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新夢 第九十九章 喜獲紅薯

作者 ︰ 金哨本無路

接下來的日子里,大宋各路人馬推進還算順利,雖然偶然也遇到過原住民零星的抵抗,但總體來說,面對強大的宋軍武力集團,原住民也體現出了高等動物的智慧,那就是識時務,局勢很快就變對抗為合作,原住民紛紛接受補償並樂得與宋人進行以物易物的互市。

進軍台灣北端的一路人馬按照事先的計劃,沿著所能找到的河流溯源而上,在與原住民的交易中大賺特賺,因為不少原住民除了能夠拿出毛皮交換,還能拿出黃金交換宋軍的物品,幸虧宋軍準備充分,隨行小船中備有原住民喜愛的各式物品,比如衣物、食品等等,而原住民不懂得黃金的真正行情,因而宋軍在交換中大佔便宜。

原住民既然擁有黃金,便證明附近出產黃金,宋軍便開始留意尋找金脈,功夫不負有心人,宋軍的一隊人馬在河流中找到了沙金。看來上官交代的不錯,此地有可能真的是盛產黃金。不過,要找到黃金主礦脈畢竟不是一日之功,但這個消息已經讓人很是鼓舞,隨即這個消息就一層層上報,報到了澎湖趙的中軍帳中。

趙這些天來也為各路人馬的進展倍感欣慰,一掃之前的晦氣。台灣北端發現有沙金,這證明茅庚所說那里有金銀礦九成是真的,此外還在那邊找到了一塊盆地,盆地土地肥沃,雨水豐潤,正好可以開墾種植水稻。而往南,水陸兩路推進,進到了一塊極大的平原,氣候溫暖,水流縱橫,正如茅庚所說,這是一片沃野,假以時日,便可以變成萬頃良田。

但讓人撓頭的是,一路推進,所遇到的原住民已經有七八個族群,所有的原住民說話嘰里呱啦,沒有人能夠听懂他們的語言,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沒有文字,于是大宋軍中便流行起了打手勢,很多平時作戰不力的家伙只是因為能夠踫巧領悟到原住民的手勢,這陣子竟然一躍而成為宋軍中的紅人,只能令人感嘆風水真的是輪流轉。

茅庚這些日一直沒有閑著,往南的宋軍遇上了煙瘴,因而南面雖然是一片沃野,如何預防瘴毒則成了頭等大事。因為事先的培訓,宋軍對于瘴氣已經有了認識,明白所謂的瘴氣,便是由于動物尸體未經處理而使得肉眼難辨的飛蟲聚集,準確來講就是一群飛在空中的毒物,因而一方面利用煙燻驅離瘴毒,另外服用一些專門預防瘴氣的食物草藥,其中就包括檳榔。

茅庚另一個關注的重點就是原住民食用的食物,這關系到在台灣是否能找到新的作物物種,因而各路人馬都負有收集原住民各種食物的職責。

此前所收集的原住民食物,無非是肉類、小米、芋頭,並無其他獨特的物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原住民種植水稻。但這一天,一隊人馬從一族原住民那里換來了一堆帶有須根的果狀物事,這東西可以生吃,入口甘甜脆爽,顯然不是芋頭。這一堆奇怪的東西輾轉送到了澎湖,茅庚一眼看到,立即就認出了這是紅薯。茅庚大喜過望,心道這原是南美的物種,不知何時從南美傳到了台灣,抑或是紅薯本就是台灣土生土長。

在茅庚原來的歷史上,紅薯直到16世紀才由菲律賓傳到中國,沒想到十二世紀末就在台灣發現了紅薯,在茅庚看來,這真是一件意外的收獲。

紅薯堪稱是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雖然它是粗糧,但早一日引進到大陸,就能夠讓千千萬萬人免于餓死,對此,茅庚甚至覺得比發現黃金還更有意義。

