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第二十一封情書臨死之前我再次苦口婆心,乃至是極盡羅嗦地向你訴說以上自我華夏三皇五帝以來,歷朝歷代興衰更替的歷史.何嘗不是掏出我炙熱的赤子丹心,以我將死之身的肺月復之言,肯求公主能聯合母後,力勸皇上萬不要听信頑固派讒言而廢新法。使歷史所賦予我大宋重振華夏雄風,再創歷史輝煌的千載機遇,眼睜睜毀于一旦,重蹈漢唐末期朝政**民怨沸騰的覆轍,進而淪入國破家亡國土分裂的悲殘結局。
我的嬌妻公主啊我陳世美死則死矣。人死雖萬念俱焚,萬事皆空,然而,我又是多麼留戀難割難舍的變法大業,多麼留戀我大宋萬里疆域的大好河山啊!臨死之前,世美唯有一事相求,懇求公主能聯合母後,共同說服父皇,萬萬不可被頑固派的一時饞言所蒙弊,閉目塞听而廢除新法,使千秋機遇的變法大業毀于一旦。
再思我華夏民族數千年發展史,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無論是秦漢隋唐,由弱小崛起,變得強大強盛,還是南北朝五代十國,諸邦相爭,列疆分土,國貧民弱,相互蠶食。千年滄桑巨變,朝代次第更迭,何以由小而大由弱而強,進而創造輝煌?又何以由大而小由強而弱,乃至走向滅亡?歷史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無不都在昭示著這樣一條治國平天下的哲理只有傾听廣大百姓呼聲,關心人民群眾疾苦,抑制豪強實施仁政。並根據社會發展所需,順應時代大潮,適時進行變法革新,目光遠大朝前看。則國家民族就可能由小而大,由弱而強,進而創造輝煌。而若只顧官僚集團和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只顧一小撮上層社會荒yin奢侈的腐朽生活。卻無視社會底層最廣大貧苦百姓的饑寒交迫和改革呼,頑固守舊,抵制創新,鼠目寸光向後看。則國家民族就必然會由大而小,由強而弱,乃至走向滅亡!因為,水,能載舟;水,亦能覆舟。創新改革,能為事物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永遠向前;而頑固守舊,則只能扼殺新生事物的萌芽自毀前程!
寫到這里,我已禁不住是熱淚凝眶,淚眼模糊,一顆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又有誰能理解?我痛心疾首!我呼天搶地!我淚流滿面!我投石問天!有誰能知曉我誓死捍衛新法的滿腔熱忱?又有誰能听到我除舊革新的錐心吶喊?恍惚中,我的眼前仿佛已晃動起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遍地烽火,「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遙思秦王贏政創立始皇,幻想自他始皇起,以能使秦國延續二世、三世、四世……乃百世、千世、萬世。然而,秦王暴政,民怨沸騰,三世不過,即烏呼哀哉!
反秦英雄,歸宿不一。陳勝被害,吳廣戰死;楚漢相爭,鴻溝對峙;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無顏父老,自刎烏江;秦之江山,盡歸漢王。漢朝既是誕生于暴秦之廢墟,立國之初,自為竭力避免前朝滅亡之覆轍。因而能愛惜民力,休養生息;輕徭薄役,三十稅一;曹隨蕭規,文景之治。繼而,府庫充盈,國力日盛;武帝拓邊,衛青北征;張騫使西,南越拓殖;冶鐵煮鹽,傳之四夷;絲綢之路,聯慣東西;蔡倫造紙,世界第一;樂府文化,更超楚辭。我華夏社會發展歷史的滾滾車輪,轟隆隆駛到前漢,就已創造了驚人的燦爛文明,一舉躍上了我華夏史冊上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團結統一、國力強盛的第一個高峰。
前漢固然輝煌,然漢末統治階級生活奢侈糜爛,宦官外戚交相專權,而廣大貧苦百姓則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當此國家危機時刻,統治階級仍不思變法革新以拯民于水火,卻只知爭權奪利,自顧安逸享樂,哪管百姓饑寒,人民死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君要享樂,民要活命;壓之越重,反抗越強;天下同理,無可阻擋。山東人張角順民呼喚,一聲號令,如烈火燃干柴︰「蒼天當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繼而,無窮無盡的貧苦百姓頭裹黃巾,高呼著以上太平道之鼓動人心的口號,憤而揭竿而起。遠方之能異者也趁火打劫,擁兵自立為王。朝中之二心者更是心懷鬼胎,攜天子以令諸侯。朝綱崩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國人相殘,可憐創造數百年輝煌文明的大漢王朝,竟眼睜睜滅于曹魏之手。
陰謀篡漢的曹魏王朝,拋棄魏武「唯才是舉」的用人改新「推恩令」,復闢士族世襲制度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多少雖滿月復才學,但出身寒門的仁人志士報國無門。而那些不學無術的官僚地主世襲紈褲之弟,卻可以坦坦然佔據所有的上層統治職位,肆意對天下寒門百姓敲骨吸髓。真可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長此以往,等級森嚴的世襲zhuanzhi獨栽制度,固然使得整個社會都完全「穩定」了。而同時,這一反動倒退的士族制度,也完全窒息了社會發展的創新動力。最終難以擎起我華夏一統的歷史大旗,僅以幾十年三分天下居其一的可嘆短命,淒慘慘自絕于浩浩史冊。就連英才蓋世的一代梟雄曹操,歷經數百年之後,仍然是以白面奸臣的扭曲藝術形象,在我大宋城鄉的戲劇舞台上粉墨登場。其中的悲劇,至今想來仍令人扼腕悵嘆,感慨萬千!
