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國 第7章 痛苦記憶

作者 ︰ 方曉

經過五次‘蟲洞’往返穿越,‘蟲洞’出現的規律已基本模清,穿越一家對‘蟲洞’連接的時空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考慮2012年時空的時間停留在6月25日至6月27日,為了方便記事,穿越一家正式以1963年時空的時間計時,以到達太平島時的1963年5月21日來推算,第一次穿越之日的時間應該是︰1963年5月13日,這個時間被定為穿越一家的時空穿越紀念日。

通過兩次大規模的忽悠和時空穿越,穿越一家積累了豐富的‘借、租、賒、拐、騙’的經驗,穿越一家的第三代‘拂、曉、風、清’四位現代青年還建立了‘借、租、賒、拐、騙’客戶數據庫,並對二次忽悠進行了認識的總結,得出了‘借、租、賒、拐、騙’10個需要注意的事項和12個技巧,並在此基礎上編制出了《‘借、租、賒、拐、騙’業務指南》。穿越一家的‘借、租、賒、拐、騙’的業務已經向規範化、程式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

穿越一家還對大規模時空穿越的組織進行了總結,並以此制定了五套時空穿越預案,五套預案涵蓋了穿越一家能想到的各種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為時空穿越的規範化和程式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穿越一家的共同努力,到1963年5月22日林南洋島基地建設所需的人、機、料也基本準備就緒,特別是兩家建築公司的工程隊上島後,基地工程建設走上了正軌,機場和港口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林曉也從工程施工管理協調的具體工作中騰出身來,開始專心著手基地建設的總體規劃工作。

另外,穿越一家的其他成員也進行了明確的分工,爺爺林長富、姥爺鄭勇負責金槍魚的捕撈組,鄭拂在機場建成以前負責網箱養殖組,林南洋夫妻和鄭風和林清則為穿越組。自此穿越一家在短時間內渡過了穿越之初的無序忙亂期,進入了規範、有序的良性發展階段,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完滿。

只是自林南洋父子四人于1963年5月22日從太平島探險回來後,林南洋開始心思重重,經常發呆、愣神,而且這種情緒和狀態很快漫延到穿越一家的另外三位長輩身上,特別是鄭瑛在林南洋他們回來後就沒有斷過眼淚,林長富、鄭勇也是長唏短嘆、黯然神傷。

穿越一家的第三代群體一開始不知所以然,經過一番打听後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來困擾穿越一家第一代、第二代群體的原因是在太平島一行中獲知的本時空日期︰1963年5月22日,這個時間勾起了他們對痛苦住事的回憶,勾起了他們埋在心底的痛苦記憶和刻骨仇恨。

林長富、鄭勇的家族都是移居印度尼西亞西爪哇幾代的華僑,而且都是經營種植莊園的農場主,經濟收入穩定,生活富足,安居樂業。

只是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于1960年**與印度尼西亞互換雙重國籍問題條約批準書,隨之印度尼西亞就出台了不準華僑在縣以下經營產業的法令,接著而來的就是印度尼西亞軍政府禁止華僑在鄉村僑居的規定,失去了祖國護佑的林鄭二家,一夜之間失去了自家幾代人積累建成的種植莊園,從富足的農場主變成了居無定所的城市難民,真是禍從天降。

農場主主要的資產就是土地和房產,基本沒有什麼現金,林鄭二家人能帶出來的也就是一些首飾和有限的現金。

為了生存,為了不至于坐吃山空,林鄭二家都變賣了首飾,準備用最後的積蓄在城里辦個產業,由于兩家都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不得不共同投資合股辦廠,從此林鄭兩家走到了一起,並且開始患難與共的歷程。

兩家人把僅有的資金都投入到了工廠的建設中,準備以工廠來延續家族的發家致富之路,但投資計劃雖然美好,現實卻是殘酷的。《》

就在工廠即將完工之時,1961年西爪哇軍政府又出台了限制外僑經營工業的法令,繼1960年印度尼西亞土著堵死華僑農業之路,又關上了印度尼西亞華僑從事工業生產的大門。

此時,林鄭二家的所有資金和希望都投到了自己新建的工廠上,失去了工廠就失去了一切,沒有了活路和希望,林鄭二家只能作最後的掙扎,以死守工廠的行為來抗爭印度尼西亞軍政府的暴政。

1962年9月印度尼西亞發生了又一輪**浪潮,結果印度尼西亞土著暴民一把火燒了兩家人辛辛苦苦建成的工廠,林南洋的兩個伯伯、鄭瑛的一個叔叔和一個嬸嬸因此而喪命。

家破人亡,沒有了盼頭,還無處申訴,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林鄭二家的幸存者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以淚洗面和咒罵上天的不公了。

1963年3月西爪哇再一次發生排華騷亂,一貧如洗,沒有任何希望的兩家人逃難到了泗水,登上了一條駛往香港的70噸輪船,準備到香港避難,沒想到1963年5月26日輪船行駛到西沙海域時遇到大風大浪,原本只在近海航行的淺水輪船沒有經住考驗,載著300多難民的輪船沉沒,只有27人僥幸漂上了東島生還,其中就有林長富、林南洋和鄭勇、鄭瑛四人。

