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任見《夏商周三代演義》003
周成王死,其治喪委員會布置靈堂時把當時的「國寶」都擺了出來。《顧命》篇說︰「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堂」是中國最早的建築模式,古代的堂前沒有門,有兩根楹柱,堂之東西兩壁稱「東序」、「西序」,序的外側各有一個小夾室,叫「閣」,東閣、西閣又謂之東廂、西廂。
堂所對應,是「戶」,大人物即稱「中堂」。
皇家的「堂」,謂之明堂,比百姓的堂闊氣千百倍,是其會議和祭祀場所。
周政府就把其明堂設置為周成王的靈堂了,在其東西牆下擺出了祭祀的兩溜寶貝,「赤刀」、「大訓」等,在靈堂西邊的長幾上放了一溜,「大玉」、「夷玉」等,在靈堂東邊的長幾上放了一溜,「河圖」就在東邊的一溜里。
這里記載了河圖,但沒有說清楚河圖到底是什麼東西。
擺在一溜美玉的隊伍里,它應該也是一種美玉?
緯書《易系辭傳》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把河圖劃歸伏羲,把洛書劃歸大禹,是讖緯術士劉歆的杰作。
劉歆說伏羲參閱河圖畫出了八卦,大禹仿照洛書列出了洪範,有鼻子有眼。
劉歆的成功「嫁接」,成為他在河圖洛書這個「歷史文化」巨樹上的莫大貢獻。「嫁接」之後,居然成活了,生長得愈來愈茂盛,愈來愈蓬勃。
話說宋代道士陳摶,修行于華山,不僅燒汞煉丹,還好讀《易》。《宋史》中記錄他「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還丹之事。」
陳摶鉤沉前人雜學,辨研河圖洛書,多年堅持不懈,終至碩果累累。
陳摶以黑點白點排列組合,成為陣列,成為套圖,描畫出了一個超乎前人的「三變龍圖」直觀圖形系列,這個系列圖式被北宋另一個術士劉牧進行了所謂「精研」,名之為「河圖洛書」。
我們從各種史料中可以找到的河圖洛書圖案有幾十種,也不全是陳摶當時一下子畫成的,它是在多個時代,由多人手筆集攢而成的。
如「龍圖天地未合之數」、「龍圖天地生成之數」、「洛書天地交午之數」、「洛書天地已合之數」及「洛書縱橫十五之象」,均是由黑白點組合而成的單獨圖畫。
河圖洛書,由于文史記載,官方利用,及方士的賣力演繹,引致了民間的熱鬧。
這個「記載」——「利用」——「演繹」——「熱鬧」的現象鏈條,不是一朝一代的,除個別帝王憤恨讖緯,河圖洛書連帶遭殃、偃息不聞外,幾乎總在持續。
後山曰︰惟其如此,它才成為文化。
河圖用了十個自然數,而洛書則只用了九個,排列成一個正方形,形成華夏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開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為組合數學的鼻祖,其奇妙結構和無窮變化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服。
在宋代欽定河圖洛書的時候,對其數字是采用「圖十書九」,還是「圖九書十」還有過爭論,最終定位于圖十書九,沿傳至今。
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數學思想是顯而易見的。
數字性和對稱性是河圖洛書的最直接、最基本的特點,「和」與「差」的數理關系則是它的基本內涵。若有興趣,可以推導出河圖與洛書的同源性。
數的概念直接而又形象地包含在河圖洛書之中。
一個白點標示1;兩個黑點」表示2;依次類推,白點均構成奇數,黑點均構成偶數,表達了數的奇偶觀念。
河圖洛書的結構形態是對稱的。
首先,整體結構對稱,其次,由黑點或白點構成的每一個數的結構形態對稱。
用純數學的方法推導,不惟能發現河圖洛書的同源性,還能發現洛書較之河圖表達的數理關系更為豐富、高級一些,與「九宮格」更靠近一些。
不管怎麼說,河圖洛書本質上的數學思想,跟方士們的「術數」觀念,你借我,我賴你地融合,長成了中國文化之重要部分。
文史的記載,官方的利用,方士的賣力演繹,民間的熱鬧,凡此種種,使河圖洛書長久地立于文化標的的位置。
後山這樣說,絕不意味著作為文化現象的河圖洛書千百年來一直在「單邊式」地「上漲」,總是被推崇,被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