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 §§§30.不說威脅孩子的話

作者 ︰ 未知

威脅容易削弱管教的效果,威脅就等于試探,而試探就意味著孩子可以不听父母的話。

(美國)斯波克

經典事例

一位母親在街邊哄孩子,可是,孩子並不听勸,還是拼命地哭。母親說好話,給他東西,都不管用。最後,母親實在不耐煩了,大聲說︰「你還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我就不要你了!」並做出要走的樣子。這時,孩子哭得更凶了。

母親二話沒說,扭頭就向前走。孩子見媽媽真的走了,不要他了,這下慌了神,趕緊追上去,邊哭邊喊︰「媽媽,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

智慧點撥

這樣的場面讓人很心疼。這位母親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說出這樣威脅孩子的話卻不應該。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孩子從出生起,就特別依賴父母,同時也存在沒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潛在不安全感。

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經常有「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這樣的擔憂。在這種心理背景下,如果對孩子說「你不听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孩子的潛在不安全感就會加劇,易于受到心理打擊。同時,這種不安感,很可能會讓孩子做出極端舉動,比如自殺。到這時,父母後悔就太遲了。

作為父母,應該明白,威脅孩子是一種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听話,而且會傷害孩子的心靈。要知道,孩子需要安全的環境,包括現實生活中的,也包括心靈上的。

而有些父母將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視為籌碼,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當他表現與期望相悖時,情急之下,動輒就說「再不听話就不要你了」類似的語言恐嚇孩子。而孩子受到威脅恐嚇後,怕失去父母,就乖乖地順從了父母。表面上,暫時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給孩子帶來的更多的負面影響是父母始料未及的。

事實表明,孩子的心里有不安的土壤,對孩子說威脅的話,輕則導致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重則會萌發出許多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不管怎樣,都會毀掉一個好好的孩子。所以,如果不想毀了孩子,就不要說威脅他的話。相反,父母要以正確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至于產生無謂的恐懼心理。

參考建議

積極的語言,對孩子會產生積極向上的效果;而消極威脅的話,只會使孩子消極。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正面的語言環境,經常說寬容的話取代威脅的語言,這樣孩子才能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成長。

1.不說警告孩子的話。

有時父母被孩子氣急了,動輒就說︰「我警告你,你要是下次再……我就……」教訓孩子一頓後,還威脅孩子︰「下次還敢不敢了。」父母以為這樣孩子就順從了,但有些孩子听了這些話後,不僅不會服從,相反會產生逆反心理︰我下次還要去試一試,你看我敢不敢。

事實上,父母的這些警告和所謂的「威嚴」更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父母要讓他明白道理,有什麼話心平氣和地談,而不是讓他因為怕挨打或挨罵不再犯錯誤,這樣孩子的壞習慣才能真正根除。

2.不說「等你爸回來收拾你」。

生活中,一些母親喜歡舀孩子的爸爸擺出來嚇唬人,似乎爸爸更具有威懾力。實際上,這種做法非常不科學,不僅拖延了孩子認識錯誤的時間,還容易讓他陷入恐慌中。這樣也相當于母親放棄了教育的主動權,等于告訴孩子︰爸爸需要畏懼,媽媽不足懼。所以,當孩子犯錯了,母親不要舀爸爸來說事,應該及時教育,讓他意識到錯誤。

3.不要用醫生、警察、老師等威脅他。

孩子不听話時,很多父母經常會說︰「你再不听話,就讓醫生來給你扎針!」「你要是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必須給我‘頭懸梁,錐刺股’!」「再哭,我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敢撒謊,我就撕爛你的嘴巴!」……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用醫生、警察、老師及其他讓孩子害怕的人去威脅他。一個怕醫生的孩子,生病時是不會跟醫生合作的;一個怕警察的孩子,即使迷路了,他也不會去問警察;一個怕老師的孩子,怎麼能安心听老師的課?可見,威脅孩子,可能就會給孩子以後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千萬說不得。

4.不說「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听過,但是有些父母竟然把「狼來了」當成一張王牌,或者用鬼、神來威脅孩子。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僅誤導孩子,還會使其成為一種條件反射,對這類事物產生恐懼感,形成膽小、怯懦、軟弱?p>

