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第三十二章九兵團入朝(b)
第三十二章九兵團入朝(b)
11月5日是導致9兵團悲慘結局的關鍵一天。這天在朝鮮東線戰場,志願軍124師371團在難山和美陸戰7團3營激戰,雖成功的頂住了美軍的進攻,但已臨近油枯燈滅的境地;西線,前一天剛從安東入朝的27軍80、81師,因無仗可打又奉命再搞一次折返跑,順著入朝的路退回國內。數萬大軍在東北的冰天雪地兜了一圈後,27軍最後從臨江匆匆入朝;這天晚上,北京的**簽發了一封致彭德懷、鄧華並轉9兵團的電報,明確指示「宋兵團立即入朝。江界、長津方面應確定由宋兵團全力擔任,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為方針。爾後該兵團即由你處直接指揮,我們不遙制。九兵團之一個軍應直開江界並速去長津。」
11月5日的電報,徹底改變了先前制定的9兵團到東北後先整訓、換裝,然後再擇機入朝的計劃。幾十年後回看這段歷史,我們發現正是**的一變再變導致了9兵團未在東北換裝、整訓,就進入北朝鮮高寒地區作戰,從而使得幾萬士兵凍死凍傷。**搞千機變的理由是什麼呢?官方戰史和主流媒體的說法是「戰況緊急」。事實真的如此嗎?11月5日,東線戰況真的緊急到需要9兵團「速去長津」嗎?
東線戰場上,擔負阻擊作戰任務的124師固然是減員嚴重,但是126師的378團已經拍馬殺到,而且難山陣地還在志願軍手中。難山後面是黃草嶺山口,上山的路只有一條讓美軍望而生畏的狹窄且陡峭的山道,山道旁的山頭上則有志願軍預設的阻擊陣地。這條被美軍官兵稱為長隘道的山路,有些地段更是一面靠山一面是深溝,而美軍中型坦克因車身太寬連路都上不了。既然美軍在地空火力支援下,猛攻一天拿不下124師把守的難山,那麼後面地形更有利于守方的山頭,應該可以固守得更久一些吧?所以,東線戰場的實際戰況雖有壓力,卻遠遠談不上緊急。應該說驅使9兵團未在東北整訓、換裝就匆匆入朝的不是軍情緊急,而是**心情緊急,想在東線「尋機各個殲敵」。
為了誘敵深入,42軍擔任阻擊作戰的兩個師主動放棄了打阻擊的絕佳陣地,一槍未放就讓美軍過了天險黃草嶺山口。阻擊部隊的主動後撤,讓東線的形勢看起來就真的軍情緊急了。由于9兵團先頭部隊27軍已被忽悠到西邊去了,宋時輪只好將後衛改前衛,讓20軍「直開江界」。9兵團兩位司令員也分了工,司令兼政委宋時輪去輯安指揮入朝,副司令陶勇則坐鎮沈陽協調屬下三個軍的開進。
由于此前東北軍區已經將為9兵團準備的冬季裝備和其他作戰物質,運到了預定的整訓地點梅河口一帶,現在突然取消整訓,9兵團各部直接入朝(20軍更是「直開江界」),不去原定的集結地了。為近16萬大軍準備的作戰物質不是一個小數目,東北軍區後勤部的人也不是神仙,不會移山填海這一類法術,因此急切之間無法將已經堆在集訓點的物質,轉運到載運9兵團士兵的軍列途經的車站,這就使得9兵團士兵只能穿著江南的薄棉衣過鴨綠江了。
9兵團入朝時的著裝,以及隨後在戰場上的著裝,本來是一個簡單而明確的事。可是出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各路磚家跳出來猛搗一陣漿糊後,到60年後的今天,就已經變成了一個富有吸引力的巨大謎團,在網絡論壇上被廣泛而無結論地探討。最離奇的說法是「穿著單衣、踩著膠鞋」,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里和美軍作戰。這個被各路媒體廣泛傳播的謊言的原始出處,已經無可查考,但是要揭穿謊言卻並不難,因為它遠遠背離了生活常識。
