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宅女悲喜劇 23 琴棋書畫

作者 ︰

平時,三個小姐除了學規矩,原先族學的老師也從族學搬到劉家後院來教導她們的學問,繡娘師傅也按時來查看女紅作業。

大伯母還請了琴棋書畫的先生,全方位的培養劉府小姐們的才情。

一位先生教導古箏和圍棋,一位先生教導書法和國畫。

劉氏三姐妹也只能各懷心事的按部就班的跟著先生們學習了。

表面上,風平浪靜,大家似乎都很刻苦,時不時的得到些師傅先生的表揚。

大太太也洋洋得意,經常在請安的時候向劉老太太邀功,大房一時間在劉府風頭無雙。

前世,劉珍喜對樂器也算是一知半解。練過電子琴,懂得五線譜,還有8級證書給她考高中加分。

而且一直對古箏有獨特的感覺,一直想學,可是已經學了電子琴,也沒有太多精力分散到素質教育上,為了升學成績打算,後來放棄了。

這一世,終于可以學古箏了,劉珍喜十分有興趣。練的也比較刻苦。

不過她先天條件不如劉珍奇和劉九妹,手型不是很好看,只能算個中下的資質。

教導他們琴技的先生是個高級青樓里出來的清倌人,年輕的時候,琴棋書畫精通。後來被人賣去做了妾,再後來被人趕了出去走投無路又不想在干本行只能到劉氏的家廟掛名當了姑子,平時清修的時候也彈琴解悶。

大太太知道後,請到家里當了先生。當然,這種先生畢竟出身青樓,雖然有據可查她沒有什麼混亂的情史,上課的時候還是派了幾個老媽子和大丫鬟盯著她,以防說些什麼不干淨的話,讓小姐們听去。

這位先生也只管教導琴技和圍棋,很少說余外的事情。

雖然上課略顯沉悶,劉珍喜樂在其中,有時候練琴弄得手指酸麻,也要堅持練下去。

就這樣努力,她每次彈的曲子,也只是被先生評為尚可,沒有兩位姐妹的評價高。

劉珍喜還是被打擊到了,心里覺得,大美女到哪里都吃香啊!

圍棋書法國畫的課程,她也跟著學,也只能算是馬馬虎虎,反正六太太不需要她進宮選秀,也沒必要太上心。

上國畫課的時候,劉珍喜還是十分快樂的,畢竟能用毛筆臨摹出來一些大家的小品圖,這就讓她興奮了。

有些小品還是前朝的珍品,是劉府的珍藏,為了她們學習鑒賞,專門從庫房里拿出來。

連教導她們書畫的男先生都看著大家們的真跡目不轉楮的欣賞,自己也臨摹起來。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劉珍喜在前世半吊子水平的書法和少年宮初級班水平的國畫,功力提高速度。

只是平時學習國畫用的顏色顏料,卻著實讓人抓雞,這一世和天朝古代的丹青畫法相似,顏料也是選用純天然的原料。

上色的時候,朱砂,石青,石綠,竹黃,墨黑,泥金,泥銀等等,只能現磨或者是從劉氏文房四寶店里拿來現成的,沖開對上稀釋後的膠再用,很多個瓷盤在一起,丫鬟們幫著調色,經常出現混亂。

雖然這樣子畫出來的畫才是真正的國畫,可是劉珍喜還是懷念前世的國畫管裝染料,有個調色盤,什麼都解決了。

其實她這種思想,如果讓她干歷史系教授的外公知道肯定要被罵一頓。傳統的就是世界的,不能因為科技的發展就拋棄了歷史傳統。

當然,她外公不會知道這些,這就讓一直想要追求舒適生活,時不時的來個奇思妙想的她動了對國畫染料的小點子。

她便吩咐王媽媽去買一些各種顏色的小瓷瓶,前幾天讓小丫鬟把顏料對好,倒入瓷瓶中保存,上課的時候拿出來直接用。

又買了一些分隔的瓷盤,上面用顏料盒膠對成一定的比例,讓其凝固。作畫的時候,稍微到一些溫水,就可以用了。

她的這些小聰明在國畫老師眼里,並沒有得到表揚,卻被說成是投機取巧,最好不要再用。

劉珍喜只能上課時,繼續隨大流。回院子自己畫的時候,就我行我素。

而且為了私下把她的小發明發揚光大,她還寫了一份類似于現實發明專利書的說明,把這些制作方法和用途介紹出來,讓王媽媽派其老公去別的賣文房四寶的店鋪推銷,並且定價為一次買斷價,200兩。

王大拿一開始听說王媽媽要讓他去劉氏以外的店賣東西,十分不解。最後只能硬著頭皮還要躲著劉府的人去到了一個叫做書香坊的小鋪子詢問。

鋪子老板听了這個事情後,覺得有利可圖,但只是可出價20兩。

愛賣不賣。

最後在劉珍喜咬牙切齒的大減價下,成交!不過要求以後利潤的二成分紅,有什麼好發明可以優先提供給書香坊,雙方通過王大拿的傳遞簽訂了一份合同,各自保存,以便以後清帳。

自此,書香坊便通過劉珍喜提供的叫什麼廣告詞,打響了書香方便顏料的初步市場,在一些下層書生和小私塾還有一些小門小戶中的公子小姐中,賺了一筆。

這種染料,優點便是便攜方便,不需要把太多精力放在作畫的準備功夫上。缺點也有,當然也是被很多自語風流的上層書生畫家認為投機取巧,玷污了國畫的精髓。

其實不就是錢的問題,方便顏料有市場,是因為下層小產階級需要附庸風雅卻沒太多錢。而這種顏料只要2兩銀子一套,比起傳統的幾十兩的上好顏料,當然是價廉。

物美當然不能和傳統的染料比,方便染料還需要在用完後去書香坊再次灌裝,當然這都是需要小小的一些錢。

看到方便顏料有了一定的市場,劉珍喜又想出了把顏料的瓶子和調色盤進行各種檔次的包裝,以適用于各種不同人的需要。

廣告詞還打出了,「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方便顏料。」「書香坊方便顏料,用過都說好!」「國畫好幫手,書香坊方便顏料。」

這些點子,讓書香坊在短短的半個月里,賺了近千兩銀子。

還有周邊地區的文房鋪子過來與書香坊大批進貨,銷往外地。

當王媽媽悄悄把書香坊送來的分成銀子和一份手工帳交給劉珍喜的時候,劉珍喜還是支開丫環婆子,握著一百兩的銀票高興了好一會。

過後拿出來十兩銀子賞給了王媽媽夫婦,讓他們以後繼續給好好她辦事。王媽媽自是千恩萬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宅女悲喜劇最新章節 | 新宅女悲喜劇全文閱讀 | 新宅女悲喜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