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 第一一五章 張愛玲的“文化漢奸”的記憶

作者 ︰

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被張愛玲預測到「更大的破壞」已經到來。

抗戰勝利後,因為日偽政府接收上海帶來的寂靜混亂和政治迷茫,使上海陷入了空前的混亂狀態中。內戰的槍聲又連續了八年的抗日炮響,無休止的戰爭,使一度歡慶戰爭結束、對和平生活充滿希望的人們的心上重新又罩上了一層迷霧。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一段婚姻,發生在國土淪陷的戰亂歲月。因胡蘭成的政治身份,張愛玲的面目從此便蒙上了一層曖昧不清的迷霧。

抗戰勝利時,在報刊上也有文章對張愛玲抨擊。但張愛玲自身是篤定的,正如她當初選擇胡蘭成就沒有從政治上考慮一樣,最後于胡蘭成分手也是因為胡蘭成的移情別戀和性情浮華。

就在張愛玲承受內心巨大情感波瀾的同時,也承受了上海輿論界的一場大風暴。這時,對張愛玲來說,是她的一個突如其來的拐點。

抗戰勝利後,民眾被壓抑許久的對敵偽的仇恨爆發出來,其表現之一,就是輿論對上海淪陷時期所有漢奸賣國行為的聲討。

民意表達的主要渠道,是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報刊,尤其是小報。那個時候,報紙上天天都在點一些人的名,斥之為「漏網漢奸「,要求政府懲辦。

張愛玲也在被點名之列。

當初關愛張愛玲的前輩們,如︰柯靈、鄭振鐸和傅雷先生他們的擔心,不幸言中。

由于張愛玲當初在《雜志》、《古今》這樣一些背景復雜的刊物上發表過作品,在淪陷時期黯淡的上海文壇不可思議地躥紅,還參加過《雜志》社為捧紅她而舉辦的一些公開活動,這些當初的「幸運「,現在都成了她洗不掉的污點。

當然在敵偽時期雜志上發表文章的人多矣,並沒有人人都遭到清算,但是張愛玲是由日偽的《雜志》出版社捧紅的作家,太過惹眼,因此也就首當其沖遭到「清算」。

以現在知道的情況看,《雜志》是個「白皮紅心蘿卜」,是共產黨地下情報人員的掩護機關,作為它的骨干作者也算不得什麼問題,但真相是多年以後才解密的,當時的民眾不可能知道這一層地下黨的關系。

而最成問題的,還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姻關系。

中國古代講「株連九族」,在傳統的思維習慣中,壞人的家屬也沒有什麼好東西。所以聲討「文化漢奸」胡蘭成,株連到家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輿論來勢洶洶,言辭頗不客氣。

據張愛玲的張學專家陳子善先生的文章說︰「1946年年末上海大時代書社出版的一本《女漢奸丑史》,另一本是《女漢奸臉譜》,不約而同地、明明白白地把張愛玲和與李香蘭(日本女演員)、陳璧君(汪精衛之妻)、楊淑慧(周佛海之妻)、莫國康(陳公博外室)、佘愛珍(汪偽特務頭子吳四寶之妻,後在日本與胡蘭成結婚)、川島芳子等大小‘女漢奸’相提並論。

這兩本書里,關于張愛玲的一章,連標題都像同胞兄弟。一個是咒罵「無恥之尤張愛玲願為漢奸之妾」,另一個是「‘傳奇’人物張愛玲願為胡逆第三妾」。

這兩本書里不但指責她是「文化漢奸」,還含沙射影地指責張愛玲是「海上文妖」、「漢奸之妾」,說她在《雜志》、《天地》、《古今》、《新中國報》這些漢奸報刊上發表許多作品,還多次參加各種親日活動。

更有甚者,1946年3月30日上海《海派》周刊,以及其他的報紙上有人公然刊出了《張愛玲做吉普女郎》的新聞,發表這篇文章署名的是一個叫「愛讀」的作者。文章寫道︰「前些日子,有人看見張愛玲濃妝艷抹,坐在吉普車上。也有人看見她挽住一個美國軍官,在大光明看電影。」

不知真相的人,一定以為她也做了吉普女郎了(當時為了抗日,有大量的美軍駐扎在上海,特別是美國空軍飛虎隊的官兵們活躍在上海)。其實,這里所提到的「吉普女郎」,是指那些專門與在華美軍士兵勾搭的女人。像她這麼高傲,高雅,高貴的女作家怎麼會去做這個「吉普女郎」??打死我,我也不相信。退一萬步來說,張愛玲的英文那麼流利的一位作家,就是有一兩個美國軍官做朋友又有什麼值得稀奇的呢?

語言暴力,蜚短流長,落井下石,無中生有地憑空捏造,真是聳人听聞。殺傷力甚為巨大。

盡管不久前整個上海的市民都還在欣賞著張愛玲的小說,現在此時此刻怕也在津津樂道看著張愛玲的身敗名裂。

——萬馬齊喑的時代,唯你張愛玲一個人恣意張揚,唯你張愛玲紅透半邊天,你憑什麼呀?

現在人們要出氣了,張愛玲不過是這種情緒的承受者罷了。

她不是「漢奸」,她也沒有任何賣國行為,當局並沒有將她訴諸法律——這就說明了一切。可是,這都無法讓她避免深陷輿論的漩渦。

還有人因為她與胡蘭成的關系,攻擊她的私生活(落腳點還是在「漢奸」二字)。然而與此種種,她只有沉默,對所有這一切,她已經無力反駁,並且保持了一貫的冷漠。她沒有做文為自己辯駁。

《雜志》等刊物停刊後,在上海,代表主流的是《文藝復興》這樣的純文學派刊物,張愛玲素與他們不相往來,因此失去了「話語渠道」。另外,一時也沒有哪個雜志有膽量、或者肯下氣力為她辯白。

張愛玲在沉默中。

對張愛玲這段時間的心態,很多張學作家都進行了渲染,無非是描述著張愛玲的苦悶、消沉、挫折感。其實並非如此。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說︰「抗戰勝利後的一年間,我姐姐在上海文壇可說是銷聲匿跡。以前常常向她約稿的刊物,有的關了門,有的怕沾惹「文化漢奸」的罪名,也不敢向她約稿。她本來就不多話,關在家里自我沉潛,于她而言並非難以忍受。不過與胡蘭成婚姻的不確定,可能是她那段時期最深沉的煎熬。」

與胡蘭成的關系不確定,以及輿論界的不利形勢,都使她認為,擱筆一段時間,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但是,對一件事,她覺得涉及到大是大非問題,不能再緘默,于是公開作了一次為宜的自我申辯。事情緣于有人把一條老新聞翻了出來,說張愛玲曾經去東京參加過「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這件事使得張愛玲必須要為自己辯白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最新章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文閱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