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由盛及衰
凌晨。來俊臣思慮周詳,一夜未合眼,緊鎖的眉頭終于舒緩開來,對著宣紙上的嬋娟夫人自信滿滿地一笑,渴慕的眼神演變成氣定神閑,一張邪惡的真面目透過斯文的面具流露出來,點上煙桿,悠然地抽出來,吐出一縷又一縷濃煙。煙霧繚繞中,余光瞥了瞥案上的一封信函,挑起眉毛歪著嘴,笑了。
「來運,你過來,在天完全放亮以前把這封信送到索大人手中,定讓他親自過目,速去速回!」
「是!」小ど把密函插在胸膛里便小碎步退出挑著燈籠直奔索府。第二日早朝退朝時分,來俊臣見四下無人,便悄悄地將密函投入鐵匭。堂外,等候多時的狄仁杰垂首靜立,默然望著蝴蝶、蜜蜂或游戲花間,或嗡嗡地忙采蜜。
來俊臣昂首挺胸地跨出大堂,先是驚愕,繼而面帶鼻翼,警惕地問︰「狄大人,何故在此久立?外頭陽光毒辣,大人不怕中暑暈厥嗎。」
狄大人卻冷若冰霜,全然不為來俊臣關懷之語所感動,說︰「人心之可怖,毒于日頭百倍。」
來俊臣變了臉色,一雙狐狸眼楮里似乎要噴出怒火,︰「狄大人何意?來某人竟不解!」
「好,明人不說暗話,張將軍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幾次三番出征平定匈奴、吐蕃等少數民族功不可沒,大人豈可因一己之私而誣陷他?」
「誣陷?何來誣陷?來某人據以實情相告皇帝陛下,狄大人還是堅定自己立場為妙!」他心里納悶兒,緣何告密信剛剛進入鐵匭,加害張將軍的念頭剛剛形成,就被人看出了馬腳,這狄仁杰雖然狡猾,卻也不至于有未卜先知之術吧!惱羞成怒之下,便要怒氣沖沖地揮袖而去。
怎知狄大人緊緊地抓住了他的衣袖,厲聲質問︰「爾敢指天發誓,此番行為實屬為國而非私心?!」
「放肆!勿以為女皇重用于你便要恃寵而驕,爾區區一芝麻綠豆官竟敢對吾指手劃腳,口出狂言!」來大人額頭上冒出細細的冷汗,怎的,如此之快便走漏了風聲?
「喲,口出狂言?恐怕是擊中要害了吧!這是什麼?要不是家中探子在凌晨時分看到你府中的小ど鬼鬼祟祟在坊中游躥,我還不知會有此事!」狄大人揚揚手中的信函,正是今早來大人讓家奴送至索元禮府中的那封。
來俊臣沒料到,要送到索元禮手中的密函居然出現在狄仁杰手中,而且對方過目之後還當面質問他前因後果。算了,看狄仁杰正義凜然的神色,抵賴怕是沒有用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我還不信了,他能奈何的了我怎樣!「大人神機妙算,來某人的所思所想逃不過您老法眼,不過嘛,張虔勖的確是亂臣賊子,吾以天下為己任,焉有縱容之理!大人還是勿多管閑事的好,小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好啊!哈哈哈哈,張將軍之妻梅氏傾國傾城、婀娜多姿之態你我共見,普天之下熟不知來大人喜酒,無論黃花閨女還是有夫之婦,您來者不拒,若不能輕易得到便要不擇手段。中秋佳宴梅氏作《霓裳羽衣舞》驚艷全場,您是不是又有所動心了呢?好一個為國為民,好一個以天下為己任,還不是要擊敗張將軍,破其家、奪其妻!」
來俊臣臉頰霎時紅透半邊天,︰「哼!爾等不解風情之輩豈知吾心!意欲掙月兌狄大人之手,只听嗤啦一聲,衣袖被撕成兩半,你怎知吾近日寢食難安、茶飯不思!」
「何至于此?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支花!梅氏已為將軍愛妻,已誕下二女,一家人其樂融融羨煞神仙,試問爾忍心拆散如此美滿幸福的一家人嗎?爾模模良心問問自己,忍心見將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嗎?」狄大人這般好心的開導他。
來俊臣一跌坐在大理石地面,惱羞成怒地哭喊道︰「我不管,爾等只顧張虔勖一家是生是死,何時關心過吾心之痛?揮起拳頭捶胸頓足,「梅氏模樣乖巧溫順,性格活潑熱情,《霓裳羽衣舞》跳得,世間無二!偏偏造化弄人,姻緣不作美,竟讓她做了張寇之妻!」