牟渙夾願瘛6?遙?庵腫齜ㄔ諍 有〉氖焙蚰芷鸕秸鶘遄饔茫?焙 喲罅酥?螅?改岡僬庋?擔?菀贅? 恿糲亂桓霾懷鮮檔撓∠螅?煥?諍 鈾茉熗己玫母鋈似犯瘛R虼耍?改缸詈貌揮美恰 懟か窶聰嘔︰ 印?p>

金玉良言

發現孩子的錯誤後,父母不能用威嚴來震懾他,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明白錯在哪里。在發現錯誤的基礎上,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制定一份改正錯誤的計劃書,讓他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這樣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章正確樹立自己的威信

§§§31.對孩子的承諾要兌現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話,但實際上,他們常用自己的行動來抵消自己的言語效果,讓孩子認為父母是說一套、做一套,不必對父母的話認真。孩子希望父母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如果每位父母都能這樣,那麼,孩子的成長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只有父母做得好,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才能樹立起威信,才能與孩子溝通好,才能教育好孩子。實際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行為往往會比說教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本)池田大作

經典事例

曹志上小學6年級,奧數學得非常好,但是一直痴迷于網絡游戲,經常跑到同學家或網吧,一玩就忘記了時間。

爸爸曾向他許下諾言,如果能在奧數比賽中考第一名,就給他買一個筆記本電腦。這對于愛玩電腦的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經過努力奮斗,曹志果然沒有讓爸爸失望,考了第一名。可是當曹志興奮地讓爸爸兌現承諾時,爸爸卻猶豫了。

爸爸考慮到孩子迷戀電腦游戲,如果給他買一個筆記本電腦,無疑更助長了他玩游戲的行為,權衡利弊之後,沒有給他買筆記本電腦,只是買了一個mp4敷衍了事。

曹志對此非常氣憤,認為爸爸沒有履行對自己的承諾。于是,為了報復「爸爸」,變得墮落了,上課不再認真听講,而是整天抱著mp4听歌。從此,成績一落千丈。

智慧點撥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或者讓他有良好的表現,采用曹志的爸爸的做法,向他許下豐厚的物質獎勵。而當孩子做到時,父母又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不能兌現,相當于給了孩子希望,最後又親手把希望之門關上了,結果換來的只是孩子的失望和叛逆。所以,承諾孩子的事,就一定要辦到,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試想父母說話不算數,那麼孩子還會對其他人信守諾言嗎?而且當他不把父母的話當回事的時候,教育如何落實?曾有位母親警告自己的孩子,再說謊話就用針把他的嘴縫上。試問︰如果孩子再說謊,這位母親真會用針縫上孩子的嘴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這樣不僅不能停止孩子撒謊,更不利于他誠信品格的養成。

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也不是故意給孩子開空頭支票。一種可能是因為父母確是忙,抽不出時間履行承諾;另一種可能是父母只是說著玩,完全沒當回事,認為孩子年齡小,忘記了;最後一種可能就是,承諾只是改變孩子某些不良行為的臨時措施,可能當場奏效了,可是事後卻無法收拾殘局了。

父母可不要小看孩子,他能辨別是非,他也渴望得到尊重。如果父母不能杜絕以上三點,那麼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許下諾言,以免最後換來的只是孩子的失望。

參考建議

古人有「曾子殺豬」的故事,為現代父母做出表率,說到要做到。如果父母只是單方面教育孩子要遵守諾言,自己卻對孩子言而無信,教育從何談起?所以,父母一定要留意自己說過的話,千萬不要給孩子留下一個說話不算話的壞印象。

1.對許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父母要明白,許諾不是為博得孩子一時歡心而說的大話。因為這樣只能偶爾刺激孩子完成當前的某項任務,或者取得一次進步,而不能激勵孩子不斷進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讓孩子信服。父母一時興起許下的諾言往往容易忽略,不利于和孩子建立信任的關系。同時,父母也不要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話。

