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5.第四章 荊 江 紀 念 亭(一)

作者 ︰ 興利

第5節第四章荊江紀念亭(一)

晚上,大家住在長江修防處。沙市市的鐘浩、曹野等領導趕來看望大家,眾人又是一陣談論防汛大事,好不熱鬧。

很晚了,饒民太和張道武來到唐忠英家,此時唐忠英剛從松滋縣上調到荊州長江修防處任副處長。唐忠英的愛人張英急忙開門把饒民太迎進去,因高興過度,腳下走急了,被絆了一下,身子一歪,眼看就要倒地,唐忠英眼疾手快,上前一把扶住她。張英笑笑說︰「沒事,沒事。我是好久沒見著饒專員了,激動啊。」唐忠英故作嗔怪的說︰「還說沒事,把肚子里的毛毛摔著怎麼辦?」

饒民太听見張英有了身孕,馬上關心的對她說︰「對,對!你是要小心走路才行,安安穩穩地把接班人給生下來。」

唐忠英滿臉笑容,大著喉嚨說︰「這接班人嘛,如果是男兒,我就叫他‘長江’,你說好不好?」張英也被逗樂了,笑盈盈地用手指著丈夫說︰「好!就叫‘長江’這個名,也好稱了你的心,誰叫你是長江修防處的人呢?」

張道武在一旁拍起巴掌來,嘴里不住地說︰「哦霍啦!‘長江’,這個名字響當當的喲!」

饒民太也感動了,說︰「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都是它的兒女,歷史讓我們走進長江,去守護它、改造它、利用它,讓它興利除弊,造福人民,這是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啊!老唐喲,看樣子我倆下半生注定要為治理荊江而奮斗了。」

唐忠英雙眼閃閃發光,緊緊拉著張英的手,心里呼喚著︰「‘長江’啊‘長江’,你快快出世吧。」

沙市原是江陵縣的一個鎮,最早它是長江邊的一個小漁村,後由于長江改道南移,荊州城失去長江碼頭,沙市才作為水上門戶逐漸繁榮起來,它還有「江津」這個美麗的名字。

第二天上午,沙市市領導鐘浩市長陪同饒民太一行考察了沙市市管轄的堤防。鐘浩市長匯報說︰「去年,在興建荊江分洪工程時,對大堤進一步整險加固,拆遷了沙市狗頭灣、玉和坪等四條堤街房屋,初步改變了大堤舊觀。沙市轄區內堤段共完成土方26萬立方米,以培修為主。」

原來,荊江大堤第一期加固工程,由荊州專區副專員謝威任指揮長,荊州地委書記顧大椿任政委,于1952年4月16日開工,6月14日竣工,施工長度45公里,完成土方48.86萬立方米。護岸工程處于4月3日動工,5月30日竣工,施工長度5849米,完成石方41383立方米。同時轉移了沙市至郝穴堤上房屋1476棟。1952年11月,在荊江分洪工程第二期工程中,又進行了荊右干堤培修工程、虎渡河東西堤培修工程、安全區圍堤及涵管工程、進洪閘東引堤延伸及閘前灘地刨毀工程、黃天湖新堤、安鄉河北岸及虎東堤護岸、護坡工程等,這些工程的及時完成,對防御1954年暴發的特大洪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是後話。

當來到荊江第一磯——觀音磯時,老遠就看見一座八面形七層的寶塔屹立磯上,雄偉壯觀。鐘浩向眾人介紹道︰「這就是有名的萬壽寶塔,系明朝嘉靖皇帝為母親毛太後做六十壽辰而修建。它高出荊江大堤堤面20余米,磚仿木制斗拱結構,氣勢磅礡,塔頂乃金鋼合制,其上有金剛經全文,筆力蒼勁。由石級盤旋而上,仰望塔頂,金黃色寶鼎豪光四射。憑軒遠眺,荊州古城影綽可見,沙市市全景歷歷在目,大江東去,奔騰浩蕩,浮光耀金,行船如織,蔚為大觀。寶塔外牆嵌有漢白玉雕刻佛像,五層以下每層16尊,六層8尊,七層6尊,共94尊。玉佛造型,端莊穩重,其體積大小,隨塔形而變化,更顯得氣韻生動。內壁裝飾著各式各樣的浮雕佛像、花磚和文字,其數量達901塊。文字磚除漢文字外,還有藏文和滿文,分別來自全國八省十七州、府、縣、市,極盡各地風貌千姿百態之妙,它反映了明代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

