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馬浮雲記 (四零三)代賢繼的問題

作者 ︰ 曲甲

北美的大地海峽總長三百多里,寬五、六十里。它的北面是大地島,大地島東北是鄭國灣,南面有條九道灣海峽通向蔡國的西雅圖與塔荷馬兩座大城。

顧名思義,九道灣海峽便是指這條水道蜿蜒曲折的走勢。它不只是有九道曲折,如果一條船要從海峽入口走到尾部,恐怕要拐十幾道。它也不止是曲折,而且還非常狹窄,寬處也只有五、六里。

在歷史上,蔡國和鄭國從來都是冤家,一直都處于打打和和的狀態。長島國因為國小,國策為兩國所左右,立場在強鄰間搖擺,但多半的時候都是站在鄭國這邊。為了免于遭受來自海上的攻擊,蔡國不停地在九道灣海峽內修築炮台,擺上八斤或六斤的長炮,射程是艦炮的三到四倍。這些長炮雖然發射的炮彈比較小,但因為初速高,穿透力強,打戰艦就像是拿牙簽去戳西瓜,一打一個洞,而且都是布在拐彎抹角之處,戰艦的艦炮難以予以回擊。

整條九道灣海峽內,這種長炮一共布下了一百二十門,原只是為了對付總噸位不到兩萬噸的鄭國與長島國水師,謹慎得可以用「變態」兩字來形容,在北美大陸上傳為笑柄。可俗話說「防患于未然」,蔡國君臣的憂患意識最終派上了它最大的用場,即使是聯合艦隊那樣的大塊頭也不敢輕易闖進來尋這個晦氣。

就算是聯合艦隊硬生生地攻下了九道灣內的兩座大港,在經過了這般的洗禮後,每艘戰艦恐怕都起碼帶上個十孔百瘡的,那他們又拿什麼去和遠征軍決戰呢?所以,德阿維萊斯的聖?馬丁號只是在灣口兜了一圈就知趣地退了回去。

自去年聯合艦隊偷襲長灘港之後,三國情知不妙,便盡棄前嫌,結為同盟,將彼此艦隊合為一處,推舉鄭國水師提督代賢繼為帥統一指揮。在聯合艦隊開來大地灣之後,便退入九道灣內最深處的塔荷馬港,憑地利堅守。

水師聯軍共九十艘戰艦,由鄭國水師提督代賢繼統領,集中了三國水師的全部家當,共有金剛級戰列艦四艘、雷電級輕型戰列艦八艘、巡洋艦二十二艘、護衛艦十六艘、炮艦四十艘,合計噸位二萬八千噸;美洲海軍余部則由海軍左提督萬明統領,其中有戰列艦五艘,巡洋艦六艘,炮船四艘,合計噸位八千噸;另外,東美洲公司有十二艘一百五十噸的護衛艦與六十幾艘商船停泊在九道灣內避難,這十二艘護衛艦也是大地灣聯軍可以使用的力量。

如此算來,大地灣聯軍則共有戰艦一百一十七艘,總排水三萬八千多噸。這就是大地灣聯軍全部的家底,雖然數量不少,但戰艦噸位低,與西洋聯軍硬拼不行,但仗著岸炮的支援與對水道的熟悉,西洋聯軍要是敢打進來,不大出血一番也是討不了好的。

六月十八日的這個傍晚,夕陽映照著波紋狀的海面泛起一片金鱗般的閃亮。彎曲的水道打兩邊繞過海中的夾島,將島上夏季的蒼翠堆積眼前。

塔荷馬港位于西雅圖南面五十幾里外的啟航灣內,海灣的北面有座大島,名為夾島。島嶼將本來就狹窄的海道一分為二,夾于兩岸之間,因此而得名。三國諸侯的艦隊就停泊在啟航灣與夾島一帶的海里。

這一帶的海灘多半是深褐色,或者說是黑色的,並不漂亮,但卻能隨處挖到好吃的象拔蚌。海里的出產也及其豐富,可以很簡單地就可以釣起好幾斤重的大螃蟹,諸如海魚、海星、海貝之類的海產也非常容易捕撈。

