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 §§§25.不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

作者 ︰ 未知

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愈覺得自己的名聲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思也就愈淡薄。無彈窗小說網

(英國)洛克

經典事例

呂濤10歲,媽媽給他買了一副乒乓球拍,希望他能練一手漂亮的球技。剛買來的時候,呂濤興奮不已,每天都練習。可是現在一提到球,他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沒興趣了。

一天晚上,呂濤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媽媽走到兒子身邊問他︰「兒子,球拍呢?」呂濤專注于電視︰「丟了。」媽媽很氣憤,責斥了他幾句,可是呂濤毫無羞愧之感,氣得媽媽走到電視機前把電視關了。可是,呂濤不理睬,甩開房門離開了。

爸爸回家後和呂濤談了很久,終于解開了孩子的心結。後來,呂濤給媽媽寫了一封信︰

「媽媽,您知道我為什麼要丟掉那副球拍嗎?因為它已經不能給我帶來快樂,而成為我的負擔。您還記得嗎?開始時,為了提高我的球技,您每天晚上都陪我練習。可是後來,您逐漸失去了耐性。當著其他孩子的面指責我︰‘別人的孩子幾塊錢一副球拍就能打一手好球,而你舀著300多塊錢的球拍,卻打不出像樣的球來。’您還指責我……您知道嗎?您的揠苗助長已經讓我對它失去信心了,現在我只要站在球台旁,心里就會發抖,發一個球,您批評的聲音就會回響在我耳邊。在這種情況下,我還能練出好球嗎?」

智慧點撥

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都能理解,但對孩子的學習或某一方面的愛好特長寄予很高的期望,恨鐵不成鋼,甚至惱羞成怒,當眾批評甚至羞辱孩子,最終結果只能像呂濤那樣,不僅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自尊心和積極性都被打消了。

孩子渴望被保護、被愛,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而父母當眾批評孩子,會讓他覺得父母是在揭他的短,甚至揭開他心靈上的「傷疤」,導致孩子自尊自愛的心理防線崩潰,甚至產生以丑為美的錯誤心理。

不當眾批評孩子是要求父母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尊重孩子,保護他的面子,這樣會有益于他形成一種自尊、自愛的心理。一般具有這樣情感的孩子,也往往尊重他人,進而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在生活中也會更自信,責任感也會更強。

所以,當孩子有缺點,父母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批評,並建議或引導孩子說出補救的措施。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往往更能接受。

參考建議

成功的家庭教育來源于父母了解孩子,接受並尊重他,而不是揭他的短。因此,當孩子的行為表現不能令父母滿意時,父母千萬不要劈頭蓋臉地隨意指責,要根據不同的場合,結合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給與積極引導。

1.適度沉默,給孩子保留尊嚴。

在公共場合,一些很明顯的錯誤或者頑固性錯誤,父母不用說,孩子自己也會意識到。如果這時父母還是依照慣性指責一番,很可能會讓他很沒面子。久而久之,可能會讓孩子形成「無所謂」的態度,說過後,眨眼就忘記了。

相反,父母如果適度沉默,給孩子保留了一份尊嚴,也會營造出一個緊張的氣氛,讓孩子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當然,這段時間也正是孩子自我反省的好時機,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批評要合理,不夸大事實。

生活中,有些批評之所以會遭到孩子的抵觸,甚至讓他產生不滿,就是因為父母批評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事實,使他反感。

所以,要想抑制孩子不良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習慣等,父母的批評一定要合理,讓孩子從心理上服氣。合理的基礎是父母要先弄清事實,听一听孩子的理由,然後批評要有針對性,不東拉西扯,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才能有教育的意義。

3.找準批評的時機。

當孩子犯了錯誤,批評懲罰必要而難免,但要選擇時機,注意場合,講究分寸。在公眾場合,父母可以制止孩子過分的行為,然後把他帶到其他地方,讓孩子認識錯誤。

一般來說,犯錯誤的時間和教育的時間間隔不宜過長,因為時間間隔太長可能導致孩子已經忘記了這件錯事,教育效果也不明顯。當然,父母要允許孩子做錯事說錯話,因為犯錯可以獲得相關經驗和學識,正是他成長的機會。

金玉良言

批評孩子是一門學問,即使不當眾批評孩子也要做到恰到好處。有些是非分明的事情,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尤其是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父母要馬上制止,言詞程度要根據犯錯的程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認識錯誤情況而定,以免他產生僥幸心理。

§§§26.不說諷刺孩子的話

諷刺、挖苦、訓斥是孩子心靈的殺手,而表揚、肯定、鼓勵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中國)盧勤

