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和楊士奇一番相談,對于現在的事情基本算是有了頭緒。選擇合適的將領,足以對抗朱棣軍事才能的將領,至關重要,盛庸平安等人,現在還不行。其他事情也只能慢慢的處理,不能著急。
接連幾天,朱允炆就把楊士奇帶在身邊,由他提供處理政務的參考意見,以免自己這個穿越者穿幫露餡,畢竟意識上幾百年的差距,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消除。所幸,楊士奇年輕,不像黃子澄方孝孺等人說話,不是諫言就是隱喻,一種隨時教導的模樣。雖然都是臣子,這種身份年齡的不同,帶來的是不一樣的感覺,和不一樣的信息傳達。
這就好比姐弟戀,姐姐無意識的總是一副關心教育看護的模樣,失去了女人該有的嫵媚和嬌弱,而男人,則總是壓抑服從缺失男人氣概,戀情必然走向破裂。建文帝對待黃子澄就如同姐弟戀,建文帝可以忍,朱允炆不能忍,既然建文帝已經罷免他,現在疏遠也就合情合理,而朝中新貴變成年輕的翰林院侍講——楊士奇。
有楊士奇協助,朱允炆處理政務慢慢的嫻熟起來,往往楊士奇的一個建議都會讓朱允炆耳目一新,同樣的書讀出百樣的人,朱允炆也在楊士奇影響下,思維方式語言習慣漸漸有點古代人的影子。
每天早上,朱允炆堅持鍛煉身體,跑步,把宮廷宿衛指揮使廖鏞帶在身邊,讓廖鏞教導他刀法教導他騎馬,朱允炆真心不想只做一個文墨皇帝。
廖鏞是開國功臣德慶侯廖永忠的嫡孫,屬于將三代,可是因為廖永忠年齡比較大,洪武8年就讓朱元璋給 嚓,廖鏞基本可以歸入將二代的範疇,他的父親早死,他沒能承襲祖父爵位,現在能得到宮廷宿衛指揮使的職位,已經非常不容易。故而,能盡職盡責,在帶兵騎sh 方面還算不不錯,跟著方孝孺讀點書也算有上進心。朱允炆和他學習騎sh ,也還略有進步。
朱允炆從內心里非常反感這些官二代,畢竟前生有關官二代的厭惡總是無法揮去。也不是說所有的將二代都是草包,不過這種人把持軍隊,身居高位,阻斷寒門人家的晉身之路,也讓國家減少很多選擇。草包的概率越來越大,並且形成一個難以扯開的利益網絡,現在可以保家衛國,他r 只能是誤國誤民。
雖然這些將二代讓人不喜,不過在軍隊將領的選擇上,朱允炆也只能從這些將二代里找,在沒有專業軍事培訓學校的時代,一個將領的學習只能是父子相承或者師徒相授。基本上現在大明軍隊,中層到高層的指揮官,都是那些經歷洪武朝戰爭又在朱元璋屠刀下存活的老人,如耿炳文、郭英、吳杰等人,或者那些將二代如徐輝祖、李景隆、沐晟等人擔任,那些年輕的將二代們,比那些老人宿將職位更高。
朱允炆想要找個統帥軍隊的人,只能在這些人里撥拉。那幾個老人是沒希望,將二代里李景隆草包一個,前段時間給扔進監獄,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正在審理。現在五軍都督府里的都督,有徐達的兒子徐輝祖、徐增壽,馮國用的兒子馮誠,李文忠的兒子李增枝等,到底誰是適合的人選,朱允炆和楊士奇最近幾天沒有少嘀咕。
最終把希望寄托在徐輝祖、徐增壽兄弟身上,從各人的表現來講,徐輝祖應該是這些將二代里最優秀的一個,關鍵是還很忠心。能因為忠于皇帝,諫言把自己的嫡親外甥朱高熾等三兄弟,滯留京城以鉗制朱棣,真的是非常難得。建文帝因為朱棣是徐輝祖的親姐夫,對徐輝祖不信任,而任用自己的親戚李景隆,使得滅燕戰爭艱難如此。
徐輝祖、徐增壽被譽為大明雙虎,今天,朱允炆就要見見這兩只老虎,看看到底能不能讓戰事起死回生。
苦逼呀,苦逼的穿越,以前那個牛叉皇帝的沒有三兩個逆天戰神級人物,哥的戰神在哪里!朱允炆心里神神叨叨的又是一番哀怨,如同一個棄婦一般。
徐輝祖兄弟二人,跟著吳亮走進謹身殿書房,對著面前熟悉而又有點陌生的皇帝朱允炆,恭恭敬敬的行標準的君臣之禮。徐輝祖是滿臉的恭敬,內心異常激動,結合近期皇上的所作所為,自己徐家應該再有輝煌之r ,父輩的榮耀當會在自己身上再現。
而徐增壽則臉上恭敬中帶有幾許怒意,心里也是憋著很多想法,畢竟在他的年齡,還有少許憤青的成分。李景隆的冤屈,自己的選擇,都讓徐增壽沒法如大哥那樣恭順。
朱允炆終于見到徐輝祖兄弟,今r 近距離的看這大明雙虎。兩人一樣的大明一品武將官服,胸前補服上的麒麟,栩栩如生,真有獸中王者的風範。
徐輝祖如山岳一般厚重,給人一種可以信任的感覺,而徐增壽看著就像一個炮仗,遇到火星就會炸開,毀掉自身誤傷他人。兩個人表情略有不同,不過身材不像李景隆那樣的翩翩公子,這樣的身材,也只能是在軍營里模滾打爬換回來。
楊士奇也在書房里,看著眼前兩位位高爵顯的將二代,只能發出魏國公徐達真乃人杰也的感嘆。看著徐增壽,想起在官員中秘傳他私通燕逆的消息,這是真得嗎?
