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二月,正是三月春光明媚之時,三房在外的新房也收拾妥當,因著柳兒預產期在四月,少不得緊著搬進新居。
新房位于城東,距離將軍府也不過半個時辰的車程,不算遠,卻也不近,用馮三爺的話說,遠則生怨近則不遜,這個距離正好。
奈何這一言論不適合馮四爺,巴巴地非要挨著他三哥,費了老大的勁,買了跟三房隔了一條巷子的宅子,雖說大小有些出入,到底是住的近便了。
馮三爺自然沒住老爺子給兒子們預備的宅院,這新宅子原就是他早先踫巧看中,後來買下的。也是個告老還鄉的四品文官的宅第,十分清雅幽靜。就位于燈籠巷內,一座三進的宅子,內里花園子假山池塘一應俱全。後來馮三爺嫌有些小,多花銀子把鄰居一戶也買了下來,合並修整成一處,擴大了院子和水面,重修了亭榭,真如許諾老爺子一般,在一處闊朗的院落後頭,平整了個場院,可跑馬射箭練武。
如今三房的宅子,雖不如將軍府大,但馮三爺算計著,足夠三個兒子娶妻生子還住的寬敞就是了。且還得多出老爺子常住院子並兩個閨女獨門小院馮三爺覺著差不多了。
馮三爺兩口子住正房,按照馮三爺的品級,正房廳堂許為五間七架,梁柱間施青碧彩繪,屋脊許用瓦獸。馮紫英少年得志,給自己掙的尊榮體面,自然都在這新宅子形制上體現出來。
新三爺府上,沒有垂垂暮氣,充滿勃勃生機。
擇了良辰吉日,三房整體搬遷,萬事不必柳兒操心,自有三房一幫丫頭婆子們打點清楚。原本不放心,柳兒還在邊上瞧著叮囑幾句,被馮三爺見了,少不得著兩個小丫頭看著她們女乃女乃,人來人往的,磕著踫著不是玩的,李嬤嬤等人也松了口氣。
喬遷之喜,馮三爺倒也沒有宴客,只家里人,包括老爺子並幾個兄弟,林海老爺子父女,另張學臻幾個至交好友,還有傅試兩口子,擺了三五桌熱鬧一番就完了。
劉氏等人略看了看宅子,頗為羨慕,神武將軍府的宅子,形制是按照老爺子的品級造的,如今老爺子還在,倒也無妨,一旦老爺子仙去,少不得改了過來。
且因著三爺府上原本三房的下人不夠用,將軍府正好幾代家生子,多得是沒差事的下人。劉氏知道三爺門路多,估計看不上府里的人,提前尋了柳兒。和三爺一商量,從府里挑了四房家人,劉氏把身契都給了柳兒,算是給府里減輕了不少負擔,劉氏對三房倒是十分感念。
他們這等大戶人家,無事賣人或放人,都是失臉面的事。
所以三房搬家,不止東西搬了兩日,人也跟著走了一大批,還是很有聲勢的,看的夏金桂直眼熱。
至于二房,如今還住將軍府,二老爺說了,「父親,大哥,爹給的宅子有些漏雨,須大修一番,且容弟弟多住些時日可好。」
感情老爺子給二老爺的房子,成了杜甫住的茅屋了。
老爺子不搭理,馮遠也不好攆人,自然點頭答應,于是二老爺繼續住著。倒是張氏過意不去,私下里找劉氏,送了兩件玉石擺件,心里卻恨得直咬牙,這才幾年,怎的家里這位變得如此不著調,長此以往,前途堪憂。
不管怎麼說,二老爺是決意啃老又啃小了。
至于馮四爺,本來宅子買好看著尚可就想搬出來了,奈何他親娘小李氏拉住他,淚汪汪萬般不舍地,「兒啊,你走了,娘想你可如何是好呢?」
馮四爺傻乎乎地安慰道,「太太不必難過,得閑了就跟父親過去跟兒子住著,橫豎跟三哥離的近,他那里闊朗,父親定然是喜歡的。正好太太在我們這邊,讓兒媳給母親盡盡孝。」
「兒啊,你爹是個有主意的,哪里听為娘的呢。你若走了,沒的情面講,說不得看娘礙眼,又送娘去莊子上靜養呢。唉,娘舍不得你和你妹妹啊。」既然兒子是個傻的,小李氏說不得赤膊上陣,說完舀著帕子抹淚。
馮四爺為難,家里夏金桂樂顛顛收拾東西要搬家呢,有些猶豫地,「那太太你說如何」
