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自己爬起來,撲嗦撲嗦上的灰,回頭看看他們,對他們的歉意報之一笑,就下樓走了。
張潔笑道︰「別看這哥們兒長得凶惡哈。真是,人不可貌相。」
李超說︰「你那天不是問蕭東海是誰麼,就是她了。」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對于文人則是「知文知心不知面」。讀者總是不禁然的順著文字聯想它背後的作者的模樣,而事實總是喜歡捉弄這樣的聯想。寫得優美未必生得優美,寫得清瘦未必生得清瘦,意境月兌俗也許相貌庸俗,文筆犀利而或性格靦腆,不一而足,總之保證讓你跌眼鏡。張潔之所以沒跌眼鏡是因為沒戴。在他想象中,蕭東海應該是個身材挺拔五官清朗的偉丈夫,不然何以有那般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魄?讀之令人豪氣干雲。不過回想起來,剛才的那個男生,眉宇間確乎有些英氣,沉默中許多蘊藉,似乎很有內涵和深度。
總之這一見,張潔既感到遺憾,又感到遺憾。第一個遺憾,因為想象破碎;第二個是因為見了面卻沒說上話。望著樓梯口,悵然的說︰「原來他就是~」
「蕭東海是筆名你知道。我看你好像誤會了,」李超說︰「她是女生,真名叫李立。」
張潔的眼楮很大,但從來沒像現在這麼大。
張潔和楊超從此成了好朋友,張潔轉而認識到了金鑫的錯誤。結果是,金鑫寫了檢討,但不用公布了;記過,但四周之後做了件好事,抵銷了處分。
因為張潔,楊超做了最大的讓步。「相好」的謠言最令他憎惡,事實上自從半年前他的女朋友移情王湖之後,他就對戀愛失去興趣了。
李立去圖書館看書。她自認為對于歷史和黨史的知識太疏淺,而文世昌偏好出這方面的題目。
站在林列的書架中間,她的心還隱隱的亂跳,是剛才撞擊的余波。李超王湖楊超,她認識的,也都是級部前幾名。他們常常一同站在主席台上,卻從沒說過話。驕傲與自卑,把李立鎖得很牢。其實「一個小石塊,就能夠讓她澎湃」。她在回味李超的眼神和每一絲微笑,還有他說的話,是一個清澈真誠的男孩子呢;那一個大眼——她好像也見過,傻呼呼的,倒是牛氣哄哄的樣子,他八成覺著自己特帥。「小樣兒,」她心想︰「你沒見過他吧?」取了一本《何可文集》,走出來,找了個臨窗的座位。
何可,當代作家,李立沒怎麼看過她的書,圖新鮮而已,據說「她的清醒與冷漠,像張愛玲。而且也是個戀鄉的上海的女子」。
翻了幾頁,作者的消極情緒,迷魂香一樣氤氳在字里行間,令人萎靡不振。即使《平底鞋上的青春》那篇,也全然沒有題目所寓示的朝氣,倒像垂暮老人在黃昏下絮絮自語,而且說的都是高跟鞋。不過這樣的起題目,也高明以破為立,否定掉「彼」,同時也就肯定了「此」,否認高跟鞋,自然就肯定了青春,不言自明,造成「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藝術效果。看看「女人」的處境︰「高跟鞋是她們的舞台」,「迷戀鏡子。鏡子卻是男子的眼楮」,「悉心的把自己修飾成某種品牌,待價而沽」……這樣的生活自然叫人懷念「平底鞋上的青春」了。
果然藝高人膽大,這樣的構思,像一套組合拳,出人意料而且有力……
或許何可並沒有這麼深的深意,只是信手拈來。她的文字沒有雕琢的痕跡,行文則如流水,完全是天才的手筆。
不管有意無意,于作文,她算又學了一招。受益匪淺。(事實上,何可靈魂里是只有品味而無是非的,所以文章里斷乎沒有她想象的這許多肯定否定,破啊立的)
李立正啃著呢,董川過來,打了招呼,坐在她旁邊。他拿著幾本書來,李立也不看他,直接就拿來看,全是日本旅游方面的,心里猜著了七分。書還回去,接著看自己的,不再理他。
董川笑道︰「什麼書這麼好看?」
李立將書舉過臉,然後放下,繼續看。終于覺著沒意思,自己反應太激烈太顯露了,于是想說點什麼,挽轉尷尬的氣氛。說什麼呢?回頭看看他︰董川臉紅了!——他原是低頭看書的,感覺自己在看他,就抬起頭來,他的目光迎面撞過來,就在這時——臉紅了!一時之間李立的情商跟智商完全不夠用,痴痴的幾乎流出哈喇子,只有臉反應迅速,也紅了。
董川望她笑笑,目光重又回到書上去。
李立忙低下頭,挨過了漫長的十分鐘。神經系統仿佛燒壞了,大病一場。醫生診斷說是「中暑」。
李立臥病三日。然後帶病參加比賽。
再回學校,已經是七天以後了。十班換了新的班長。
過完周末回來,大家就發現董川的書桌空了,只給十班同學留了一封簡短的公開信,說轉學了,若去上海的話,一定要聯系他,他會負責接待。
大家感覺被拋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