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證明,陳省華的說法是科學的,請看——
姓氏︰不亞于「四大發明」的發明
中國人的姓氏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源遠流長,從上古的伏羲時代開始中國人就有了姓氏。舒 至今巳經五千多年了;二是中國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傳承的,即只是在男子中一代代地相傳,比較穩定。事實上,這一點恰恰與遺傳學中的y染色體的傳遞方式相一致,y染色體就是只沿著男性這條脈絡下傳的,除了極為罕見的異常,一代代的只要是男性,就會一直傳下去。
現在人們都知道,人有二十三對(四十六條)染色體,其中x和y染色體是控制性別的。在男人的精子中,一半含有x,一半含有y;女人的卵子含有的都是x,組成新的染色體對xx時,就生女孩;當精子中的y與卵子中的x相遇,組成xy時,一個男孩就誕生了。當這個男孩再生男孩時,一定是這個y又一次被選中,與一個卵子中的x結合了。除極個別情況外,如果一個家族一直有男孩誕生的話,那麼這個家族的染色體y就一直傳下來了,而且是同一條祖先染色體的復制品。
我們的祖先太聰明了,他們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給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當然,我們的祖先這麼做的時候,想到的不僅僅是標識自己,區別他人,很重要的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此舉一下子給他們家族的染色體打上了標記。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姓氏,就是染色體y的姓,因為生生死死,承載著姓的一代代人都消失了,但染色體y卻與「姓」結合在一起,流傳至今。姓的傳遞,就是y染色體的傳遞。這真是人世與自然神奇的同構。是天人合一的典範。我甚至認為姓氏是我們中國人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一項不亞于四大發明的發明邂。
歐洲人有姓我歷史不過一千多年,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才有姓,才幾百年。為什麼中國人最早發明了「姓」,而且「姓」在中國以夠延續下來?我猜想原因有二︰一是漢語文字的簡潔。單音節,一字一音,用來做姓,方便好用。西方人的語言文字用來作姓,就不如漢語方便,我們都曾有過記不住外國人復雜冗長姓名的感受;二是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廢除了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郡縣制需要戶籍制度配合,所有人要登名造冊,這是中國人的姓能夠流傳、普及、鞏固以及人人有姓的重要原因吧。
中國人在傳統上特別看重生男孩,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來我以為這種現象只有文化、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意義,現在看來,度非如此,這其中有著更深的生物學上的意義。
男孩是染色體y的承載者,而人體其他45條染色體在人類一代一代的繁殖過程中被反復地打亂重組,加之配偶的染色體不斷補充進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就是基因被逐漸地「稀釋」。比如,你的兒女只繼承了2/1,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先的基因越來越少,最終最乎于無。但是除了少數的突變外,y染色體躲過了被「稀釋」的命運,它將隨著這個家族的男性成員一直延續下去。也許這正是中國人喜歡男孩子的深層原因。因為只有男孩子繼承了真正祖先的一點遺產——y染色體。這才是一個家族一直沒變的東西,是一個家族真正的血統嗩。
「姓」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傳承,更重要的還有競爭。
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說的是中國有些大姓集中了眾多的人口。看一下今天新百家姓的排行榜︰前19個姓,巳經包括了漢族人口的一半。但是中國人的姓氏現今仍在使用的達到4000多個,也就是說,不到0﹒5%的姓,佔據了50%的人口,這種現象不是天生的,而是姓氏經過競爭而逐漸形成的。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23000個姓(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袁義達教授所搜集),但後來有些姓氏逐漸消失了,僅剩下今天的4000多個。如果我們把姓氏看做是物種,那麼消失的姓氏就是一些滅絕了的物種,留存下來的則是成功者。