隸屬第三野戰軍的9兵團雖說長期駐扎江南,軍民魚水情也做得超凡入聖(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也曾家喻戶曉),但我估計就算宋上將能請來江南七俠的傳人做武術教練,士兵們也未必就都練成了「少陽玄功」,可以在零下30℃的荒野里,著單衣頂風行軍數日而不凍死。如此荒謬的言論能出籠並廣為流傳,一方面固然是負責忽悠工作的人,大腦容量嚴重缺斤少兩,另一方面也說明改造受眾的腦殘流水線工作業績很是驕人。
在官方戰史上,這個問題被一筆帶過,僅用「衣著單薄」四個字就將數萬人被凍死、凍傷的罪過掩去。實際上導致這種悲慘結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著裝固然是一個方面(且實際情況並不是如坊間流傳的那樣悲慘),更重要的恐怕還是部隊缺乏在寒區作戰的經驗。關于著裝,穿著江南的薄棉衣過江,並不等于交戰時還是身穿薄棉衣,因為在過江和作戰這兩件事之間有長達十幾天的間隔。主流媒體在談及這段歷史時,不知出于什麼心理,都有意忽略了這段時間里東北軍區後勤部所做的工作。
可是歷史很頑皮,無論你如何遮掩,它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展露真實的容顏。就在我決定要相信9兵團士兵大蓋帽、力士鞋、薄棉衣戰美陸戰1師時,一份東北軍區後勤部財務部部長蘇煥清、政委張濟民、副部長耿萬福于1950年11月30日,寫給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等領導,並轉呈中央軍委的報告徹底擊碎了上述謊言。該報告可以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軍需類》一書中找到。下面我們將報告中11月17日前的流水賬和最後的總計摘錄出來︰「1950年11月第九兵團冬裝分發情況︰
11月6、7日補發棉戰帽633頂,棉手套338付,發棉大衣641件,棉皮鞋300雙。
8日︰9兵團的20軍到沈陽將發13兵團而未運走的棉大衣35090件,棉手套6400付,棉膠鞋27178雙(準備發後方機關的),軍委送來的布棉帽31000頂,連夜送皇姑屯發20軍防寒。
10日︰兵團部及27軍到沈陽,將被服局趕制的邊防大衣2980件,棉絨帽58600頂,血被19100床,棉皮鞋11920雙,棉背心165259件,全部發給。高主席批示財政部撥給的新舊棉大衣100000件中的49年大衣39127件,舊大衣400件,送蘇家屯發給27軍。
13日︰將財政部下欠的舊大衣6萬零473件全部撥給9兵團(另外撥給9兵團舊棉大衣3萬件,他們在9萬件大衣中選舊棉大衣6萬零460件,其余的不要了),棉皮鞋1萬3千200雙,日式氈靴45雙。
16日,發棉氈帽8萬6千4百頂,華北運來的棉皮鞋8萬雙。
17日︰發給棉大衣3千763件,棉膠鞋4萬4千雙。
(17日後的流水略去。最後一筆流水是28日︰棉手套2千付,棉皮鞋7千500雙,血被1萬床。)
以上發棉絨帽18萬5千952頂,布棉帽3萬1千頂,共發棉帽21萬6千952頂。發邊防棉大衣3萬8千711件,50年大衣8萬7千963件,49年大衣3萬9千127件,舊大衣6萬零860件,共發棉大衣22萬6千661件。發棉鞋(布的)2萬雙,棉皮鞋17萬6千653雙,棉膠鞋7萬1千178雙,日式氈靴45雙,共發棉鞋26萬7千876雙。共發棉手套18萬6千813付,棉背心18萬5千876件,絨褲18萬6千650條,美國被850床,血被2萬9千100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