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書 第五十七章用人不當

作者 ︰ 風天小畜卦

師卦第三爻,爻辭︰六三︰師或輿尸,凶。用一首詩來形容此爻;

六三爻不定,雖吉也成凶。

若也能專一,終當立大功。

進退皆無位,輿尸出眾凶。

馬奔坤地遠,天道又疑東。

青氈終復舊,枝上果生風。

莫為一時利,重為此象凶。

師卦第三爻爻辭釋義;

輿︰指車輛。輿尸︰指用車輛運載尸體,兵敗之狀。

輿,是古代車馬後面拉東西的部分,現在看看,軍隊將一車車的尸體拉回來了,這顯然不是好事,是凶相。象辭里說,這說明了這支軍隊打敗了。

此爻的爻義是︰不時有士兵從戰場上運送戰死者

的尸體回來,凶險。六三是一個代軍的,公卿身份;六三為什麼不好?陰爻在剛位;和上六也不應,六三帶兵的話一定是死傷慘重;輿尸六三在坎卦中代表著多災多難的車子;代表危險,

對于軍隊來說,用大車「輿」來裝載尸體,說明死的人非常多。這是統帥的失誤,所以「大無功」——對于國家社稷都沒有功勞,可能還有罪。作為領導,剛愎自用,行使權力超出自己的權限範圍,行動乖張,輕舉妄動,凶險。能知人善任,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讓每個人的權力不超過應有的範圍。

從卦象上看,六三屬于陰爻居于陽位,才質柔弱又冒進躁動,其處于下卦坎的上端,坎卦象征危險,六三這一爻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必須謹防慎守,不可盲目冒進。可是六三卻乘于九二之上,意味著不听主帥的安排,違抗軍令,輕敵冒進,所以必然大敗而歸。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士兵不時運送戰死者的尸體回來」,說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自量力發動進攻,結果戰敗,沒有任何功績可言了。

從此爻來看,軍隊可能會載尸而回,凶險之狀。其原因可能是領軍人物志大才疏,絕非將帥之才。所以作為領導,要知人善任,既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又能讓每個人的權力和影響不超出他們應有的範圍。

與此爻相符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趙王任用趙括為將,四十余萬大軍被殺,正是此爻爻義的寫照。

故事︰

中國人愛用「紙上談兵」的成語,來形容那些空口說大話,卻無一點實際本領的人。這個成語所指的原型,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趙括。

趙括的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將領,名叫趙奢。趙奢一生帶兵打仗,為趙國立下了大功勞。趙括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喜愛軍事,從小就讀了不少兵書。

父子在一起,講起帶兵打仗,趙括總是滔滔不絕,講得天花亂墜,引經據典,有板有眼的。沒有人不敬佩他的口才。趙括常以此沾沾自喜,儼然以「軍事家」而自居。

趙奢卻經常說他兒子,只是紙上談兵,根本不能帶兵打仗。臨終前,趙奢留下遺言,千萬不能讓趙括當將軍。若是趙國國王一定要趙括當將軍,後果一概與趙家沒有關系。

數年後,趙國與秦國發生了一場大戰爭。

秦國派王為大將,打了幾個勝仗。趙國派出老將軍廉頗,戰局很快陷入僵持狀態。

廉頗深明兵法,令趙國大軍堅壁不出,使秦兵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令秦軍一籌莫展。

秦國丞相範雎想出惡毒的反間計,令人收買了趙王的左右,向趙玉說︰「廉頗老了,膽子小了,氣力也沒有了,怎麼能當將軍,指揮軍隊與秦軍作戰呢?他是膽小害怕,才只守不戰的。」

歷史上的權勢者們總愛听奸人之言,趙玉听了左右的奸言,馬上決定罷掉廉頗的大將軍職務,讓趙括去代蘀他。

趙括被封為將軍,向趙王夸下海口,說他打敗秦軍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趙王听了十分高興,就賞賜了許多錢財給他。趙括馬上全部運回了家中。

他母親知道後,立刻去見趙王,把趙奢的臨終遺言告訴了趙王。趙王堅持要趙括當將軍,只好答應了趙母的請求,若趙括戰敗,不追究趙家的責任。

帶著一箱兵書。趙括來到前線,接蘀下了老將軍廉頗。他完全改變了廉頗的戰略,要軍隊主動出擊,殺他個片甲不留。

秦軍得知趙括做上主將後,馬上暗地把趙括最害怕的白起派到戰場統帥全軍。決定將趙國的大軍全部殲滅。

白起深知趙括的本領和性格,先派出三千人馬,故意被趙括打得落花流水。然後,裝出退卻的樣子,暗中設下埋伏。

趙括打了個小勝仗,便自以為是起來了,把白起看成不堪一擊的手下敗將。第二天,率領大軍直追秦**隊。

秦軍又是假意敗逃,在長平把趙國大軍圍住,大戰四十六天,趙國四十余萬大軍,死傷大半。趙括拼命突圍,被秦軍殺死,首級吊在高處,余下的趙國士兵,也只好投降了。

而這二十萬降兵,一放之間也被秦兵全部消滅。

再有一個歷史典故;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228年(蜀漢後主建興六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系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街亭失守,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扎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听勸阻,反而自傲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于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這樣布兵很危險啊。」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果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馬謖仍是固執己見,將大軍安扎于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蜀大軍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于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于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謖被推走了。諸葛亮拭干眼淚,又宣布一道命令︰對力主良謀,臨危不懼,英勇善戰,化險為夷的副將王平加以褒獎,破格擢升為討寇將軍。善于自省的諸葛亮斬馬謖,升王平之後,多次以用人不當為由,請求自貶三等,一品丞相為三品右將軍,仍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劉禪,欲圖中原,成就大業。

人生啟示︰

趙括的紙上談兵,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不說,還斷送了四十多萬士兵的生命,真是殘酷的「師輿尸」的大悲劇。而造成悲劇的原因,不僅在趙括,也在任用趙括的趙王身上。所以,軍隊交戰,一定要任命有真正軍事才干的人。人生也如戰場,人要在人生的戰場上取得勝利,就得以趙括的「紙上談兵」為戒,而多學一點真正的實際本領。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科大全書最新章節 | 百科大全書全文閱讀 | 百科大全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