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陳文帝平定熊曇朗叛亂之後,忽接報道︰「北齊魯山城兵力薄弱,皇上何不派兵擊之?」
文帝陳茜便環顧文武百官道︰「誰可領兵去攻?」
南豫州剌史程靈洗道︰「未將願往!」
文帝道︰「汝即願往,可領兵一萬,火速去攻,預祝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懶
程靈洗率軍去訖。
卻說北齊軍守魯山城,眼見陳朝大軍排山倒海來攻,勉強守了兩天,到了戊午日,眼見不敵,遂棄城逃跑,程靈洗率軍追趕了一陣,斬敵無數,繳獲物資不可勝計。旋即回師佔領魯山城。喜訊傳至建康,陳文帝嘉獎了程靈洗,並詔令他嚴守這座城池。
這夜,陳朝首都建康上空,繁星滿天,北斗閃閃,南辰瑩瑩。
陳文帝舉頭遠眺星空,思緒翻滾︰由于多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朝廷積貧積弱,軍隊繁大,官史眾多,使朝廷開支捉肘見襟,有什麼辦法改變這個局面呢?想起日間諸大臣的意思,文帝終于下定了決心——
豎日,陳文帝頒布詔令,分設荊州的天門、義陽、南平,以及郢州的武陵四郡,設武州。其刺史督沅州,領武陵太守,治理武陵郡。其都尉所部六縣為沅州。另設置通寧郡,以刺史領太守一職,管理都尉城,省減了舊時的都尉。
安南將軍、南兗州刺史、新除右衛將軍吳明徹升職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偽郢州刺史孫瑒擢升為安南將軍、湘州刺史。蟲
不表陳文帝如何治國安邦,卻說公元554年農歷十一月底,陳昌,字敬業,是陳武帝的第六個兒子。梁朝太清末年,陳武帝南征李賁,命令陳昌與宣後隨沈恪回還吳興。到高祖向東討伐侯景,陳昌與宣後、世祖同被侯景囚禁。侯景被平定,陳昌被封為長城國世子、吳興太守,其時十六歲。陳昌容貌魁偉英俊,神情秀朗,性格文雅,聰明善辯,明于政事。高祖派陳郡謝哲、濟陽蔡景歷輔助陳昌治郡,又派吳郡杜之偉教授陳昌經書.陳昌讀書一遍便能背誦,義理明曉,剖析清晰如流。不久陳昌與陳頊(文帝陳茜的弟弟)同往荊州,梁元帝封他為員外散騎常侍。荊州陷落,陳昌又同陳頊一起遷到關右,西魏因為高祖的緣故,對他們很有禮節。蕭方智無法左右國內局勢禪位陳霸先後,陳武帝多次派遣使者請求北周把他們放還。可是,北周人只是口頭上答應,卻沒有實際行動。
待陳武帝(陳霸先)逝世及陳茜稱帝的消息傳到北周朝廷,大司馬宇文護大驚道︰
「陳茜武功高強,智計百端,這還了得!」
左右听了道︰「大司馬莫急,我有一計,可使陳朝自相殘殺。」
「計將安出?」
左右附耳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說了一遍。
宇文護大喜,連連叫好。
次日,宇文大司馬吩咐,速將陳武帝第六子陳昌喚來,他要設宴款待他。
不一會,陳昌及其隨從毛喜被押解來了。
宇文護連忙請其入宴,道︰「太子駕臨我國,實令山河增輝,日月添光,蔽國不勝榮幸之至,但是國小力薄,招待不周,還望多多擔待,擔待……」
陳昌、毛喜滿月復狐疑,心想,以往北周待我等,極其不善,吃的是豬食,住的是牛棚,今日為什麼一反常態,親熱起來了?……」
正自胡思亂想,宇文護親自給陳昌挾了滿滿一碗大魚大肉,勸道︰「太子,快吃吧。」見陳昌開始下筷,又道︰「太子殿下,可想回國?」
陳昌一邊吃一邊道︰「怎麼不想,做夢都在想呢?」
「你爸爸死了。」
