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六)

作者 ︰ 卿依依

春去秋來,四季輪回,無限的**悄悄的流逝,寒冷的氣息亦隨著天氣轉暖漸漸地消失。夏季悄無聲息的來臨,又悄悄的溜走,徒留給人們一個蟬噪的回憶。秋日亦是應約而來,掩蓋了曾經的悶熱,帶來些許的涼意。

成德的身體也漸漸好了起來,一切似乎也回到了從前,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地多了起來,只是他卻再也沒有提過落雪,仿佛落雪從來不曾來過他的生命,旁人亦是不敢在他面前提起,只是只有成德自己知道,落雪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底,根本沒有辦法忘記,只是不敢輕易提及那些傷痛,唯有夜深人靜時,他一個人呆呆的望著夜空,想起那些曾經的美好,心底便疼痛不已,這些記憶一旦被觸模,那些疼痛便如洪荒一般洶涌而至,不可抑制,直到全身上下都被悲傷、回憶籠罩。這些心傷,他一個人慢慢地承受,慢慢地體會,旁人代替不了分毫,直到心痛到極致。第二天,他又若無其事的開始新的一天,仿佛夜晚那個經歷過生死的人並不是他一般,旁人根本看不出絲毫,就這樣周而復始,一天天地過去,而他卻忍受著一天天地折磨。

這些時日,他白天幾乎不見任何人,忙于應付即將到來的科舉考試,整日將自己泡在書房中,研習經典,旁人都認為他是因為太忙了而忘記痛心,而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疼痛即便經歷一生都無法忘記,即便是在自己最忙碌的,那些疼痛亦是揮之不去。

科舉是國家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起源于隋朝隋文帝時期,在隋煬帝時期正式形成。此後,科舉經過歷朝歷代的完善,便形成了如今的模樣,而清軍入關以後,佔據中原,科舉考試基本上是沿襲了明朝的制度。

正式的科舉考試有三級,分別是鄉試,會試,殿試。

鄉試每三年一次,又因在秋季舉行,故也成為秋闈。鄉試考中後稱之為舉人,第一名成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為亞元。

會試在鄉試之後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故會試也稱為禮闈,亦或是春闈。參加會試的必須是舉人,第一名稱之為會元,會試取中後稱之為貢士。

會試後兩個月舉行殿試,殿試是皇帝在太和殿親自考試,考中後就是欽定的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為三鼎甲。

清朝開國初時曾在順治年間兩次分滿漢兩榜取士,之後改為一榜。但是最後殿試的前三名只能授予漢人,即「旗人不佔鼎甲」。

北京的順天府鄉試在京城東南隅崇文門內,各省考試地點也在省城的貢院,所有貢院都健在城之東南方。

鄉試共考三場,每隔三天舉行一場,每場考一天。考試時間為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考試前二日,編寫座位後,出榜通知。考試日,黎明入場,對號入座,給三支蠟燭。第一場,試四書文一,五言八韻一;第二場試五經文一;第三場試已策問五道。發榜在九月中旬,正好是在桂花盛開之季,故稱之為桂榜。鄉試發榜此日報「鹿鳴宴」宴請新科舉人。順天府在國子監舉行,在席間樂奏《詩經》里小雅中的《鹿鳴》而得其名。

會試,三年一次,順天府及全國各省舉人,于鄉試後第二年春二月來北京參加,在二月初九第一場,二月十二第二場,二月十五第三場。

會試共考三場,每場三日,先一日領卷入場,後一日交卷出場。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第二場試論一、制五、詔、誥、章、表內科各一;第三場試經、史、策五。

殿試是由皇帝主考,也稱為廷試。

二月會試,三月發榜,四月初殿試。殿試只考一場,只考策題一種,大多是考政治,經濟,和治國安邦,鞏固政權之策。

康熙十一年八月初一,成德十八歲。

成德一個人站在庭院中觀看著飛翔的鳥兒,流動的雲彩,心中卻平靜地出奇,還有八天,便是鄉試了,他卻似乎一點都不著急,心中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韓菼,曹寅,張純修,翁叔元,王鴻緒…………。」成德低聲的念著這幾個人的名字,這幾個人除了曹寅是他的好朋友,如今在皇上身邊當差,其他的都是他在國子監的同學,都與他一起參加這次的科舉,最小的便是曹寅了,今年才十四歲,曹寅不是國子監的學生,這次來參加鄉試卻是康熙的命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醒。誰醒。從此簟紋燈影。

——《如夢令》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納蘭容若最新章節 | 納蘭容若全文閱讀 | 納蘭容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