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荒季 西游記里為何佛祖要人事

作者 ︰

我想在西游記中,唐僧到了西天,當如來答應送師徒四人佛經時,具體到藏經閣拿經的經文、阿難、迦葉卻向唐僧要」人事」,唐僧說︰」不曾備得」。阿難、迦葉便不肯給經文,悟空要去找如來,阿難、迦葉就將無字經給了唐僧。多虧燃燈古佛在一旁了解阿難、迦葉的不軌意圖,存心善良的他讓老鷹將經文叼走,散落在地上,將無字經揭穿,于是唐僧師徒重回雷音寺,向如來告狀,如來竟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向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為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月兌,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我想這里的人事就該是疏通人際關系的財物,因為中國有一句俗語叫禮尚往來,我給你辦事,你就該那點東西來孝敬我,無奈之下,只得將紫金缽盂給了,四人為此還憤憤不平。當然生活中活雷鋒也不是沒有。

這件事讓所有的讀者和觀眾有些不可理解,吳承恩到底為要加入這一章節,當然不來藝術就源自生活,而不能月兌離生活實際,即便是在佛界淨土,那也只是生活空間的一小部分,再一個就是可能與作者當年的經歷有關,因為吳承恩生活的時代也難免有貪官污吏,和社會的暗角,以此來體現那個時代人性的丑惡,世態炎涼。是指佛祖都不過如此。何況凡人啊,是借助神話來抨擊當時腐朽的朝廷的。

當然很多人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凡事付出才有回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空手而得的道理,其實佛祖也要吃飯,他們有支出必然就要有索取,在這方面不論從理解還是從現實,應該說是唐僧領導的取經團隊的不對,怎麼就沒給佛祖帶點準備點禮物呢,所以說「書生誤國」也有道理,一心取經,即使歷經坎坷還是考慮不周,最後只能拿出紫金缽做人事。禮尚往來,這就是中國社會傳承下來的思想觀念,對于今天來說,貧富差距加大,也是因為有權利的人在上層進行交易,而更多老百姓卻難以加入這一俱樂部之內,于是貧富差距加大,也是近代現代中國的現實。

其次,故事畢竟是故事,娛樂戲無真言,我們現代的人不要過于听信過和效仿,如果但當時應經有這方面的傳說,只能說吳承恩在沿用,而不是他的本意。

還有的人認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口紫金缽盂可以說是唐僧師徒最值錢的家當,一是因為缽盂比較貴重——紫金做的;而且地位顯赫——唐王贈的,可以說是權錢的象征,也是埋藏在師徒心中最後的物欲符號。師徒們捧著它到了西天,說明當時盡管人到了西天,但心中還有一個紫金缽盂的雜念,還未真正達到一個「淨」字。考研唐僧和徒弟是佛真正達到無私無欲的境界。

當孫悟空他們拿到無字經時燃燈古佛便說「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而如來也說︰「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可見,「無字真經」是比有字真經更高深之經。愚迷之人難以參悟,常人參悟,要比參悟有字真經付出更多的精力,經歷更艱難的磨礪。所以大家誤會了佛祖。但也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所致。真正的佛就是生活的本身和芸芸眾生自己。

從寫作角度上作者寫此處緣由可能有二︰一是唐僧師徒四人劫難未滿,故有此一段,九九八十大概是諷刺社會中收賄的黑暗現實吧,連佛也不能例外,一難才圓滿。

說得更刻薄一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就是人間和現實,就看眾生能佛超月兌,用佛心去領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愛的荒季最新章節 | 愛的荒季全文閱讀 | 愛的荒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