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錦商 186集資

作者 ︰ 靚

)

籌建學堂一事,溫氏讓阿旺出面。從阿旺中舉人後,溫氏就有意無意地讓阿旺出面主持家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自己則退居內宅,當然,一切都是在不影響阿旺繼續念書的前提下。

阿旺去找村長、里正及幾位村老,還有常四叔等幾家交好的大人,將要買地籌建學堂的事,以及陸明老2出資支持一事也說了。村長等人一听溫家要籌建學堂,驚異過後極為高興。

村老們連聲向溫家道謝,直說這是造福村民後代的好事,讓村長和里正一定要全力支持溫氏。

村長激動得臉都有些發紅,說道︰「慧娘,籌辦學堂的事,不能都讓你一人承擔。你家遠道而來的客人都出錢資助,沒理由咱們村光看不動。等中午飯吃過,我立即召集全村人開會,讓大伙兒都湊份子錢。」

常四叔、萬永林等人紛紛點頭,說自家都要出份子錢,一切听村長的安排。

好兒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籌建學堂的費用,自家並非出不起,但讓全村人都參與進來,會讓他們更有一份義務和責任感在里面,會促使他們重視娃兒們讀書這件事。好兒希望通過建立學堂,把落日村變成一個文化氛圍良好的村子。

阿旺道︰「村長伯,咱這學堂籌建起來,除了招收咱村的孩子,還向外招收生源。我和我娘的意思是,咱們既然有心籌建學堂,就要把它給建好、辦好。」

萬友田听出他話中還有別的意思,問道︰「書良,你給說說,還有什麼想法?只要咱能辦到,就一定齊力辦好。」

阿旺道︰「有村長伯您這話,我就把想法給說說,有什麼不妥善的地方,村長伯和幾位曾伯公,叔爺都指出來。」

村長笑道︰「書良,你可是咱村頭一個舉人老爺,你念書比咱這在座的都多,又有一位好夫子教導,懂的肯定比咱們這些大老粗都多。你只管說出來就是。」

溫氏在旁含笑望著大兒子,心中極為自豪。好兒和小樹是一臉崇拜地,兩眼發光地看著自家哥哥。阿旺收到自家人的眼神和表情,本來自若的他,反而生出一絲靦腆來了。

阿旺借端茶杯吃茶恢復沉穩自若,說道︰「首先是場地問題。要建一所大學堂,可以容納這十里八鄉的學生,場地選擇上,要便于行走,周圍環境要好,空氣夠清新。」

「其次,是學堂要怎麼建。關于這個,我初步畫了個草圖,給辛老先生看過,辛老先生幫修改了些地方,我按照修改後的重新畫了一個,現帶過來給大家看看。」

阿旺說完,把稿圖拿出展開,平鋪在桌面上。

這平面圖紙中,畫的是一個坐北朝南的三進大院,一院和二院皆為課室,供不同級別的學生上課,三院為學生的運動場地。此外,東跨院內分隔三個獨立小院,為夫子居住。西跨院也分隔為三個獨立小院,供部分離家較遠的學生住宿,屆時學堂會有專門的管事照顧這些學生的食宿起居。

學堂內外都標注清楚哪些為綠化帶,哪些為人行道和車道。阿旺指著人行道和車道給大家解釋,孩子們多好動,這是為避免過往車輛不慎撞上學生,故而在道路兩邊設計人行道,專供步行的人行走。

村子等人細細看過圖紙,都用一種驚嘆的贊賞目光看著阿旺。

村長道︰「這場地是得好好選擇,如果在咱們村的土地上沒有合適的,咱就跟外村借換。」

一個村老道︰「場地不算得大難事,咱這學堂建起來也不算難事。難在學堂建好了,咱要怎麼請夫子來任教。書良,這個問題,你想過如何解決嗎?」。

另一個村老道︰「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咱請的夫子,不說學富五車,也不求他能讓個個娃兒都成才,至少他得教出幾個成才的學子。可這方面,咱認識的就那幾個老秀才,他們自個都考不上舉人,請他們來教導,能勝任嗎?」。

村老們的擔心,也是村長等人的擔心。秀才不少,可人家都想著考舉人考進士,哪有那個空閑來教書?那些頻頻落第的秀才,可見他自個都沒學到家,請他們來教,能教出阿旺這樣的舉人才子嗎?

