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陳省華正率領部下冒雨在黃河故道一絲不苟地勘察,忽遠遠傳來一陣馬蹄聲,陳省華哪有心思理會這些,頭也不抬,專心致志測量著河道深淺長短。舒葑窳鸛繯
那群騎馬的人越來越近了。
震天價響終于驚動了陳省華,他抬頭一看,便听朝廷欽差模樣的人說道︰「聖旨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陳省華見來了聖旨,不知為何,急忙接旨。
但听欽差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京東路轉運使陳氏省華,治理黃河,茲體事大,火速赴京廷議此事,不得有誤,欽此——灩」
「臣遵旨。」陳省華大喜。
接罷旨,陳省華誠懇地對使者說︰「待我回衙署交待好工作,就一同星夜與欽差去朝廷如何?」
「甚好。筍」
到得衙署,陳省華集齊大小官員,訓話道︰「京東路轉運,職責重大,吾今上京議事,汝等須克勤克儉,善理財賦﹐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切不可玩忽職守,待本使回衙,一經查清,違者嚴懲不貸!」
「請陳大人放心!」眾官一齊道,「豈敢辜負大人厚望!」
「那就好,還望好自為之。」陳省華嚴肅地再望了眾官一眼,邁上車馬,踏上了赴京的道路。
眾人星夜快馬加鞭,所行非止一日,僕僕風塵里,開封到了。但見車如流水馬如龍,好一派繁華景象。
「呵呵,京城日新月異啊,真令老夫老懷大慰啊。」陳省華大為贊嘆。正說著,紫宸殿到了。
卻說北宋汴京宮室宮城周五里。皇宮的正殿叫做大慶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大慶殿之南,是朝廷辦公機關,二者之間有門樓相隔。大慶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視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會、郊廟典禮完成時的受賀及接見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舉行。大慶殿西側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間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後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宮中的宴殿為集英殿、升平樓。北宋皇宮內的殿宇並不很多,後宮的規制也不很大。
卻說皇帝趙光義今日正在此宸殿視朝,忽得報陳省華來到,忙令宣入。
三跪九叩、平身畢,太宗笑道︰「省華啊,你的方案,真是及時雨啊,但是那幾個方案,到底那一個好,朕不能決,治理黃河,是天大的事啊,馬虎不得啊……」
陳省華侃侃而談。說盡改回黃河回故道入黃海的種種好處。
正說著,忽被反對派打斷,陳省華微笑著听他們說完改道的壞處,然後運用自己的水利專業知識,據理力爭。
最後,趙光義感動了,終于拍板道︰
「愛卿言之有理,就照你說的辦吧。」
「謝萬歲——」
西風、古道、廋馬。
斜陽、老樹、昏鴉。
黃河,蘭考,陳省華站在黃河故道,極目遠眺,在這里,奔騰咆哮的九曲黃河完成了她那最後一彎,直奔大海。在這里,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此決口,黃河大堤內形成了多處沙丘沙崗、灘涂濕地、島嶼沙灣。
風很濁,里面夾著塞北的黃沙。吹得陳省華渾身嗦。夕陽與這河道是如此的相稱,一個將陷入夜幕,一個將面臨干燥與冰冷。
肩擔著治河重任,陳省華倍感沉重,拍著風沙,挺直身子,不覺地,他吟誦起了三國應瑒的《靈河賦》——
咨靈川兮遐源兮,出于昆侖之神丘。
凌增減之陰雨兮,賴後土之潛流。
餃積石之重險兮,披山麓之溢浮。
蹶龍黃(而南邁兮,紆鴻體而四流。
涉津洛之阪泉兮,播九道于中州。
汾鴻涌而騰騖兮,恆亹亹而徂征。
肇乘高而迅逝兮,陽侯沛而震驚。
有漢中偉業兮,金堤潰而瓠子傾。
興無乘而親務兮,董群侯而來營。
下淇園之豐筱兮,投璧玉而沉星。
吟誦畢,又默念起唐朝高適的《自淇涉黃河途中》
茫茫濁河注,懷古臨河濱。
禹功本豁達,漢跡亦因循。
坎德昔滂沱,馮夷胡不仁。
渤潏凌堤防,東郡多悲心。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
畚築岊無謀,祈禱如有神。
