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丹施工,雖然條件惡劣,異常艱苦,但意外的「驚喜」卻也不少,讓我們這些到處漂泊,「四海為家」的中油管道人樂在其中,像觀賞各種鳥類、動物和與國內迥然不同的社會人文景觀,既增長了見識,又開闊了視野。當然,最大的樂趣莫過于品嘗「野味」了。
且不說蘇丹紅海的對蝦、螃蟹、深海魚等海味,單就尼羅河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野生魚類品種足以令人搪目結舌,小的半斤八兩,大的幾十公斤,上百人的營地一餐兩三條足矣!相對于品種單一而又較貴的牛羊雞肉而言,既豐富了職工伙食,增加了營養,又節約了開支,實乃兩全其美的快事。
蘇丹人受宗教信仰的束縛,一般是不吃「野味」的,即使吃圈養的牛羊肉,也必須得是經過念經宰殺的。如此一來,造成蘇丹「野味」空前泛濫,許多地方甚至可以隨手掂來。這種情形在國內基本見不到了,國人的「無所不用其極」造成了「野味」的絕跡,後人恐怕只能到深山老林中去「識得廬山真面目」了。
這里所說的野味僅局限于「珍珠雞」、「野鴿子」、「非洲鯽魚」、「羅鰻魚」、「電魚」、「駝蹄」等,與國內餐館常見的「熊掌」、「鮑翅」、「燕窩」、「猴腦」無法相提並論。一般情況下,在蘇丹的路上行車,總能見到珍珠雞成群結隊地橫穿公路,還有禿鷲、老鷹、隼、白鷺一類的鳥兒和野兔、釉鼠一類的動物在路面上覓食,車速稍快或一不留神,沒準就能撞死或踫著什麼,造成雞毛一路,慘不忍睹。剛來蘇丹時,總覺得奇怪,各種動物和鳥類見了人為什麼不跑?時間長了才知道,原來蘇丹人是從來不傷害它們的,即使一只蚊子或蒼蠅落在手臂上,也只是輕輕將它們趕走,而不是想方設法將其置于死地。
說來你可能不信。一次,營地主任曹曉軍和機組長辛建平從食堂打完飯往寢室走,這時一只老鷹從空中徑直俯沖下來,楞是從他們的飯盆里叼走了一塊牛肉,令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還有一次,食堂殺羊引來七、八十只隼在上空盤旋,有人將羊腸舉在手中,一陣旋風過後,手指隱隱作痛,後來他們再也不敢了,只能將羊腸拋向空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人漸漸模透了中國人的飲食起居習慣。不知從何時起,營地門口總能見到手拎「野味」的當地人在起勁地叫賣。一番討價還價,雙方都覺得滿意後成交。如果運氣好,一到兩萬元蘇丹鎊(約合人民幣30-60元)能買一條電魚或百余斤其它魚類,五千蘇丹鎊(約合人民幣15元)能買三只駝蹄,兩千蘇丹鎊(約合人民幣6元)能買一只珍珠雞。
蘇丹有水的地方就有魚,即使是一窪小水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棍子下去都能打死幾條,一網下去更能撈起十幾斤。在施工沿線一帶經常能見到當地人用自制的標槍在水窪里叉魚,或用編織網撒魚,然後轉手賣給中國人。經過在蘇丹幾年施工的經驗總結,許多人在來前都配備了釣魚器械,工余閑暇時間邀三喝四往水庫或河邊一坐,不足半天的工夫,大半桶魚已經到手。尤其每次回來將戰利品烹飪後邀大伙共嘗美味,那種心情是無以言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