陳昌一听,猶聞晴天霹靂,眼中流下淚來,呆立在場。
宇文護親自拉著陳昌的手,安慰道︰「甭急,你是太子,你爸死了,你應當繼承皇位,我國這就讓你回去繼位。」
陳昌久居北周,由于北周嚴密封鎖消息,所以他對祖國情況一無所知,聞言不由問道︰「是嗎?」
宇文護道︰「你堂兄陳茜業巳代替你父親的帝位,而你是太子,只要回國,他一定會讓位的。」
陳昌心想,還不如先答應他,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于是假意歡呼道︰「那太好了,只要能坐上皇位,一切听從貴國安排。」
「是啊,快回去坐江山啊。」
陳昌心下暗想︰「我要是當了皇帝,不把你們滅了才怪,在你們北周好幾年,咱過的是什麼日子啊!」
宇文護見陳昌不說話,便哈哈大笑道︰「太子殿下是怪我們把你留在這兒吧,甭急,這就讓你回國。」笑罷又道︰「本司馬令你的好同志毛喜與你一同歸國,並拔給你百余名兵士,護送你回國去當本來就屬于你的皇帝,如何?」
陳昌冰雪聰明,一眼就看穿了宇文護的陰謀詭計,心想,當初我父親在世,幾次三番,三番幾次請求你們放我回國,你們嘴上答應,可就是不扣著我不放,讓我在這里吃苦,現在堂兄當了皇帝,你們倒急著放我回去,這不是讓我回國爭奪帝位,引發內亂,就想蕭梁兄弟爭帝一樣,把國內搞得天翻地覆,最後身死國滅,我才不上當呢。當下推辭道︰「陳昌才疏學淺,難當大任,吾堂兄文韜武略,足安天下,大司馬就不要費這個心了。」
宇文護道︰「你父親陳霸先在世時,時常幾次三番,三番幾次地來派人請你回去,因時局不穩,戰火紛飛,沒能讓你成行,現今天下太平,你可以回國了。」
陳昌心想,鬼才願意呆在你們這里,你要我回國,難道我就會奪帝位嗎?我若回國,不滅你們北周,誓不與為人!想到這里,他爽快答應回國。
宇文護大喜。以為詭計得逞,笑逐顏開,連忙親自安排去了。
次日,陳昌及待郎毛喜在北魏百余名將兵的護送下,踏上了回國的道路。一行人曉行夜宿,行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正好遇到南梁郢州刺史王琳作亂,因通往建康的道路受阻,只得滯留下來。
時年十六歲的陳昌,趁這滯留的空檔,開始仔細地研究起國內政局。
「堂兄業已稱帝年余,且堂兄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勢力極廣,自己回國,他會讓位嗎?」陳昌對毛喜道。
毛喜搖頭道︰「絕對不會。」
陳昌又道︰「俺孤身一人,形只影單,長期羈留外國,雖然在朝中毫無根基,但自己是陳霸先親生的僅存的唯一的兒子,如若回到國內,登高一呼,必會從者雲集,堂兄若不讓位,如果不計後果地與他爭奪帝位,那我們本來就積貧積弱的陳朝,必會烽煙滾滾,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待到國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北周再起兵席卷而來,那等待我們的會是什麼?」陳昌問道。
毛喜說︰「那還用說,國破家亡唄!」
陳昌道︰「我們絕不可讓敵人陰謀得逞。」
「是啊。」
陳昌越想越心驚。乃對毛喜道︰「陳昌回國,是禍非福啊!」
毛喜道︰「是禍啊,是敵人的陰謀詭計!」
陳昌問︰「然則如何躲過?」
毛喜說︰「不如逃走。」
「北周看守嚴密,哪里逃走得了?!」陳昌大搖其頭,進退兩難,退吧,北周不允,進吧,一則堂兄不容,二則怕引起陳朝大亂。自己該怎麼辦呢?然而思來想去,也無可奈何,一籌莫展。