2.不輕易對孩子許下諾言。

許諾可以作為鼓勵孩子的一種手段,但長期使用不利于孩子的發展。尤其是父母忙或者資金不足滿足不了孩子

的物質需求時,父母就不要輕易許下諾言。一旦許下諾言後,父母最好將承諾記在記事本上,提醒自己及時兌現。

另外,父母也最好不用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太多的物質獎勵會讓孩子變得貪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精神世界逐漸豐富。精神獎勵更有利于促進其精神需要,從而成為一種自發的行為。所以,父母要多注重精神層面上的獎勵。

3.承諾不能兌現時,要主動向孩子道歉。

父母因為工作忙或者其他客觀原因,可能也不得不對孩子食言。但是父母要認識到這一錯誤,勇于向孩子道歉,闡明不能兌現的原因,求得孩子的諒解,並尋找適當時機履行諾言,做出一些補救措施。比如,買份小禮物表示歉意,表明誠意,讓孩子知道食言只是父母的無心之舉。

金玉良言

言出必行不單單是指兌現對孩子的承諾,還包括平時月兌口而出的很多話。比如,「下次再剩飯,就給你留著,讓你下次吃」,結果自己把孩子的剩飯給吃光了;「下次玩具不收拾好,就全扔掉」,最後父母把孩子的玩具收拾好了。這樣的行為都是父母說話不算話的表現,說多了,孩子會對這些話習以為常,不以為然。所以,父母要麼就不說,要麼就言出必行,適當地「狠」下心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32.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美國)愛因斯坦

經典事例

在火車站,有這樣一幕︰

一個中年男子拉著一個五六歲的男孩走上一輛火車,男孩興奮不已。

坐下來之後,男孩開始問問題︰「爸爸,這個就是火車嗎?」

爸爸回答︰「對。」

男孩繼續問︰「那這個火車為什麼是鸀色的,那個為什麼是紅色的呢?」

爸爸思考了一下,說︰「因為它們也要穿不同顏色的衣服,才更好區分!」

後來男孩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它為什麼要鳴笛呢」、「它能裝多少人呢」等等。

最後,爸爸失去了耐性,用生氣的聲音回答︰「你哪那麼多問題?你要知道這些干嗎?好好坐著,行嗎?」

听了爸爸的訓斥,男孩受到了驚嚇,快樂的笑臉一下沉了下來,不再問問題了。

智慧點撥

孩子的問題在大人看來比較幼稚,但很可能是靈感靈光的閃現。而這位父親失去耐性,最終用斥責聲停止了孩子的笑容,也讓他沒有勇氣再提問題了。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也使他畏于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疑惑。所以,實際生活中,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滿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孩子眼里,周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神秘、新鮮。他好奇,有探求這些未知事物的**,並將這些**寄托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父母身上,于是他開始向父母發問。而這些問題正是智慧火花的迸發,推動著孩子智力的發展。

但是,有些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煩于解釋這些幼稚的問題,甚至信口雌黃,胡編亂造,隨便應付,尤其是面對難以解答的問題時,父母會用「哪這麼多為什麼」、「你怎麼會有這麼多怪問題」等壓制他的提問,甚至斥責孩子︰「煩死了,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吧?」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被遏制住了,對周圍事物漫不經心,表達能力有所下降,甚至智力發展受到阻礙。

因此,父母一定要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做到耐心傾听,認真回答。

參考建議

當孩子問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為他強烈的求知欲感到驕傲,盡可能地回答他的提問。不要輕易發火,失去耐心,更不要因為懶于回答,就用恐怖的聲音驚嚇孩子,打消他提問題的積極性。

1.認真听取並耐心回答。

在听取和解答孩子問題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發現和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利于因材施教,豐富孩子的知識,促進他智力發育。所以,針對孩子的提問,父母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作答時,父母要認真思考,注重科學性,切信口開河,簡單應付,更不可推?或欺騙。

對于一些疑難問題,或者孩子不能理解的答案,父母要深入淺出,力求通俗易懂。當孩子表示不懂時,父母也切急躁,告訴孩子「這個道理很難懂,但很有意思,等你將來上學了,好好學習知識就會明白了」。這樣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求知好學的種子。

