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357 太子勸諫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本來就不太寒冷的江南漸漸恢復了ch ns ,天氣涼爽中帶著一股清新,但是這是在野外的感覺,而在南京城內,卻依舊是一片沉靜。雲南的西平侯沐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亦是鎮守雲南的主將。自小被朱元璋和馬皇後撫養長大,一直被當做親生兒子,沐英的去世雖然沒有讓朱元璋感到十分的心痛,可是也頗為感慨。當初隨他一起打江山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沐英從十二歲就跟著他一起征戰天下,原本以為是留給太子朱標的肱骨之臣。

可是沒有想到才四十八歲就這麼走了。朱元璋再奏折上批復了幾個字,然後遞給在一旁坐著看奏報的朱標。示意讓他看一下。上面寫著︰

「回葬京師,追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

太子朱標忙起身道︰「父皇厚待功臣,是萬千臣民之福。」

「不要說這些,太子,你說說,這沐英死了,雲南那里該派誰去?」朱元璋故意板著臉問道,其實對于兒子的那句稱頌頗為受用。

「兒臣已經隨父皇一起學習署理政務數年,從以前的各地奏折可以看出,沐英之子沐ch n從小隨西平侯在雲南平叛,西平侯在雲南有頗得人心,與其朝廷再派人過去,還不如讓沐ch n子承父志,在哪里建功立業,更顯得父皇的知人善用。」

二十余年的太子可不是白當的,朱標已經漸漸適應了一國儲君這個身份。朱元璋對這個回答顯得比較滿意,點了點頭,對于這個兒子,他是十分了解的,x ng格像極了他皇後,只是比皇後更加善良和軟弱,不管怎麼說,自己的兒子也算是十分堅持原則的人,縱然朱元璋和兒子因為殺戮的問題爭吵不休。私下還是比較欣賞兒子的耿直。

他也常常要朱標為自己讀取奏章,也問過類似的問題,但只是得到「一切听憑父皇安排」之類的話,現在能提出自己的見解,也算難能可貴了。

兒子有了進步使他感到欣慰,也就是兒子的進步,之前曾經在一段時間內減輕了朱元璋的殺戮之心。既然兒子有了威信,又有帝王辦事的方法,何必要將那些人斬盡殺絕呢?自己的身子骨雖然比不得從前了,但是再多活個幾年也絕對麼有什麼問題。在這一段時間內,自己幫助兒子將那些大臣們的心收復。那麼以後自己就可以放心的去見皇後了。

不過也是那些功勛權貴們不爭氣,皇帝放下了殺戮之心,但是卻讓那些功勛權貴r 益囂張起來,不斷的犯錯,朱元璋也只有不斷的殺下去。

去年底,就遇見周德興之子周驥被揭發同宮女亂搞關系。以「帷德不修」罪名,父子連坐誅死。在沒有什麼證據的情況下,不用審問,也不用調查。就是朱元璋輕描淡寫的一個朱批,就葬送了幾條人命,上百人被發配嶺南喂大象。雖然周德興戰功卓絕,雖然周德興是朱元璋從小的玩伴。但因為牽涉到後宮的事情,誰敢多講話。更不要說和天子論個高低了。每當看見朱元璋手中的毛筆伸向混合了朱砂的硯台。朱標的心就會劇烈的跳動,因為他知道又會有人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而過了年。朱標眼見著父皇的手指方向,就是韓國公李善長了。心里愈加著急起來,因為他曾經和李祺的關系不錯,而龐煌也拜托過這件事情,但是朱標心里知道,自己又阻止不了什麼,心里很不是滋味。

太子朱標只能保持沉默,翌r ,心里忐忑著看著朱元璋拿起那本他最擔心的密折,是錦衣衛呈上的,里面的內容是︰韓國公李善長牽連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各種卷宗從洪武十八年就已經開始記錄了。朱元璋記得清清楚楚,洪武十八年,忽然有人報告朝廷,說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曾經和胡惟庸相互勾結,準備謀反。

皇帝決定親自提審李存義父子。「說說看吧,你們是準備怎麼謀反的?」朱元璋對李存義說道。

「皇上,該說的我都已經說過了。」原來在此之前刑部已經審過了李存義。

「這事李善長知道嗎?」朱元璋繼續問道。

「皇上,這事家兄完全不知情,還望皇上明察。」李存義答道。

朱元璋那時候正在火頭上,豈肯就此罷手,他明白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他們不會不征求李善長的意見。「老實交代或許還有一條生路,要不然大刑之下,你也會什麼都交代的。」

李存義已經領教過刑部大刑的厲害,知道自己熬不過去。想想還不如現在就招了,說不定皇上開恩還真能免自己一死。

「皇上英明,家兄的確知道此事。」李存義說道。

「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吧。」朱元璋不緊不慢地說道。

「胡惟庸想造反,因為我和他是兒女親家,就讓我去說服家兄。家兄听說後很是吃驚,說謀反可是滅九族的勾當,堅決不同意。過了一段時間,胡惟庸又派家兄的一個老朋友楊文裕去勸說,說事成之後定當封家兄為九千歲,與胡惟庸共同治理國家。家兄仍是不肯,但言語間頗有些動搖。」李存義說道。