這天夜里,陳昌居然遇見了久違的父親,陳昌痛哭,但听霸先道︰「……」陳昌一听,這才止住哭聲,睜眼一看,卻是南柯一夢。
公元560農歷二月中旬,王琳兵敗後,陳昌又從安陸出發,將要渡江時,北周方面寫了一封信給陳昌堂兄陳文帝。信中用辭非常傲慢,意思是陳茜奪了他的皇位,逼陳文帝讓位,而且必須以臣子的身份來恭迎他。陳昌明知絕不可這樣,但他在北周的控制下,又哪有半句發言權?只得听之任之。
文帝看到這封信很不高興,于是,他召來積極主張要他當皇帝的侯安都,顯得非常坦蕩從容地說︰「先帝的太子(陳昌)將要回到建康,我必須求得一個封地作為養老的地方。」
侯安都听了,立即反對說︰「陛下雖然當初自稱是‘代替天子’,但自古以來哪有代替天子一說?我雖然愚昧,但不敢執行這樣的詔令。」
侯安都說完,請求親自去迎接陳昌。陳文帝恩準了。這件事很快傳開,已經在平定王琳的戰爭中樹立了威信的陳茜,自然會有一批勢力,上朝之時,因此大家紛紛出班發表意見,巴陵王麓逸等率領百宮上表奏道︰
「臣等听說,王子連城守衛,這是隆周的大軌,封王侯建藩國,這是有漢的宏規,由此佔卜預測傳國世的長久,實際要靠邢、街之國,國運皇靈的長久,實在要依賴河、楚之地。陛下您神道光大,聖德欽明,道如日月高,德與造化同。往昔王業剛開始,天子舉步正艱難,您參與奉行權力謀劃,匡合天下義烈之士,外舉以威略,內定以神武,此乃大禹之跡的再度廣大,是大大庇護百姓的功績。到聖武去世,朝廷軍隊遠出,皇子遠隔,繼業者沒歸,社稷宗室發生危機,大權旁落不言而喻。不久驛車傳言回返,由公卿定策,繼承皇基,光昭大運,民心一致舉奉您,使帝王之廟能安寧,後來之人復蘇,又在此日,物情天意,便分明可求。王琳背逆天命,逃月兌誅殺年久,如今他連結犬羊之輩,乘河流之利縱行橫暴,船旗布成野陣,綿延江岸,蔽滿陸地,而士兵疲累,百姓困乏,軍實空虛,內外騷動,陣營藩籬不牢固。于是您勤政事于當朝,涉流而授軍律,蒼兕之軍出發,長蛇自然剪除,四方廓清,八方乎定,雄圖遠舉,仁聲遠播,德化所至,如風吹草伏,故而陛下您的功比禹大,您的道勝過堯,豈止社稷大業靠您得以安定,而且黎民百姓也靠您得以生存。第六皇弟陳昌,近來以少壯之年出為人質,為敵寇所掌握,地處偏遠而又重隔關山,回返無由。陛下既有深厚的天倫之愛,又常具深切的克讓胸懷。臣等以為大德必定無私,定有大公之心,豈能因循匹夫常情,而忘了王業大計。應該遵照前代章法,效遵朝廷典禮,像周代、漠代那樣,分封賢能皇戚。翅史地處形勝,控制河岳山地,是保衛城池可寄之地,不是親屬不宜居此,應賜封塹、墅地區,並尊崇徽號服飾。臣等參議,宜任命陳昌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州諸軍事、驃騎將軍、湘州牧,並封他為衡陽王,邑五千戶,加給皂輪三望車,後部鼓吹一部,班劍二十人。啟奏奉行。」
陳茜本不肯退位給堂弟陳昌,見人心所歸,自然更不肯退位。二月二十八日,他下詔任命陳昌為驃騎將軍(上將)、湘州牧(比刺史高一級),封爵為衡陽王。
轉眼到了三月二十三日,陳茜所封的衡陽王陳昌進入陳國境內,陳文帝下詔,讓主書(為皇帝起草詔書的隨身秘書)和舍人(皇帝的聯絡官)安排人馬沿途恭迎陳昌。
三月二十五日,侯安都殺氣騰騰地來接陳昌。
陳昌見勢不妙,威嚴道︰「侯將軍,我父待你不薄吧。」
侯安都一愣,面對著和陳霸先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陳昌,好似見到了老主人陳霸先,不由下意識地跪下道︰「陳武帝待我可是親如兄弟父子啊。」
