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第四十一章巔峰時刻(b)
第四十一章巔峰時刻(b)
為了實施這個龐大的防御計劃,李奇微前去拜訪了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當面向這位已經74歲的老人提出要征集3萬名勞工,幫助聯合**修建這一系列防御工事。抓夫派差,在美國可能是件很難的事,但是在東方這點事實在是太小兒科了,一個膽大點的村長就可以拍板——在村里拉幾個人去做苦役算個啥啊!听說美國人要勞工修陣地,一直擔心被杜魯門放了鴿子的李承晚心里樂開了花;第二天李總統就召集了1萬人交給美國人;幾天後美軍要求的3萬人就在各預設陣地上揮著十字鎬、小鐵鍬干得滿身汗水——干活既有飯吃還有錢拿,估計組織勞工的人還可以趁機大賺一筆。
1950年的最後一天,下午5點,志願軍7個炮團的106門大口徑火炮向南朝鮮部隊據守的一線邊境陣地,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猛烈炮擊後,中朝聯軍30萬士兵在200多公里寬的戰線上,同時向主要由南朝鮮軍據守的邊境陣地發起攻擊。在尖銳的銅號聲和淒厲的哨子聲中,第一線的南朝鮮士兵紛紛跳出陣地往南跑,不到半個小時,志願軍38、39、42軍就突破了聯合**在三八線附近的陣地;戰至晚上8點半,全線突破的消息就傳回了中朝聯軍總司令部。
富有跑路經驗的南朝鮮士兵,在51年的第一天早上已經出現在漢城街面上。據李司令官奇微中將回憶說,他當天上午就親自跑到漢城北邊的公路上,企圖收容南逃中的南朝鮮士兵。可是不僅南朝鮮的潰兵們不買賬,就連那些美軍顧問團教出來的南朝鮮軍官,也裝著沒看見李中將領子上的三顆星星,都埋著頭從他身邊擠過去——往南,再往南,遠離從北邊過來的中國人,南朝鮮官兵的腦子里只有這一個念頭。
擋住這股南下洪流的是年邁的李承晚。南朝鮮人撰寫的書籍說,當時他們的老總統身著白色的傳統服飾立在路中間,慢慢地南朝鮮潰兵們開始在他身邊聚集;重新編組、分發武器後,這些潰逃的士兵又在軍官的帶領下轉身北上。隨後,李奇微派美國憲兵在各條南撤的道路上設置了多重崗哨,制止前線敗兵潰逃。這一招十分有效,戰線暫時穩定住了。
在新年攻勢中方虎山終于找到了發揮武力的地方,北朝鮮第2、5軍團在他的指揮下,沿著春川——原州公路迅猛前進,切斷了當面南朝鮮第5、第8師的退路,直接威逼原州。如果原州有失,還集中在漢城附近的美軍就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無奈之下,李奇微只好命令已經劃歸第10軍指揮的美步2師,帶傷前去防守原州。阿爾蒙德不是個喜歡撤退的人,1月2日,美步2師和步7師(剛從長津湖回來)出現在原州正面,並聲稱要堅守不退。
是撤退的時候了,李奇微心里暗暗地說。1月3日晨,李奇微發出了撤退的命令,並強調說第8集團軍的方針是「盡可能給敵人以更多的損失,接著就迅速月兌離,後退到新的防線上」。撤退命令同時傳遞給南朝鮮政府,這次李承晚沒有扭捏作態,立刻就將政府遷往釜山。
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當聯合**在戰場上受挫時,南朝鮮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撤離計劃了,當時各地難民不斷涌入漢城,已經引發了漢城市面上的混亂,往南疏散難民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南朝鮮政府社會部和交通部聯合設立了救援對策辦公室,相繼設立了救護組、物資組、醫療組、運輸組、涉外組、後勤組、策劃組等,並在南方各地設立了一系列收容所,整個工作在50年12月24日完成。
撤離準備工作完成的當天,李承晚就向國民發布了避難聲明,呼吁「南方有親友的人們,盡早攜帶糧食和衣物離開漢城」。漢城市民的避難行動在李承晚發布總統聲明後就開始了,但是拋家舍業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所以到1月3日這天仍然有約100萬人滯留漢城市區。
禍總是不單行。51年元月的漢江也不同往年——正常情況下,這個月份的漢江已經封凍,人、畜可以自由通行,但今年江面上的冰層還只有10厘米左右,從上面通行並不安全,因此難逃的市民都集中在幾座橋梁附近(除開原有的人行橋外,南朝鮮政府共架設了三座浮橋,美軍架設了兩座舟橋)。
寒風凜冽、雪花飛舞,難民隊列在江邊慢慢蠕動,就有性急膽大的人跨上冰面。先行者(單身、空手)安全通過後,後繼者(有些人還趕著滿載的牛車)立刻涌上冰面。終于,牛車壓碎了薄薄的冰層,帶著周圍的人一同沉入江水。當勇敢大哥偉岸的身軀消失後,人們才能看清躲在他背後的小弟的猙獰面目,不過為時已晚。在整個撤離過程中,據說有近千人沉入漢江,而逃難的人群沒有停留、沒有哭泣,只是麻木地往前走。
1月3日午後3時起,美軍封閉了江上的浮橋(原有的人行橋除外),只供軍隊通行。聯合**擔任後衛的是美步25師和英第29旅,當25師的後衛第27團開始撤離漢城時,李奇微也離開他了在漢城的指揮所。
這不是一個讓人興奮的時刻。李奇微收起桌上的全家福,然後將一件已經穿爛的睡衣釘在辦公室牆壁上,並在睡衣上寫下一句話︰「第8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隊總司令官致意!」1月4日下午,志願軍39軍116師和人民軍第1軍團聯袂進入漢城,沙場征戰幾十年,彭德懷終于登上了他軍事生涯的巔峰。
在從漢城撤離前,聯合**對可能被志願軍利用的設施進行了徹底的破壞,焚毀了全部來不及轉運的物質,留給志願軍的是一個空城、一片廢墟。1月6日,美第8集團軍按計劃一舉撤退到37度線附近的預設陣地,緊隨美軍部隊的是綿延不絕的難民隊伍——志願軍在跨過漢江後,按計劃轉入休整。嚴寒中,逃難的民眾雖有聯合國救濟機構提供一些食品、衣物和醫療用品,但是仍有無數人凍餓而死。戰爭帶給平民的除了死亡,還是死亡,來不及悲傷、哀悼的死亡!