2.啟發孩子自己思考、驗證。

有些問題很幼稚,父母不必做出回答,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讓他積極思考。有些問題,父母要引導孩子自己觀察,讓他自己去驗證。比如,孩子問︰「媽媽,隻果核的籽是什麼味道的?」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親口嘗一嘗,自己去證實。

對于一些其他小常識,父母也不必做出回答,可以鼓勵孩子︰「你親手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就有結果了。」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些指導,這樣不僅利于孩子形成嚴謹的思維,還有利于他積極思考,養成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和孩子一起尋求答案。

面對不確定的問題時,父母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隨便應付,甚至做出錯誤的回答誤導孩子。父母可以用鼓勵的語氣說︰「瞧,你提了一個多好的問題,連我都被難住了。」這樣鼓勵他問問題的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面子。然後,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咱們一起查查書或者請教別人,尋求一下答案。」或者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媽媽也不確定,咱們一起上網查一查。」這樣不僅讓孩子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讓孩子對書本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他學習的自覺性。

4.遵循一些「答題」的原則。

孩子的思維跳躍性比較強,問題也是千奇百怪。針對不同的問題,父母要遵循以下答題原則︰對待知識性問題,父母要以啟發為主,不宜說得太透,鼓勵他積極思考;對待生理問題,比如「我是怎麼來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作出解釋,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不易理解,父母可以讓孩子觀察小動物,間接明白一些生理現象;對于一些是非題,包括人際關系、生活常識,父母除了要告訴孩子「是」或「不是」,還要給孩子講明道理;對于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父母可以把問題留給他,給他想象的空間……

金玉良言

孩子的問題多種多樣,但有的問題並不一定要求父母作出精確的回答,他只是想獲得一種滿足感,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視。所以,當孩子總喜歡追著父母說話,問一些無聊的問題時,父母要反思,最近是不是冷落了孩子,應抽出時間來多陪陪他,滿足他被重視的願望。

§§§33.有時需要向孩子學習

由我們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學習」的口號,不是作秀,而恰恰是我們不甘心落伍的心靈寫照。

(中國)孫雲曉

經典事例

丹丹上初中1年級。有一次,她向爸爸要零花錢被拒絕了,原因是每個月她的零花錢都是固定的,爸爸不能隨便給她加錢。

過了幾天,爸爸發現女兒在給舊手表、隨身听和一些衣服拍照片,並上傳到網上拍賣。爸爸笑話她︰「你這破東西,誰要啊?網上誰也不認識誰,誰願意沒見到真東西就輕易匯款給你!」但是丹丹很自信,不僅沒听爸爸的,還在網上做起了廣告。

過了幾天,丹丹果然收到了幾張匯款單,金額一共是685元。這時,爸爸對她刮目相看,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有辦法。于是,他對女兒說︰「你真是好樣的,看來爸爸得向你學習了。」

智慧點撥

現在的孩子成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能力遠遠超過成年人的想象。不僅在創新意識方面超過了成年人,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父母學習的地方,比如,他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面對一件新買的電器,成年人可能還不怎樣使用,也許幾分鐘後,孩子就能讓它听從指揮。此外,現在的孩子自主意識也比較強,有自己的想法,追求平等。在這些方面,父母都應該放下架子,以孩子為師。

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現代教育是兩代人之間相互影響的教育。父母向孩子學習,不僅可以激活自己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還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做父母的老師讓孩子有一種自豪感,孩子自然從心里發出「我能行」的正向信息。同時,父母向孩子學習的態度,可以增進與孩子間的感情,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

但有些父母擔心,虛心向孩子學習會有損做父母的權威和尊嚴。事實恰恰相反,父母承認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無知,表明向孩子學習的態度,就像向孩子道歉一樣,不僅不會喪失父母的權威,還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如果父母不懂裝懂,自以為是,才會損壞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參考建議

儒家經典《論語》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其中也包括孩子。能否向孩子學習,最重要的是觀念能否轉變。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至真、至善、至美,學習他的純潔和質樸,活力與激情。但是,孩子身上一樣有很多缺點,因此,向孩子學習必須有科學的理念與方法。