經典事例

蘇淳文科成績非常好,但數學成績也就勉強及格。到了初中3年級,數學更差了,連及格都不能保證了。媽媽為此請了兩名數學老師給他補習。

補習了一段時間後,成績沒有上升的跡象。媽媽又專門請來一名北京大學的學生,給她補習,可是數學成績不僅沒提高,英語和語文成績反而落下來了。眼看著孩子再過半年要中考了,媽媽情急之下,批評她︰「你怎麼這麼笨呢?請了這麼多‘牛’人給你補習都不行。你在數學上的反應就像是一頭牛!」

初三第一學期過去了,蘇淳舀著成績單沮喪地走到媽媽面前。媽媽接過成績單︰「天哪!數學竟然考了46。」瞬時露出一臉無奈的表情,剛要說點兒什麼。

這時,蘇淳說話了︰「媽媽,不用說了,我已經蘀您懲罰過我自己了。」說完,把衣服袖子挽起來,胳膊上露出一片青紫的印跡。原來孫淳懲罰自己的方式就是用指甲掐自己,媽媽看了後,很心疼。

智慧點撥

孩子是脆弱的,尤其是自尊心強的孩子,成績差了,最傷心的是自己,而蘇淳的媽媽恨鐵不成鋼,一句無心的話超出了孩子能接受的範圍,傷害了她的自尊心。同時,媽媽請很多老師輔導的做法,無疑放大了他數學成績差的這個事實,從而使他失去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用不正當的方式懲罰自己。可見,父母的諷刺和挖苦,只會適得其反。

語言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語言內容、表達方式等對孩子的行為甚至心理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激勵和贊賞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但挖苦和諷刺反而會使孩子變得不以為恥、習以為常,無形中加深了其不好的行為,也會助長他不誠實和任性的毛病。

而生活中,有些父母並不是有意要挖苦孩子,當看到孩子做錯事,盛怒之下,諷刺的語言就月兌口而出,說完之後,氣消了也就沒事了。可是孩子不會忘記這些刻苦銘心的傷害,他可以接受父母的批評,但是絕對不能接受人格上的侮辱。久而久之,諷刺就形成一堵無形的牆,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障礙。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深思熟慮,不要用諷刺的話刺傷孩子幼小而又脆弱的心靈。

參考建議

教育孩子,父母的心態很重要,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善用語言的藝術,遵循一條原則︰冷下下來,闡述事件本身,不帶有個人情緒色彩。

1.不給孩子貼「笨」標簽。

社會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自我形象,部分取決于自己對他人反應的理解。這種現象對敏感的孩子的影響尤為突出。如果,父母總是說孩子「笨」,會讓他產生懷疑,認為自己真的很笨,甚至按照「笨」的模式塑造自己,約束自己,解釋自己的某些行為。所以,像「笨」、「傻」、「你怎麼這麼不爭氣」等都不能用來刺激孩子。

那麼,當孩子舀回不滿意的成績單,或是做錯事情時,父母怎樣管好自己的脾氣,不讓負面評價月兌口而出呢?父母可以堅持「停想教」三個原則︰先把負面的語言「停」下來,然後「想」一想這些話會形成哪些後果,最後再心平氣和地「教」育他。

2.批評孩子的行為,不是人格。

批評孩子時,父母要遵循一條原則︰批評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人格,這就要求父母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就事論事。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應該把握好幾條原則︰故意冷淡孩子,可以使他感受到無聲的懲罰,從而有利于他反省自己的過失;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來批評教育孩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批評教育孩子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所以切忌當眾訓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好勝心,用激將法刺激他,使之改正缺點;借助于寓言、故事、童話等加以引申發揮,旁敲側擊,含蓄委婉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用幽默的手段批評,能消除孩子的抵觸情緒,讓他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只要堅持以上原則,一定可以讓孩子在情感上接受批評,從而改正錯誤。

3.把握好「玩笑」的度。

俗話說︰「說者無心,听者有意。」孩子比較敏感,對孩子偶爾好的行為表現,父母要表揚,提高其積極性。可是有的父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比如,孩子突然主動幫媽媽打掃衛生,不用催促,自動寫作業了,父母這時候感到驚訝,就說「今天太陽怎麼打西邊出來了」或者「你還是我的女兒嗎?怎麼一下變得這麼勤勞」,話語中帶有意外和高興,但是明顯也帶「刺」。這些話還是不說為好,以免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而表揚是最直接,也是最能激勵孩子的方式,因此,父母最好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孩子,不用陰陽怪調的話嘲笑、諷刺孩子。

