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胡沙 第四十五節 舟中問道

作者 ︰ 楚江漢

張駿慒慒懂懂,潛伏在布笘下的y n影里,連環兒與佩兒何時從伙房離開也未曾察覺。佩兒的那句「姊姊怕是有了小郎君的骨肉了」,一直在耳邊徘徊回蕩,縈繞不去。

他雖有兩世記憶,但後一世活了二十三歲,依然單純,與女友間最親密的接觸也不過是擁抱接吻。而這一世,居然便這樣有了自己的骨肉!

有兩世記憶的張駿對過往的行為很是排斥,很有羞恥的感覺,很不願意再去憶及那段不堪。然而,佩兒有孕的事實,卻如風鳶的繩線,牽絆著他,使之無從逃逸。

一個未及十六歲的少年,突然有一天便有了自己的孩子!

雖說這個時代十五六歲年紀成婚生子的大有人在,但他不自覺地用後世的價值觀來評判,便覺得不可思議。

伙房內重陷黑暗之中,張駿也不知自己潛匿了多久,方如行尸走肉般挪步而行,不慎間腳下拌蒜,撲倒在另一個簍子的碗碟上,發出「 鐺」巨響。

突听環兒低喝了聲︰「是誰!」竟然一手舉著燈盞,一手執了根柴棒,踢門奔了進來。

原來這環兒極為心細,自發現碗碟被人挪動,麥餅也少了三只,便暗暗留了心眼。原來她藏麥餅和湯水的碗是兩兩相扣,與珮兒進伙房時發現已被動過。她怕珮兒受驚,便慌稱是貪吃的貓兒所為,然而以貓兒之力,是不可能將整只碗都揭走的,定然是有人為之。她送佩兒出伙房之後,並未回東廂歇下,而是悄悄潛回到伙房之外,守株待兔。

果然,那個偷食賊還在伙房內!這動靜一響,環兒便執著柴棒奔了進來。

張駿也被踫出的聲響驚醒過來,見環兒奔入,忙將布笘裹在身上,遮住了耳鼻,趁環兒初入屋內,拔腳便逃。

環兒甫入屋來,看到一個黑影正y 逃逸,嬌喝了聲︰「賊子,哪里逃!」掄棒便打。張駿急急閃開,一個拐肘將環兒推往一旁,環兒手中油燈落地,倏然熄滅,趁此良機,張駿奪門而逃。

耳後只听環兒高聲呼喊︰「有賊子了,捉賊啊!」尖厲的聲音吹裂了一池死水,片刻間張府上下燈火大盛,銅盤呼喊聲四處群響,真似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

伙房東側的別院假山處,一道黑影突然躍上牆頭,雙袖一卷一拋,如夜梟凌空。

這弘臧山張氏府邸極為寬闊,那黑影大鵬如展翅,在一幢幢屋宇刁角斗檐上如蜻蜓點水,浮空掠影,眼看就要逸出府外。突听從泰觀門樓上傳出一聲輕嘯,一道寒光破空而至,與那黑影在虛空中相觸。那黑影身形一滯,接著便像一只折羽之雁,倏地墜地。

燈火大亮,一隊張府親衛披甲而出,直趨黑影落地之處。待到了出事之地。只見地上遺了點點滴滴地鮮血,那黑影卻杳杳無蹤了。

--------------

張駿急急忙忙,在自家府院內四處亂鑽。身後呼喊敲擊之聲不絕,他是哪里有黑暗,便往哪里鑽。幸好張府佔地極廣,到處林木森森,樓堂廊亭迂回百折。一時半會還不虞被人捉住。

身後追擊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張駿慌不擇路,瞧見前方有一片茂盛的叢林,如地老鼠般鑽了進去,林中的枝條掛去了他裹身的布笘,臉上也割出了幾道口子,他此時也顧不上講究,一味潛往林中深處,不知過了多久,身後那追擊呼喊聲終于弱了下來。

張駿停下歇了半晌,突然一拍腦袋。這事給鬧得,在自家府院里還當起賊子來了!伙房內听到那驚天消息,他的心頭忐忑不已。這個消息他需要花時間去消化,需要他從長計議,再決定如何去面對佩兒,因此他不想讓環兒過早地知道自己已听聞了一切,但願剛才打照面時環兒沒有認出自己來!唉,就環兒眼尖認出了自己,但夜里無他人作證,事後只需萬般皆否,誰也不能拿他怎樣,干嘛非要做賊心虛?!

