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大豪李存義 169、巨鼓里面睡一覺

作者 ︰ 寫意朋友

李彬堂回北方前听說滿清末代武舉人古湛四歸隱家園後,從未停止過練武,便過去拜訪。舒 

李彬堂行路往往不用什麼交通工具。一天,他走得興奮,貪圖路程忘了歇息,當時已經到了深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還如水滸人物戴宗般行進在荒郊野外,錯過旅店,又無處投宿,最後只好夜宿一座寺廟。

那個廟窗稜破壞,佛像漆皮剝落,佛龕上帷幕業已不見。正在躊躇的時候,發現牆壁上懸掛一巨鼓,早已破敗不堪,鼓中間僅可藏身,李彬堂感覺累了想休息,于是爬上去,頭枕胳膊躺下,由于疲勞馬上就入睡了。

突然李彬堂被一陣吵鬧聲驚醒,他悄悄探頭觀看,只見寺廟內燈火通明,有5名土匪蹲在地上,一人說︰「財物分配可均?」眾人喊「喏!」于是他們吹哨發出命令,某日搶哪個大戶,不得有誤,缺席者受懲不赦。

李彬堂完全醒過盹來,正要從破鼓中跳出,突然從廟梁上跳下一人,插上廟門,掄臂舉腿就打。邊打那人還邊喊︰「打你們這些賊土匪,沒準我的黃驃馬就是被你們偷走的!彗」

「打這個老不死的,我們5個人還打不過他一個?」土匪頭目叫喊。

但他們5個還真的比不過這1名老漢。

于是有2名土匪掏出了鋒利的尖刀療。

李彬堂怕老漢吃虧,從破鼓里一躥而出,落地前雙腳砸著了2名土匪的腦袋。

那老漢打得更猛了。5個土匪個大的像被切菜刀拍過的黃瓜,小個的像被拍過的蒜瓣。

滿意于土匪受到應有懲罰後,老漢便帶李彬堂去了他家。

不料此老漢正是李彬堂欲拜訪的武舉人古湛四。他因嫌愛妾吃瓜籽隨地扔,且「  兒  兒」的聲音惹得他犯了眩暈癥,因而和她吵架,賭氣去了廟梁上住的。

這位古湛是鶴山古勞墟尾新屋村人,在家排行第四,人稱古湛四。他是滿清末代武舉人,當辛亥革命風卷全國,滿清皇朝岌岌可危時,他就辭官歸隱故里,在古勞墟東來大街開設了怡和酒米店,樂享天年。

怡和酒米店的布置與其它店鋪不同,三開間的大店,右邊三分之一是古湛四的武廳,廳內四牆掛滿名人畫屏,四周放置笨重的酸枝台椅,中間卻是空蕩蕩的,是他的練武廳,廳後是他的臥室。臥室前有一個特制的粗腳結實的木架,木架上擱著一塊400多斤重的大石墩。

古湛四棄官歸隱家園後,從未停止過練武,他每日練三次,從不破例。先徒手耍他愛好的洪拳,接著舞他慣用的纓槍,最後可說是湛四的拿手絕技,就是搬起那塊400多斤的大石墩,當作武器來演練。

次日早晨,古湛四又開始演練武術了。他耍過纓槍後,他就演練那塊400多斤的石頭給李彬堂看。

古湛四上一個「雪花漫頂」,前一個「猛虎出洞」,左一個「神龍吐珠」,右一個「仙翁獻桃」,玩到滿身大汗、氣息微喘才停下來,所以他雖然年近七十,高大的身軀還是體魄強健,精神矍鑠。

李彬堂問古湛四有沒有徒弟,古湛四說有個叫古兆松的,外號「大只女」,是古勞村心坊拱日門人。古兆松本來體型細瘦,少年時隨古湛四習洪拳。洪拳剛猛有氣勢,長期鍛煉體格會變魁梧,現古兆松就魁梧異常。前些年因適逢古氏大宗祠父老聘請九江、龍江一帶著名的龍獅教頭張天柱來村心傳授獅藝。在舊社會,但凡懂獅藝、跌打者多練習功夫。古兆松與古枝勝、錦二叔等除日間跟張天柱習南派獅藝外,還利用晚上跟隨張天柱學習功夫。現在古兆松也當上師父了,一直以傳授獅藝、功夫為業,所授武藝除了洪拳,還有洪家六點半棍、雙頭棍、連環棍、青龍刀、藤耙碟等二十多套,使功夫、醒獅保持了興盛。兆松為了把傳統的民間藝術流傳下去,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絕藝「五式軍器」之「棍、大刀、雙刀、快耙、長凳」,一一傳授給村中子弟。

李彬堂听到集上早早就熱熱鬧鬧的了。古湛四告訴李彬堂,古勞墟是鶴山的經濟明珠,逢四、七、十墟日(市集期),商、農雲集,熙熙攘攘,平日也是人來人往,生意滔滔。這里吸引了三教九流的人物,行醫的、賣藝的、叫化的無所不至。

古湛四讓李彬堂不要听集上的熱鬧,要專心听他講洪拳的秘要知識。

這洪家拳,俗稱洪拳,是廣東五大名拳之一,最初流傳于廣州、佛山等地,後來不僅限于廣東一地,福建、湖南、湖北等地都廣泛流傳此拳。相傳福建南少林寺被清兵火燒後,逃出的少林弟子至善禪師傳廣東花縣洪熙官少林拳法,後洪氏根據