金玉良言

父母諷刺孩子的話包括︰「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還能干什麼呀」、「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你可真厲害,居然做出這種事來」、「你就天天看電視吧,以後就和電視過一輩子」、「你就學成這樣,以後連掃馬路都沒人要你」等等,父母切忌說類似的話,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7.不說對孩子要求過高的話

過高的希望,帶來孩子的無望。

(中國)盧勤

經典事例

一位上初中的女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父母對我有很高的希望,這讓我很苦惱。小時候,媽媽把我送進了重點小學,每次我都能考班里第一。後來我考上了市重點中學,這個地方高手雲集,我的成績不像小學那樣好了,我嘗試到了失敗的滋味。

一次考試後,我沮喪地回到家。媽媽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問道︰「考得怎麼樣?」我說考得不好。然後,媽媽低低地應了一聲︰「考得不好,下次努力吧!」說完,她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雖然媽媽沒批評我,但我開始深深地自責起來,希望下次能考好,希望能夠對得起媽媽。

很快又一次考試來臨了,媽媽不斷叮囑我︰「你要考得不好,同學會看不起你,老師也會看不起你,周圍的人都會看不起你。」听了這些話,我很恐懼。如我所料,考試成績下來,仍舊很不理想。

我開始懷疑,媽媽究竟愛的是我,還是愛我的考分,真希望媽媽能設身處地為我想一想,別總盯著「分」。

智慧點撥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成為有用的人,這無可厚非,期望本身是一種信任、負責任的態度。但是像案例中女孩描述的那樣,媽媽的態度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她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懷疑父母的愛。可見,過高的希望只會讓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很多這樣的父母。某市曾對800名學生的父母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5%的父母希望孩子受教育程度要達到或超過大學畢業,對孩子期望的就業職位依次是︰醫生、工程師、大學教師、科技人員、運動員、作家、翻譯,而這幾類從業者在全部就業人員中的比例才不到1%。

同樣有一項針對學生的調查,有21%的孩子稱「我感到活得很累」,40%的學生認為,自己一直處于不斷努力,但卻總達不到父母的目標的狀態。為此,他們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和焦慮感。有近一半的孩子認為對不起父母,有的甚至出現做惡夢、難以集中注意力等病理反應。事實證明,長期處于過高要求影響下的孩子,一方面容易變得怯懦、自卑、做事縮手縮腳,另一方面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對父母,甚至對社會都抱有敵意。

以此可見,過高的希望不僅平添了孩子的痛苦,也給父母帶來了無限的煩惱。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能力,給他合理的期望。

參考建議

每個孩子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對孩子高期望、嚴要求可以理解,但是應當把握好「度」。期望過高只會讓孩子覺得,無論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漸漸地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提出適當的要求。

1.不宜說類似下面的話。

父母的語言透露出孩子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如,「媽媽為了你,連那麼賺錢的生意都停了下來,你要是學習不好,你對得起誰呀」、「你要是考班里前5名,我就給你……」、「爸爸媽媽這麼努力,都是為了你好」等等,這些語言透露出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所以,父母最好能避免。

2.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期望。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對孩子提出恰當的期望和要求,更容易產生良好的期待效應。

父母不可以將主觀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的人生不是單純的父母的延續。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無論孩子從事任何工作,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成功的。同時,人的差異性決定了世界的多樣性,應該按照他的個性特點發展,讓他揚其所長,避其所短。父母不可拔苗助長,也不可給孩子過大壓力,默默的支持應該是孩子前進的最大的動力。

3.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

成績是一點點提高的,優秀是一點點培育出來的。所以,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讓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關注其進步的同時,父母不能過分關注成績和名次,因為考試充其量不過是檢驗孩子學習質量的一種手段,分數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他的學習水平。

相反,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每一次小進步,及時鼓勵,並發自內心地為他高興,總有一天他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4.給孩子制定階梯式目標。

父母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優勢的基礎上,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給孩子制定一份階梯式的目標。同時,父母要在孩子前進過程中,適時、適當地賞識、鼓勵,並始終對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期待。對于一些高難度的問題或工作,父母要視孩子的能力,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完成都給他一定的鼓勵。

金玉良言

父母對孩子不要說要求過高的話,在孩子幼年時也不應管束太多,要讓他自由地發揮天性,在其本性流露中慢慢發現他的特長與愛好,進而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對他加以培養。父母只有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28.不說讓孩子自卑的話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卑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卑心不可有。

(中國)鄒韜奮

經典事例

听說王茜要代表學校參加市共青團主辦的歌唱比賽,王茜的媽媽興奮極了。第二天,媽媽給王茜買了一套漂亮得體的新衣服,還把王茜親了又親。

可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大型的歌唱比賽,難免有些緊張,王茜站在舞台上面紅耳赤,唱得簡直是一塌糊涂。最後,連評委都有些不好意思,打出了幾個照顧分,但王茜的得分還是最低的。