最「成功」的是那麼幾個大姓,比如︰李、王、張、劉、趙、朱等,如今前3個姓每一個姓的人數都超過了總人口的7%,劉姓人口超過5%,趙姓超過2%,朱姓超過1%。注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幾個大姓劉、李、趙、朱不正是中國幾大王朝(漢、唐、宋、明)皇帝的姓嗎?皇權使這幾個姓發展成為中國的常見姓,這可以歸結為姓氏發展的「皇室效應」。
從過去的23000多個姓,到今天的4000多個姓,這中間有多少可歌可泣或者哀婉動人的故事。如果有誰把19000個姓氏是怎樣消失的故事寫出來,其意義和可讀性可能不比一些生物滅絕的故事差。
我們的攝影師從陝西涇縣發回了一些關于一個罕見姓氏「第五」的圖片,看到這些圖片,我想到的是姓「第五」的這些人還是幸運的,那些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人已經消失了,因為史料記載這個姓從「第一」到「第八」都曾存在過。
由此我進一步想到,姓氏也是一筆珍貴的資源,不僅是文化的,還是生物的,尤其是那些小姓,奇姓、罕見的姓更是一種珍稀的資源。想想看,在漫長的歷史驚濤駭浪中,這些小姓奇姓沒有借助任何權勢的力量,竟然在姓氏的競爭中走了過來,給我們保存了一份珍貴的獨一無二的y染色體的遺產。對他們,我肅然起敬。多一個姓,不僅多了一份家族史,一份文化史,更是多了一部基因史。
然而在今天,這些小姓和奇姓,有的正在消失,有的正處于瀕危邊緣。想想看,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姓氏按照男性傳遞,生女的小姓家庭,姓氏就有失傳危險。因此何護小姓、奇姓,讓其傳承下去,非常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人類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影響遠比生物學特征的繼承重要得多,我們無意推崇男尊女卑,也無意阻止人們的姓氏隨意化的傾向。但是,中國傳統的以男性為姓氏的傳承者的聰明之舉,值得延續,至少我們有理由修好自己的家譜,在你想變動你的姓氏,取得一個新的「社會姓氏」時,不要忘記記錄下你原有的「生物姓氏」,即「y染色體姓氏」。這對于遺傳素質和人類健康以及疾病的研究,對于文化現象的揭密,對中國人的遷徙,甚至對中國人的來源的研究和探索,以及我們今天未能預見的許多問題的揭示,都有著無可估量的意義。
我們中國人的姓氏,是讓外國非常羨慕的資源,因為它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更珍貴的是它穩定按照男性一脈相傳。它是y染色體的標記,可以說它就是「姓氏基因」。
說句題外話,如果今天現代文明對中國的姓氏有延續有嚴重沖擊的話,為「姓」申報世界遺產可能極有價值。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姓氏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遺產。
從遺傳學角度來看,男人染色體為xy,女人染色體為xx。
如果生男孩,那麼y染色體必然為父親提供的,如果子子孫孫都是男孩,那麼y染色體將永遠流傳下去,不會丟失。
如果生女孩,那麼就是xx,假設為xa和xb,xa來自父親,xb來自母親。
到了第三代,xaxb的母親,有50%的機會會生出帶有xb的子女,那麼作為xaxb女子的父親,和他的孫子輩就會有50%的機會會毫無血緣關系。雖然從倫理學角度來看是親孫子輩,但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就會有50%的機會毫無血緣關系了。
到了重孫子輩,如果是男孩,那麼100%已經和祖輩的男人生物學上毫無血緣關系了。如果是女孩,又有50%的機會沒有血緣關系,實際上,只有25%的機會才有血緣關系了。
只要生了女孩,而沒有男孩,那麼有血緣關系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早晚有一天,作為男人的你,將永遠不會有你的基因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所以,作為男人,要想你的基因能夠長遠的流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男孩,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實現。
這絕對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基因流傳的方向。
y染色體與姓氏宗族關聯
探索中國人起源及演變
王傳超嚴實李輝
人們的姓氏大多繼承自父親,而y染色體是嚴格的父子相傳的基因組片段。所以姓氏與y染色體的遺傳應該是平行的,有共同姓氏的男性應有相同或相近的y染色體類型。然而,多起源、改姓、非親生、從母姓等社會因素弱化了某些姓氏與y染色體的關聯,此時家譜研究可為厘清父系血緣提供線索。