代魏的司馬氏晉朝,雖結束三國分列局面,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氏的**高壓,使得朝廷內外鴉雀無聲,多少仁人志士敢怒而不敢言。「竹林七賢」遭殃,阮籍嵇康蒙難,陶淵明寧願受貧隱居田間,亦不願出山為官,與那些貪官污吏同流合污。朝廷自顧享樂,朝政日趨**,天災**不斷,百姓痛苦不堪。及至「八王之亂」,短命的西晉王朝自此一厥不振,日落西山,匆匆忙逃離中原,偏居東南一隅。我統一強大的華夏民族,竟自此陷入上百年南北朝對峙,人民流離失所骨肉分散的動蕩歲月。
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隋朝,重新統一華夏江山,僅此巨功就足可光照千秋史冊而大書特書。其所實行的科舉制,更是開啟了我華夏有史以來,公平公正為國家選拔人才,而不是單靠世襲血統為官晉升的創舉。我陳世美之所以能由大山深處的放牛娃,進入朝廷中樞,成為國家官員。何也不正是由于我大宋繼承了隋唐以來公平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才給了我這樣一個原本卑賤貧寒之人,以魚躍龍門的跨越機會。
然隋朝傳至第二代的隋煬帝時,統治階級就開始極度奢侈腐化起來,全然不顧普天下貧苦百姓的疾苦。隋煬帝驅全國之民,傾全國之財,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竟只是為了滿足他自己游樂江南的一己之私,致使得國家勞民傷財,人民怨聲載道。瓦崗軍憤而反隋,全國各地群起響應,隋煬帝也落得個淒凜凜江都被殺的悲慘命運。終于統一華夏的大好隋朝江山,竟如地震中搖搖晃晃的大廈,在全國一片反隋的怒吼聲中,轟轟然傾覆倒塌。
代隋的唐朝就象當年代秦的漢朝一樣,統治階級能從前朝迅速滅亡的悲劇中吸取足夠的教訓,因而能夠愛惜民力,發展生產,輕賦薄徭,實施仁政。唐初重用老臣魏征,對他所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論,以及「薄賦斂,輕租稅」、「任賢受諫」、「兼听則明,偏信則暗」等建議甚至奉為國策而積極推行。唐代所實施的均田制,也更是滿足了廣大農民階級渴望得到土地的良好願望。繼承隋朝的科舉制,則極大地順應了廣大士人要求公平競爭,進入上層社會,參與國家管理的強烈要求。
故而,唐朝能創造我華夏歷史上達到顛峰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遼闊的疆域東達大海,西至蔥嶺,北達大漠,南到南海,總面積上千萬平方公里,幾倍幾十倍地超過南北朝時代的諸幫諸國,更是此前強秦盛漢乃至歷朝歷代所不可相比。更有女皇武?,設安西都護府鞏固邊疆,開鑿龍門石窟建東都洛陽,獎勵耕織,重用人才,促進社會發展更加繁榮,成為我華夏自三皇五帝以來唯一而杰出的女性最高領袖。
可嘆的是,曾創造我華夏歷史輝煌顛峰的唐朝至末期,統治者竟再次步漢末統治階級只顧追求自己奢侈糜爛生活享受,全然不顧天下百姓疾苦死活的後塵。及至安史之亂,黃巢起義,曾經多麼輝煌的浩浩大唐帝國,竟滅于黃巢部將和降將的朱溫之手。致使我華夏民族再次淪入國土分裂,列幫割據,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的五十三年**年代。
歷史再一次把結束割據**,一統華夏江山,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賦予我大宋王朝的肩頭。我大宋開國列祖列宗故不負歷史重任,滅南唐,降後蜀,並北漢,兼南漢,接納吳越錢?歸順,接受漳泉陳洪進獻地,終于結束列邦割據,統一華夏大部國土。繼而,杯酒釋兵權,中央集權制,徹底斷絕武將權臣謀國篡權之路,撲滅四海之內戰亂不止的遍地烽火,給渴望安定的廣大人民帶來了難得的穩定與和平。然好景不長,北遼崛起北疆,西夏自立為王。我大宋皇恩浩蕩,威名遠播四方,西夏終伏首稱臣,北遼亦答應自保。然蠻族不守信用,屢屢犯我邊關,甚至于竟舉兵逼我年年納貢白銀絲帛,虎狼之心,暴露無遺。
我華夏素為禮儀之國,故不能與蠻夷之邦論理短長。然我大宋屈己增幣的退讓,本以為能誠信待人,換人之誠信;休養生息,保境安民;國泰民安,長治久遠。而實則卻更顯國家無能,朝廷昏庸,兵寡將希,軟弱好欺,讓蠻夷得寸進尺,徒然助長其囂張氣焰。致使當今我大宋內憂外患交加,遍地烽火點燃,百姓負擔加重,天災**不斷。國力畸形,文盛武弱;國貧民乏,餓殍遍地;國威大失,人心浮動。國勢如江河日下,國運如夕陽落山。已到了不變法不足以救國,不變法不足以強國的岌岌可危懸崖邊緣!