1.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人習慣于把一生分為兩半,前半生用來接受教育,後半生用來從事勞動。但法國著名的教育家保羅?郎格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上曾提出,教育應當貫穿人的一生。的確如此,如果父母不愛學習,讓孩子學習又從何談起?在知識社會和信息社會,父母向孩子學習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原則和途徑,也是成年人明智的選擇。

2.了解自己的孩子。

向孩子學習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了解時代的變化。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孩子是一本內容及其豐富的書,他們興趣廣泛,標新立異,父母需要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

曾有一位母親板著「我吃的鹽巴比你吃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的教育面孔,認為孩子就得听父母的。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叛逆越來越厲害,母子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後來,這位母親認真反省,作出改變,強迫自己和兒子一起看nba,了解球星科比、奧尼爾;還陪兒子一起欣賞台灣明星周杰倫的歌等等。慢慢地,她發現孩子喜歡看nba,喜歡听歌是一種興趣,一種潮流,也沒什麼不好。最後,他逐漸走進兒子的內心,兒子也被媽媽的行為感動了。

這位母親最初的教育方式未免太**了,讓孩子不能接受。而後來,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之後,才消除了母子間的隔閡。因此,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知道能向他學些什麼。但是,父母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3.欣賞孩子的優點。

欣賞孩子的優點是向孩子學習的必要條件。即使孩子身上有很多缺點,父母也要相信孩子身上一定具備自己身上沒有的優點,只有這樣,才會用發現的眼光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欣賞他。同時,父母要改變語言方式,在充滿失敗語言環境里,是很難向孩子學習的。因此,優秀的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並及時、真誠地向他表達自己對他的欣賞。

4.學習孩子的新信息、新觀念。

在信息時代,孩子往往走在了大人的前面。他接觸新鮮事物的途徑比較多,接受程度也比較快。這個時候父母需要虛心向孩子學習,比如,孩子電腦玩得好,上網比較快,父母可以多請教孩子。

有一位孩子曾經被父母訓急了,說︰「你對你對都是你對,你多對啊!你還是蛋白質呢!」父母沒听懂︰蛋白質不是好東西嘛!殊不知這里的「蛋白質」是「笨蛋、白痴、神經質」的意思。如果父母听不懂這些話,無疑會讓教育變得難以落實。所以,父母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向孩子學習,及時掌握他的新語言、新名詞。只有知己知彼,父母才能把教育落實在實處。

5.學習孩子的「簡單」。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可見,童心難得可貴。一般大人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復雜,缺少孩子那種對生命的純真視角。比如,孩子間發生了沖突,這是非常單純的心理行為,就是一種心理的需要和釋放,並且他們之間很快就能修復。

但父母就可能有一些世俗的觀點,認為這個孩子太好斗。因此,父母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子,學習孩子的直來直去,通過適當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感情。

金玉良言

父母與孩子互相學習的這種模式,可以使父母將自己的價值觀自然而然地傳授給孩子,有效地實現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目標。但是因為年齡差異,代溝還是存在的,沖突也是在所難免的。這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多建立對話式、交互式的溝通模式,多用尊重、平等的態度听孩子講話,進而向孩子學習。

§§§34.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人們時常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恐怕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蘇聯)馬卡連柯

經典事例

一個女孩在超市偷東西,被售貨員當場抓住,之後坐在門口抱頭痛哭。不一會兒,女孩的女乃女乃慌慌張張地走了進來,看到孫女泣不成聲,大聲斥責售貨員︰「你們誰欺負我的孫女了?」超市的工作人員不悅地說︰「你孫女偷東西,被我們抓了個正著。」

女乃女乃听了,大惑不解地問孫女︰「你有沒有偷人家東西?」孫女滿臉委屈︰「沒有,阿姨冤枉我。」這時,女乃女乃怒氣沖沖地說︰「一個才10歲的孩子哪有偷東西的概念,她只是覺得好玩而已。你們不要亂冤枉他……這麼多人欺負他一個,你們太過分了。」

售貨員听了,就堅持說︰「不信,您看我們超市的錄像,您孫女已經把玩具放到書包里去了。」女乃女乃听了,很憤怒,但仍然狡辯道︰「小孩子不懂,認為什麼都能放進書包里……」就這樣,帶著孫女急匆匆地走出了超市。

