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第十八章凶兆(b)
第十八章凶兆(b)
麥克阿瑟是個高明的演說家,他在兩天時間里徹底征服了杜魯門的使者和參聯會的代表。李奇微改變了他對仁川登陸計劃的看法,現在他認為該計劃很高明,構思合理,對極細微的問題都有周密的考慮,並表示回去後將幫助爭取參謀長聯席會議中,那些還持懷疑態度的人對計劃的支持;他也同意應該立刻將步3師派到朝鮮來。哈里曼則說︰「應該擯棄政治因素和個人意見,政府應該把麥克阿瑟像國之瑰寶一樣加以對待。」
就台灣問題,哈里曼回去告訴杜魯門說,麥克阿瑟完全同意總統的主張,並答應一切依照總統的意思辦。我們不能說哈里曼有意欺瞞來自密蘇里的服裝小販,雖然僅僅兩周後,麥克阿瑟就在發給「第51屆海外作戰老兵大會」的信件中,再次公開批評了政府的台灣政策。這份本來應該在8月28日的大會上宣讀的信件,被一些人提前發表,並通過無線電播出,後又刊登在8月25日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上。
麥克阿瑟的信中寫道︰「台灣落在這樣一個敵對國家手中,就好比一艘位置理想,可以實施進攻戰略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和潛艇支援艦。」接著他又攻擊杜魯門在處理台灣地位問題上所持的謹慎態度︰「有些人在太平洋地區鼓吹綏靖主義和失敗主義。他們認為,如果保衛台灣,我們就會疏遠亞洲大陸。再也沒有什麼論點比這種陳詞濫調更荒唐的了。」
麥克阿瑟的言論激起了中國的強烈憤慨,8月25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封信件,指責美國「公然侵蝕」中國領土,並要求「從台灣及其他屬于中國的領土上撤出侵略軍」。這次杜魯門被氣得嘴唇發白,認真考慮了解除麥克阿瑟遠東戰區最高司令官職務的建議,只是顧忌到正在實施中的仁川登陸戰,才壓下滿腔怒火。8月26日,杜魯門指示國防部長約翰遜,要他命令麥克阿瑟收回這一信件。約翰遜不願意執行這個針對麥克阿瑟本人的申斥命令,他在這天用盡了手段來拖延,企望能蒙混過關。最後,一直處于憤怒狀態的杜魯門親自打電話給約翰遜,並口授了發給麥克阿瑟的命令。
當8月的進攻被擊退後,金日成迅速征集了大約3.3萬南朝鮮人補充進部隊,並用人力將彈藥和燃料送到了一線;雖然美軍的飛機不停地轟炸運輸線,新的坦克還是晝伏夜出運動到了前線;盡管北朝鮮人民軍的將領們都反對繼續發動攻勢,金日成還是決意要在美軍得到進一步強增強前,拿下釜山結束戰爭。
為了鼓舞人民軍的士氣,金日成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戰士火線入黨的數量,並發布了最高司令官令,要求全軍不留預備隊,進行最後一戰。此時,北朝鮮在釜山防御圈前線共有9.8萬作戰部隊,其中一半是軍齡不滿一月的新兵;部隊彈藥基本充足,燃料也夠用,但是普遍缺乏糧食,士兵一天只能吃兩頓飯;全軍共有100輛坦克,火炮數量和聯合**差不多。對金日成而言,這是真正的最後一戰,他投入了所有的力量和全部期望,不成功就變「乏走狗」了。
在大邱的司令部,沃克終于可以調整他的第八集團軍了。24師解散了34團後,沃克將第5團戰斗隊劃入,使丘奇擁有了一個滿編師;步2師的第三個團也上岸了,步25師和騎1師也被充實為滿編師了。到9月1日,在釜山防御圈內的美軍地面作戰部隊達到了四個滿編師約6.8萬人,南朝鮮陸軍也整編了6.4萬人的作戰部隊,加上勤務部隊,沃克一共擁有大約18萬兵力;全軍擁有足以和t—34抗衡的中型坦克600輛,各類火炮400門(略多于北朝鮮軍)。
在9月1日前,沃克調整了前沿的防御部署,讓騎1師接管了南朝鮮1師的防線,新到的步2師接管了24師的防御陣地。作戰時間最長的24師撤下來和陸戰隊一起作為全軍的預備隊,被布置在慶山。作為應急計劃,沃克命令工程兵的戴維森準將在洛東江防線後面,建立了一條預備防線(戴維森線)。它起于釜山外的東海岸,沿著山脈一直向西延伸到密陽東北,然後折到馬山東北的高地。戴維森線內的區域只比敦刻爾克防線圍成的區域略大一點,顯然這是一條撤退線,部隊後撤到戴維森線就意味著釜山防御戰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