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愛玲和賴雅搬到舊金山以後,在他們有序的生活中,他們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四季如春、整潔干淨的舊金山。
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外出的次數多起來,同人群也很接近,有時還一起參加一些舞會。
漸漸地,他們在這座城市里都有了各自的好朋友。賴雅常常與一位叫約•培根的畫家在一起,賴雅和培根他們倆在一起游遍了舊金山的街頭巷尾。因為有幾條街道建在陡峭的小山上。有一次,賴雅偶爾在斜坡上滑倒,幸而並不防事。在賴雅滑倒後腿腳有些方便,于是培根每星期開汽車來一次,把賴雅帶去購買一周所需的日常用品,直至賴雅行走自如。
在舊金山這段時間,張愛玲結識了來美國後的第一個好朋友,一位極為熱情的、研究藝術的、從事繪畫的美國女子愛麗斯•琵瑟爾,她比張愛玲小幾歲,是研究藝術的,這與張愛玲的少年愛好是相吻合,因為張愛玲過去也很喜歡繪畫,曾經還夢想著當一個藝術家。也是因為在張愛玲的少女時代就非常喜歡美術,所以對各種顏色有一種特別的敏感,因此張愛玲非常饒有興趣地欣賞著愛麗斯的畫作,對愛麗斯的畫作除了很感興趣也大加贊揚。
張愛玲和愛麗斯她們倆常常在一起逛唐人街、或到意大利區的交界處的華盛頓公園促膝而談,呼吸著晚風吹送的花香,談論著藝術或是感情。寬闊的草坪,散落著巨大的樹木,清風攜帶著淡淡的花香飄來,她們倆在草地上坐著,兩個人談得很投機,幾乎無話不談,和愛麗斯談畫時會使張愛玲回憶上海的往事,那段生活,隔著十多年的煙霧,真是恍如隔世之感。張愛玲總是在這個時候會向愛麗斯講述自己的童年往事……
張愛玲深情地說著︰「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東方,在中國的上海,有一個古怪精靈的女孩子,她每天每天都在做著她的‘天才夢’……」張愛玲的眼楮遙望著遙遠東方的天宇,猶如一本塵封的厚厚的老相冊在她面前悄然打開。那上面的黑白照片,古老、陳舊,帶著古老中國的文化芬芳……愛麗斯總是出神地听著她講。對愛麗斯而言,這一切是那麼神秘、悠遠,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在公園的長椅子上,在飄墜的秋葉中,在薄涼的暮色里,張愛玲與愛麗斯肩並肩地坐著,看著細彎彎的月亮一點一點的升高,脆亮。也許是因為愛麗斯完全不了解中國,完全不了解上海的文壇,完全不知坐在她面前的是中國的第一才女。
其實我們在這里可以看出張愛玲在內心始終是一個小女孩,是聖瑪麗亞女校那個帶著輕微的「蕾絲情結」的教會女生。她不喜歡和很多人在一起,卻需要至少一位親密閨友。比如在上海是炎櫻,在香港是鄺文美,如今是愛麗斯。愛麗斯成為張愛玲少有的幾位朋友中的一位。
張愛玲是不輕易與人來往的,一生喜獨處,而不喜群居,知交只有少數幾個,習性使人很難接近,但是一旦成為了朋友,她會暢所欲言,開朗活潑,像是換了一個人。
這時候,我想張愛玲一定會同愛麗斯談起自己有過的顯赫家族、事業頂峰、甜美的愛情。張愛玲會不會與愛麗斯談起那個自己曾經瘋狂的愛過的那個很有才華的男人,後來這個男人又傷害過自己……
有時,兩位好朋友也會一起去唐人街都板路的點心店去啜茶細談,或者回到布什街公寓,張愛玲還請愛麗斯吃賴雅準備好的紅洋蔥的色拉與主菜。張愛玲甚至有一次送了幾張中文菜譜給愛麗斯,這里面都是張愛玲和愛麗斯喜歡吃的中國菜。愛麗斯不會做中國菜,愛麗斯更看不懂中文的菜譜,怎麼做中國菜當然不懂。但在張愛玲來說,卻是表達了一種情誼。張愛玲還曾把自己寫的英文小說簽了名送給她。許多年來這本書和這張菜譜愛麗斯都一直珍藏著。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張愛玲在愛麗斯的眼里,張愛玲自然不能算是一個出色的小說家,但張愛玲是一位值得永遠懷念的好友,感覺她的友誼彌足珍貴。她感覺與張愛玲交往,猶如咀嚼一枚青橄欖,歷久彌新,讓人回味無窮。