「既如此,你且老實說來,陳茜肯讓位給我嗎?」
侯安都道︰「不肯啊。」
陳昌道︰「他既不肯,那你是不是奉命來殺我的?」
侯安都支支梧梧。
陳昌道︰「陳茜是明君還是昏君?他即位以來都做了些什麼?」
「文帝稱得上是有道明君。」侯安都便將文帝即位以來種種文治武功約述一二。
陳昌大義凜然道︰「陳茜身材高大,武功出眾,智謀過人,將我父打下的天下交給他,我父放心,我也放心。你殺了我吧。免得他不安心。」
侯安都本來是準備殺死陳昌的,現在面對跟陳霸先一模一樣的陳昌,,分明見到了陳霸先,他暗想陳霸先一生六個兒子,就僅存這點骨血,殺掉于心何忍,連稱不敢道︰「陳武帝待我恩重如山,我若殺掉他唯一兒子,該當何罪?!」
毛喜見狀,遂向侯安都獻上一計,侯安都听罷,連連點頭。
毛喜遂對陳昌道︰「太子啊,那你願意隱名埋姓,去當老百姓嗎?」
「只要陳朝繁榮昌盛,黎民百姓安居樂業,陳昌個人得失又算得了什麼?!」
侯安都見說,便去軍中找了位和陳昌有些相象的士兵,替代陳昌。
次日,真假陳昌渡江,等船到了江心時,侯安都令假陳昌來到船頭,朝前一指,道︰「快看——」
假陳昌抬眼看去,侯安都用手一推,假陳昌立足不住,便掉入江中,隨波漂沒。
侯安都假意著忙,急令水手搶救,眾水手一齊出動,搜救半日,才撈得一個尸骸。侯安都捶胸頓足,嚎啕大哭,為其披麻戴孝,親自將棺材運到京城。
而真陳昌,因他以前曾在吳興任太守,所以便悄悄回吳興,聯絡舊部,密切注視時局發展。後見文帝治國有方,眾望所歸,遂隱名埋姓,漁樵耕讀,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後幾經載轉,落戶浙江上虞小越地區,娶妻生子三︰陳字、陳泰、陳仁。陳昌落戶上虞之後,施澤積德,習武學文,苦讀兵書,無日不以維持閭閤、培植子孫為務。人皆盛贊其德。其子陳泰無傳,而陳仁則析居余姚之西,枝繁葉茂,歿于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正月,葬于姚。陳仁生子陳悅,為唐太中常待,其後人材輩出,英雄代有。惜世系散佚,難以統計,其中一枝今巳繁衍出上萬至數萬人口。
侯安都見
陳昌不與堂兄爭帝位,不費吹灰之力解決這一棘手問題,既解除了陳文帝的心病,又為老主人留下了血脈,雖然表面上痛哭流涕,內心卻歡快無比,不由口佔一絕道︰
辭別少主人,打馬奏明君。
既白矣,日月盡歸心。
假陳昌靈柩運至建康,陳文帝親自吊喪哭泣。並下詔書道︰「光寵之章所以要嘉獎德行,禮儀之數所以要尊崇親屬,造乃是歷代的通行規矩,一直是的代材王的法令典章。新封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州諸軍事、驃騎將軍、湘州牧衡陽王陳昌,明哲為身,如玉早秀,內具孝敬之心,外顯聰敏睿智。梁末艱難之時,宗室社稷傾顛,西京淪陷,他身陷關、隴之地。到皇業初步奠基時,外族番邦違逆天命,聘問之路中斷,音訊中介不通,看那征兆,恐怕事態難以改變。現在由于各位共同努力,多難已平定,驛車可輕易進入外城,不必再假旁道.北周朝廷誠意繼續修好,讓陳昌駕車歸來,早晨很高興听說此消息,眾人到黃昏仍為此欣悅,卻不料酬報之言竟然成為空話,小曾有輔仁之麥,人已亡故,困窮尚在,突然薨損,倍增人傷悼之情.津門亭發喪的悲慟空在,恆岫山切膚之痛不可追念,靜默思之,心如刀割。應隆重舉行懋典,以協善道.追贈封侍中、假黃鋮、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宰、揚州牧.賜給東園溫明秘器,九旒鑾輅,黃屋左 ,武賁班劍百人,輥鯨車,前後部羽葆鼓吹。葬送的禮儀,一律依照漢東平憲王、齊豫章文獻王的老規矩.仍然派遣大司空持節迎護喪事,大鴻臚羽衛為副,殯送所需物品,隨用全部辦齊。」