眾人又來到與萬壽寶塔相對峙的荊江亭。長江修防處隨行的同志興致勃勃向大家介紹說︰「這是剛落成的荊江分洪工程紀念亭。該亭分東西兩座,均為水泥木質結構,亭尖離地面10米,六根水泥支柱呈六角型擺布,向上延伸與六角亭頂相吻。水泥條凳使支柱相互連接,並留出南北通道,以供游客瀏覽休息。亭頂尖端向上彎曲,檐下六面有同樣木雕,左右各有兩支白色和平鴿,中間為紅五角星,絢麗多彩,十分壯麗。兩亭中各樹有兩米高的大石碑一塊,分別刻有914名荊江分洪工程勞動模範的名單。並在兩亭中間建有紀念碑,碑高13米,呈塔形,碑底約4米見方,碑座刻有人像浮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紀念碑正中有**的親筆題詞︰為廣大人民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周總理‘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的題詞鐫刻在另一面上,與之相稱。左右兩面分別為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鄧子恢題詞和**、唐天際敬撰的分洪碑紀念碑文。」

張道武听說紀念亭中石碑上刻有荊江分洪勞動模範名單,興奮不已,趕緊上前去石碑下細細察看。不一會,就听他大聲喊道︰「找到了,你們快來看啊,碑上有饒專員的名字呢!」眾人急忙走到西邊亭中,只見石碑第三排特等勞動模範人名中果然醒目地刻著「饒民太」幾個字。大家將饒民太圍住,問長問短,對他肅然起敬。

饒民太站在高大的紀念碑前,兩眼久久注視著**的親筆題詞,眼前又閃現出去年激戰虎渡河的那一幕幕情景,眼眶開始濕潤起來……

時隔12年,1965年5月,初夏的陽光將浩瀚的荊江照耀的格外閃亮。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在湖北省長張體學和荊州領導陳明、饒民太的陪同下,視察了荊江分洪工程、荊江大堤和沙市市工業展覽館。董老不顧年事已高,仍興致勃勃看完荊江分洪工程和荊江大堤,他對如此浩大的工程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再三叮囑饒民太要繼續發揚模範精神,為人民再立新功。

後來席國珍參觀這里作《人月圓?荊江分洪工程賦》曰︰楚天遼闊江流遠,極目思悠悠。無邊春色,綠楊虎渡,芳草龍洲。長龍橫臥,金堤雄峙,煙柳平疇。當年鏖戰,英雄無數,功績長留。

李西亭作《軍民攜手寫鴻篇》曰︰覆地翻天四十年,軍民攜手寫鴻篇。曩秋江水樓頭淌,今日洪瀾閘畔憐。無數良田資保障,萬千農戶保安全。春風拂處開顏笑,錦繡前程勝似仙。

陳家靖作《過南橫堤憶軍工腰斬黃天湖》曰︰金堤一道大湖橫,勞苦功高子弟兵。蚌片如刀堪切骨,菱芒似箭任鑽筋。淋頭暴雨歌聲悅,沒月復淤泥笑語頻。百里洪區憑砥柱,光輝史冊永留名。

蔡彥彬作《參戰者之歌》曰︰一聲仿下眾志城,服務人民子弟兵。水陸兼程無日夜,全師挺進駐江陵。強將精兵水四師,雄心壯志舉紅旗。降龍伏虎皆驍勇,最是頻傳捷報時。主力攻堅解放軍,軍民合作戰高溫。炎天奮斗荊江岸,忘卻疲勞日夜拼。工程七十五天完,舉世奇聞處處傳,剪彩慶功會=齊攝影,軍民團結共聯歡。粵漢京班楚劇多,頻頻慰問私穿梭。瀏陽河**真切,主席恩深萬姓歌。

鄧傳杰女士作《沁園春?分洪工程志慶》曰︰回首當年,白水無情,垸潰堤沖。盡怨男恨女,流離境外;蒼頭弱冠,輾轉溝中。舊冢埋冤,新墳飲恨,萬戶蕭疏枳棘叢。聲霹靂,有紅旗一舉,力挽蒼穹。荊江號召分洪,喜30萬軍民架彩虹。看黃天湖上,戰天斗地;虎渡河畔,嚙雪餐風。塔頂垂名,黃山帶笑,歡慶人民鎮孽龍。此戰役,賴中樞決策,偉績豐功。

這些謳歌當年30萬軍民艱苦奮戰荊江分洪工程的情景,栩栩如生,就像是在昨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