「那後來呢?」朱元璋生氣地問道。他待李善長不薄,不敢想李善長真起反心。

「後來胡惟庸看勸不動家兄,便親自登門來求。家兄仍是不許。後來家兄提起此事曾對我說︰‘我老了,等我死後,就隨便你們折騰吧,反正我也看不到了。’」李存義繼續說道。

不久,李善長小妾的哥哥丁斌因仗著李善長的勢力胡作非為,以致傷了別人x ng命,獲罪入獄。不知危險即將來臨的李善長在小妾的慫恿下,向官府施壓,命他們放了丁斌。恰好此事又被盯著李善長的錦衣衛報告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說此事,萬分憤怒,罵道︰「好你個李善長,你憑什麼讓我的官員放人?如不殺你,天理何存!」于是命人把丁斌押解進京,朱元璋準備親自審理他。

丁斌在各種的暗示下。招出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密切,並密謀造反。隨後,在暗示下,李善長的幾個家僕也紛紛告發李善長和胡惟庸的y n謀,並說李善長向湯和借兵三百是想試探湯和的態度如何,看有沒有可能拉攏湯和共舉大事。一時間,諸文武紛紛參奏李善長。

沒有遲疑。以往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之中,朱元璋甚至沒有再去看後面的詳細內容,直接就用朱筆圈了上去。又是數十條人命就要消失。

「不要……。」

「沒有證據,單憑錦衣衛的一面之詞就定罪。那是不對的。」

「要給韓國公一個解釋的機會……。」

太子朱標仿佛受了驚嚇一般的說道。朱元璋愕然抬起頭,好似不相信有人敢這樣對他說話一樣。幾個月平靜而又擔心受怕的生活使太子朱標忘了自己面對的是自己所懼怕的父皇。此時才想起來。望著朱元璋有些迷茫的眼楮。心里不由一驚。

饒有興趣的看著平r 儒雅隨和的兒子,朱元璋實在覺得沒有理由太子朱標會變得這麼急切,不過一個大臣的有罪無罪,該殺或者不該殺就在他的一念之間,不過他倒想听听兒子要說出什麼道理。

這時太子朱標在一時沖動之下,冷靜後才明白自己在和誰說話。看著父皇那張板著的臉龐,心里感到些許不妙,心里不由無狀的申吟,幾個月都過來了,何苦這樣把自己擺在一個風頭浪尖上呢?當下話鋒一轉,忙走到御案前跪下。道︰「父皇,兒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說吧……。」

「上次听父皇說,世人都說帝王無情,濫殺無辜。如果這次再無緣由殺韓國公。我想父皇的盛譽會被小人污蔑。所以我懇請父皇能法外開恩。或者給世人一個說法?」

「太子,李善長犯下的罪過可是謀反。有什麼法外開恩?你不要多言了。」在朱元璋的眼里,只要涉及謀反,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看見兒子為了一介反臣辯解。心里不由泛起一絲厭煩。難道這個兒子真的不能明白朕的心意嗎?朕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你以後的順利嗎?

耐著x ng子,朱元璋中原按下心里那份怒火,兒子的不識好歹已經讓這個年邁的老人沒有耐心。咬著牙說︰「當初我叫人在廳中放了一枝帶有很多刺的荊條,讓你撿起來。你不敢去揀。那時候朕給你說了什麼,你還記得嗎?」

「……。」誰不知道,太子朱標月復誹道。自己當然記得,不過他知道父皇還有話說,所以自己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看見兒子沒有回答,朱元璋笑道︰「朕初令你拾荊條,你卻懼荊條有刺,恐刺傷自己的手。如果朕把刺除去,那麼再去拿不就沒事了嗎?我今天所以要殺這些人,就是除刺,你難道還不明白我的意思嗎?」

盡管是已經知道答案,但是太子朱標還是要起身行禮,贊嘆聖上英明,心里轉瞬一想,突然想起了駙馬龐煌曾經說過的一個理由,不由計上心頭。

「如父皇所言,世人皆說朝廷擅殺,但卻不知道殺的都是一些無知狂妄或者貪墨之徒,以至于造成今r 的誤解。為什麼世人會如此說法,為什麼父皇為了天下人,卻是遭人誤解。皇上可能是不在乎身外名利,可是作為兒子,卻不能不為皇上證明,讓天下萬民都知道父皇的苦心。」

幾句話說下來,朱元璋的臉上已經是變了幾遍,年邁的他已經不在乎許多後果,但是兒子的這一番言論卻是可能打動了他的心扉,千古一帝誰不想做?又有誰甘心落個桀紂之君的名譽。

「朕一心為天下黎民百姓,但是天下人卻認為朕嗜殺功臣,只看見朕殺的那麼多功臣元勛,卻沒有看見朕殺的那麼多貪官污吏,為什麼,朕難道真的錯了?難道他們沒有看到那些所謂的功臣貪贓枉法,沒有看到那些所謂的功臣魚肉百姓嗎?」