阿旺微笑道︰「這個問題,要解決也不難。咱們到時候在鎮上,在縣城,都張貼招聘啟事。我已經懇請辛老先生,為咱學堂招聘夫子把關。」

「那敢情好,有辛老先生把關,太好不過。」村長高興地笑說道。

「咱把學堂周邊環境都整治好,讓夫子們住得舒心些。待遇上咱們也給優厚和方便,來教學的夫子,可以攜家帶口,這里面的單獨小院,都免費供其一家居住生活,夫子的口糧,由我家按月提供,每月供應一百斤。」

「要不了一百斤,誰能一個月吃掉一百斤口糧。」吳二伯就笑說道。

村長道︰「你沒听明白書良的意思,他這麼做是幫襯夫子的家屬。」

吳二伯恍然。和其他人不由得對阿旺更是另眼相看。

阿旺繼續道︰「咱還無償給他們開墾一些菜地,供其家人種菜吃。在上完課後,他們依然有不少時間來看書。既可以養家,又可以繼續念書,學堂周邊環境也好。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的夫子前來應聘教學。」

中午飯一過,村長就馬上召集全村人到村中央開會。說溫家帶頭集資建學堂。溫家出五百兩銀子,並免費提供夫子們的每月口糧各一百斤。

「除了鎮上的私塾,就一所瑤田私塾。咱村籌建學堂,就建一所上規模的好學堂,請好的夫子來教學。這是一件功德萬代的大事,福澤咱們的子孫後代。這幾年,咱村家家戶戶的日子都好過起來了,我希望大家都向溫家看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錢有力就一齊使。」

一听是溫家帶頭籌建學堂,還捐出巨款,送糧食給夫子們吃。村民們既震驚又敬佩,轉而又極為高興,紛紛放聲說支持,願意湊份子錢建學堂。

這幾年在溫家的帶頭和幫助下,家家戶戶的生活都得到了相當大的改善(小貨郎和邱三彪家除外),不但消除溫飽危機,穿著不再打補丁,手頭松裕,還家家都有耕牛和牛車,有些人家還有了騾子和車套,房子要麼翻新,要麼也搬到落日河對岸買地新建。

不再在溫飽線上掙扎,這些村民其實也想娃兒們都念學去,說不定將來自家也出個秀才或舉人,這可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為各家情況不同,村長的提議是,大家盡心意,但最低不能低于一戶出兩百文錢。這個數目,也是村長了解村里情況,現今每戶都能出得起而定出的。

「他爹,咱家出五百文吧。」二崽子娘跟丈夫說了句,轉頭隨口問坐在身旁的女人,「邱三嫂,你家打算出多少份子錢?」

王月蘭穿金戴銀,涂脂抹粉,打扮光鮮搶眼,听到二崽子娘說的話,心里極是不屑,五百文?打發乞丐啊?又不由得在心中嘲笑溫家,充大頭?虧死你去!

撥弄下並沒有垂落的頭發,盡量壓低心中的優越感,應道︰「我家就出十兩銀子吧。」

二崽子娘一點也不以為意,笑道︰「你家做大生意,掙錢多,出多點兒。我家要是也做大生意,我一定出得更多。」

王月蘭斜眼掃過二崽子娘身上的棉布衣裳,眼中充滿嘲諷,心道就你和你男人那熊樣,想做大生意掙大錢,下輩子想去吧。

「這是功德萬代的大好事,學堂大門一側,到時候會立一塊大石碑,在上面刻上大伙兒的名字,所有湊份子錢的人家,都會刻上名字。」

村長這幾句話,讓村民們又沸騰起來了,出了錢,還能刻上名字讓大家看到,讓外村人都看到。這是多麼臉上有光的事!

二崽子娘立即就改口了,跟丈夫商量五百文太少了點,再添加一些,出一兩銀子。二崽子爹卻說,他對比著吳二伯家出,他和吳二伯家都是娃兒多,吳家出多少,他就出多少。

「邱老爺子,邱三彪,你們兩家日子比較好,就多出些。」村長忽然看向小貨郎家和邱三彪家,笑眯眯道,「我是村長,我起個頭,我代表我一家,出一百兩銀子。你們倆家可比我這村長好過啊,就多出一些吧。」

言下之意,你們出的份子錢,可不能比我這個村長少了。

里正也跟著出聲道︰「大伙都听村長的沒錯,我就第二個表率,我代表我家出一百兩銀子。」

這兩個村官都表率了,且出的銀子可不少,不過,村中大部分人家還沒達到他們兩家水平,除了溫家,也就小貨郎家、邱三彪家,這兩家的生活水平遠在村長里正之上。

村民們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兩邱家,想知道他們會出多少份子錢。

小貨郎也就是邱老爺子,他勞累一輩子創下家業,早已交給兩兒子打理,自己賦閑在家頤養天年。听了村長的話,笑呵呵道︰「友田啊,你不用這話激我,這功德萬代我邱家可當仁不讓。我老頭子做主,又要越過你們倆家去了。我代表我一家,出四百兩份子錢。」(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門錦商最新章節 | 農門錦商全文閱讀 | 農門錦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