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 第十一章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作者 ︰

張廷重是在母親李菊耦去世三年後結婚的,娶的是清末首任長江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廣西鹽發道黃宗炎的女兒黃素瓊。(1893——1957)(後來覺得名字不夠浪漫,出洋時自己就改為黃逸梵。)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和她母親黃素瓊22歲結婚的,當時結婚時是人人稱羨為的「金童玉女」,門當戶對,才貌般配。

黃素瓊是美的,敏感優雅,身材窈窕,體態輕盈,高鼻深目,簿嘴唇,有一點像外國人,也有點像拉丁民族,黃家是明朝時從廣東搬到湖南來的,可能有南洋混合血統,頭發不大黑,膚色也不白,並且周身散發著一種羅曼蒂克的氣質,佻月兌靈動。並且更多地承襲了湖南人的勇敢,她自己也總是說湖南人勇敢。黃素瓊的脾氣也像外國人,雖然纏著一雙小腳,卻推崇西式教育。黃素瓊盡管出身在這傳統官宦世家,思想上卻因為清末民初民主自由氣氛的渲染而極為開化,是那個時代的新女性。她不甘于深閨宅院里傳統婦女的生存方式,渴望能與一個志同道合、民主新潮的伴侶,共同營建完全不同于祖輩的新世界,還拜了師傅學油畫,跟徐悲鴻、蔣碧薇這些個社會名流都很熟識。

我們來設想一下,怎樣的世界才能夠裝下這樣的女子???我們是無法相信她會安靜地坐在一個滿清遺少家里做少女乃女乃的。是的,她是無法安靜地守著一個滿是煙霧飄繞的、落沒的、沉寂的、陳舊的遺少家庭。是的,她的丈夫家里就只有這些︰姨太太、戲子、嗎啡、賭具、裹小腳的老媽子,終日不散的鴉片煙,還有無事閑坐打秋風的煙客這些都是丈夫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道具。她一天比一天更無法忍受丈夫的浪蕩與頹唐,也一天比一天更向往國外的自由與文明。在她所嫁的這個門當戶對、諸樣般配的丈夫在思想精神上與她是格格不入的,在這個接受了新式教育、聰慧漂亮、洋溢著時代朝氣的妻子的映襯下,張廷重從舊家庭中帶出來的老氣橫秋的遺少氣息和惡習重重的公子脾氣更加紹然。

可是,張廷重身上雖然帶著沒落貴族的陳腐味,但出身洋務世家的他,也並非不懂新思想、新觀念、新的價值觀以及新的生存方式。張廷重也並不拒絕那來自國外的洋「文明」,然而,他的取舍卻與妻子有著不同的選擇,他也喜歡吃國外進口的蘆筍罐頭,注重購買國外生產的各種新式的汽車,他看西洋小說,也看翻譯小說,欣賞他們的自由自主、沒有羈絆的思想,購買大套的《胡適文存》,看胡適對舊制度舊文化的大力批判,而自認與黃逸梵是同道中人。(張愛玲後來愛看小報也是得自父親的習慣)張廷重也給自己取了個非常時髦的洋名字,叫「提摩太.c.張」,可是他的精神生活卻又完全是清貴遺風——他享盡了父親張佩綸的榮華富貴、盡得了父親的風liu倜儻,卻沒有繼承父親張佩綸的錚錚鐵骨、和父親的才華橫溢。沒有繼承父親張佩綸對妻子的一片綿綿柔情,和對子女的拳拳愛心。在張廷重身上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圖書館里找遍了所有的歷史資料文獻都沒有找到「夫妻恩愛」「父女情深」的蹤跡,(在與張愛玲的父女之情上,我崇尚「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傳統,苦苦追尋著我想看到的「父女情深」的蹤跡,終于找到一絲蹤跡。這是後話)張廷重有的只是不停的同妻子爭吵,爭吵,日益升級的爭吵,終至不可調和。致使妻子黃逸梵多次出走國外,到後來一生漂泊在國外,最後終于客死國外,成為我們中國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對于黃逸梵來說,纏足之辱大概是一生中最疼痛的記憶,所以她很喜歡到處飛。一雙金蓮,走遍千山萬水,仿佛是在向命運挑戰,向命運宣戰相對于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女人來說,黃逸梵是一個獨立堅強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要求,在經濟上也有著自己的獨立地位,(黃逸梵有著一份豐厚的陪嫁,一直由自己掌握著。)通常婚姻是改變女子人生的最重要舉措,然而她的婚姻又是這樣的失敗。但她不向命運低頭,向她的命運開始了艱難的宣戰