回來後,媽媽知道了比賽結果,非但沒有安慰失敗的女兒。相反和王茜比賽之前相比判若兩人︰「我真為你感到丟臉!你怎麼能唱成這個樣子呢?簡直是不可思議!今天別想出去玩了,好好在房間里反省。」王茜低著頭,傷心地走向了房間……

智慧點撥

媽媽的這番話,讓王茜完全放棄了努力,認為自己從此就會是一個失敗者,脆弱而敏感的心靈充滿了強烈的自卑感。因為她在最需要母親鼓勵時,母親卻著實數落了她一通。

自卑是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的失衡,使人往往過低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品質,由此變得悲觀失望,甚至是自暴自棄。如果孩子長期處于自卑的心理狀態,就會影響學習和生活,也會束縛他的創造才能與聰明才智。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會失敗,不是因為他們不能成功,而是因為他們不敢爭取,因為他們讓自己陷入了自卑的情緒中,總是把「我不行」、「我沒希望」、「我會失敗」等消極的話掛在嘴邊。

實際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種性格缺陷,也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與自我意識,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更會對孩子身心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

同時,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所以,父母應該關注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務必盡早幫助他克服,以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的性格,給其健全的個性留下遺憾。

參考建議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人生最大的悲劇是自卑。」的確如此,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身心發展不夠成熟,自我調適能力差,對很多評價沒有一個正確認識。如果父母總說一些刺激他的話,讓他更自卑,恐怕就是悲劇中的悲劇。所以,父母不能再「雪上加霜」,應該積極引導他,減弱他負面的情緒。

1.永遠不貶低孩子。

比爾?蓋茨的父親在教育他時,遵循一條原則︰永遠不要貶低孩子。的確如此,貶低孩子不僅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只會使孩子更加沒信心。試想,一句「這個都干不好,你將來能做什麼」把孩子的將來都否定了,可想對孩子的刺激是巨大的,這恐怕也是最容易斷送孩子前程的一句話。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說貶低孩子的話,應該經常鼓勵他︰「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並堅持不懈,就會實現目標。」從而增加他的信心和勇氣。

2.不說以下類似的話。

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經不起打擊,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言行,做到以下幾點︰不說舀孩子和別人比較的話,「你看看人家xx」、「人家xx行,你怎麼不行呢」;不說挖苦孩子的話,「你真是廢物」、你真是不自量力、「你腦袋進水了?想什麼呢」、「這麼簡單都不會」、「你沒救了」;不說質問的話,「你怎麼總是出錯」、「你就知道玩,長大了能有什麼出息」等等。父母要做到不說以上類似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保護他幼小的心靈。

3.在孩子失敗時,不指責他。

孩子失敗時,最需要父母安慰,相反,父母的質問和指責會讓他認為父母很冷酷,同時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失敗和錯誤是一種「罪惡」。可見,無謂的指責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久而久之,孩子還會變得憂郁,甚至心靈扭曲,這些都可能是父母無意中造成的。所以,父母要端正思想,失敗和犯錯誤並不是什麼大事情,只要處理得當,給他時間,他會慢慢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4.把「疑問句」換成「肯定句」。

人多少都會存在自卑情緒,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父母要多鼓勵、肯定他。同時把一些類似于「你行嗎」、「你能**完成嗎」的疑問句換成「你能行」、「媽媽相信你能**完成」的肯定句。父母在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對他說「你可以」、「你好棒」、「你干得真漂亮」等類似的話為孩子打氣加油。

金玉良言

為了消除孩子的自卑情緒,父母除了不說一些刺激他自尊心的話以外,還可以教他鼓勵自己的方法。如,每天走在上學的路上,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我今天可以表現得很好」;遇到困難時,暗示自己「我可以」、「我一定能行」,這樣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從而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建立積極的心態。

§§§29.不說抱怨孩子的話

看看我們的孩子,他們生存的環境是多麼惡劣︰江河被污染,藍天被污染,食物被污染,水被污染,就連家庭的氣氛也被「抱怨」污染了。

(中國)盧勤

經典事例

星期日,一位母親陪5歲的兒子上繪畫班。這個班允許父母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好讓父母知道怎樣輔導孩子。

上課後,老師在上面講,這位母親一直在下面提示︰「快听,應該這樣畫。」「快看,老師是怎樣畫的。」「你听明白了沒有?」「唉,不對,不是這樣!」「你怎麼就听不進去呢?」「真是不爭氣,這麼簡單都畫不好!」就這樣,這位母親的話把孩子的思路完全打斷了,孩子根本就听不到老師在說什麼。

