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中學時代應該說是發現天賦的時代,盡管她的生活始終在灰色的調子里,但是在整個的灰色里中學時代也是她一生最富有亮色的時代。在這里是汪先生最早發現了她在寫作方面的天賦,並給了她熱情的鼓勵。一直以來,張愛玲對汪先生是心存感激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多少年後,張愛玲從香港回到上海,見到老同學就問起汪先生的近況,听說他不在上海。沒有機會見到他,張愛玲很是感到惆悵。
張愛玲的一生對色彩最有敏感,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最敏感的顏色是寶藍色,想象中的寶藍色應該是高貴的顏色,生活中很少見到的那種明媚的藍。」張愛玲愛死了這種顏色,張愛玲有一張照片,就是站在常德公寓寬大無比的陽台上,一身寶藍色的旗袍,頭微微上仰,注視著斜上方那片藍藍的天空,用大文豪的文字來形容,就是「以四十五斜角仰望長滿雲朵的天空」——這就是一個才女的傲氣。一個才女的傲氣與韻致,在這張照片里發揮到極致。這是1937年。
1937年,是張愛玲最水靈、最青春、最飛揚、最富想象力的一年。青春年華就要在這里度過,同窗好友就要在這里分手,激蕩的熱情一返不再。誰都有最值得記憶的、最明媚的寶藍色的青春年華。
1937年的聖瑪利亞女校年刊《風藻》(總第十七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聰敏靈動的張愛玲形象,和大多數人包括她的老師汪宏聲先生記憶中的不大一樣。從初一到高三一直與張愛玲同學的顧淑琪女士保存了那本珍貴的校刊,十六開本道林紙精印,裝幀精美,編排活潑,內容分為中英文兩部分,包括學校概覽、教職員介紹、社團活動、學生習作和畢業留言等等,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舊式貴族學校的雍容冷艷。
校刊通常有畢業班的學生編輯。張愛玲不僅為這期校刊投稿三篇,還擔任美術部助理員,包下了大多插畫,可見那時的她對于集體活動還是有相當的熱心。
這期校刊上面印有三十五位畢業生的照片,當然也有張愛玲的,她短發,微低了頭,仿佛沉思。還有一項題為《一碗什錦豆瓣湯》的性向測驗,「豆瓣」是對畢業生的愛稱,測驗內容是關于「豆瓣性格」的六道填空題,張愛玲的答案及其有趣︰「最喜歡吃‘叉燒炒飯’;最喜歡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最怕‘死’;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結婚’;常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我又忘了!’;拿手好戲是‘繪畫’。」
——那些隨手填寫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張愛玲,如此敏感聰穎,而又愛憎分明,個性剛強。
在另一個「多說多話」的欄目里,我們又看到了她的另一行留言︰
「什麼都可以‘忘了’,只別連我也‘忘了’。」
——不知道是調侃她自己的善忘,還是詼諧的傷別。那行珍貴的鋼筆字如今成了為數不多的張愛玲的親筆真跡之一,字體圓圓的,比劃清晰,毫無粘連,稚氣猶存,讓人想起她四歲時的照相,粉團團的。
張愛玲的好同學顧淑琪曾經請每一個同學在校刊上為自己留言,張愛玲這樣寫道︰「替我告訴虞山,只有它,靜肅,壯美的它,配做你的伴侶;也只有你,天真潑刺的你,配做她的鄉親。愛玲。」
——顧淑琪的家在常熟,在念女校時,全班同學曾去常熟玩了三天,顧淑琪便以向導自居,帶領同學到常熟境內的一處名勝虞山游覽。張愛玲對虞山以「靜肅、壯美」,留下了極好的深刻印象,所以在同學分別贈言時就有了這段話。這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細心溫和、真誠友愛的張愛玲。
張愛玲對所有同學的分別留言是用了心的,不敷衍,不虛偽,不落俗套——而翻開其他同學的留言,則大多數是「祝你前途光明!某學姐留念」、「工作的時候工作,學習的時候學習。」、「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類的套話,要麼便抄上一首英文詩,最普遍采用的是一首「在你的回憶之園中,給我種上一棵勿忘我花」……