想到這里便覺好笑,心緒也漸漸安定下來,便打算就此折回東廂。

突听到一陣潺潺水聲,似就在前方不遠之處。撥開一層花樹,果見一條盈丈之寬的溪流從府院地勢高處潺潺而下。沿溪兩岸花草茵茵,似為人工修剪。張駿好奇心起,便沿溪而下,未走得多遠,眼前突然開闊,林間出現了一個達十數畝之巨,微波蕩漾的小湖。

有三道清泉,分別從府院東、北、西地勢高處引入,注入這個小湖。其時天已近亮,西天穹頂星光點點,湖面也是繁星羅致,仿佛天地皆融入湖中。湖中心有一小島,島略呈圓錐形,島緣簇生幾株奇樹,島頂築有一間小屋,屋中燈光透sh ,映照湖面,更添幽靜空闊之感。

弘臧山張家府院這麼大,他自己也未曾熟悉到所有院落,未想府中竟還有這麼一番寬闊的天地,實令張駿驚奇不已。眼見此地此景,不禁想到初至那煙波浩渺的百亭海,這張府內湖雖然比百亭海小了太多,但也生出似同相識之感。

張駿感受著微微拂過的夜風,雙目環顧,突然發現,在距他半里之處突起的大石之上,端坐著一個黑s 人影,那黑影寬袍大袖,隱入夜s 之中。若非張駿眼力極佳,見黑影衣袂也隨夜風拂動,還以為那是一尊鑄于石上的塑像。

他好奇心起,慢慢向那黑影走去,走至近前,發現那黑影被一件黑袍從頭至腳裹得嚴嚴實實,手持著一棵黝黑的釣竿,細細的釣線幾無可視,垂于微微拂動的漣漪之上。眼盯著腳下的湖面,雙手一動不動。

張駿剛走至其一丈遠處,只听那人輕聲道︰「來了!」听聲音略顯蒼老。

張駿微微一愣,以為這人在與他搭話,忙道︰「是,您是……」

那黑影卻不再言語,湖面突然蕩起一圈波紋。此人右手一抖,水花倏分中,一條尺余長的大青魚躍出水面。那人將釣竿輕抬,將那條青魚拖離水面,魚兒離水,掙扎不止。

那青魚掙扎須時,終于筋疲力盡,懸垂在線端偶爾方擺動一下魚尾。那人輕聲嘆道︰「蠢魚,三番五次為餌吞鉤,險送了區區x ng命,何至執迷于此呢!」言罷,將釣竿輕輕放下,那青魚重又沉入水中。魚兒得水,身上力氣陡增,拼命掙扎一番後,終于月兌鉤逃命而去。

魚兒既走,那人似乎也失去了繼續垂釣的興致,收起釣線,從大石上走下到湖邊。至始至終,未抬眼看張駿一眼,剛才一番言語似與那放生的魚兒所講。

大石後面湖灣處,停著一葉小舟,小舟無蒿無槳,自那黑影踏入,卻如有人牽引般,緩緩駛向湖心。這老者一面催舟前行,一面唱道︰「天分崩,民倒懸,諸胡紛亂魔孽起。王庾桓謝興亡替,司馬為傀由廢立。武公興,涼州起,一隅河西濟世民。元公成公相承繼,文公立世寰宇清……」

張駿極為驚異,此人深夜孤身垂釣,卻又放任魚兒逃命,其情其致異于常人,又听其偈頌中中竟提及「王庾桓謝」四大家族,真如天雷轟頂。

他有後世所知,自然知道這四大家族的歷史典故。但要知道如今只是建興十年,東晉王氏正炙手可熱,而其他三大家族如今還默默無聞。這黑影既說「王庾桓謝」,那麼……

張駿見其乘舟y 去,忙急急的喊了聲︰「前輩,請稍等!」

那黑影止住小舟,緩緩轉過頭來,雖人在斗篷之內,但眼中光華閃耀,如j ng芒間直入,似乎將張駿身上的秘密在瞬間洞察無遺。

其時月升掛東南,天地間蒙上一屋白暈,一線白肚已至其下拱浮,天快亮了!