y染色體上穩定的snp突變可以永遠在父系後代中流傳,可以構建可靠的父系基因譜系;而其上突變較快的str位點又可以用以估算時間。因此,y染色體可用以研究很多姓氏宗族的歷史,甚至千百年前的歷史疑案。姓氏、家譜和y染色體的研究必將成為歷史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姓氏與y染色體的
父系遺傳
姓氏最早在中國產生,其歷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主要來源于遠古時代各種圖騰和地名,「氏」為「姓」的分支,「姓」以別婚姻,「氏」以分貴賤。秦漢以後,姓氏合一,數量大增。據最新統計,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目前有4100個姓氏。
姓氏最早用于遺傳研究是在1875年,喬治達爾文通過分析堂(表)婚得出了英國同姓通婚率和不同階層的堂(表)近親通婚率。由于居民出生、結婚和死亡等大量相關數據的易得性,姓氏分布與同姓率被廣泛用于研究群體遺傳結構、遷徙率等。此外,姓氏還在流行病學方面得到了應用。
雖然姓氏在宏觀上被用于分析群體遺傳結構,但是姓氏並不完全遵從父系遺傳。就中國的社會情況而言,收養、繼養、入贅,甚至直接改姓,都會影響姓氏與父系血統的關聯程度。另一方面,中國大多數姓氏起源于春秋時期的各個封國,當封國內的百姓都以國為姓的時候,這些同國百姓的血統可能本來就不一致。這就造成了很多比較大的姓氏內部遺傳結構不一致。
與姓氏不同,人類的y染色體直接代表著父系遺傳,永遠是父子相傳的,不會受到任何社會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人體內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常染色體中,每一對性染色體都有一條來自父系,一條來自母系,兩條染色體在傳代過程中對應的部分會發生交換,從而造成混血的效應,就是遺傳學上說的重組。另一對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在女性體內,x染色體也是成對的,分別來自父母雙方,所以也不能避免混血的影響。而在男性體內,卻只有一條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和一條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當一名男子有了兒子,他的x染色體不會傳給兒子,只有y染色體會傳給兒子。所以人體性染色體的遺傳方式決定了y染色體遵從嚴格的父系遺傳(見圖)。
人類y染色體dna大約包含6000萬個堿基對,其中染色體兩端的5%為擬常染色體區域,在傳代過程中與x染色體相應區段會發生重組,而主干部分的95%為非重組區域,不與任何染色體發生重組。所以,y染色體主干部分的此特性,保證了子代能完整地繼承父代的y染色體主干而不受混血影響,保證了y染色體主干的嚴格父系遺傳。
所以,當姓氏已經無法作為追尋祖先的可靠標記的時候,以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為基礎,研究y染色體主干的類型分布,是直接追溯群體或者家族的父系起源的最佳方法,是驗證祖先與後代的父系關聯的唯一手段。實際上,在一段有較可信歷史記錄的時期內,整個家族的姓氏與父系遺傳的關聯是可以保證的,所以家族的姓氏往往與固定的y染色體類型共同傳遞,緊密關聯。
y染色體在穩定中突變
在一代一代的父子相承的傳遞過程中,y染色體也在慢慢地積累著變化。正是因為遺傳突變的積累,使得人類父系遺傳體系中,距離越遠的個體的y染色體差異也越大。y染色體上的突變形成的個體差異主要有兩大類,單核 酸多態(snp)和短串聯重復(str)。dna分子由四種堿基(a、t、c、g)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而成,snp是僅僅一個位置上的堿基類型變化。y染色體上的同一個snp在人群中一般只有兩種類型。str則是在染色體的特定區段,由幾個堿基組成一個單位重復出現,不同的y染色體上的同一個str位置往往有不同的重復拷貝數。snp和str由于突變性質和突變速度不同,在分析中有著不同用途。
要確立父系遺傳體系,最重要的前提是祖先的突變可以穩定地保留在後代的y染色體上。snp突變因為突變速率極低,可以做到在後代中永久地保留,後代只能在祖先的突變基礎上積累新的突變,而不會丟失祖先的突變特征。通過比較人類與黑猩猩的y染色體差異,以及大家系中的y染色體的差異程度,y染色體上的snp突變的速率被計算了出來。每出生一個男子,一個染色體位置上發生snp突變的概率大約為3000萬分之一。
實際上由于y常染區的保守性,以及人類歷史上大量男子都沒有男性後代保留至今的事實,實際的群體中突變率應該低幾個數量級。而我們通常研究的是y染色體非重組區大約3000萬個堿基對的常染色質區,按照每個堿基對3000萬分之一的突變率,這個區段內每個男子平均都會有一個新的突變。這個新的突變隨機地出現在y常染區的任意一個點上,如果這個突變了的點上再發生一次突變,那麼這個突變就在後代中丟失了,我們就無法通過後代確定祖先的y染色體突變譜。但是突變點上重復發生一次突變的概率,按照概率計算方法就是3000萬分之一的平方,也就是900萬億分之一,相對于人類自古以來的人口,這個概率就近似于零。所以我們可以說,祖先的y染色體上出現的snp突變特征在後代中肯定能夠找到,而後代只能在祖先y染色體突變譜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突變。
