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緩緩地走在廊下,盡量讓自己的腳步不發出聲音,並且這家伙為了不引入注目,還身著了便衣。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
他如此小心翼翼,其結果自然是導致了跟隨他的吉安和鄧自願也微服,愈發輕手輕腳。
張德隨文天祥前往西南後,他過去的殿前將軍之職自然是不能再擔了。而在離開之前,他向蘇劉義和兵部、參謀院推薦了鄧自願。
鄧自願上任之後,別人且不說,至少在他隨陛下到建康時,現在仍然是他的頂頭上司蘇劉義就曾嚴厲地告誡他︰
「當今之聖上,頗有昔日太祖遺風,喜到各地體察下情。」
蘇黑手這也是在給某人臉上貼金。某人自從到了這時代,其實是在宮里實在「宅」不住,喜歡到處亂跑還差不多。
「你務要謹記,他的安危任何時候都不可輕忽。一旦離宮,更不可離他周遭須臾。須知,眼下仍是戰時。」
蘇黑手的話已經夠**果,張德則更向鄧自願傳授了自己隨陛下外出的秘訣,這個秘訣其實也就是四個字︰「如影隨形」。
有了這兩人的「教唆」,再加上鄧自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某人一旦外出,身邊的影子自然少說也有兩個了。
但某人今日如此「鬼鬼祟祟」,也真的是情有可原,因為就在今天,行朝舉行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另類」科舉考試。而這個考試,必將在以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帝國。
自行朝于景炎五年重新開辦學校以來,十年過去了,當年第一批入學的孩子絕大多數就已郡學結業。那麼,按照帝國新的教育規制,只要本人願意,這些孩子還可以再參加一個更重要的太學入學考試。通過者即可登堂入室,進入太學學習。
整個行朝不僅為此做了相當的準備,興建了新的太學,而且鑒于大部分的學子來自于瓊州,甚至還動用了部分水師艦船護送他們到廣州。
「進京趕考」是古之慣例,更屬于天下注目的大事,何況這還是行朝下海以來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考,故此,朝廷上下均表現出了極大的慎重。
當然,最亢奮、最忙碌的,肯定是以謝枋得和劉鼎孫所領餃的教部這幫人了。
這是教部成立以來第一件、也是天下矚目的頭等大事,一旦出現紕漏,教部人人臉上無光不說,不僅在天下人面前無法交代,就是朝堂上也會出現讓人難以承受的非議,更不要說去面對官家了。
客觀地說,盡管謝大俠、劉大學士等人「壓力山大」,但有著朝廷過去的做法在前,本就是「科班」出身的他們並非不能應付其中所有的事情。可他們絕沒有想到,真正給他們「添亂」之人,恰恰還就是哪個曾令他們「敬佩」的帝國陛下。
謝枋得和劉鼎孫其實一點都並不糊涂,當初官家說是說了︰「教部的章程由你們來定。」可他們均清楚,朝廷新的教化天下大計,實來自于官家本人的授意。以他喜歡來事的性格,又豈能對如此大事毫無所見?
縣學和郡學還好說,畢竟于瓊州時,行朝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制,但太學就不一樣了。因為當初官家拿出來的草案中,雖然對此少有提及,可僅憑他所說的要舉行一個入學考試,顯然也不是過去的做法。他心中對此到底有何所想,又豈能不弄清楚?