自己所學和經驗創洪拳,並于廣州一帶開始收徒授藝。

古湛四耍起了洪拳。李彬堂只見洪拳動作渾厚樸實,剛勁有力,步法穩健,上肢動作多,腿法較少。基本動作有拳、掌、指、爪、鶴嘴、鶴頂等;手法有沉橋、圈橋、纏橋、插掌、截橋、封橋和劈拳等。步法以四平大馬,三角馬,前弓後箭子午馬,吊馬,消身走馬和麒麟馬等等。在練習時要求挺胸、塌腰、收月復、斂臀、沉肩、墜肘、沉橋、坐步。

打完一套洪拳後,古湛四向李彬堂講解秘要︰洪拳含蓄發勁,先收後放,多橋法,擅標手,故有「橋來橋上過,馬來馬發標」之說。洪拳要求發力出拳,蹬腿擰腰,腰腿發力,使拳猛力迅速擊出,也可因勢發出喊聲,以助發力。

又講洪拳內容較多,主要代表性拳術套路有鐵線拳、三進拳、二龍爭珠、夜虎出林、三戰鐵扇拳、四平大鎮拳、工字伏虎拳;較高的套路則有撞打拳、虎鶴雙形拳、萬字拳、五形拳和十形拳(龍、蛇、虎、豹、鶴、獅、象、馬、猴和彪)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單頭、雙頭棍、鐵包金棍、五郎八卦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雙刀、雪花蓋頂雙刀等;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南少林洪拳對練、**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藤耙碟對櫻槍等。

「洪拳是廣東名拳之一,威震嶺南數百年。但有些人的大力倡導造成的空前的繁榮並無真正的理論建樹,只是虛假的繁榮,那些夸張的動作對洪拳正常發展具有極大地破壞性,甚至導致許多人錯誤地認為這種表演的風格才是真正的洪拳,對這種現象我深感擔憂。」古湛四說,「小成三年中,大成十年功。不論何家武藝,均離不開刻苦砥礪和持之以恆,是以南派稱武藝為功夫。拳術一道,誠易學而難精,先要明其規矩,習其標準,然後假以氣力,善于接橋。明此則功自進,更從而求其橫直吞吐,進退出入,四到之秘,五門之法,八面之形,生死之路。學武先求明師,知其然和其所以然,再加力氣並持之以恆,將其融會貫通,就是這個道理。」

古湛四繼續告訴李彬堂,洪家拳從扎馬碌橋開始便是一門實實在在的氣力功夫,沒有花巧可言。「洪家講橋馬,蔡家講快打」;「洪家橋馬,佛家快打」,這些流行的拳諺更加突出洪家拳是離不開橋手和馬步的,洪家的前輩在橋馬上痛下三年五載苦功是很普遍的。試想馬步輕浮,經不起一刮,橋手無力,抵不住一壓,怎能與人相搏?洪家拳循著橋馬這一簡單實用的途徑入門,經苦練琢磨而能明白其中奧妙者,便已踏進洪家的殿堂了。

橋馬法門,包含在外五要中,洪家拳術有內、外五要之說,內五要是習武者修身的根本,也是拳術的根本;外五要則是拳術應用的法門。

精、力、骨、氣、神,是洪家拳的內五要,五者息息相關,是習武者修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拳術的根本,外應龍、虎、豹、蛇、鶴五拳。五拳互練,五要交修,則身堅氣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祖師成名後,專門為此而創了一套五形拳留于少林。

一精

卵受精而孕育成人,故精是五要的核心。一方面,精足則神完,神完則氣充;另一方面,精足而髓滿,髓滿而骨壯,骨壯而力健。

先天之精,秉承于父母;後天之精,得水谷之精華,經髒腑運化而生。一方面,後天之精進一步轉化為後天之真氣,營衛髒腑筋肌;另一方面,精與骨髓互相補充,精不足就會抽髓補充,精滿又可以補髓,兩者達到平衡後,精過滿就會外泄,泄精後七天,精髓才能重新達到平衡。這一點可以從小周天自然功中得到證實。

鶴拳練精,練習時以緩急適中為得宜,蓋取象于鶴之精足神靜,故練習時須凝精鑄神,舒臂運氣,所謂神氣自若,心手相應,**華表,高懸千仞,瞑心孤往。

二力

力生于筋骨,骨大筋厚者則力雄,骨羸筋薄者則力弱,是以練力之道先舒筋壯骨。

力分內外,表現為剛柔,故由定而運剛柔,化拙生巧,所以天生力大者可得事半功倍之效,力小者則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痛下苦功,及長短橫直,上下開合,硬封軟拿,俱是力的應用,是洪家拳的十二橋手法門精要。

豹拳練力,豹之威不及虎,而力較虎為巨,蓋以豹喜跳躍,腰腎不若虎之弱也。練習之時,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掌緊握,五指如鉤銅屈鐵。

三骨

骨是人一身的支柱,也是拳術的形格,故習武者必先強健筋骨,養精填髓是此道的不二法門。所以武者莫不視《易筋經》和《洗髓經》為至寶。

男性的骨質結構與女性的不同,當精虧抽髓得不到補充時,骨篦會吸收其它近似的物質,如嘌呤蛋白等,會引起痛風等關節病變使骨質脆弱。女性的骨骼系統就沒有這種功能,女性比較少得痛風,只會患骨質疏松的骨病,而男性就比較少得這種骨病。所以少年人未滿十八歲,骨骼未生好,不宜早行.房事。

虎拳練骨,練習時須鼓全身氣力,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氣相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項,有怒虎出穴兩爪拔山之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形意大豪李存義最新章節 | 形意大豪李存義全文閱讀 | 形意大豪李存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