由多個snp突變構成的一種突變譜被稱為一種單倍型。單倍型有祖先型和後代型之分。祖先型與所有後代型合稱為一個單倍群。一個家族的所有y染色體理論上都屬于一個單倍群,因為其中所有的男性都應該來自同一個祖先。
單倍群的概念可大可小。大而言之,全世界的y染色體都屬于一種單倍群,都來自20多萬年前的一個東非晚期智人男子。進而,全世界又可以分為20種主干單倍群,編號從a到t。最古老的a和b單倍群都沒有走出非洲,c和d單倍群最早來到了澳洲和亞洲,e單倍群來到了亞洲又回到非洲,f單倍群衍生出g、h、i、j等單倍群在西方形成歐羅巴人種,衍生出k單倍群並形成n、o、p、q等單倍群在東方形成蒙古人種,其中o單倍群成為了中國人的主流,而q單倍群成為美洲印第安人的主流。所以y染色體的譜系構建出了全人類的一部大家譜。
利用y染色體上穩定遺傳的snp,我們可以構建出個體或家族之間明確的遺傳淵源。而且,既然snp有穩定的突變速率,當我們統計出不同人的y染色體之間的突變差異數,將差異數除以速率,經過換算就可以估算兩條y染色體之間的分化時間。
但是,由于snp的突變速率實在太低,個體之間的突變差異散布在y染色體的各處,只能使用y染色體全測序來尋找,而目前全測序的成本太高,不可能普遍應用。這一缺點被y染色體上的另一遺傳標記str彌補了。一些str位點分布在y染色體上的固定位置,每一個str位點內部的重復單位在傳代過程中改變著拷貝數,這種改變也是有著固定速率的,str的突變率高于snp10萬倍。因此str位點成為了y染色體上的「時鐘」。
姓氏與y染色體關聯的
實踐分析
在實際應用中,姓氏與y染色體是否具有基本相同的和平行的表現還要看姓氏傳遞是否連續和穩定。多項研究證實各國的姓氏傳承是相對穩定的。對于中國的姓氏與y染色體的相關性,也有許多研究見諸報道。
漢族大姓氏內部的不一致,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在理想的情形下,每種姓氏都有一個唯一來源,即該姓氏的奠基者只是一人或是有相同y染色體單倍型的多人,在姓氏傳承過程中沒有發生過干擾(改姓、非親生等),此時一種姓氏可以被一種snp和str的單倍型來鑒定。
在中國,姓氏有近5000年的歷史,來源復雜,且存在避禍改姓、避諱改姓、過繼改姓、皇帝賜姓與貶姓、少數民族用漢姓等等問題。如此,研究中國的姓氏難度極大,但是中國編修家譜的傳統對厘清這紛繁復雜的血緣關系有很大幫助。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某一同宗共祖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特殊圖書體裁。也就是說,入譜者必須是同宗共祖,即使同姓,若不同祖,也不能修入一部家譜之中。在中國的廣大農村,人們一直有著同姓聚居的習俗,加上婚姻半徑較小,由家譜確定的某一地域內同姓人群,可以認為是有相同或相近y染色體的父系隔離群體,這也就為分子人類學分析y染色體dna多樣性提供了極好的研究模型。然而,某些家譜里有假托、借抄的內容,因此對于家譜資料的應用必須審慎。但是在y染色體檢驗這種無可辯駁的科學證據面前,任何家譜都可以得到檢驗和修正。姓氏、家譜和y染色體的關聯研究,必然成為研究中國人起源與演變的重要方式,開創歷史人類學研究的新篇章。
從遺傳學角度來看,男人染色體為xy,女人染色體為xx。
如果生男孩,那麼y染色體必然為父親提供的,如果子子孫孫都是男孩,那麼y染色體將永遠流傳下去,不會丟失。
如果生女孩,那麼就是xx,假設為xa和xb,xa來自父親,xb來自母親。
到了第三代,xaxb的母親,有50%的機會會生出帶有xb的子女,那麼作為xaxb女子的父親,和他的孫子輩就會有50%的機會會毫無血緣關系。雖然從倫理學角度來看是親孫子輩,但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就會有50%的機會毫無血緣關系了。
到了重孫子輩,如果是男孩,那麼100%已經和祖輩的男人生物學上毫無血緣關系了。如果是女孩,又有50%的機會沒有血緣關系,實際上,只有25%的機會才有血緣關系了。
只要生了女孩,而沒有男孩,那麼有血緣關系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早晚有一天,作為男人的你,將永遠不會有你的基因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所以,作為男人,要想你的基因能夠長遠的流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男孩,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實現。
這絕對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基因流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