相爭,睿宗震怒,出兵十八萬討伐北疆,預以此來警戒所有妄圖吞食鄰國的諸侯野心家。六國諸侯見朝廷來伐,人人心懷恐懼,于是拋棄前嫌,暗中締結盟約,合力將朝廷大軍誘入圈套並困于北海一帶,朝廷只好答應與諸侯議和。

六國諸侯特使,僧人知行手持各國與皇室封建立約之抄本,死摳所有封約中都沒有「諸侯不得互攻」之類的字眼,在金鑾殿上與滿堂朝臣大辯兩天,終于迫使大理院默認「若無求援,朝廷出兵干涉諸侯互攻為非法。」

自此以後,只要諸侯之間的互斗不越過大宋本土,不斷貢道、郵道與航道,朝廷俱置之不理。

此事著實奇怪,趙弘亦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僅僅是武宗的一個疏忽而已麼?

可不管他怎麼想,諸侯間打仗已成了常態,朝廷根本就管不著。

再看諸侯禮單,則有輕有重,最重的是那唐夏等大公或公國,最輕的卻是呂宋一小島男國,僅稻米與海產干貨共一車,令趙弘啼笑皆非。因知此國實在困難,卻也只能含笑納之。

又思據邸報所言,呂宋一帶近日又遭颶風之患,毀良田房屋無數,只怕今年之後的日子更加困難,想到此處,心下惻然,對那一帶小國的回賜就格外地豐厚。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馬浮雲記最新章節 | 神馬浮雲記全文閱讀 | 神馬浮雲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