狄仁杰漲紅了臉,道︰「世間會作《霓裳羽衣舞》女子絕非梅氏一人,焉知其他樂伶會遜色于她,大人又何必如此執迷不悟!」
「我不管,不管!來某人相中之物,豈有拱手相讓之理?若狄大人繼續苦勸,小心遭受牽連!」
狄大人嘆氣,「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人好自為之,當心多行不義必自斃。」
「哼,不知天高地厚的蠢物!」來俊臣揮一把斷袖,揚長而去。狄仁杰佇立原地,無奈地搖搖頭,抬頭目送一行大雁排隊飛過天際,「張將軍一生為國出生入死,最終卻要慘遭奸人陷害妄送性命,只願,老天有眼,保住張氏孤兒有朝一日能夠像趙武一樣為家族報仇雪恨,誅殺屠岸賈,「說著,便把冰冷的目光瞄準來俊臣日已遠去的背影,「殺掉這個無恥小人。」
陽光靜靜地以審視而慈愛的目光照射萬物,東升西落、日夜交替幾千年來未曾改變,人心若能如陽光般易于揣測,該多好。來俊臣親筆書寫的檢舉告發張虔勖將軍串通吐蕃出賣大唐,與外族聯合意圖謀反的密函靜靜地躺在鐵匭里,等待著女皇的開啟與閱覽……
來俊臣至家中,大怒,妻子兒女知世事不詳,跪滿金玉堂,大氣不敢喘一聲,珠璣夫人額頭布滿細汗,用心琢磨著事情的來龍去脈。昨日中秋佳節,大人至張將軍府中慶賀,必定少不了飲酒作樂,將軍為人剛正不阿,待人接物熱情奔放,一幫人定玩得盡興,緣何回家後便焦躁不已,心事重重,天未亮便作書一封送至索元禮府中,還一夜未合眼……莫非昨夜在張府發生了何事,若果真如此,憑將軍與眾官的名望聲譽,早就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不會至今依舊未听說。那麼昨夜在張府到底發生了何事?又是何人引得大人怒氣沖天?若說將軍遭到老爺妒忌,憑老爺的心性和手段,早就暗下殺手,心生怨恨,何故等到昨夜才發作?丈夫到底有何珍奇異寶讓人過目不忘?
丫鬟來香手捧一盞茶至頭頂奉上,軟語微言︰「大人請引盞茶消消氣。」來俊臣擼袖接茶,只揭開茶蓋便將杯子摔得粉碎,滾燙的茶水頓時濺了一地,眾女驚愕,更加膽戰心驚,畏縮成一團匍匐于地。
「吾要的是碧螺春,怎得沏盞鐵觀音來混淆?!放肆,實在放肆!」
來香急忙跪倒,「大人,奴婢知錯,奴婢知錯!」
「滾開,廢物,都是廢物!退下,統統滾出去!」
眾女唯唯諾諾,在丫鬟的小心攙扶下退出金玉堂,滿面凜冽冬風。
剛至夫人堂,眾女便丟盔棄甲,露出本來面目。心急口快的瓊絳夫人將翡翠簪子摘下恨恨地摔到地上,「哼,咱們姐妹兒原來在閨閣中都是珍珠翡翠般地人物兒,何曾受過如此羞辱?!」
說著,便把頭上的簪飾花朵一並揪下來緊緊地攥在手里,復又摔到地上,「要我說,他來俊臣定時又瞧上了哪家的花姑娘,求之不得,便在此耍威風拿著咱們兒姐妹兒發泄情緒!」
珠璣夫人淺淺地笑一笑,︰「姐姐家勢非一般人所及,脾氣自然不會軟弱,如此打開天窗說亮話,真是痛快無比!」心里卻在嘀咕,瞧她那副人高馬大、眉眼缺少心機的樣子,居然敢指著人人自危的來大人說俏皮話兒,到底說你是女中豪杰呢,還是少根筋呢。
玉鏗夫人心有余悸,安慰瓊絳夫人,道︰「姐姐消消氣,何必與那須眉濁物相計較,听說,昨夜張將軍在府中宴請達官貴人,莫非咱家老爺,又相中張府的某位佳人?說不定,此人還是將軍的妻妾呢!」
呵呵呵呵,眾人笑作一團,皆諷刺來俊臣貪婪,喜怒無常。
「是不是,過幾天便可知曉,瞧他那副德行,將軍恐怕要因此家破人亡了!」瓊絳不依不饒地抨擊著。
此言一出。眾女皆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下頭不敢再多言。
珠璣夫人放下手中的書卷,乃《封神演義》也。微風徐徐吹來,翻動著案上的書頁,微微嘆氣,雙手揉搓著太陽穴面露愁苦之色。此時,鴻纓年紀尚幼,未及若冠之年,見母愁容便上前詢問︰「母親,何故面色甚為難看?」