這黑影慢慢揭去頭上頭篷罩,露出長眉白須的一張臉來。這人面部略長,頭上挽了個道髻,一副仙骨,似有出塵之像。張駿連忙長長一揖,大聲道︰「在下張駿,拜見道仙!」

那老道微微一笑道︰「張郎君認識貧道?」

張駿卻是不答。

那老道說道︰「貧道既與張郎君夤夜相逢,其緣天定。張郎君可否迂尊降貴,至貧道舟中一敘?」

張駿欣然應諾,連忙登上那老道的小舟。

那老道打量了張駿幾眼,微微點頭,眼神中竟有一絲欣然之s 。腳力催舟,緩緩行至湖心。

張駿問道︰「敢問道仙,從何處仙鄉而來?」

那道人道︰「貧道凝真子,本居東南霍山,七r 前因夢得乩,有破天星降臨百亭海畔。故與河西道友一路尋來,始于今r 得見張郎君矣!」

張駿听後,臉上之驚懼比剛才听老道的偈頌更甚,心想這人究竟是仙是妖,竟然如此高深,勘破了天機。七r 前他剛穿越到這個時代,這老道便乩出異相,並一路尋來了。在這老道面前,他的一切秘密無所遁形。

古人常說︰「事及反常必為妖」,穿越放之後世,也屬虛妄之說。先不說別人,若是張茂知道他具有兩個不同時代的思想,對他恐怕就不是關心寵愛了。是剜心獻祭,還是烹鼎敬天?

張駿不敢再想,臉上冷汗滾滾而下。

凝真子見張駿神s 驚懼,微微笑道︰「張駿郎君不必驚慌,貧道對你並無惡意!因七r 前河西單老道友也夜觀天圖,竟與貧道卦乩符錄不謀而合。故而貧道與單老道友打賭,賭誰先尋得郎君。看來是貧道運佳,拔了頭籌!」

張駿驚聞還有一位道人也勘破了天機,暗嘆這道學果然玄妙高深,竟有通天之境。

道學之名,緣自老子的《道德經》,書中說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d l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也就是存在是道,不存在也是道,存與不存之間也是道。道是先天地生、亙古不變、運轉不息、包容天地萬物,不可名狀。可以解釋宇宙萬物起源、生長、成熟與衰變,最後死亡的過程。

上古時代有人開始學仙,戰國時神仙信仰相當廣泛,道教即源于鬼神崇拜。秦漢諸帝,都有尋仙問道,祈求長生不老之願。秦始皇遣三千童男童女東渡出海,以求不死之藥;漢武帝也曾派方士到海山三神山求長生藥。道教在歷代帝王的鼓動下發展迅速。魏晉之時玄學興起,道教更是滲透到各個階層。如「竹林七賢」的行式風格,就與道家行與一轍。

張駿在後世,也曾在成都青城山見過道場,但他只是個塵世俗人,對玄而上學,又博大j ng深的道法之理一概不懂,惟有好奇而已。今夜無意間闖入這片天地,遇見凝真子,也算是結了道緣,因而向凝真子尋教何謂「道」?

凝真子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像魚兒于水,鳥兒于天,世間人倫,道法自然。有法固有破,破而後立,道也。破而不立,非道也。張郎君為破天星降世,立道與非道。在與一念矣!」

張駿問道︰「何謂立道與非道?」

凝真子道︰「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夫天地不分,混沌不清,為非道也。周天子鑄九鼎以匡禮樂、漢高祖斬蛇以抗暴秦,是維道也;王莽篡漢自立,八王覬覦帝權,非道也。今群胡魔亂,衣冠南渡,大道消弭,非道之世。世界呈不破不立之境。破天星者,當破而後立,立人道,存天道也!」

張駿听得似懂非懂,如墜雲霧。

******

今r 醒來,突然得悉拙作已進入強推,實感意外!

這是江漢第一次大膽地在縱橫將自己的點滴字句傳上來,羞于見人,成績表現也不理想,心底實是忐忑。但自始,便得鐵手柔情兄、蟹的心大大、花開了麼嫂嫂、以及一干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在此致謝,萬分感謝!

r 後盡力碼字,以報讀者朋友們的知遇之恩!

江漢在此,深深拱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靜胡沙最新章節 | 靜胡沙全文閱讀 | 靜胡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