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演繹 【白澤】【獬豸】【計蒙】【英招】【夔牛】

作者 ︰ 紫薇大帝

白澤

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傳說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

相關記載

東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

《雲笈七簽?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後世因為白澤能夠趨吉避凶,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記帝王之旗就繪有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

《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韋皇後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澤枕以避魅。

《開元佔經》卷一一六引《瑞應圖》雲︰「黃帝巡于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精,以戒子民,為隊災害。」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黃帝巡游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軒轅本紀》、《抱樸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對白澤的尊崇

「白澤」是個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家手一冊的程度。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在禪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家無白澤圖,妖怪自消除。」「不懸肘後符,何貼白澤圖。」「家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人們將畫有白澤的圖畫掛在牆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闢邪驅鬼。當時還有做「白澤枕」的習俗,即做成白澤形象的枕頭用于寢臥,其用意也是為了闢邪驅鬼。在軍隊的輿服裝備中,「白澤旗」也是常見的旗號。人們甚至以「白澤」來為自己命名,出現了許多叫「白澤」的人。

獬豸

也稱解?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計蒙

《山海經(中次八經)》有載。

神名。山海經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游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英招

《山海經?西次三經》︰「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循于四海,其音如榴。」

夔牛

夔牛,一種傳說中的怪獸。外形像龍,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制成戰鼓。

《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于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

夔龍又稱且角龍。夔者,見于《書?舜典》、《國語?魯語》、《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諸典中,或為樂官,或為木石之怪,或為國名。又作地名,……夔、?,字形相近,義亦頗相似。《說文》︰「夔,神?也,如龍,一足。從て。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想象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傳說故事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于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

《神魔志異?靈獸篇》夔牛︰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黃帝內經》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于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里,連擊震三千八里,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沖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沖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話演繹最新章節 | 神話演繹全文閱讀 | 神話演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