當時,三歲的林南洋和二歲的鄭瑛被家人放在一口大木箱里,由水性最好的林長福、鄭勇護著漂到了東島,兩家其余9口人全部喪身大海。

後來中國大陸的漁民發現了東島上的印度尼西亞難民,這些獲救的難民後來都被大陸共黨政府安置在海南島東部的一個華僑農場,共患難的經歷讓林長富與鄭勇成為了生死弟兄,青梅竹馬的林南洋、鄭瑛從小就訂了女圭女圭親,長大後兩家人就變成了一家。

听了長輩的敘述,穿越一家的4個晚輩沉默了,過了好一會,林清憤然道︰「**怎能這麼沒有民族感情!這麼不負責任!」

林南洋答道︰「沒辦法!那是一個狂熱的年代,只講階級感情、革命友誼,父子情都不可靠,還淡什麼同胞情。再說當時中國政府與蘇聯也鬧翻了,赫魯曉夫領導的蘇聯為了扼殺中國核工業,還一度想聯合美英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攻擊,與印度又存在邊境沖突,可以說,那個時期的中國政府在國際大環境中,就象後世的朝鮮一樣受到孤立,于是大陸共黨政府提出了亞非拉團結起來的口號,以求外交上的突破,而印度尼西亞等中南亞國家都是中國團結的主要對象,為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目標,也只能犧牲中南亞華僑的利益了,互換雙重國籍問題條約就在這樣一國際環境下出台的。可以說60年代是中南亞華僑的災難,不僅是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都對華僑進行了迫害或限制,中文學校一律停辦,中文的報紙被取締,合法財產遭剝奪,整個中南亞華僑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林拂道︰「大陸**政府在互換雙重國籍問題條約簽訂,不承認雙重國籍後,沒有護僑措施嗎?」

林南洋道︰「有一些護僑行為,中國的大多數華僑農場就是那個時候辦起來的,大陸共黨政府還派了一些船到印度尼西亞接華僑難民,但當時大陸國力有限,遠洋運力不足,幾艘船對上百萬華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實際上大陸共黨政府的撤僑工作只停口條上,有些像後世的宣傳作秀。大陸共黨政府做得最好的還是做華僑的思想工作,要求華僑融入印度尼西亞社會,也就是承認現實,安于現狀,接受同化。因此,華僑分成了多派,大部分人選擇了承受或接受同化,少部分人選擇回國,還有一些人選擇了自主外逃,我們的長輩就是其中之一。」

「唉!「林南洋長嘆了一口氣,然後攥著拳頭道︰「不知這個時空與我們的經歷是否相同,如果是,我們必須有所行動,至少要把那一船人救回來,300多條人命啊!」

林南洋的建議也是大家所想,得到了穿越一家所有人的支持,于是東島營救行動啟動。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除林曉外,其它7人都加入了營救行動。林曉原本也要求加入,但基地建設已經啟動,建設初期正是決策和建設方案確定時期,作為負責人的林曉一刻也不能離開林南洋島,不然必將影響基地建設的進程。

考慮大風的影響,營救船只確定為5000噸的雜貨船,由原船的船員駕駛,還挑選了48名年青力壯的工人加入營救行動。

行動的第一步就是進行保密教育、規定參加營救人員的行為準則,同時拿高薪保障隨行人員只做、不問、不議、不說,並明確負責人,48個人分成了四組,分別由林南洋和鄭拂、鄭風、林清負責管理監督,船員則由林長富、鄭勇負責,鄭瑛負責醫療保障。

第二步就是物資保障,除了必要的生活物資,還準備了大量的橡皮船和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以及藥品。

雜貨船于6月23日早上出發,途中,林南洋和鄭拂、鄭風、林清帶領本組人員反復進行強化救生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起碼各組有了一定的組織性,能夠形成一些有效的救援配合。

南海海域廣闊,搜索一小條船,有如大海撈針,根本不可能有結果,所以雜貨船直奔西沙東島。老天開眼,沒有預想的風浪,一路上風平浪靜,航行十分順利,5月24日中午雜貨船就到達了西沙東島。

東島位于海南永興島東南方24海里處,是西沙群島第二大島。呈長條狀,長度約為2400米,寬度約為1000米,面積1。55平方公里。雜貨船拋錨在東島礁盤的東南側礁脈上,鄭拂兄弟三人按照常規乘救生艇上島作了一番考察,島上沒有人居住,遍生麻楓桐、海岸桐、銀花樹、羊角樹、草海桐等植物,有無數海鳥棲居在島上,受考察者的干擾,一群群海鳥騰空而起,盤旋、飛舞、鳴唱,蔚為壯觀。

由于船上有船員和工人,從保密出發,雜貨船沒有對西沙的其它島嶼進行考察,只靜靜地停泊在東島等待預想中的70噸難民船的到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國最新章節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國全文閱讀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