「來,鴻纓,」拉住鴻櫻的手,敲敲《封神演義》的封面,「娘問你,若讓你飾演其中人物,汝願扮誰乎?」
「兒臣願扮演周文王姬昌之次子姬發,使強穿甲,披掛上陣,替天行道誅滅昏庸紂王拯救天下黎民百姓!」鴻纓用有些稚女敕的嗓音表態道。
「很好,很好,如此甚好!鴻纓不愧是我的兒子!」珠璣夫人贊喜。
「可是,娘,為何要面帶愁苦,兒臣听話懂事、用功讀書,讓娘親高興!」
「話雖如此,只是娘心坎兒之苦,非爾所能排解!」
「兒臣願意替娘親分憂!」
夫人望著眼前半大小子的寶貝兒子,模模他的頭發,欣慰地說;「好,好孩子,怎麼乖巧懂事也不枉娘辛辛苦苦把你帶大,寄予厚望,等你若冠成年,娘才能完全放心。你父親心狠手辣,盡使些陰毒手段殘害忠良,和當年的商紂王、申公豹、妖妃蘇妲己又有何分別!多少忠良之士、無辜百姓都死在他的酷刑之下,還特地編纂《羅織經》來折磨人,和那些炮烙、袃盆無分別!」
「娘不要難過,待孩兒長大成人之時,定弘揚正義、壓制惡人!」
珠璣夫人擦擦臉上的淚痕,嘴角綻放出淡淡地微笑,「好,好,等你若冠之時,娘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心底里卻在彷徨,盼我的鴻纓,盡快長大。
一只黃鸝從窗前飛過,探頭探腦地鳴叫著,落在院子里的君子蘭花缸上,又飛向老爺的書房,嘰嘰喳喳地叫著,站在「富麗堂」的匾額上,向堂內望去。來大人、周興、索元禮正端著華麗的茶盅品著香茗,周興把玩著大拇指帶得瑪瑙扳指,徐徐開口道;「只怕,張虔勖那小子不肯輕易就範。」
索元禮突出絲絲煙息,斜眼瞧一瞧目光中充斥著期盼與渴慕的來大人,不禁一笑。「有咱們的《羅織經》在,不怕他不招供。」
「可是……張虔勖畢竟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又身經百戰歷練有佳,屢次出征吐蕃、匈奴殺敵無數,即使他不堪忍受「突地吼」等酷刑,被屈打成招,以他在女皇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也說不定不會相信我等,不僅沒把他搞垮台,還會令陛下不再信任我等。若如此,你我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嗎!」
來大人憤然拍案,「今日早朝,偏偏有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當我去路,實在可恨!」依舊記得早朝時分狄仁杰的苦口勸告。
「何許人也?單干阻擋大人去路?!」周興驚詫。
「還不是狄仁杰那鼠目寸光之輩!別以為替皇帝陛下辦事就了不起,自我當選總長以來他處處為難,哼,早晚有一天,也要讓他好看!」
「呃……這個……」周興與索元禮互使眼色,後者淡然應答︰「大人此番目標實為張虔勖,當目標明確萬箭齊發,狄仁杰,日後再加以報復也不遲啊,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
「言之有理,只是……既決意除掉張將軍,卻不知證據何在?信口雌黃,難令女皇相信。」周興繼續發問。
「不勞二位大人費心,此事來某人已有些眉目。還記得大唐與吐蕃青海之戰否?大唐以18萬精銳兵馬逼近吐蕃,可謂空前絕後,百濟大將黑齒常之與本部將軍李敬宗、劉審禮出征。吐蕃聞訊,即以名將噶爾。欽陵為帥,督兵嚴陣以待。七日,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張寇帥精英,一日連取兩陣,吐蕃軍佯裝失敗,一退數百里。唐軍輕率出擊,劉審禮率領前隊人馬深入,屯兵于濠所。豈料噶爾。欽陵突出奇兵,猛攻唐軍營帳。劉審禮率軍抗敵,但是寡不敵眾,未能突破重圍,被敵軍包圍,四面楚歌。李敬宗身為主帥,非但沒有積極迎戰出擊,見敵軍眾多,反而按兵不動以求自保。因此唐軍前鋒部隊于九月二十日全軍覆沒,劉審禮孤軍奮戰未等到援軍被迫投降成為俘虜。
