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5.第二三回 恭親王買船受騙 左宗棠福州建廠(上)

作者 ︰ 若愚

第5節第二三回恭親王買船受騙左宗棠福州建廠(上)

第二三回恭親王買船受騙左宗棠福州建廠(上)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福禍相依又相隨,利害相連又相轉。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會引出壞的結果,壞事亦有可能帶來好的結局。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蒙受了奇恥大辱,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但也轟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大門,強行注入了西方工業文明的元素,使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工具逐漸滲入中國,引起了中國社會性質的巨大變化。清政府在挨打之後終于長了一點見識︰西洋槍炮果然利害,因此,必須向西方學習。于是,清廷成立了總理衙門,掀起了一場名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清政府設立的總理衙門,簡稱「總署」,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地位高于六部,由恭親王奕?擔任辦事大臣。總理衙門下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海防五股;兼管軍務、關稅、修築鐵路、開發礦山、購買軍艦、制造槍炮等事務;實際上是清政府的中樞機關,被外國人稱之為「內閣」。

總理衙門除總署外,還在地方上設立南、北洋通商大臣,負責管理南、北各通商口岸的事務。北洋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北三口,即天津、牛莊、煙台的通商事務;後由直隸總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駐上海,管理東南沿海和長江各口岸的通商事務;後由兩江總督兼任。總理衙門所辦理的外交,是以各種不平等條約為基礎的外交,是一種半殖民地性質的外交;而該衙門之設立,則是清朝統治機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

總理衙門還有兩個附屬機構——同文館和海關總稅務司。同文館是清政府設在北京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主要挑選八旗子弟入館學習,聘請外國人教授英、法、俄等國語言文字,後又添設天文、算學館,目的在于培養八旗洋務人才。此例一開,上海、天津、福建等地方也仿辦了幾所新式學堂。總稅務司則是清政府聘請外國人主持中國海關管理的官員。第一任總稅務司由英國人李泰國擔任。從名義上講,總稅務司由總理衙門領導,實際上則是總稅務司左右和控制了總理衙門。凡有關訂立條約、對外交涉等大事,都得和他商量。甚至清政府任命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他都要橫加干涉。

總理衙門成立不久,奕?接到了李鴻章的奏報,稱︰「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外國兵少而強,中國兵多而弱,原因在于中國之弓箭落後,槍炮窳爛。西洋炸炮,天下無敵。故我軍當廢棄弓箭,專精火器。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奕?讀完奏折,大喜過望,對文祥等人道︰「學習西洋利器,以求自強,誠為解決內憂外患之良策。」

次日早朝,奕?向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後奏報了李鴻章的主張,又進一步強調道︰「西洋列國船堅炮利,技術精良。為我朝江山永固計,臣以為當批準李鴻章之請求。」不料,大學士倭仁出班反駁道︰「立國之道,尚禮儀而不尚權謀;根本之途,在人心而不在技藝。我大清國應以忠信為甲冑,以禮儀為干櫓,方能抵御外侮。」奕?辯道︰「以忠信為甲冑,以禮儀為干櫓,乃書生之空談,無益于自強之實際。」倭仁道︰「學習西洋技術是亡我中華,絕非治國之道。」奕?駁斥道︰「查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處當今之世,惟有精兵強國,才能與列強抗衡,保我中華。」言訖,轉向御座奏道︰「臣以為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求自強。懇請皇上、皇太後聖裁。」皇上年幼,無言以對。而頭腦精明的慈禧太後則當機立斷,裁決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恭親王所言甚善,自強保國方略可嘉。李鴻章所奏實為良策,準其所請,積極實施。」

朝堂辯論,大獲全勝,讓奕?喜不自禁。散朝後,他趕回總理衙門,立即給李鴻章發出電報︰「朝廷已準其所請,著即在江南開辦洋務,以期精兵強國。」李鴻章接到電報,便與他的老師曾國藩商議道︰「朝廷提倡大辦洋務,恩師以為該從何處入手?」曾國藩道︰「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李鴻章道︰「恩師所言,一語中的。然與洋人交往,有何良策?」曾國藩道︰「洋人之患,此天所為,實非人力所能補救。逆天不祥,只有順從。故與洋人交往,其要訣為︰忠、信、篤、敬四字,方可以善全和局。」李鴻章道︰「恩師此論,誠為金玉良言。學生當謹記謹遵,不負恩師之教誨。」二人議定之後,即開始實施。曾國藩首先創辦了安慶軍械所,購買外國機器,仿制西式武器、彈藥,成為近代中國的第一個兵工廠,也是洋務運動正式開張的標志。

老師帶頭,學生不甘示弱,李鴻章斥巨資收買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機器設備,籌備建立更大的軍事工廠,稱江南制造局。後經過多年擴建,不斷添購新式機器,擁有十幾座裝備精良的大廠房,主要從事制造槍、炮、子彈、火藥、水雷等軍用品;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一個軍事工業基地。