西洋聯軍並沒有深入到九道灣海峽,所以經過了初期的緊張後,氣氛就逐漸地緩和了下來,許多不當值的水兵四、五人結群地跑去了海灘上挖象拔蚌。每逢海水退潮的時候,象拔蚌的身子已鑽入到沙里,但肉鼻頭還探出于海灘上。水兵們看到後一擁而上,拿起鏟子就開挖它周邊的濕泥沙。象拔蚌受到驚嚇後會一個勁地往泥里鑽,這時人就要和它比快,如果挖得很快,或許就能很順溜地將它給挖出來。如果動作慢了,泡過水的濕泥坑挖深了後會塌陷,就得用一個內徑七、八寸、一端削尖了的空心竹管插入泥里,用腳踩深,將象拔蚌套入其中,再用手掏出管中的泥,最後把象拔蚌給抓出來。但水兵們的手腳很快,基本上都不用那種竹管,若是實在抓不到,也就算了。

啟航港內,一千一百噸金剛級戰列艦揚威號正靠岸停泊,白底紅字的「帥」字旗在高桅上徐徐地飄揚。揚威號是代賢繼的旗艦,鄭國最大的戰艦,雖然和大宋布武艦、無畏艦無法相比,但卻是鄭國的驕傲。

蔡國只有十五萬戶的人口,鄭國與其相仿,而長島國只有三萬余戶,以這樣的財力能養得起這麼一只艦隊,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此時,代賢繼站在揚威號的艦艉樓上,凝視著海面,一艘單桅消息快船正向著這邊趕來,似乎有軍情需要稟告。他今年六十有二,做鄭國水師都督已有二十年的歷史。斑白的須發,黝黑的皮膚,深如刀刻的皺紋,這是四十六年水師歲月留下的印跡。

大地灣三國二月份就收到了朝廷的詔令,令他們听從遠征軍的調遣合擊西洋聯軍。朝廷在分封諸侯的時候,約書上寫著諸侯在朝廷需要的時候有出兵的義務。以陸軍來說,公國在朝廷調兵的時候需出兵三萬、侯國一萬五千、伯國七千五百、子國四千、男國二千,並配齊所有士兵的裝備,按比例提供馬匹、火炮、火槍、輜重車輛、旗幟等等。

至于海軍就沒有陸軍寫得那麼詳細,只是籠統地說大艦、中艦、小艦等各多少。武宗與睿宗時代的戰艦與如今的無法相比,一條五、六百噸的戰艦在那個時代就是大艦,而現在只是巡洋艦的級別。因此,若按約書出兵,蔡國和鄭國都是伯國,還有義務出兩艘巡洋艦,長島國只是男國,派幾條小炮船便算是盡了職了。何況自從諸侯私啟戰端以來,朝廷就根本對諸侯沒什麼約束力,諸侯也大可以種種原因推諉出兵。

況且,在這次大宋與西洋人的大戰中,美洲諸侯各國心態復雜。因為《內海條例》,諸侯國的出產也受其限制,必須經東美洲公司盤剝一道才能銷往大陸。所以,諸侯國既盼望著朝廷能在壓力下取消東美洲公司的貿易特權,又希望自身不在戰事中受損。

假使西洋人不能打敗遠征軍,朝廷又怎麼會無緣無故地去取消東美洲公司的那些特權呢。因此,無論是否承認,諸侯起碼是在潛意識里對朝廷戰敗有樂見其成的成份。

假使朝廷敗了,照著西洋人打下南方凱旋港、萬佛城、舊金山和內濱城的勢頭,難免他們沒有北上奪取諸侯國領土的野心。如果是那樣,這就關系到諸侯們的生死存亡問題了。再者,即便西洋人不來做滅國之戰,只要控制了美洲西部海域,斷了各國的貿易航路,那也是近乎是滅頂之災。

總之,這場戰事勝也不是,敗也不是,諸侯們的算盤也是打不清了。所以三國諸侯給予代賢繼的令諭便是︰若遠征軍能取勝,便夾擊西洋聯合艦隊;若西洋人能勝,則死守大地灣;若兩者勢均力敵,則暫且觀望。

回想過往年月,代賢繼一生打的基本都是和蔡國的爛仗。鄭國與蔡國陸上接壤,港口又同處于大地灣之內,兩國就成為了天然的敵人。你來我去的,打得個不亦樂乎。鄭國國力與蔡國相仿,水師規模也相仿,但鄭國水師的犀利程度卻不是蔡國可比擬的。同種型號的戰艦,一對一地較量起來,鄭國艦能干掉蔡國艦,這是鄭國的士兵長期訓練有素的結果。蔡國水師在海戰中從來都沒打贏過對手,就被逼得不得不大建沿海炮台。

王維詩雲︰「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莫嫌舊日雲中守,尤堪一戰立功勛。」這幾句可為代賢繼此時的內心寫照。作為軍人他,難免不恥這種首鼠兩端的指令,若有戰機,誰又不願意抓住這個青史留名的機會呢?

