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憶王孫1

作者 ︰ 時久

春去秋來又一年。

遠北方邊陲軍事重鎮雄州,經年並無太多改變。自從元熙十七年吳魏訂盟邊境開設榷場,白河沿岸通商城鎮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興旺發達起來。雄州作為軍鎮要塞,管理嚴苛法規眾多,對外邦人士盤查猶為謹慎,城中居民反而越來越少了,儼然已成了一座固定軍營。

七郎原先每個月都要往家里寄一封家書,但是隨著年齒漸長,那件促使他遠離洛陽來到邊疆事刻意地不再被提起,家中長者也以為他和他們一樣淡忘了,他婚事就時不時地信中提及出現。他不作回應,只是寄回家信變少了。大嫂家書里屢次說母親已經不再責怪讓他回洛陽,他都避而不回。

一轉眼,來雄州已經有整八年了。母親看開了,但是他還沒有。

大哥很忙,不太意這些家事,不會像大嫂一樣對他終身大事憂心忡忡,只是偶爾想起來了問他︰「不娶妻也就罷了,要不要先納個妾侍身邊服侍你?」

七郎立刻賊兮兮地豎起手指指著他︰「大哥,你說出自己心里話了,我要寫信回去向大嫂告狀。」

楊行乾被他反將一軍哭笑不得︰「我都半老頭子了,也有你大嫂和萱兒,能跟你大小伙兒一樣嗎?」

萱兒是大哥女兒,老夫人唯一孫女。離開洛陽時她還是個梳兩根朝天雙丫辮拖鼻涕小女娃,今年也有十七歲了,大嫂看了幾家中意兒郎,等大哥回朝時定奪,明後年就該出閣嫁人了。

「等萱兒出嫁成親,你這個做叔叔總不能不回去了吧?」

七郎笑了笑︰「那當然,萱兒是我唯一佷女,你和大嫂可得擦亮眼替她選個好夫婿,不然我都不答應。」

楊行乾道︰「佷女都出嫁嘍,你這叔叔還是個光棍,臉皮臊不臊?」

七郎推月兌說︰「雄州城里全是咱軍營里大老爺們,一個姑娘得十來個人搶。為了軍心安定,我還是讓給需要兄弟吧。」

楊行乾想起一個人︰「對了,末兒身邊那個叫紅纓丫頭,從家里帶過來,知根知底勤儉耐勞,人相也不錯,要不我幫你要過來?」

七郎連忙擺手︰「大哥,你別亂點鴛鴦譜,我要是敢搶末兒人,她還不把我撕了。那丫頭被末兒慣得比別人家小姐脾氣還大,又會武功,打人一點不手軟,我可不喜歡這樣。」

楊行乾模著頜下胡須︰「那丫頭年紀也不小了,一個姑娘十來個人搶,她怎麼也沒挑中個嫁了?還有福叔兒子,就比你小一歲吧?耽誤了福叔抱孫子,他指不定心里怨我呢。」

七郎鄙夷道︰「大哥,你是軍中統帥,兼領二鎮,怎麼還有工夫管這些家長里短閑事?看來真是要成老頭子了。」

楊行乾搖頭笑道︰「你們這些少年人呀,我是越來越搞不懂你們想什麼了。」略過此事不再談論。

兩人說著話,靖平送進來一封書信︰「二位將軍,洛陽又寄來家書了。」

七郎一看信封上是大嫂筆跡,縮手不接︰「大哥,還是你來看吧,我怕大嫂又催我成親養娃生孩子。」

楊行乾拆開家書看了兩眼,臉色漸沉,遞給他道︰「等不及萱兒出嫁你就得回去了,叫上末兒一起吧。」

七郎看完也沒有心思嬉笑了︰「大哥,你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回去?」

楊行乾道︰「沒有陛下準許,我不能擅離駐地。娘想念是你們倆,這麼多年沒見著了。我反正已經外頭慣了,中間也回去過。你們先回去侍奉她老人家,如果情勢緊急,我再請旨回京。」

七郎點頭道︰「我去跟末兒說。」

他手持家書去軍營中找妹妹,到了她駐地,下屬士卒正換防,卻不見她蹤影。他攔住一名士兵問︰「你們楊校尉呢?」想起此營有兩名姓楊校尉,又補充道︰「楊穎坤校尉。」

士兵回道︰「楊校尉有事外出,要過幾天才回來。」

她沒有向上報備,或許是私事。「去哪兒了?」

「好像是去了焦塘鎮。」士兵見他有些著急,「上午才走,要不要派人去把校尉找回來?」

七郎想了想︰「今天什麼日子?是不是到冬月了?」

「十月廿九。」

「難怪……」他若有所思,「不必去找了,等她回來再說吧,不急這幾天。」

無法忘記過去,並不止他一個人。

焦塘鎮是白河南岸一座興小鎮,十幾年前還只是邊境上居無定所窮苦漁夫聚集起來村莊,白河上建起了連通兩國官道、可容八馬並騎石橋,橋畔焦塘村也跟著沾了光。如今十余年過去,焦塘村已改為焦塘鎮,鎮上有居民千余戶,光是客棧酒肆就有上百家,南來北往行商客到了這里都免不了要停下歇歇腳、打個尖。