不僅僅對顧淑琪,張愛玲還對所有的同學都留下了自己的美好的祝福——那期校刊里三十多幅畢業班同學的肖像圖都是她畫的,同學們的頭影小照和卡通畫結合在一起,創意十分有趣,畫風也很靈動。她把自己畫成在看水晶球的預言者,把對每個同學的印象與她所祝願的未來畫在上面,讓她們有的做攝影師,有的做科學家,有的拿著馬鞭做騎士,有的拿著盾甲做武士,有的做時裝店的女經理,還有的駕著飛機登了月——登月的幻想比美國「阿波羅」號還早了三十多年。
那些卡通速描展示了她極高的繪畫天賦——難怪她會在自己的「拿手好戲」里填上「繪畫」,的確名副其實。
在張愛玲的水晶球的預言里,那些話如今都變成了現實。她預言的「卡通畫」,在那時還沒有,只有一個「米老鼠」。如今,我國「卡通畫」的發展給人類的藝術發展史上又添了燦爛光明的一頁。她預言的「時裝店」現在遍地開花。她預言的登上「月球」,早已經實現。她預言的所有人類應該前進的步伐都得到了驗證……
張愛玲的確是一個水晶球的預言家……
張愛玲甚至也預言了自己的未來……
在同期刊登的另外兩篇文章《牧羊者素描》和《心願》里,她表達了對母校深厚的感情,語句柔婉,詼諧真摯,把聖瑪利亞女校比做雅典城,比做「一塊只曾稍加雕琢的普通白石」,但必將成為「置于米開朗琪羅的那些輝煌的作品中亦無愧色」的奇妙雕像。
張愛玲在《心願》中寫道︰
「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當的話,它卻能將一塊普通的石頭琢刻成宏偉的雕像。」
「如果我能活到白發蒼蒼的老年,我將在爐邊寧靜的睡夢中,尋找早年所熟悉的穿過綠色梅樹林的小徑。當然,那時候,今日年輕的梅樹也必已進入愉快的晚年,伸出有力的臂膊遮蔽著縱橫的小徑。飽歷風霜的古老鐘樓,仍將兀立在金色的陽光中,發出在我听來是如此熟悉的鐘聲。」
「我還可以听到那古老的鐘樓在祈禱聲中發出回響,仿佛是低聲回答她們︰‘是的,與全中國其他學校相比,聖瑪麗亞的宿舍未必是最大的,校內的花園未必是最美麗的,但她無疑有最優秀、最勤奮好學的小姑娘,她們將以其日後輝煌的事業來為母校增光!’」
「听到這話時,我的感受將取決于自己在畢業後的歲月里有無任何成就。如果我沒有克盡本分,丟了榮耀母校的權利,我將感到羞恥和悔恨。但如果我在努力為目標奮斗的路上取得成功,我可以欣慰地微笑,因為我也有份用時間這把小刀,雕刻出美好的學校生活形象——雖然我的貢獻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張愛玲確實是增光與她的母校了。
1937年夏天,張愛玲從聖瑪利亞女校畢業了。聖校在貝當路的美國禮拜堂里舉行了畢業典禮。張愛玲的中學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她自己說︰「中學時代是不愉快的。」但青春的夢幻、青春的飛揚抵消了灰色的生活。她自己清醒地知道她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能看透生活,並能享用生活。如果天假以時機和運氣,她還能主宰生活,過一種純粹為自己的享樂生活。
張愛玲的最高貴的「寶藍色」的生活就這樣結束了!!!
如今的聖瑪利亞女校已經歸為上海市女子第三中學。教學樓仍在,涂了一層輕柔的黃,城堡一般的拱門,回廊連著宿舍,下雨天走在里面也不會濕了鞋子;宿舍是羅馬風格的,一個小小的庭院,木制地板,一張一張的小床;教堂也仍在,窗子被爬山虎的藤蔓纏住了,整座樓都被覆蓋在明媚的、金亮的、藍藍的藤蔓之下——那就是張愛玲最喜歡的顏色「寶藍色」。
一代又一代的「張迷」去朝聖,我也是其中的一個。我去朝拜張愛玲的母校,帶著她當時寫的《心願》,似乎也都早已預知——她預知自己會取得成功,榮耀母校。她甚至也會預知到,中年的自己會離開上海,只有在夢里才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園小徑,尋找當年的梅林。
張愛玲,張愛玲,你的夢魂回來了嗎?當年的校園可在?當年的梅林可在?當年的鐘聲可在?當年的夢想可在?啊,你夢縈魂繞的聖瑪利亞女校
你當年留下的警句可在???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可在???
「——想做什麼,立刻去做,否則就來不及了。」
「——「人」是最拿不準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