故此,別的事不論,可就新太學的入學考試一事,他們實際上沒少覲見官家。
而他們一覲見,隨即就發現,事情不僅來了,更遠非他們所想象。
我們說,東要弄得入學考試,肯定不是過去的科舉考試;他要辦的太學,更不是過去的太學。因為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對古代中國科舉制中的某些弊病並非不清楚。
古代的科舉考試,大約有三個缺陷︰
一是考場設置不合理。這里面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每一個考生入場之後,被關在一個隔起來的小房間里,直到交卷後才能出來。這個場景您在後世有些電視劇中也能看到。
以後世的觀點,浪費場地不說,也不夠人性化。
二是考試時間的設置,它就一個字,「長」。「長」到不僅後世、就是當時之人也都受不了,宋代甚至有考生因口渴而喝墨水。
這可不是夸張,有關宋代科舉制度的資料中就有。
當然,如果您的水平賊高,一揮而就,立馬交卷也不是不可以。要是文章還行,從此您在天下的名聲之響,也是後人難以想象。
但最主要的,是考試科目的設置。如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出題過于偏文,基本上是純文科考試。
東肯定要改變上述情況,這也是他早已有的打算之一。並且這件事對他來說一點都不復雜,這自然是由于他有後世的做法來參照。在他的心目中,所謂的太學入學考試就是後世的高考。故此,他輕車熟路地做出了如下擬定︰
首先,新的太學入學考試,考場設在朝廷新建太學的校舍;如校舍不足,可臨時借用廣州城里的縣學教室。
這也就是采用後世的課堂考試法。它其實並不算太出格,因為本朝太祖所開創的殿試模式,就與此類似。
其次,太學的入學考試,要考三場,即︰基本的國文知識;策論,也就是後世的命題作文;另一個就是算術。
三,在考試的時間上,將每場考試壓縮為兩個時辰、即四個小時,整個考試在一天半之內結束。
他的這個「杰作」一端出來,謝枋得和劉鼎孫真大吃了一驚。
謝大俠疑惑地看了看陛下︰
「官家,這些……」
帝國陛下擺了擺手,笑著做了解釋︰
「謝愛卿,劉愛卿,朕改用如此之法,是為了以後著眼,因為現在只能算是剛開始。您們有沒有想過,一旦朝廷實施了教化天下的大計,而天下的學子又都進京趕考,哪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宋代的高峰時期,天下學子進京趕考的,曾達上萬,今後只會更多。要是按過去的做法,您要撘多少「關」人的小屋?臨時你也來不及。所以,過去的做法必須要改變。借用縣學校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資源的充分利用。
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改為在各地就地考試同樣是一種必然。只不過現在還沒到這時候,先慢慢來吧。
帝國陛下淡淡地加了一句︰「教部對此可不能不有所考慮啊。」
得,教部面臨的事大了,也更多了。
「至于考試的科目中設立算學,是朕認為過去對它重視不夠。二位愛卿,朝廷設立太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培養治理天下的人才。而要想治理好天下,不會算賬是不行的。」
好麼,听了陛下的解釋,謝大俠和劉大學士算是無語了,因為現在你不會算賬還真是不行。不會算?以後在爭朝廷預算的時候,你虧在哪里都不知道。
但這並不算完,帝國陛下的最後一個解釋,才算是徹底暴露出了他陰暗的本質。
「無論怎樣擴大,朝廷太學的生員之額畢竟都是有限的。那麼,在選拔天下的人才上,就要多方面考察。其中的一點,就是不僅要考察學子的才學,還要考察他們的思維反應是否敏捷。在這點上,朝廷過去的考試頗有不足。故此,朕特意將考試的時間壓縮,以考察學子的思維敏捷程度。」
「坦率地說,固然這個時間被壓縮很大,但朕認為,能夠在此時間內完成考試、且成績合格者,足以說明其學識扎實,且思維敏捷。而這樣的人,相對來說,才是學子中更可造就之才。」
一個看似平常的考試,實際上它里面都蘊含了很多的微妙之處啊。
兄弟您也不要為了這個「高考」的簡單而淚奔。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咱不敢說,以後的歷史和地理是一定要加上去滴。
尤其是地理,省得以後有些人,一遇事動不動就「棄」。
話說回來,什麼是國學?凡是咱中國人過去留下來的,其實都是國學的內容。
謝枋得和劉鼎孫是真的無語了,因為他們就沒有見過如此「陰險」、「狡詐」之人。明明是要無情地淘汰別人,可事情到了他嘴里,理由冠冕堂皇不說,還讓人難以反駁。
但某人可不這麼想,他不僅私下里對此洋洋得意,更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準備到時親眼巡視一下自己的「杰作」。所以才有了他今日的微服之舉。
當下,既然帝國陛下親臨,那是再怎麼微服也沒有用的。很快,真正在履行職責、巡視各個考場的謝枋得就趕到了這里。
某人無奈地對他笑了笑,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隨即拉著他一起離開了此地。
當他們來到監考官員所在的臨時官署時,他們還見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陸秀夫。而陸秀夫的手中拿著一張紙,神情中卻有些肅然。
對行朝所有人的來說,此次前所未有的科考,最後也是最大的迷,也許就是那個策論題了。因為在帝國的科舉歷史上,還有一個慣例,哪就是最後一道策論題,很多時候都由帝王來欽點。那麼,帝國的這個狡詐之主會點出什麼樣的題目呢?
這點不僅是朝中眾人在猜測,甚至是陸秀夫也暗自揣揣。
畢竟陛下是他的學生,而這個好學生又是那麼的不著調,他豈能不多想?
但是,他好學生點的題是一定會讓所有人多想的。
東平靜地來到了他的好老師身邊。他知道,陸秀夫所拿的這張紙,是考前才送到這里的。
在這張紙上,他今日寫下了八個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