太太小李氏放下帕子,水汪汪的老眼可憐巴巴地看著兒子,「你以後的日子長著呢,呼哧啦地走了,娘閃身呢,且再住一陣子罷。哪里就差這麼幾日了,別跟你三哥似的,都走了你爹心里不舒坦。如今開春,府里景致正是好時候,你那小門小戶的,花園子能有多大,還沒這府里正房院子大,沒的憋屈。再住幾日,就當陪娘陪老爺子,我們一把年紀,還得你盡幾日孝呢。」
于是,馮四爺馮二爺,都沒搬走。
夏金桂生氣婆婆拖後腿,分例仍舊從府里走,提都不提,劉氏也無可奈何,慶幸四房人口少。
所以,馮府分家,暫時就三房搬出來了。二老爺後來被老爺子攆了,小李氏後來被送去靜養,四爺一家子自然搬走,這是後話。
且說如今,新家新氣象,頭天晚上柳兒興奮的睡不著了。白天的時候坐著軟轎陪著一幫妯娌並馮紫英朋友的夫人,在府里逛了一圈,若不是人多,楊氏柳兒,能掉倆淚珠表達一下興奮之情。
這情緒,憋到晚上,本想多跟馮紫英說說話兒,奈何此人白日里陪兄弟們喝酒,又忙活了一天,沾枕頭就睡著了。柳兒看著眼前一張清俊的臉,實在不忍心把他弄起來陪聊。
對這自家新居,見過榮府和將軍府的柳兒來說,倒也不算稀奇。奈何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家,又自不同。別的且不說,正房松茂堂,一番改建,成了五進的院子。只她如今住的正房院里,一顆碗口粗的桃樹,其勢若傘,如今已經有點點片片嫣紅的花蕾,可以想見過幾日桃花盛開時的盛景,跟她和張干媽原來的房子院內的情景相若。
更不必說院里其他的花木,都是柳兒素日喜歡的。花園子一帶,更是種了一片梅樹,冬日也能有梅花瞧。夏日池上觀荷,冬日岸上賞梅帶著對新生活的無限憧憬,楊氏柳兒,到底睡著了。
次日不必說,馮三爺帶著人,把干媽張婆子接過來了,就住正房旁邊的一個跨院。原來伺候的丫頭婆子,照舊跟著伺候,小跨院里有單獨的廚房,大廚房也有分例,一切都照著原樣,也是怕張婆子不自在的意思。
其實馮三爺這般積極,不緊緊是為著柳兒的孝心。還有更要緊的一點,如今柳兒不定哪天就生了,他每日公務在身,家里沒個放心的坐鎮,著實難以安心。
只張婆子著實是個有福的,前大半生坎坷,老了終于享了大福,也算是善有善報。
至于女乃媽子穩婆並大夫,都已經預訂好了,隨時就能傳了進來,尤其是大夫,除了太醫院精通婦科的太醫,馮紫英特意寫信央求了老師張友仕,不日也就進京了。
之前馮三爺可打听了,這婦人生產,頭胎最是凶險,輕忽不得,所以少不得動用素日的人脈關系,一應人等,都是尋的極妥帖極有經驗的。
***
三月中的時候,李三舅也回到了姑蘇李家祖宅。
李三舅李明允是有備而來,李大舅李明澤也不是打無把握的仗。略修整了兩日,其實李明允跟族老們走動了一番,族里開始在正堂議事。
如今族長雖說是李明澤,其實族里輩分高的長輩,還有三位,雖說都是隔了幾房的不算很近,奈何其中兩房俱都除了爭氣的子孫,三房出了一位進士,放了外任知縣。七房出了個舉人,在縣學任教諭。這兩房別說在李家,就是在縣城,也都是有些體面的,其意見不容輕忽。
三位族老,並李家三兄弟,還有長房李家清和二房李家生,兩位年輕的舉人老爺,算是族里全部有體面的人。
李明澤也不講那些虛禮,這事情完結還要叫兩位舉人子佷子進京拜老師,索性直言,把李明允在京城的悖德之行,一一擺上了明面。
不過三宗。一,李明允夫妻插手將軍府內宅,心懷不軌,導致了老爺子對李氏一族的不滿。二,李明允長期北地銷貨虧損,時至去年,虧銀十二萬之多,實在不適合繼續原來京中事務。三,有跡象表明,李明允在京期間,與其他綢緞商私通,賬上低價供貨,實則高價中飽私囊,里通外人,損害家族利益。
其實最後一點,基本上各行業撈油水的慣用手段,除非極其清正守規矩之人,否則各行掌櫃的,都這麼干。