看著地方大員創辦企業,奕?眼熱心動,亦想辦一件洋務實事。適逢總稅務司李泰國告假回英探親,奕?便委托李泰國在英國代為購買一支艦隊。幾經討價還價,李泰國開出了六十五萬兩白銀的要價,稱可以買到中號輪船四只,小號輪船三只,包括船上的大炮在內。總理衙門當即付款,李泰國臨行時又說不夠,必須再追加十五萬兩銀子。奕?準其所求,如數追撥銀兩。

一年以後,李泰國回到中國,向奕?報告︰「已買妥了艦隊,並聘請了一個名叫阿思本的英**官,雇佣了六百水兵。此艦隊即可由阿思本率領駛到中國,但購買費用還要追加二十七萬兩銀子,而且以後每月須付給工薪十萬兩。」奕?大吃一驚,急忙爭辯道︰「雇了這麼多人?還要這麼多的工薪?這太過分了,我們不能接受。」李泰國道︰「你們不講信用,此次買賣即刻作廢,所付的銀兩一文不退。」事已至此,進退兩難。奕?反復權衡後,忍痛接受了李泰國的條件,但同時與李泰國約定︰此艦隊到中國後,由清政府派官員統領,而以阿思本為副職;所有雇用的外國水兵,以四年為期;在此期間,中國官兵可到船上學習。

然而,當阿思本的艦隊到達中國後,其言行卻讓奕?觸目驚心。阿思本向總理衙門出示了他與李泰國簽訂的一份合同,其中明確規定︰該艦隊只能由阿思本全權統領;所有官兵都由阿思本任用;中國人不能上船學習;阿思本只接受經過李泰國傳達的皇帝詔諭,而且李泰國認為行不通的諭旨,可抗命不遵。阿思本堅持必須按合同辦事。總理衙門的官員面面相覷,個個呆若木雞。很明顯,此合同是十分荒謬的,也是不合法的。中國政府花錢買來的、而且還要繼續花錢供養的艦隊,卻不能真正成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甚至連中國官兵上船學習都不可能。奕?等人實在不堪忍受,反復商議後決定︰「我們不要這個艦隊了,你們回去吧。」這下激怒了李泰國和阿思本,他倆大肆咆哮,天天在總理衙門內混吵混鬧。這真是︰請鬼容易送鬼難。于是,雙方又開始扯皮、談判,最終議定,清政府再付給李泰國和阿思本四十萬兩白銀,作為「遣返費」,送這一群鬼離開中國。李泰國被辭退後,總理衙門又聘請英國人赫德擔任總稅務司。

清政府先後花了近二百萬兩銀子,卻落得兩手空空。這便是總理衙門主動辦理的一次外交,也是奕?直接辦理的一件洋務。英**火商的確是無恥至極,而清政府的官員也實在是荒唐透頂!事實如此,也只能如此。一個**無能的政府,一個主權被踐踏的國家,如果能和外國平等貿易,那才真是天方夜譚。對此,後人有詩議之曰︰

總理衙門辦洋務,吃虧上當白辛苦。民脂民膏二百萬,送給外鬼如糞土。

從此以後,奕?再也不敢和外國人談生意,只是坐在北京,遙控地方大員辦洋務。在地方大員中,辦洋務最起勁,對外國人最「慷慨」的是李鴻章。早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外國人就把槍炮、彈藥、兵船賣給清朝當局。戰後,這種買賣繼續進行,而且越做越大。清朝中央政府和擁有軍權、財權的地方大員紛紛購買外**火,借以增強實力,用以鎮壓人民起義。經手的官員都能從中得到巨額的賄賂和佣金,以飽私囊。其中,李鴻章是外**火商的最大主顧。李鴻章除了不斷地購買洋槍洋炮外,逐步發展到買機器、買兵船,直到買大型軍艦,組建了一支規模相當可觀的艦隊。李鴻章的「慷慨」與「豪放」,贏得了外**火商們的普遍贊譽和高度尊敬。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兵工廠,特意為李鴻章鑄造了一座巨大的全身銅像,專程運到上海,奉送給李鴻章,以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這種軍火買賣的總額是多少?外**火商賺了多少?清朝經手的官員和商人又從中貪污了多少?均成了千古之謎。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即清朝統治者對老百姓敲骨吸髓、增加捐稅,把人民身上點點滴滴的血汗錢搜刮上來,再大把大把地奉送給外**火商,經手的官員亦大把大把地裝進自己的私囊。何以見得,有事實為證︰若干年後,李鴻章死時,留下的遺產高達四千萬兩白銀。按清朝一品大員的年俸祿為二萬兩白銀計算,即使一文不用,全部積存下來,需要存二千年,才能達到四千萬兩。難怪時人評論道︰「宰相合肥天下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