兩國以白河中線為界,這座石橋便成了一處奇景,南半邊是吳國領地,北半邊是魏國疆域;這頭守關是吳國士兵,那頭則換成了鮮卑將士,行商過橋通行兩地,兩邊都要勘察路引過所、檢查貨物。陽春榷場興旺時候,橋兩頭都要排上長隊,有時一天都排不完,只能焦塘鎮上過夜。

入冬後天氣嚴寒,過往商人也漸漸少了。橋上當值押官免不了要查得仔細些,見一人頭帶斗笠帽檐遮面,不由多看了幾眼。斗笠下面容年輕秀致,竟是女子。

他覺得眼熟,回想片刻大吃一驚︰「楊校……」想起幾十丈外橋那頭就是鮮卑人,雖然隔著一條河未必听見,還是立刻住了口。

戴斗笠人揚起臉︰「你認識我?」

押官小聲道︰「小人前月剛調來此處,原屬司倉參軍孟進麾下,有幸見過楊將軍及校尉幾面。」對將軍印象不深,但將軍這個妹妹,一名女校尉,見過人想必都會記得。

他看了一眼手里過所文折,上面寫是「文三娘,年2拾陸,丁寡,代夫行商」,定是她用化名。他連忙簽書勘過,蓋上印信遞還給她︰「楊校尉這是要去鮮卑……?」

楊穎坤沒有回答,接過文折收好︰「有勞了。」

她是防御使妹妹,兩位兄長都軍中身居要職,化名潛入鮮卑境內當然不需要向他說明。押官道︰「校尉到了鮮卑人地方可要小心。」

她點頭致謝,復又拉下帽檐,牽馬過橋。押官向橋那頭眺望,見鮮卑士兵如常檢查過她路引過所,順利通過並無枝節,才放心檢視下一位。

過了白河往北再走不到兩百里,就到魏國南京,即燕州。一人一馬輕騎簡從,晴天三日即可到達,來得及冬月初三之前趕到燕州西北郊外西山。

冬月初三,咸福忌日。每年這個時候,她都會孤身一人喬裝成行商寡婦,去西山皇陵祭拜。

燕州西山皇陵並不顯赫,只宇文登基前葬過幾位無名妃嬪,陵園只有幾名吊兒郎當守衛,嫌上山灑掃辛苦,偷偷雇了一名老叟住山上照看陵墓,自己領著皇糧自逍遙去。

起初她是翻山私自進去祭拜,但此地常年無人來訪,掃墓留下痕跡自然會被發現。老叟有心,掐著日子守墓旁,被他撞見了幾次。老人家並未向守衛舉報,只說︰「會來祭拜仁懷太子,想來也不是壞人。」

她每年都來,踫過幾次面後,老叟已經認得她了。有時她來不及當天下山,老叟還會留她山上暫住一晚。

老叟是燕地漢人,至今說起仁懷太子仍滿腔感佩懷念︰「如果沒有仁懷太子,我們這些鮮卑制下漢人日子只怕難過,燕薊也不會有這些年太平昌盛。可惜天妒英才韶華早逝,如果他能繼承大統,說不定真能胡漢合一,再創文皇帝時盛世。那些鮮卑達官貴人啊,大都鼠目寸光,還念著他們騎馬游牧茹毛飲血時代,罵文皇帝數典忘祖胳膊肘往外拐,也不想想現富貴是誰給他們。這幾年記得仁懷太子人也越來越少了,今年清明一個人影都沒見著。」

老叟有時也會好奇地問她︰「娘子是從南邊吳國來吧?怎麼會和太子有故舊,年年都來祭奠?」

她只回答說︰「吳人也受過太子恩澤。」

老叟點頭道︰「也是,如果一直打仗,你們吳國吃虧。我們雖然身屬魏國,但咱們都是漢人,本是同根,不想和你們吳人開戰。」

陵墓建成後再無修繕,只有老叟一人看護清理,一年年日曬雨淋,燕州風大,墓石邊角縫隙都開始剝蝕風化。墓碑是一整塊漆黑玄石,高有丈許,陰刻字跡中金漆已經剝落,走近了仰頭才能看清墓碑上主人名字︰魏故仁懷太子諱徠。

她墓前點燃香燭,默默坐了半天。現她已回吳地,任職軍中,私下里生活則清寡如水,數年如一日,實沒有什麼需要告訴他。如果亡者當真天有靈,那些她想向他訴說,他一定早就知道。

下午老叟卻突然找到墓前來︰「娘子,這回你恐怕不能多作停留了。山下忽然來了人,是南京留守親派,說奉旨來祭太子。他們明早上山掃墓,你趁現趕緊下山吧,被他們撞見就麻煩了。我也得收拾東西避一避,免得他們追究起來牽連老兒我。」

楊穎坤听他說「奉旨來祭「,留了個心眼,辭別老臾後山上露宿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潛藏陵園中。通知︰請互相轉告唯一地址為。作者有話要說︰這章卡了好久,感覺像開坑一樣╴(:3」乙_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皇姑最新章節 | 皇姑全文閱讀 | 皇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