那艘消息船逐漸地近了,繼而靠上了揚威號。船上的傳令兵從繩梯攀爬了上來,越過船舷就徑直地向代賢繼走來。走上船尾樓,行了個軍禮後大聲喊道︰「報!」

代賢繼仍然目視遠方,頭也不回地道︰「說!」

「啟稟大人!西洋艦隊開始全軍從歸寧港啟航,聖馬丁號也在其中。」

聯軍在大地海峽南面的山上設了嘹望崗來監視敵軍的動靜,並通過一系列帶有顏色的烽火來彼此傳遞信號。

聯合艦隊于昨日開始陸續地從歸寧港內出航,今日又是全軍出發,看來是遠征軍到了。代賢繼面露喜色,卻听得傳令兵繼續稟報︰「敵軍昨日出航的巡洋艦隊在海峽口集結後,上午便向著南方的海域開去。」

他們不在海峽口靜候遠征軍的到來,跑去南方干什麼?代賢繼面色一凜,低著頭來回地踱了數圈,忽然有所悟,扭頭便向身旁的衛兵大聲喝道︰「快!給老夫去取海圖來,要美洲全海圖。」

不多時,海圖取來,在甲板上鋪開。代賢繼身子蹲下,手里拿著紅藍雙色畫筆在圖上描了一陣,心中一系列疑問猶然而生︰

今日已是六月十八日,照道理遠征軍無論如何都應該抵達大地灣外圍了,除非他們是不準備前來。照道理,西洋人會在數百里外就布下偵查船,只要遠征軍一到這個範圍的海域內,西洋人就必然有所舉動。

昨日,西洋艦隊就開始動了,或許就是探得了遠征軍正在趕來的消息。但他們為什麼要南下呢,難道不準備與遠征軍決戰了?

南下的原因可能有三種︰一是突然覺得沒把握,臨戰而退;二是遠征軍撤回了國,西洋人跟著撤兵;三是遠征軍根本就沒來大地灣,西洋人探明了遠征軍的去向,尾隨而去。

第一種可能性或許有,但不大;既然沒把握,那他們為什麼要一直守在這里,守在這里就得有被打殘的覺悟。

第二種幾乎沒可能,一仗未打就撤軍,胡總督如何向朝廷與民眾交待?

第三種的可能性不小。如果遠征軍不準備來大地灣,那會是什麼原因?

怕與西洋聯合艦隊展開決戰?這怎麼可能,遠征軍加上自己的艦隊,力量幾乎西洋人的一倍,如此巨大的優勢之下不與西洋人決戰?

難道是遠征軍行軍途中出了問題?颶風?大浪?如果遠征軍遭到了風暴的襲擊,艦隊要尋個地方修整,那他們會去哪里?會不會已經撤回了長崎,所以西洋人得知了遠征軍撤兵的消息後,也就自行地退去了。

又或者是因為遠征軍去了南方,西洋人就跟著去了南方。難道遠征軍真的不來大地灣了,而是去了南方?

如果遠征軍真的去了南方,那他們為什麼要去南方,為什麼不直接來大地灣聯同自己的艦隊先把西洋艦隊給滅了,胡總督到底在想什麼?

什麼樣的原因才會使得胡總督要轉進南方?如果去南方,遠征軍又會去哪里呢?……

這些問題源源不斷的出現在他的腦海里,各種可能性被他一一的擺了出來,然後再一一的推翻。最後,一個令他久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又一次浮了上來︰德阿維萊斯憑什麼敢把他的艦隊擺在大地灣里,他就不怕遭受滅頂之災嗎?

德阿維萊斯敢這麼做,恐怕是他掌握了某些自己所不知道的內情,而諸侯國和朝廷的溝通一向都非常地稀少,代賢繼自認為是絲毫不了解北洋的情況。

思來想去,這些問題還是回答不了,只得對著身邊的衛兵道︰「去請萬提督、安提督與劉提督來揚威號議事。」

安提督是蔡國水師提督安慶緒,劉提督是長島國水師提督劉國璞。

既然西洋艦隊出動了,三國水師是不是該尾隨一下,看看西洋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反正順風南下,三國艦隊有船小輕快的優勢,如果見事不妙而翻身逃跑,西洋的戰列艦也是追不上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馬浮雲記最新章節 | 神馬浮雲記全文閱讀 | 神馬浮雲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