趙讓人切了一塊,嘗了嘗這個茅庚稱之為稱紅薯的新奇食物,覺得味道倒還是不錯,但趙一生之中嘗過的瓜果甚多,口比較刁,便只是隨口稱贊了一聲,並沒有將此物當一回事。

對此,茅庚只好介紹起紅薯的好處來︰

「國公,這紅薯可是好東西啊,有了這紅薯,就能保大宋再無饑饉,實是大宋百姓之福。」

韓侂冑對于茅庚的大話當然不信,大宋時有饑荒,只因天災頻仍,茅庚此話顯然是過分夸張了。不過韓侂冑也不想太過于打擊茅庚,便道︰

「茅庚啊,天下農事說來容易,實則一黍一麥得來並非易事,詩曰粒粒皆辛苦,你我都是不務農之人,不知農事艱難,自古天災蝗蟲,防不勝防,一樣作物再是神奇,無奈災害來時,勢不可擋啊,就憑此物,便能保世上再無饑饉?在這里說說無妨,要是在朝中夸耀,就要被取笑了。大宋為救饑荒,便設有常平倉、社倉、義倉、惠民倉、廣豐儲倉以及平糴倉,即便如此,尚不足以應付災患。茅庚啊,再無饑饉之話就不要亂說了。不過,你既然如此夸耀,想必此物也有一些好處,說給國公听听也好。」

茅庚心道,你不知此物神奇,日後知曉之後,也許就不會如此說了。

鄭識也嘗了一片紅薯,對這樣東西甚是好奇,便道︰

「茅先生好像熟知此物,便說說它的好處,也讓我長點見識吧!」

茅庚對紅薯當然是熟知得很,後世六十年代初就是靠紅薯度過一段糧食危機的,自己沒少干過插紅薯秧、收紅薯的農活,吃過的紅薯制品更是多了去了,當然一切還得推到師尊頭上,便如數家珍地介紹道︰

「師尊曾經說過,這紅薯產量奇高,一畝地一季可收一兩千斤紅薯,大宋如今的地盤,一年皆可種兩季紅薯,畝產三四千斤並非難事。至于福建、廣東、台灣這些氣候偏熱之地,一年四季皆能栽種紅薯,像台灣這里,一年下來,畝產七八千斤紅薯當不是難事。還有一個好處,紅薯不擇地,耐貧瘠,耐干旱,可以說隨處可以栽種,如此好的糧食作物,今日得之,實為大宋之幸。」

鄭識一听,一時不敢相信,便問道︰

「竟有如此神奇麼!末將听說,一畝水稻最多也只能收兩三百斤水稻,福建與廣東這邊水稻一年兩熟,也頂多是五百斤水稻。要是這紅薯能當糧食,那絕對堪稱是一大功業,是國公造福大宋的一件奇功。」

鄭識這話,將所有功勞歸功于趙,趙心中也開始熱切起來,頓時一改之前的漫不經心,鄭重其事地問道︰

「茅先生,此事當真?」

轉而又道︰

「就算是打些折扣,一畝能收一千斤以上的紅薯,能充饑荒之糧,也很不錯了。」

趙深知皇祖父愛民,對農事十分看重,此次要是能夠獻上一種高產的糧食作物,皇祖父自然會龍顏大悅。皇祖父龍顏大悅還是小事,真要是能像茅庚所說,大宋或許真會從此少了饑饉,百姓從此不虞饑餓至死,無論如何,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趙覺得,要真是這樣,這一次取台灣,不僅相當的實惠,而且附加值也出人意料的高。

茅庚心說,後世的優良品種一季的畝產就過萬斤,也不知如今這紅薯品種產量究竟有多高,過千斤當是毫無問題,當下信心滿滿地建議道︰

「國公,此事多說無益,不如就在澎湖找一處地方試種,便知真假。」

韓侂冑好奇地看了看茅庚,笑道︰

「可我們誰也不會種紅薯,難道要請那些野蠻人來教嗎?」

茅庚呵呵一笑,道︰

「韓大人勿要擔心,師尊曾經說過如何種植紅薯,小可試試,也許不會有差。」

當然不會有差了。插紅薯誰不會!干別的農活也許差點,唯獨插紅薯,後世七十年代的學生在勤工儉學的時候都干過插紅薯的活兒,到大宋來種紅薯,多了不說,實現畝產一千斤,還是相當有把握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新夢最新章節 | 大宋新夢全文閱讀 | 大宋新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