李三舅吃的那肥樣兒,住的那宅子,那花錢如流水的做派,李明澤都不必查訪,就知道這老三非但這麼干了,還干的有聲有色。
李三舅雖說已經打定主意要拆伙,可如何拆,可是有講究,真就這般叫他大哥給定了罪了,一下子擼了他干股,淨身出戶可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如今少不得自辯一番。第一件事情,辯無可辯,少不得狡辯婦人不懂事,本事好意雲雲。但大家都知道,這話也就在族里說說,將軍府得罪都得罪了,誰去听你這狗屁理由。第二件,關于名義虧損,實則可能損公肥私摟銀子。他來個咬牙不承認,又扯出若干理由,並列舉若干人證。第三件,里通外家,實質上也是損公肥私摟銀子,繼續咬牙不承認,又扯出若干理由,最重要一條,拍著胸脯夸自己鞠躬盡瘁為李家錦記嘔心瀝血若干年
總而言之,李三舅死豬不怕開水燙。更難得的是,身為縣學教諭之父的七老爺子,和身為外縣知縣之父的三老爺子,居然都神以李三舅為然,覺著此事或許另有緣故,不宜草草下定論雲雲。
李明澤李大舅這回真真吃驚了。
原本他以為應該挺簡單點兒事,定了老三的過失,他一個族長,又是家主,說奪了老三的干股可能有些過了,但低價或者常價回購,卻是應該不難。誰知如今出了意外,兩個德高望重的族老反對,卻不好硬做了。
如今李明澤才回過味兒來,老三,早就打通了族中關節,可恨自己一直對他放松了警惕,如今養虎成患了啊!
李二舅是不管事的,兩個子佷雖讀書好,奈何年輕,在族中尚無多少說話的余地,一下子,李大舅把自己陷入僵局。
他若以勢壓人,硬做了決定,李三舅還真無可奈何,畢竟李大舅身後立著將軍府一門京城權貴親戚。如今倒好,你講理罷,講不過人家了罷,李明澤悔之晚矣!
所以很多事,你覺著理由充分,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奈何你沒有預備了如山鐵證,必將出現變故。
一時李家族會僵住了,直到晌午,也沒出了定論,李大舅的目的,一件沒達到。
就在李大舅皺眉窩火卻發作不得,李二舅莫宰羊,兩個子佷有心無力,李三舅並三老爺子七老爺子淡定自若地喝茶的時候,外頭李大舅身邊的長隨送進來一個包袱,直接舀給李大舅,附耳嘀咕了兩句,一時李大舅心頭的陰霾風吹雲散,臉上陰轉晴了。
李明澤當場打開包袱,露出里面基本冊子,最上頭是一封信。李明澤探手舀起那封信,看也不看,直接遞給李明允。
李三舅接過來,有些狐疑地抽出信紙,展開一瞧,字不多,但字字千鈞,立時臉色就變了。
至于那基本冊子,一本本,都是李明允歷年中飽私囊的來往流水,所謂鐵證,便是如此了。
但是顯然,這些都不及那封信厲害,看完後,對李明澤李大舅的處置,再無半點異議。
三老爺子和七老爺子,氣的拂袖而去,深深覺著,被李三舅耍弄了。
至此,李家三房,李三舅這一房,算是從錦記除名了,不過每年領些分紅,靠著這些,固然也能過個富裕日子,卻非李三老爺本意了。
所以過一陣子待風聲平息後,李三舅爺李明允,少不得重出江湖,再戰京城絲綢界,他活著不折騰難受,必須折騰,暫且不提。
解決了三弟,李明澤還得說服二弟李明鴻,怎麼把手上股份給兒子們分了要緊。于是,李大老爺,又踢了第二塊鐵板,且沒人幫他了。自此才知道,老實人倔強起來,堪比石頭。
所以人太平日子過久了,總是容易不長進,李大舅自此心灰意冷,徹底丟開手給兒子佷子們折騰去了,這是後話。(百度搜索xiaoshuo.更新更,決)作者有話要說︰咳咳,今兒更的確實也不早,就比昨兒早點罷,再接再厲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