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大唐愛 第313章 解惑

作者 ︰

陪坐在後院的涼亭寒暄了幾句,韋氏就自請離去,到前院招呼滿堂賓客。

今日是李椒大婚之日,忠王府賓客滿堂,李椒是當今天子的皇長孫,又是當今皇太子的長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時,李椒與沈氏奉旨成婚,連聖駕都已駕臨,上門參賀的人自然少不了,朱門外的車馬一早就絡繹不絕。

韋氏雖不是李椒的生身親母,今下怎說也是太子妃,況且早年吳氏撒手人寰時,病榻前曾央懇韋氏照拂一雙兒女,是以這些年來,韋氏一直把和政視如己出,而永和與和政更是十為親愛,正因此,盡管李椒自幼養于百孫院,平日與李僩也甚親厚,四人雖非一母所生,彼此間的感情卻甚為敬睦。今時李椒成婚,韋氏自也欣慰不已,未負吳氏當年所托,只待它日和政出嫁,吳氏亦可含笑地下了。

目送韋氏離開,江采隻才起身步至江仲遜面前,依依施了禮︰「恕兒不孝,這幾年未盡人女之孝,反卻勞阿耶牽腸掛肚。」

「采隻……」見江采隻行此大禮,江仲遜顫巍巍的抬手撫上女兒的額髻,已是老淚縱橫。先時在人眼前,礙于禮教甚至都未敢正眼看一眼江采隻,生怕落人口舌被人異議有大不敬之嫌,反而給江采隻滋添禍端,這刻父女二人獨處在亭中,總算討了空子可好好一吐這五年的掛懷之苦。

緊握住江仲遜形同枯槁的手,江采隻忍不住潸然淚下,一頭撲進江仲遜懷里無語凝咽。嚶然有聲。入宮的這五年,未少思鄉思親,今時今日好不容易得見江仲遜一面,觸及于眸江仲遜憔悴的臉龐。及其盡是擔忡的目光。感觸著一個老人對兒女的苦苦牽念,那指間的溫柔和寵溺,一切盡在不言中,怎不令人心酸。

想當年隨薛王叢、高力士北上入宮時,江采隻只想著應命,祈著早日揭過這千年前的一夢,當時對江仲遜縱有不舍,卻從未料及,今世所注定的這份父女之情竟已如此的深厚。割舍不掉。今刻伏在江仲遜膝上,江采隻才真切地體味到何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原來人真的是感情性動物,血濃于水,人世間的骨肉之情,父母之情,當真無與倫比,又有幾人是鐵石心腸。

看著江采隻啜泣不已,江仲遜別過頭拭掉眼中的淚花,輕拍撫著江采隻的肩背,自曉這幾年在宮中,江采隻未少忍捱。否則,又豈會一見面就哽咽不止。換言之,皇宮高牆藩籬下的日子,看似榮華,每一步何嘗不是走在刀刃上。光鮮的背後更多的是不為人所知的苦寂。

當初江采隻入宮前夕。江仲遜就曾交囑過,而今看來。宮中歲月著實不易捱熬,如若不然,以江采隻的秉性,又怎會在其面前如此失態。思念之苦尚有可解之時,心中的苦水,卻無法道與人一塊分擔。

嗚咽著抽噎了約莫一刻鐘之久,晚風乍起,夾帶著刮起一絲涼意拂面吹過,江采隻才抹一把面頰上的淚盈,眸眶通紅地抬首看向江仲遜,宛似孩童時一個人獨自窩在江家東廂房的庭院里,直哭得迷迷糊糊地抱膝倚在一叢叢的梅枝下寐著,半睡半醒間卻被一個溫暖的懷抱攬入臂彎,惺忪的睜開紅眸只映入眼簾江仲遜一張慈愛的面龐,一如此刻一般,眼底淨是無盡的憂忡。

過去江仲遜是不明就里何故江采隻小小年歲卻終日獨個呆坐在梅叢底下,嘟著紅唇不發一言,淡淡的眉心卻凝著濃濃憂愁似的,又一問三不答,殊不知,當時江采隻連人帶魂才從千年後穿越來,一場莫名其妙的穿越之後,再睜開眼時早已物非人非,楞是由一個知性女記者搖身一變變成一個還在吃女乃的女娃,雖說學話較早但小胳膊小腿的根本無法與人溝通,一時間更難以置信無法融入這個千年前的時代。

怎奈江仲遜卻是莆南一帶頗有名望的儒醫,見日上門問診的病患摩肩接踵,一天到晚連半點清寧也無,江采隻又在絞盡腦汁的竭盡全力尋覓如何穿回去,為圖耳根清靜才時常閉門在東廂房庭院里,恰巧那庭院里又栽種有幾株寒梅,秋去春來,一片片的梅花隨風飄舞在庭院中,四處洋溢著陣陣梅香,時而飄落在發髻上時而沾一身香瓣,暗香浮動,冷艷襲人,卻也怡人沉醉。年復一年下來,不知不覺間江采隻已然對冬梅情有獨鐘,未久,江仲遜發覺幼小的江采隻徜徉在梅花叢中,日日出神凝視聞目聞香,不知寒冷不知疲倦,故才不惜重金遍尋奇梅栽種滿整個庭院,每逢深冬臨春的時節,房前屋後處處可見競相開放的梅樹,玉蕊瓊花綴滿枝丫,而今想來,當時實則也只為博自家女兒一笑罷了。

