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15.第七章 激 戰 虎 渡 河(二)

作者 ︰ 興利

第15節第七章激戰虎渡河(二)

一位在場指導的水利工程師向饒民太建議︰采取裝石沉船的一字拋枕法,饒民太立即采納了這條建議。于是兩只被民工們稱為「大柏木鼓」的木船奉命裝滿了柳枕、竹籠和大塊石,用鐵纜固定在窄口和浮橋之間,一只90噸,一只135噸。

第一只90噸的木船就要行動了,兩岸沸騰的人聲一下子沉靜下來,萬人屏住呼吸,眼也不眨地盯住這只維系萬人希望的船。現在,船底鑿破了,鐵纜解開了,可是,當開始下沉的船一接近窄口的巨浪時,90噸的大船竟猛然變成了一片輕浮的樹葉一樣,眨眼就被卷走了,兩邊民工發出了一陣噓聲。

饒民太被這狂暴的「虎口」激怒了,他屹立在岸邊,大聲命令說︰「再放第二只!」

兩聲巨響。原來巨浪繃斷了一根扣在船頭的鐵纜,又像折麻稈一樣把船折為兩截。人們驚恐地看著這只大船的半截翻卷著隨浪頭消失在己暮色沉沉的河面上;而另一半截船被還沒有繃斷的鐵纜拉著,在狂風巨浪中翻滾,就像一只被腰折的巨獸發出陣陣撕人心肺的哀吼。

好些人傷心地哭了,淚水含著雨水將衣衫浸濕。

還有些人一坐倒在河邊的泥濘里,絕望地發出長長的嘆息。

工程技術人員也都沉默了,一時束手無策。

這時,連通東西兩岸的浮橋又被風浪沖垮,兩岸更出現一片慌亂。

此刻,唯有饒民太那高大的身影,在風雨夜色中鎮定地屹立著。這位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領導干部,深深地懂得在戰斗成敗的關鍵時刻,指揮員是表現不得絲毫慌亂的。?「同志們!」饒民太用粗大的嗓門高喊著,他的嗓門幾乎壓住了兩岸所有的風聲雨聲浪聲人聲,「大家不要灰心,難道我們萬把人的力量,真的就堵不住這丈把寬的口子嗎?!」縣長的這一句話像一顆定心丸,暫時把人們的情緒給穩住了。于是,他又趁勢召集了大、中隊長會,緊急商討對策。他深信群眾中有無限的天才與智慧,鼓勵民工們開動腦筋想辦法。

這是一次何等少見的會啊!在一個根本就不避風雨的蘆棚里,大中隊長們圍著饒民太和一盞馬燈;而在風雨交加的曠野里的民工們里一層外一層圍著這個蘆棚。蘆棚內外的討論聲交織成一片,形成一個共同的意見︰還是拋枕,拋更大更重的枕——1952年4月戰斗在虎渡河邊上的這群農民,當然想不出來也不可能做到以後八十年代葛洲壩大江截流使用金字塔般的巨型混凝土四面體的辦法。

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是巨大的。10日,天未亮,丁家澇鄉鄉長丁永善和丁人偉等27人聯名建議用「八字拋枕法」,饒民太興奮地兩眼炯炯放亮,馬上同丁永善、丁人偉等民工,蹲在地上比比畫畫仔細研究起來,最後他集中了大家意見,一拍大腿,高興地總結說︰「好!利用水的沖力,八字形式,兩面對拋,穩步前進,步步做牢。」

就這樣,荊江分洪工程中著名的、多少年後還被廣泛使用的堵口截流「八字拋枕法」,就這樣誕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冷的夜晚,一群穿著草鞋的農民和干部之中,一個四面漏風漏雨的蘆棚里……

饒民太又召開中隊長會議,布置砍柳枝、運蠻石,準備充足的堵口器材。

春天的夜晚,風雨交加,冷得使人直打哆嗦,兩眼睜不開,很難見到對面的人。饒縣長卻頂風冒雨帶領民工去長江邊運石頭。「撲咂撲咂」他踩著泥漿艱難地邁著腳步,雨水順著他那古銅色的肌體,泉水般的往下流。衣服被大雨澆透了,他不斷地用手背揩拭額上和流到臉上的雨水,他和民工一樣搬運石頭。民工多次勸他︰「饒縣長,你幾個晚上都沒有睡覺,趕快去休息一會,這里有我們。」均被他婉言謝絕。11日,仍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濘,一步一滑,他們在極差的條件下,硬是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鋼鐵般的意志,兩天里運石300立方,砍柳枝5萬斤,完成了堵口器材的準備。

4月12日、13日、14日,桃汛猛漲,與洪水搏斗爭取時間的關鍵時刻到了,饒民太下定決心,要捆枕堵口。他意志堅定,鐵骨錚錚,充滿信心地對干部和民工們說︰「水漲土高,堅決戰勝洪水,人定勝天,口子一定要堵住!」在他鼓動下,大家情緒高漲起來,驚雷般的口號聲一起一伏,一浪又一浪,蓋過了傾盆大雨和洶涌的洪水。

民工們這次捆扎的柳枕,可都是些駭人的龐然大物,個個丈把長,兩人合抱粗,有的近兩丈長,都用鋼絲嚴嚴實實地捆牢,一般都重達一萬七八千斤,有的達到四萬斤!搬運時要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用木杠才抬得動——

荊江分洪工程中著名的、多少年後還被水利建設廣泛使用的堵口截流「八字拋枕法」,就這樣誕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冷的夜晚,一群穿著草鞋的農民和干部之中,一個四面漏風漏雨的蘆棚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