假陳昌本系顛沛流離、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布衣,今雖死矣,受此殊榮,料死得其所。
這月丁丑日,陳文帝下詔道︰「在南梁蕭莊偽政權所任文武官員回到朝廷的,量才錄用。」此詔一出,解除了不少被迫在偽政權任職的愛國人士的思想顧忌,他們紛紛回國,在陳朝各個部門擔任要職,為陳朝的繁榮昌盛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陳昌」死了,陳文帝如釋重負,天嘉元年四月丁亥日,給他一個謚號為獻.因其無子嗣,陳文帝又命自己的第七子伯信作為陳昌的繼承人,每年為「陳昌」祭祀。
後人有詩嘆道︰
武帝豐功天下欽,偉德更是世無倫。
一代雄豪靈永在,枝繁葉茂受遺蔭。
卻說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氏。祖父荀延祖,是梁朝的潁川太守。父親荀伯道,官拜衛尉卿。荀朗年輕時就胸懷壯志,有將帥的遠大謀略。在家中以布衣身份直接出任為梁朝廬陵王代理參軍。侯景作亂時,荀朗招集和帶領了一幫人馬,控制住巢湖一帶,不歸屬于誰。台城失陷以後,簡文帝秘密地下了一道詔書任命荀朗為雲麾將軍、豫州刺史,命令他與京城之外的侯王們一道討伐侯景。侯景派儀同宋子仙、任約等王多次前去攻打他,荀朗據山扎寨固守,宋子仙沒能攻下來。當時京都一帶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民眾都流離到江北謀食求生,荀朗連續多次招收他們成為自己的私人武裝,同他們共穿衣、同飲食,互相救助,多到數萬人。侯景在巴陵失敗後,荀朗從濡須出擊截殺侯景敗兵,打垮了他的後軍。王僧辯向東征討,荀朗派遣將領範實勝和弟弟荀曉帶二千士卒協助。侯景被消滅後,荀朗另在踟躕山打垮了齊將郭元建。梁朝承聖二年,他率領部屬一萬多家渡江,進入宣城郡範圍駐扎。梁元帝任命荀朗為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都督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但他還沒有起程赴任荊州就陷落了。
陳高祖霸先到達京都輔佐梁朝時,齊人派遣蕭軌、老等來犯,佔據了石頭城。荀朗從宣城前往救援,于是與侯安都等一道徹底打垮了齊軍。永定元年,賜給爵位為興寧縣侯,食邑二千戶,任命荀朗的哥哥荀昂為左衛將軍,弟弟荀晷為太子右衛率。隨後朝廷派遣荀朗隨從世祖到南皖抵御王琳。
陳霸先逝世之時,宣太後與舍人墓星壓封鎖消息不向天下公開喪事,荀朗弟弟荀曉在京都探詢到這一情況,就打算率領家兵襲擊朝廷禁省。這事被發覺了,蔡景歷殺掉了荀曉,接著又拘捕了他的兄弟。
陳文帝即位後,把他的兄弟都釋放了。進而優厚地撫慰荀朗,派他與侯安都等共同抵御王琳。
這一日,陳文帝設朝,侯安都奏道︰「荀朗雖其弟犯有彌天大罪,但荀朗既未主使,亦未參加,且在抵御王琳之戰中立功頗多,功大于過,應當論功行賞。」
正是︰
是非功過不分清,行賞論功何意義?
陳文帝听了道「……」
欲知陳文帝說出什麼話來,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