至今江仲遜仍不知,當年初解人事的江采隻究竟是何契機竟愛梅如狂,但父母愛子女本即天經地義的事,時日一長,江采隻也不希江仲遜在得悉事情的真相之後而悲傷欲絕,個中原委便一直隱瞞下來。時隔多年,看著江仲遜眼底又滿是難以掩藏掉的憂忡,一如當日那般憂心忡忡,江采隻委實不忍于心,曾經江仲遜為其的悶悶不樂憂忡,想方設法逗其開心一笑,今時江仲遜又為其在宮中的安平憂心,卻已心有余而力不足無力看護,江仲遜眼底一閃而過的自責,直讓江采隻愧懷,無顏以對。

少時,江采隻掏出絹帕擦拭掉面上的淚痕,笑靨自然開,曼聲關切道︰「阿耶近年在家,一切可還安好?」

兒女大了,總不能累及雙親惦念一輩子,江采隻更不願日後再讓江仲遜放心不下,為之愁得一頭白發。父女倆五年才見這麼一面,與其哭個不停,看得江仲遜越發揪心。還不如說點高興事兒,待匆匆一見惜別過後也可安之。

「為父在家,一切安好,兒不必牽掛。」扶了江采隻坐于對面石凳上。江仲遜坐回身。面露微笑道,「兒可還記著李東?這兩年,李東在草堂吃苦耐勞,未少替為父東奔西走。」

見江仲遜提及李東,面帶欣慰,江采隻莞爾笑曰︰「瞧阿耶說的,兒怎會忘卻小東子?李大娘近來可好?」

「都好。」江仲遜輕嘆息了聲,慈眉善目道,「前兩年。村里鬧洪災,李家的牆垣坍塌,為父顧念李東母子二人孤兒寡母。便讓其二人搬入江家偏院暫居。這兩年,也多虧有李東在,常跟為父出門義診。」

江采隻淺笑了下,心下卻兀自一沉,听江仲遜的話音,這幾年多是李東母子倆在江家陪顧,听似采盈並未回珍珠村。不過,江仲遜既只字未言采盈,相見這大半個時辰里也未多作過問為何不見采盈跟在身邊,江采隻一時也不敢貿貿然說提采盈之事。不無唯恐江仲遜還不知情當年采盈一事,繼續關問只怕要說漏了嘴。

隱下心頭紛擾,江采隻頷首啟唇道︰「李家與江家原就只有一牆之隔,阿耶一貫仁善,李大娘母子倆實也淒苦。今有李大娘母子在家照全阿耶起居。兒亦安心不少。」

早年間,李家的幾間茅舍就已是珍珠村獨一無二的陋室。因長年失修,每至陰雨時氣總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而李家的後院僅與江家有一道草垛牆之隔,李東既在江家草堂學徒多年,為人又敦厚,李大娘待人處事亦極為和善,江仲遜有此決意本也在情理之中。前些年南澇北旱,李隆基為此一連多日在早朝上與百官商議解救之策,當時江采隻就曾憂忡珍珠村遭受洪災,今日听來,看來當年莆南一帶也未幸免。

頓了頓,江采隻才又像是想起甚麼一樣,淺勾了勾唇際細聲道︰「今個阿耶怎地與沈太史一道兒趕來長安?莫非家中出了何事?」

見江采隻問及沈易直,江仲遜笑了笑︰「家中一切安好,此事說來話長,前些日子沈太史派人做請為父去沈府為其娘子看病,只道是染了惡疾,為父便連夜帶了李東趕往吳興,說來也巧,正逢薛王南下在沈府,一問之下,才知薛王是為皇長孫禮聘良家女入宮采選而去。為父在吳興城中客棧逗留了兩日,待治愈了沈太史娘子的惡疾,才回珍珠村,就此與沈太史結識下。」

江采隻心下巍巍一動,清眸含笑道︰「這般說來,阿耶也曾見過沈太史的女兒?」

「算是有過幾面之緣。」干咳了兩聲,江仲遜溫聲說道,「沈太史的女兒,倒是個知書達禮的女子。」

江采隻忙起身為江仲遜輕捶了幾下後背,凝眉道︰「阿耶這咳疾,怎地全未見愈?」早年江仲遜就患有干咳的頑疾,屢治不愈,近年思親情切,一年四時咳疾越發咳得厲害。

輕拍兩下江采隻的縴手,江仲遜一笑置之道︰「為父現年都一大把歲數了,人已老矣,三災八難在所難免,無大礙。」

江采隻心頭一酸,又淚盈于眸,這些年淨顧上心李隆基的咳疾,竟忘卻江仲遜更是患有同樣的頑疾,都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今日思來,端的有愧于江仲遜。

但听江仲遜又語帶笑意道︰「沈太史娘子病愈後不久,沈太史又差人來報,言小女采選為廣平王妃,聞吾兒早年入宮,今下是為宮中梅妃,故有意相邀為父擇日一同北上長安,看探自家女兒。逢巧薛王前兩日復至沈家下聘,為父念兒心切,得悉後便匆匆趕往沈家,與之一道來了長安。」

江采隻心中微解,正欲展顏,卻見涼亭西邊的小道兒上走來幾道人影,仔細一看,竟是薛王叢、李隆基低語著漫步而來,一旁還跟有高力士,以及雲兒、彩兒、月兒三人趨步在後。

說話的工夫,江仲遜同是留意見那邊有人走過來。見狀,江采隻遂攙了江仲遜一並步出亭外,先行恭迎聖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在大唐愛最新章節 | 夢在大唐愛全文閱讀 | 夢在大唐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