心里這樣想著,但是臉上卻未表露,只是淡淡的問道︰「太子到底想說些什麼呢?」

看見朱元璋的臉s 漸漸平靜,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有了一些效果。太子朱標的心里踏實了很多。也是暗自佩服龐煌對于父皇心理的了解,真的是很深。至少比自己要深厚的多。

當下把曾經听龐煌說過的一些話,撿起一些不觸及逆鱗的說了一些。反正也不管父皇听懂听不懂。主要的就是吸引其的注意力,大概意思就是自己想要重審李存義和李佑父子二人,然後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暗中拖延一些時間。他知道,韓國公李善長的案子並不重要,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案子了。父皇只是抱著寧殺錯、不放過的心理來看待這個事情。不過也算是一種信號。一種新一輪清洗功臣的信號。

近幾年一直在御書房內學著處理國事,在御書房伴駕的r 子里,他已經不止一次的看出父皇毫不掩飾的殺意,劍鋒所指就是在胡惟庸案和郭桓案中的漏網之魚。他要讓人人自危。他要讓大家都畏懼,他要把武將們逼上絕路。那麼這些人為了自保也許就會露出破綻。

反正他要殺人。他要殺在自己駕崩後,一切能威脅到朱家大明江山的人。不過是尋找一個理由而已。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心里還是十分珍惜自己的名譽,而太子朱標就是听從龐煌的安排,利用這一點,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現在他的目的達到了。

朱元璋面無表情的听完了兒子所講,心里不由暗自嘆息兒子的婦人之仁,謀反乃是逆天大罪,落到誰頭上都是抄家滅族。自己既然給李善長安插上了這個罪名,那麼就是一個必死之局。顧忌自己名譽,是顧此失彼還差不多。

搖著頭,正想把其中利害慢慢的說出來,順便駁回兒子的要求。但是轉眼看到朱標那充滿期望的眼神。一向強硬的心忽然又軟了下來。太子長得真的有些像皇後啊,不過比皇後還要俊朗。挺直的鼻梁,如劍的雙眉。似水的眼楮,還有厚厚的嘴唇、白皙的皮膚,朱元璋仿佛又看見年輕時的馬皇後一樣。

標兒已經三十多歲了,他小時候,朕還在南征北伐,一年難得見幾回,每當遇見,標兒就會為自己捶打酸痛的腰身,會默默為自己整理好地圖和文書。會無聲的站在自己的身後,然後用一種崇拜的眼神看著自己。

朱元璋的眼神有些迷離起來,好像又看見是馬皇後站在自己的面前,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說道︰「太子覺得朕該怎麼批復都察院和錦衣衛的奏章呢?」

思索了一下,朱標決然的抬起頭,認真的說道︰「如果父皇不見怪,兒臣想再次提審李存義和李佑等人,證實兒臣的想法。」

「為什麼,你又有什麼想法?」

太子朱標道︰「父皇,自古以來治天下者無不以德治國。請問父皇如今你殺罰如此重,今後還有誰肯出來做官呢?韓國公為我大明開國第一賢才,如果你殺了他,只怕會令天下士子們心寒啊!」

「標兒,你怎麼就不明白呢?朕殺了這麼多人,無非是想交給你一個安穩的大明王朝。你x ng格軟弱,這滿朝的功勛們你如何駕馭得了?如今我把他們一個個都給你除掉,咱才放心把朱家的基業交給你啊。」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殺罰太重群臣思變,只是面對這麼一個仁弱的太子,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此以來,兒臣更是戰戰兢兢,父皇是暗喻兒臣無帝王之能了嗎?」朱標這會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勇氣,竟然和朱元璋爭執起來,剛才那句話,大有不答應他就不當太子的勢頭,朱元璋听了不覺心里惱怒,指著太子朱標問道︰

「你又如何肯定那李善長沒有參與到謀反之中呢?他的屬下,他的僕從,全部都交代了,難道朕還能冤枉他不成?」

「韓國公對父皇忠心耿耿,出生入死幫父皇得了天下,論功應排在首位。況且韓國公又是皇親國戚,說他謀反,證據不足,說他要輔佐胡惟庸,則大錯特錯。韓國公貴為開國第一功臣,即使助胡惟庸得了天下,胡惟庸又能給他什麼呢?兒臣臣害怕天下人听說此事,說李善長立下如此功勞卻落得如此下場,以致人心離散。所以此事應該慎重考慮之。」

「你真的這麼堅持的話,那就去審理吧!他們在天牢里呆著呢?朕只給你三天的時間,否則就沒有辦法向天下交代。」

一場教學式的處理朝政,就這麼不歡而散了,朱標冒著自己被斥責的危險,得到了三天的機會,這三天之內,要是沒有什麼變化的話,韓國公李善長還是必死無疑,這三天會有變化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一切只有老天知道,說不定有些人也知道一些些東西,一點點事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