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練、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的意思。
理論思維
太極拳與中國古代道家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太極拳形架之源,與道教科儀踏罡步斗極其相似,其間「禹步」之術是中國古老的養生術,道教法術中的禹步,即為今天的八卦步、太極圓環步的雛形。太極拳理論,直接來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思想,在重生貴生、尊道貴德宗旨指導下,有一系列養生修身煉己、以求長生久視的鍛煉功法,集中且j ng當地體現在太極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極拳中,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柔弱勝剛強」都來源于老莊哲學,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既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明朝萬歷年間山右王宗岳認為︰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y n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r 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y 避此病,須知y n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y n,y n不離陽;y n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j ng,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y 。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稱謂由來
明萬歷年,山西武術家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拳名為太極者,蓋取法于易經y n陽動靜之理,盈虛消長之機。運動作勢,純任自然,圓活運動如環之無端,循環往復,無休無止,氣象萬千,變化莫測,故名之曰「太極拳」。
此條只為參考,並未有實據
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听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斗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y n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听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于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拳經
十三勢歌明朝萬歷年間山右王宗岳
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采、、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需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尤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月復內松淨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听z y u。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ch n。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十三勢行功心解
十三勢行功心解武禹襄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從心。j ng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身軀之謂)。運動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粘依。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余。心為令,氣為旗,腰為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于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曰︰「先在心,後在身。月復松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j ng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j ng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拳經總歌《拳經總歌》全文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采也難敵。
鉤棚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包捶;
二換掃壓掛面腳,左右邊簪莊跟腿;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肋世間稀。
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姿勢要求
太極拳要求練習者姿勢正確
ヾ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ゝ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ゞ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々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餃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ぁ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x ng,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