我的嬌妻公主啊!臨死之前我再次苦口婆心,乃至是極盡羅嗦地向你訴說以上自我華夏三皇五帝以來,歷朝歷代興衰更替的歷史。何嘗不是掏出我炙熱的赤子丹心,以我將死之身的肺月復之言,肯求公主能聯合母後,力勸皇上萬不要听信頑固派讒言而廢新法。使歷史所賦予我大宋重振華夏雄風,再創歷史輝煌的千載機遇,眼睜睜毀于一旦,重蹈漢唐末期朝政**民怨沸騰的覆轍,進而淪入國破家亡國土分裂的悲慘結局。
寒秋孤獨夜愚夫世美叩上§§§二十二第二十二封情書相比于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玩「藝」喪國的悲劇,和當今我朝皇上只顧個人「醉心藝術」,而無視國家安危人民疾苦的危機現狀,我將死之人何所畏也?今就斗膽挑明我與蘇洵「過秦論」完全相同的直指本質「過宋論」「南唐人不暇自哀,宋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宋人也!」
我的嬌妻公主啊愚夫世美滴淚吐血揮毫至此,我禪精竭慮的泣血哭諫,嬌妻可會牢記在心並付諸實施?然面對當今之皇上,你們雖親為父女血濃于水,又能怎樣去說服得了?
不錯,皇上極高的文化藝術修養朝廷內外人人欽佩。皇上獨具一格的花鳥畫,直超當代京城一流的同類畫家,皇上別具特色的瘦金體書法更被當代書法家捧為臻寶。然為皇為帝者,首要的「主業」只能是治國安邦定天下,至于棋琴書畫花鳥蟲魚之類的「業余愛好」,充其量也只能是「末業」。可當今皇上卻背本而趨末,把自己「主業」的經國安民大事,幾乎全交給胸無半點筆墨,卻最會拍馬奉承的高俅、蔡京之流,反把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王安石大人罷免官職,並趕出朝廷。縱然國家形勢目前危機重重,天災**交加內憂外患,饑民流離失所舉旗造反,金人陳兵邊關虎視耽耽。而皇上卻依然是沉浸于歌舞升平之中安逸享受,陶醉于花鳥蟲魚棋琴書畫里自得其樂,哪管朝廷之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樣的「藝術修養」,無論他水平再高,造詣再深,其于國于民又有何益?
要說為皇為帝者的藝術修養和詞賦造詣,自三皇五帝以來,又有誰能比得上南唐後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好一曲感懷故國的《虞美人》,已能令多少人感慨萬千,潸然淚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絕一曲血淚凝就的《破陣子》,又能令多少熱血男兒仰天悵嘆,捶胸泣血?
然誰又能想到,恰恰也正是因為李後主把自己當皇帝安邦定國的「主業」,幾乎完全交由奸佞小人去為所欲為,反把藝術修養和詞賦造詣的「末業」當成「主業」。完全沉浸于歌舞升平之中悠閑自樂,最終才導致亡國亡家,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出城乞降亦肉袒,被虜北上好淒慘;呼天搶地聲聲嘆,淚眼囚窗《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更有那滿腔悲憤無處訴,《lang淘沙》里覓詞賦︰「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真可謂字字血,句句淚;如泣如訴,聲聲含悲;藝術杰出,美奐美侖;登峰造極,前無古人。然亡國之君,玩物喪志,背本趨末,破家滅國,以這樣的血淚代價,換得那樣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