到了這年的8月14日,是張愛玲與賴雅結婚3周年的結婚紀念日。3年來,他們相濡以沫,終于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他們決定小小地慶祝一番。
這天下午,他們先散步到唐人街那家張愛玲喜愛的點心店買小吃,隨後,又到意大利區買女乃酪和咖啡。回家後,兩人吃了一次燭光晚餐。晚上,則去看了詹姆斯•史都華和李麗美主演的一部新片《桃色凶案》。進場時電影已放了一半,但他們毫不介意,又興致勃勃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罷電影,兩人又到附近的托尼氏餐館以咖啡和熱蛋糕來作為這一天的紀念。這一天相當愉快。
這時候的張愛玲健康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開始是張愛玲的眼楮出現了問題,眼病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一開始懷疑眼楮是潰瘍,後來又發現是新配的眼鏡不合適,最終也沒有找出問題的原因。其實際情況是屢次的生活變動,不穩定的情緒波動,以及持續不斷的用眼累眼,使張愛玲患上了這種神經性眼疾。
此外,還有一種自從來到美國就患上的無名疾病,一直也沒有診斷出來,此病就是一發作就要嘔吐,不能吃任何東西,一般要發作三、五天,休息好了,病也就好了。現在猜測此病就是在剛到美國的那年感恩節的晚上,與炎櫻一道回來在路上遇到風寒時染上的。
1959年11月,張愛玲接到將正式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公民的通知,將成為她從前想都沒有想過的真正移民。這個時間距她來美國有4年的時間,距她嫁給賴雅已經3年半的時間。當張愛玲收到入美國國籍的通知書以後,就為此事忙著拍照、準備民事提問等美國要求的相關手續。直到8個月後的1960年的7月,張愛玲終于通過了美國繁瑣的入籍手續的層層關口,由賴雅和培根兩個人作為見證人和擔保人,正式取得了美國公民的身份。這一年,張愛玲滿40歲,是中國的「不惑」之年。這是賴雅送給她的人生最寶貴的禮物。
張愛玲旅美4年後成為了法律意義上的美國人,不知道她當時的心情是喜、是抑或還是憂呢??也許,此中的滋味,惟有她自己心知肚明。日子似乎可以就這樣平靜地過下去了。
張愛玲對賴雅的關心也越來越令賴雅感動不已,甚至連賴雅的女兒霏絲到他們家小住,她也能同賴雅一起熱誠相待賴雅的女兒,不但陪她逛旅游景點和商店,也陪她專門去唐人街吃中國菜。
賴雅的獨生女兒霏絲經常來到舊金山看望老父。霏絲是一個能干而精力充沛的女人,目前正在華盛頓芭蕾舞學校中任行政管理員和教師。霏絲有三個10歲以上的兒子,最大的兒子捷樂米快要讀大學了。賴雅年輕時對家庭生活毫不在意,到此時已頗有悔意。他十分樂意享受兒孫滿堂的幸福。常常津津有味地看著他們游戲,對他們七嘴八舌地講學校里的趣聞也很有興趣。
然而,對賴雅、霏絲他們的家庭聚餐,張愛玲是很少參加的。由于張愛玲很小就是深受「後母」之害的,沒有想到,幾十年後,自己也成了「後母」。而且,這個「後母」是如此的特殊,年齡幾乎與他女兒一般大。由于年齡上的相仿,張愛玲與霏絲兩個人對賴雅的感情或多或少有些對立感。因此,張愛玲不希望過多地和霏絲正面接觸。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張愛玲的處世哲學與智慧。
而賴雅的身體則每況愈下。賴雅在張愛玲的提心吊膽中,賴雅的健康狀況有一段時間還是能維持過去的,每當他覺得腿和腳疼痛時,張愛玲都會悉心幫他按摩。
有一天,賴雅又發作腿痛,張愛玲長時間地跪在地上為他按摩。又有一天,他突然感到有一種極大的壓力沖入軀干中,張愛玲萬分著急,立即請來一位醫生為賴雅診斷。而她自己的眼病,頭痛病卻是一拖再拖,不願去看醫生。此時她的體重只有一百零三磅。但張愛玲仍舊像在上海那樣津津有味地享有生活,品嘗生活。