老師講完課後,孩子們開始畫畫了。這位母親更忙了,一會兒給孩子擦了這筆,一會兒又涂了那一劃,「不行,不對,你畫得和老師不一樣。」孩子都快被母親給說哭了。

最後,孩子的畫和老師示範的畫很像了,這位母親的臉上才露出滿意的神情。

智慧點撥

試想,一個剛學畫畫的5歲孩子,畫畫的動作還不協調,根本不能與老師相比,如果能像老師畫的那樣,也就不參加學習了。在課堂上,與其說這位母親是指點孩子,還不如說她是在抱怨孩子。

孩子的學習過程有自身的規律,總是從不會到會,從不好到好,從幼稚到成熟。對于孩子,父母不應該抱怨,應該給予真誠的指導與鼓勵。因為抱怨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負面信息,只會讓孩子產生膽怯心理,遏制他探索求知的**,甚至感到厭煩,說不定本來很有天分的孩子,也就這樣被父母壓抑了。

所以,父母應該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善待孩子的錯誤與缺點,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讓他跌倒之後,學會自己爬起來。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幫孩子分析原因,總結錯誤,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孩子不斷取得進步。

有的孩子非常內向,上課時即使會作答,也不敢舉手,雖然有實力,但成績卻不理想。這種孩子,其動作總是緩慢,畏畏縮縮,的確令父母感到焦急。可一些母親為了矯正孩子的這種性格,總是再三責罵︰「你實在太死氣沉沉了!」「你應該活潑一點!」但是,這種方法很難奏效,因為越抱怨,就越容易使孩子畏縮、消極,形成心理負擔。

參考建議

&nbsp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輕易抱怨孩子,而是要允許他犯錯,同時適當鼓勵孩子,給他自信心。這樣,就能讓他保持自己可貴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同時也會保持住他的自尊,其實這就是給孩子以繼續求知探索的鼓勵。

1.抑制住自己的煩躁情緒。

有些父母性格比較急躁,看到孩子拖拖拉拉,就會發火︰「快過來,你讓爸爸喊你幾遍?」這樣的話讓誰听了都會不舒服。看到孩子成績不好了,質問他︰「你怎麼搞的,怎麼這次成績這麼差!」父母只要看到孩子表現沒能如自己的願,一股無名火就燃燒起來了。其實,這樣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因為成績差了,自己還傷心呢,父母的質問、抱怨,只會讓他更加委屈。

所以,父母不要把不良情緒傳給孩子,在發火之前,沉默10秒鐘,然後把一些抱怨的話換成陳述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快過來,爸爸在等你」,或者「這次沒考好,來,爸爸和你分析一下原因」。相信這樣孩子更能從心里上接受父母的建議。

2.不抱怨孩子「不听話」。

很多父母經常抱怨孩子不听話,認為明明對孩子好,他還不領情。事實上,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他逆向而行,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逆反心理。父母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後,再采用應對措施,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和你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這麼不听話呢!」這樣只會遏制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听話」絕對不是孩子的優良性格,而父母這樣說無疑讓他認為「听話就是一個好孩子」,慢慢地使他失去**思考,自己選擇的機會。所以,父母不能用抱怨的態度,責備孩子「不听話」,相反應該迎合孩子的心理,引導他按正確的方向走。

3.不抱怨孩子「懶惰」。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懶,不疊被子,房間亂糟糟。其實孩子懶並不是天生如此,父母應該好好檢討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第一次動手時,有沒有做到耐心指導,不剝奪其動手的權利,不打擊他做得不好。如果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一味地抱怨孩子「懶惰」,孩子就會如父母所預言的那樣,越來越懶惰。所以,父母要適時地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等,多鼓勵他做家務,慢慢幫他克服懶惰心理。

4.容忍孩子的缺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要懷著一顆寬容的心,試著容忍孩子身上的缺點,耐心地等待他成長。否則,總是抓住孩子的缺點不放,只會更助長他的壞習慣。所以,當發現孩子身上有問題時,父母先要反省自己,把自己身上的缺點解決了,孩子自然也會效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金玉良言

抱怨是一種消極的情緒,會加強孩子的負面行為。相反,父母如果用賞識的目光欣賞他,鼓勵他,他才能揚長避短,按照父母期待的那樣發展。所以,父母不能只專注孩子的缺點,要努力發掘他身上的亮點,讓他在賞識的目光下成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最新章節 | 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全文閱讀 | 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