智慧點撥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可以理解,但是寵愛過了頭就變成了溺愛。案例中女乃女乃的包庇只會助長孩子錯誤的行為,甚至讓她學會撒謊。

生活中,父母如果同樣地遷就、順從孩子的錯誤行為,只會讓他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刻薄、固執倔強、脆弱依賴、任性的個性。所以,父母滿足孩子合理要求的同時,也要對他的錯誤行為說「不」。

有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容不得別人指出他的毛病,甚至稍有不如意就離家出走。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決不是簡單地給與和滿足,也不是讓他永遠躲在一個溫室里。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一樣需要磨練和痛苦。

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在童年時期被嬌慣的孩子長大後難以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出現問題,對現實的認識也是扭曲的。

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青少年問題的威廉?達蒙所說︰「嬌慣的危險在于會產生自我中心和自我關注。這是導致心理疾病的誘因。你會坐在那里焦慮,而不是想方設法改變這個世界。」所以,父母也要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學會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說「不」。

參考建議

面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父母應該懂得判斷,堅決拒絕那些無理要求。但拒絕絕不是簡單粗暴地反對或制止,而是要用講道理的方式指出他不當的行為,讓他心服口服。

1.拒絕孩子要趁早。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行為和要求最好在12歲以前,因為那個時候,他的思想意識還沒有成熟,盡管會因為遭到拒絕難過,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場。但如果等到他思想意識逐漸成熟的時再開始對他說「不」,恐怕已經不是哭鬧那麼簡單了,輕則叛逆,重則有可能離家出走、自殺、走上犯罪的道路等等,到那個時候父母後悔晚矣。因此,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說「不」要趁早。

2.對孩子的哭鬧說「不」。

哭鬧是孩子達到目的有利武器。一般來說,當孩子的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會哭鬧,這個時候,父母不是心軟了,就是無奈了,為了制止孩子,就不得不立即滿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使得孩子越來越任性,也越來越難管教。所以,父母要堅持一條原則,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堅決不能滿足其不合理要求。

但是,一不要打、二不要罵,三不要在這時給他講道理。相反,父母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他不再專注于自己的行為和願望。漸漸地,當孩子會認識到哭鬧已經不能作為滿足不合理要求的手段時,他也不再動輒就用哭鬧做武器了。

3.堅持原則,不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

父母制定的規則不可以飄忽不定,根據喜好隨意更改,這樣對孩子來說很不公平。尤其對于一些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是非分明,堅持原則,不能給孩子「討價還價」的余地。因為「討價還價」會讓孩子心存僥幸,同時過多的爭議導致自己失去耐心時,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

其實,合情合理地拒絕孩子很簡單,只要父母放段,理解並尊重他,用耐心、愛心和決心來執行規則,孩子自然會听從父母的建議,從而給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4.說「不」時要說明原因。

有些父母意識到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當孩子詢問緣由的時候,父母經常會對他說︰「我說不行,就不行。」這句話透露著父母的無奈,也流出教育的**。這種粗暴的態度只會壓抑孩子的個性,慢慢積累孩子心中的不滿。

這種情況下,父母要耐心給孩子講道理,分析不能這樣做的原因。適當的時候,听一听孩子的心聲,也能少一些誤會,多一些理解。

5.說「不」要堅持到底。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最難的還是將態度堅持到底,因為不忍心看到孩子那麼傷心。其實,不忍心恰恰是孩子固執、哭鬧的根源。所以,父母應該學會「冷漠」,「狠」下心來,要說「不」到底,對孩子的固執、耍賴、任性都要堅決說「不」。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金玉良言

對于一些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堅決說「不」。但是有助孩子創新、探索、嘗試的行為,父母不要輕易對他說「不」,否則會壓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反,父母應該鼓勵他勇于嘗試,積極探索,從而促進他創造力的發展。所以,說「不」是要求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合理要求說「不」,父母可不要動輒就說「不」。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最新章節 | 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全文閱讀 | 與孩子有效溝通好方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