我們看看賴雅的一段日記︰「我和愛玲在食物上下點功夫。多半她喜歡我的小改變和小小嗜好……愛玲幫我搓揉後背,帶著對父親的仰慕。真舒服。上床睡覺,她過會兒也睡了,今晚還是暖和。」像這樣相親相愛的記錄,在賴雅來說,是他從心里感到無比幸福,他的晚年非常的滿足。
張愛玲有許多奇怪的興趣。比如,在她40歲這一年的生日那天,也就是她剛剛成為美國正式公民的時候,硬拉著賴雅陪她去看月兌衣舞。賴雅為了慶賀她40歲的生日,陪著興致極高的張愛玲,在破爛不堪的總統月兌衣舞院子里,看了一場很俗的月兌衣舞。
張愛玲看得津津有味,她完全沒有雅俗之分,只是關注著那些濃烈的色彩,夸張的動作,浮華外表下掩蓋著的復雜心情。也全然沒有顧及一旁的賴雅感覺味同嚼蠟。也許,豐富的生活是小說創作的生命源泉。張愛玲總是不遺余力地去尋求擴大視野的場所,多年前在上海,她也是這樣去看這個戲,看那個戲,在當時都認為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而體面的小姐、太太們一般是不會光顧這些場所的。而張愛玲為了她的素材樂此不疲。
閑暇的時候,他們倆都是在閱讀。他們常常是好書共賞,佳作共析,其樂融融。中國古人說︰「紅袖添香夜讀書」。不知道,賴雅是否感受到了這種福氣?好書、佳人、紅燭,構成令人神往的意境。
有一天,他們看完電影,一道散步回家,賴雅問張愛玲︰「前幾天,你的那位香港朋友又來電,說你能不能再寫一個劇本,你想好題材了嗎?」。
張愛玲知道賴雅有話要說,就反問賴雅︰「你有什麼建議給我嗎?」。
于是賴雅繪聲繪色地講起來,一邊打著手勢加強語氣,又像在指揮樂隊。月亮的光柔柔地灑落下來,照在落葉飄拂的街道上,兩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一會兒前一會兒後。
張愛玲安靜地聆听著賴雅講劇本的事,其實張愛玲的思想已經暇飛到當時與桑弧討論《傾城之戀》劇本時的情形。這次與宋淇的再一次合作,張愛玲不由地輕輕地吐露了一句︰「真想再見見他們。」
「見面?那你不是要回香港?」賴雅一驚,再也講不下去了。
幾年來張愛玲的寫作在美國都沒有較大的發展。盡管她也很勤奮,寫了很多可以糊口的劇本、翻譯類的東西,但她自己寫的東西始終沒有找到出版商。盡管美國的出版商並沒有看好張愛玲,或者說對她的作品沒有信心,但張愛玲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她相信自己的作品會有讀者。但讀者不在美國,而在曾經使她紅極一時的東方。
1959年的一天,張愛玲曾瞞著賴雅到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去打听去香港的費用,約需要1000美金。
很久以來,張愛玲一直在醞釀著一個計劃。當然,在沒有成熟之前,她是不會對任何人講的,包括賴雅。
這時候,他們剛剛移居舊金山,手頭非常拮據,她偷偷打听去香港的費用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斗爭的。因為手頭拮據使張愛玲便放下念頭,安心寫作。到了1961年的夏天,張愛玲已經清楚如果不去香港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自己前途很是渺茫。
于是,張愛玲還是決定向賴雅提出了自己的「東方之行」的計劃。張愛玲來美國多年,作品的銷路一直不好。她的英文小說在美國和英國都沒有找到出版商,每一封退稿信對張愛玲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時候,張愛玲在暗暗地計劃著去香港和台北旅行一次,看看能不能為自己給未來的出版找到更多的機會。
歲月無痕,它悄無聲息地覆蓋著張愛玲,包括覆蓋了她的傳奇,覆蓋了她的夢想。她在什麼地方寄存著她的傳奇??寄存著她的完美??在美國,沒有人知道她的過去,她的內心,她也從來沒有對人提起過。
張愛玲又一次命運的選擇,重返香港會有怎樣的命運在等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