黃逸梵的養母(大夫人)1922年在上海去世以後,黃逸梵就同孿生的弟弟黃定柱把祖上的財產全部分了。(除了豐厚的陪嫁,加上這次分的遺產,我想黃逸梵自己支配的財產一定不少吧。)弟弟黃定柱要了房產地產,而黃逸梵則分了些古董。每次回國再出國,就帶走一兩箱古董。黃逸梵也嘗試著獨立,總是要借著賣些古董來做點生意,看看能否翻身。可是一輩子都沒有成功。然而我們看出黃逸梵盡管崇尚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那麼新的獨立也一定存在在她的思維里。最終,黃逸梵也沒有從她所那麼痛恨的古老傳統里解月兌出來,也更無法違背她的出身,她的一生的活計還是依靠祖先留下來的那點古董——賣了一輩子的古董。(出國一次帶走一部分古董作為生計)

我想,每賣去一箱古董,黃逸梵應當都是十分自責而悲哀的吧,因為對于一個滿腦子的新女性,新女權主義者居然沒有別的辦法過活。她那麼地厭惡她的丈夫張廷重,可是卻同她的丈夫一樣地坐吃山空,和她的丈夫一樣靠吃遺產為生的豪門子弟,他們兩個,都避不開自己的出身。即使黃逸梵她去了國外,遠渡重洋,那一切她痛恨的事物仍然存在于她的血液之中,到老,到死,永遠也不肯放過他。

黃逸梵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她向丈夫要求自己的權力——要求一個正常的家庭、不想要丈夫的公子脾氣、不想要一個抽大煙的丈夫。張廷重斷然拒絕。于是黃逸梵心里時時刻刻地都在盼望著能有機會尋找著自己夢想和憧憬的自由天地。1924年,張庭重的妹妹張茂淵要出國留學了,黃逸梵借口小姑子出國留學需要監護人為由,便偕同出洋。那一年,黃逸梵已31歲,留下兩個孩子,一個四歲女兒張愛玲,一個三歲的兒子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從這一天起,黃逸梵逐漸地失去自己的家、失去了自己的兒女,而且這個空白一生都沒有得到填補。她這一去,開始了她一生的漂泊

我們再回頭來分析著這個「果敢、堅強」的黃逸梵,我們想象著如果她沒有由自己掌握的雄厚的陪嫁和遺產,黃逸梵還能走出家門乃至國門嗎???黃逸梵無視家庭的存在嗎???黃逸梵不愛自己的兩個孩子嗎???何況還是幼小的孩子!!!黃逸梵異常「果敢地堅決」地走出這一步,我們應該有充分的、足夠的想象力。時過境遷,只有黃逸梵自己才能夠說得清楚自己的人生

我想,黃逸梵的行為除了要沖破家庭的羈絆、離開這個浮華奢迷而死氣沉沉的丈夫外,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是「新女性」的誘惑,和中國的月亮沒有外國的月亮圓的誘惑,以及所謂國外「文明」的生活更加誘惑著這個不安分的女人,再加上她又有足夠的資產供她去追求她所謂的夢想,去探險外面的世界,去揮霍金醉紙迷的生活

我想,是她的出身造就了她,是那個時代造就了她,是她的前三代祖輩的單傳讓她和她的孿生弟弟獨自享受了前幾代人的全部財富,才得以使她成為中國的「出走娜拉」第一人。

然而,我認為張廷重、黃逸梵都是自私的,而黃逸梵更是自私︰1.丟下兩個幼小的孩子不管,不配「母親」的神聖的稱呼。2.中學畢業後的張愛玲以遠東區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倫敦大學,由于父親和後母不給學費而被迫放棄,而黃逸梵的巨資遺產則是供她千山萬水地去尋求那虛無縹緲的「文明」。3.兩個幼小的孩子從4歲、3歲就開始過著痛苦的、灰色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灰色的記憶使這姐弟倆蒙上了一輩子揶揄的陰影。4.張廷重還是非常愛著黃逸梵,每次黃逸梵回國都采取多種手段、形式、哀求,想留住他還愛著的妻子。5.難道接受過中西文化教育的一對「金童玉女」連溝通、交流都不會???連犧牲、忍讓、放棄都不懂???連寬容、教育、改變這些字眼都不會去想,去用???總之,我認為,他們最愛的是自己,就像張愛玲在她的文章里說得那樣︰「人都是自私的,人其實最愛的都是自己。」

1957年8月,張愛玲得到了母親黃逸梵病重的消息。此時的張愛玲,自顧不暇,哪有力量去照顧母親,最讓她尷尬的是甚至連買一張去倫敦的機票的錢都沒有。一個月後,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在倫敦去世,享年*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最新章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文閱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