李敬宗聞訊以後,倉皇逃竄狼狽撤退,率部下逃至廓州廣威縣西南的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千戶莊),憑借天時、地利——泥溝結陣自固。吐蕃追兵趕到後,先佔據制高點,形成居高臨下之勢,後以優勢兵力圍攻唐軍,陷唐軍于死地。李敬宗無計可施,只得率部下坐以待斃。大將黑齒常之見形勢對唐軍極為不利,便在深夜,親自帶領五百兵士敢死隊,偷襲吐蕃兵營。
吐蕃自恃兵眾精良,又出師有力,便放松警惕未料到唐軍此舉,未曾設防。黑齒常之殺他個措手不及,吐蕃兵營頓時大亂,死傷三百余人,大敗而逃。黑齒常之得以救出劉審禮,唐軍才可回師復命。
後高宗責備主帥李敬宗怯弱畏戰,消極防守,又乏于謀略才使唐軍陷入被動挨打的絕境,因此被貶為衡州刺史,而部將黑齒常之在關鍵時刻審時度勢,率猛士背水一戰,力挽狂瀾使唐軍化險為夷,勇氣可嘉,擢為左武衛將軍,兼檢校左羽林軍,充河源軍副使(今青海西寧東南),賜黃金、絹帛。因而黑齒常之成為抗擊吐蕃的著名將領。」
「大人所言之事已載入史冊,人盡皆知,只是,此與反張寇又有何緊密關聯?莫非大人想要利用黑齒常之,讓他污蔑張寇?」索元禮也有些不解,遂問。
來大人唇角上揚,「非也,且知起初張寇二戰而勝,才使唐軍輕信敵人勢單力薄,
劉審禮方才輕率進攻,突遇吐蕃奇兵,才招來後來的兵亡人退?」
「那,大人的意思是,凡此種種,都是張寇故意所為,意在混淆視听使唐軍陷入敵人圈套?」周興明了來大人之意。
索大人添油加醋;「而誘餌,便是張寇之勇猛,既然如此,我們倒可以拿此來做文章,張寇收受吐蕃賄賂,貪污王法、叛變,交戰中故意先贏敵軍,騙取我軍信任,誘使我軍相信敵方潰不成軍,遂輕率出擊,才致萬劫不復之境地呀!」
听此一遭,周興有些驚異于二人的狡猾奸狠,忙作揖,「二位大人英明神武啊!張寇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何等風光高貴不想最終居然落得個罵名,實在可笑。」
來大人眉毛一挑,「莫非周大人有所賜教?」
「當然,經二位大人開導,周某人茅塞頓開。吐蕃屬偏僻蠻荒之地,當年太宗李世民只要以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賞黃金、白銀、糧食、牲口、奴婢奴僕,便將吐蕃收買,其數年不再侵犯大唐邊境。由此可見,要將這幫子蠻夷收為己用絕非難事,以你我今日之俸祿官位,只需稍加賞賜便可將其收買——誣告張寇乃亂臣賊子,不忠不義之士。」
來大人繼續出謀劃策︰「里應外合才是妙計,不妨同時收買他的幾個心月復部下,以將其叛國罪孽落實。等一下,他的心月復門客——修翾,似乎可以賄賂,只怕他……」
索元禮非議;「不可,修翾萬萬不可,此人寧可死,也絕不會背叛張寇,而且必須殺掉他,否則後患無窮啊!」
「這樣說來,他倒也是條漢子,只是事到如今,還有什麼評論的必要呢!只是,李敬宗那里,依我之見,他被貶已久,一定郁郁不得志企圖東山再起,既然要冤枉張寇,何不讓他幫腔,加強張寇的確私下串通吐蕃的罪名呢?若女皇陛下質疑,他可以說,當時高宗氣憤即使他明知實情卻也不敢奏明,直到今日才敢站出來據實相告呢。」
「妙計,實為妙計!哈哈哈哈哈……」三人捋著胡須,眉開眼笑樂作一團。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狼狽為奸、蛇鼠一窩。
不肖幾日,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告密函便紛至沓來投入鐵匭,監察史長來俊臣率領手下奉女皇之命連夜拆閱了密函,令人驚異的是,密函皆對準一個人——將軍張虔勖,連同其所在部隊、同僚範雲仙極其部隊皆被指控為亂臣賊子,意圖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