隨著聯合**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以英、法兩國為首的西歐國家坐不住了。1月13日這些國家在亞洲13國提案基礎上,向聯大提出了一個達成朝鮮停火和解決遠東問題的五步方案︰第一、立即停火。停戰期間雙方不得準備新的軍事進攻;第二、一旦實現停火,雙方要尋求永遠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法;第三、外**隊要在適當的階段撤軍;第四、停戰期間整個朝鮮的管理,由聯合國批準的委員會負責;第五、為了解決台灣的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建立一個包括中、蘇、英、美等四個國家在內的機構。
幾十年後我們都知道這個提案是對中國人最為有利的方案,假如依此提案就地停火談判,中國可以勝利者的姿態結束戰爭,並一舉解決台灣問題,拿到聯合國席位,直接在聯合國形成中、蘇、美、英四大國鼎立的局面。對于南北朝鮮而言,則繼續維持戰前的局面,外**隊要「在適當的階段撤軍」。對于美國而言,這個方案就不是一個體面的停戰協定了,用美國參議員塔夫特的話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最完全的的投降」,因為該方案的第五條是美國曾經要堅守的底線。
拿到這個「五步方案」的底稿後,艾奇遜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接受,意味著美國的失敗,政府將受到共和黨人(也許還有民主黨人士)的猛烈抨擊;不接受,美國不僅會得罪盟友,還要落下破壞和平的罪名。經過縝密的思考後,艾奇遜決定鋌而走險,將寶押在中國政府會再次拒絕這一方案上——在他的回憶錄中,艾奇遜說50年12月中國拒絕聯合國的停火協議案,已經表明中國領導人在政治上尚不成熟,因此可以對中國寄予厚望。
在聯合國投票表決時,美國表示「尊重西歐各國的意見」對方案投下了贊成票,最後結果,該提案以7:5獲得通過。聯合國秘書長隨即將表決結果和方案轉交中國政府;1月17日,中國政府回答︰不包括政治談判的停火方案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艾奇遜賭贏了!
涉過險灘後,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美國人迅速展開反擊︰1月20日,美國向聯合國第一委員會提交了一項提案,其中公開宣稱紅色中國為侵略者;1月30日,聯合國政治委員會以44票對7票(全為棄權,無反對票)通過了美國提出的譴責中國為侵略者的提案;2月1日,該提案又在聯大獲得通過。5月18日,聯合國大會又通過對中國大陸實行禁運的決議,有43個國家接受並執行了這一決議,新生的中國一步步落進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在外交上節節勝利的同時,聯合**在朝鮮的軍事形勢也似乎有了某種轉機。首先阿爾蒙德率領的第10軍沒有從中部戰線後撤,其次,就在聯合**進入37度線附近陣地的次日,李奇微就命令美25師第27團派出一個特遣隊,自平澤向北邊的烏山展開偵查行動,結果顯示那里沒有中國人駐防。受參聯會委派前來察看朝鮮形勢的空軍參謀長範登堡將軍,則不僅飛到了聯合**防線以北2公里的地方,甚至還降落地面參加了一個前方巡邏隊的偵查活動。返回華盛頓後,科林斯上將和範登堡上將告訴參聯會,東京的麥克阿瑟大大夸大了朝鮮的危險局勢,他們認為美軍可以在朝鮮呆下去。
在拒絕聯合國停戰方案的同時,**也在積極籌劃將美國人徹底趕出朝鮮的最後一戰。1月15日,北京的**向斯大林發出了一封電報,詳細闡述了其對朝鮮局勢的看法,表示「在2—3個月之內徹底完成必要準備工作之後,進行最後一項決定性戰役」,並預計美國人要麼是因「害怕困難而撤出朝鮮」,要麼是「在釜山——大邱地區進行頑抗,一直到確信抵抗徒勞無益為止,此後將撤出南朝鮮。」在朝鮮的志願軍官兵中,則廣泛流傳著「一瓶牙膏主義」,意思是只需要用完一瓶牙膏,就可以將美軍趕出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