老子英雄兒好漢,一代戰神徐大將軍,兩個兒子都可謂人中之杰,為何兩人會選擇不同路。徐輝祖近似病態的效忠朱允炆,徐增壽則暗通燕王朱棣,說徐增壽因為姐弟情深,反對削藩幫助姐夫,打死楊士奇都不信。
楊士奇更相信,這是徐家保全x ng命富貴的一種策略,再結合徐家老三混跡外地,不求聞達的樣子,楊士奇更相信這是一種策略。皇帝、最強的藩王徐家都在押注,即使一方失敗,還有另一方可以依附,即便因為這種腳踩兩條船讓人不喜,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獲罪,慘遭不測,還有江湖中的徐老三,可以延續徐家血脈。
書房四人,心情各有不同,楊士奇看著徐家兄弟行完禮,就說︰「兩位將軍,皇上憂心剿燕戰事,二位身居都督之位,為徐大將軍愛子,朝廷諸將翹楚,望二位能直言以對,為皇上分憂。」
一頂高帽子扔出去,朱允炆都懷疑楊士奇是開帽子店的。不過這種贊揚和吹捧,此時也適合楊士奇說。
「為陛下分憂為國效忠,乃為將者本分,臣等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徐氏兩兄弟齊聲回答。
「徐輝祖,楊士奇所言,朝廷戰事有四不勝的弊端,第一弊端,朝廷分兵守各地,任何一地的兵力都不能佔優勢;第二弊端,將士戰心不盛戰意不強;第三弊端,朝廷兵馬戰力不強;第四弊端,盛庸平安帶兵的能力不及燕賊逆首朱棣。朕思之再三,覺得有幾分道理。你以為該如何應對?」
徐輝祖听完之後,心中更加高興,皇上真的變了,不在和那些書生論兵,能正視朝廷的不足,如此未來還有希望。
「皇上,臣以為楊學仕所言,乃謀國之論。朝廷需要駐守各個城市,造成兵力沒有優勢,但是朝廷可以把戰事拖一拖,燕逆的優勢則化為烏有,燕逆自起兵以來,攻擊不斷,就是想擊敗朝廷兵馬,獲取錢糧輜重,北平彈丸之地,沒有辦法養活十幾萬兵馬,朝廷以守為攻,燕逆得不到錢糧,其兵力優勢盡可瓦解。」徐輝祖從軍事的角度,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前黃子澄等人政治上急功近利,使得軍方蒙羞,也讓徐輝祖嘆息不已。
「此論可取,楊士奇也建議朝廷暫時以固守為宜。」不同的人給出相同的答案,雖然理由有所不同,楊士奇的固守是政治上考量,畢竟造反這個事保鮮期有限。而徐輝祖給出軍事補給方面的理由,同樣至關重要。
「軍士戰心戰意和戰力,前期確實不理想,和將領有關,也和現在軍制有關,不過有盛庸平安等將軍,多加演練,加以時r ,戰力當有所提升。朝廷明詔滅燕的決定,會讓將士戰心戰意凝聚提升。」徐輝祖緩緩的說出,不過聲音有點小,一副y 言又止的樣子。
朱允炆有點驚訝,楊士奇說論,提升戰意提升戰力貌似很容易,只是需要時間,為何到徐輝祖這里,也是覺得可以,不過那麼不自信,難道一個武將反而不如一個文臣有雄心壯志。就在朱允炆要進一步詢問是,傍邊的徐增壽終于憋不住,突然開口說話。
「皇上,臣以為,盛庸平安乃是當世勇將,但是他們現在統兵才能不足以對抗燕王,豈止他們兩人如此,滿朝將領,如我兄弟二人,統兵才能今r 也難以勝過燕王。」徐增壽的話的不好听,非常的不好听,一竿子就打落滿朝將領,包括自己敬重的大哥。
朱允炆听著也是心中略有惱怒,傳說你徐增壽暗通朱老四,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呀,如此崇敬朱老四,不幫他才怪。「徐增壽,以你所論,難道朝廷就該撤兵言和嗎?」
徐輝祖听著自己小弟說話,心里就開始發緊,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想收回來已經不可能,只能在心里狠狠的罵著自己愣頭青的弟弟,听著皇上言詞不對,趕快盡力化解。
「皇上,增壽沒有讓朝廷撤兵言和的意思,增壽年輕氣盛,因為朝廷屢次兵敗,身為軍人不能效力沙場為君分憂,內心焦躁,才口不擇言,請皇上恕罪。」徐輝祖邊解釋,邊跪在地上磕頭。
楊士奇靜靜的看著兩位將軍,沒有吱聲。徐輝祖想把這事抹過去,沒想到,愣頭青的弟弟,更有驚人之語。
*****風叔賣萌*****
關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覺得還風叔寫的不太爛,請加收藏(放入書架),賞推薦票票。各位鞋童看過來,這里的大叔也j ng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