宣防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卷西湍,綴棹將問津。
空傳瓠子歌,感慨獨愁人。
吟誦畢,陳省華嚴肅起來,開始率領眾人忘我工作,但听他說︰「明天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日子,要舉行黃河改道入黃海誓師大會,要祭祀天地及河神,請大家務必好好工作,半點也馬虎不得。」
「是。」
次日,風和日麗,好一個特意卜得的千挑萬揀的大吉大利的日子。
陳省華在萬民簇擁下、在眾官環繞中,登上黃河岸邊的高高土台,燒柴祭告天地,宣讀祭文道︰「臣陳省華敢用白色寶馬向上天(天帝)明白地告知,敢用純潔璧玉向河神明白地告知,黃河下游泥沙淤積,河床增高,河堤易潰,黃河百害,善淤、善決、善徙,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每次決口,水沙俱下,一望浩渺,平原盡成澤國,其後水涸沙淤,昔之饒裕,咸成堿鹵,土地良田不是沙化,就是皆為石田,淤塞河道,生態環境長期難以恢復。使沿岸百姓災難深重,水深火熱。吾今奉旨改黃河入黃海,務令懸河成為地下河,海晏河清,國泰民安。讓專人拿龜甲來佔卜,卦兆呈現大吉之兆;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的合稱)用蓍草來佔卦,卦兆顯示萬事如意之征。今謹選取吉日,燒柴登壇祭告天地河神,向尊神您行祭告上天河神之禮。希望神靈您,來享用祭品吧!吉祥永久!萬民的期望,賜福于有宋四海升平,世代享受。」然後將宋太宗趙光義所賜白馬壁玉沉入黃河,宣布黃河改道入黃海工程正式開始。
听說皇上大力治理黃河,黃河兩岸深受水患的災民莫不歡欣鼓舞,說︰「盼治黃,望治黃,治好黃河享安康,不再年年決口毀家鄉,不再賣兒賣女淚汪汪……」莫不踴躍參加治河工程。
但見所調民夫二十余萬以及數萬兵卒,一眼也望不到邊,一聲令下,立即投入到了改黃河入故道的戰斗中。但見成千上萬人浩浩蕩蕩奮戰在黃河故道上,挑淤泥的挑淤泥,挖故道的挖故道,築河堤的築河堤,打石硪的打石硪,各種號子此起彼伏,或激昂,或高亢,或豪邁,甚至纏綿,時而激越、時而低昂的吆喝聲,與天、地、人達成了默契,號子、濤聲、天上飄動的雲、從灘涂吹來的風,合奏成一曲曠世絕美的交響樂。那壯闊而熱烈的勞動場面,感染、震懾,激勵了在場每一個人。陳省華特意叫來三個兒子接受鍛煉,他們血氣方剛、激情萬丈,也自發加入了硪工的隊伍。
石硪叫片子硪,由一塊直徑60厘米、厚30厘米、重30斤的石餅做成,邊沿有8個孔,拴上硪辮子(即繩子),八個人一起拉,硪上有一根木棍,由硪頭扶著掌握起落平衡。硪被拉起時高過頭頂,可離地面2米半。後來又興起一種燈台硪,因形似燈台而聞名,上下兩頭凸,中間凹,凹處拴硪辮子,重達60多斤。但見陳堯叟、堯佐、堯咨不僅也也學著眾人在將硪拉高丈余後,鑽過硪下互換位置,這叫鑽高硪換辮子,非常緊張刺激。還哼起了「二板號」、「快號」、「慢四板」、「十二蓮花」、「小號」、「爬山虎」、「程號」、「大平洋」、「長號」、「短號」等100多種,按區域劃分又有「東明號」、「臨濮號」、「鄄城號」、「鄆城號」。
黃河故道響起號子聲︰
正月里,正月正,白馬銀槍小羅成,一十二歲打登州,打罷登州救秦瓊!
二月里,龍抬頭,孫臏下山騎青牛。手使一對檀香拐,他和龐涓結冤仇!三月里,桃花艷,三人結義在桃園。張飛橋頭一聲喊,關公月下斬貂蟬!
……
十二月,一整年,吳王領兵下江南。殺了劉王心不甘,鐵籠山上把營安!
十三個月,一年多,趙子龍大戰長阪坡。長阪坡上救阿斗,嚇得曹軍亂發愁!
「硪對硪,不用戳。」民工笑著說,只要兩硪見面,必定少不了競賽,看誰的硪甩得高,看誰的硪號唱得好,往往這時候,是最令人心花怒放的時候,如歡快輕松的《對花歌》,是由兩個硪頭對唱︰
甲︰俺說一來誰對一?
眾應︰呀呼嗨!誰對一?
甲︰什麼花開在水里?
眾應︰呀兒呀兒呀呼嗨!
乙︰恁說一來俺對一。
眾應︰呀呼嗨,俺對一!
乙︰水仙開花在水里!
眾應︰呀兒呀兒呀呼嗨!
……
改道工程十分浩大,也十分勞累,疲憊之際,領號人唱起豪壯響亮、高亢激昂、催人奮進的「斗硪」,早已揮汗如雨的漢子們,頓時放下胯部,使出渾身力氣,用力甩起硪辮,雄壯的號子聲和硪的拍打聲,形成一部奔放而熱烈的交響樂。
隨著石硪的上下翻飛,黃河大堤被夯得緊緊的,直向著黃海延升。
隨著一擔又一擔淤泥挑上河堤,黃河故道恢復了舊貌,煥發了生機。
……
陳省華一邊統籌全局,有力指揮,一邊親自參加治河勞動。但見他挑起一擔故道中的淤泥,健步如飛,向岸上走去。
見總工程師親自參加治河勞動,眾人莫不干勁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