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範大娘他們到了上海時,已經是風平浪靜了。
江南的初秋到處飄著桂花的香氣。
梅蘭妮見到梅朵,是由衷的高興。這幾個月來,她獨自留守江南,非常寂寞。雖然來到大清這些年,清朝的風土人情了解了不少,可是要真正融于這個社會,還是很難。
先不講她和這時主流社會的價值取向的不同,單是她的大腳,就不為主流社會所接受。
雖然她身邊有梅香,綾子,她們對她是恭敬,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她。在這里,她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見到範大娘,如今兩人就要成為兒女親家。自然是有一番應酬。
秦煉暫時留在瑯琦。邊峰和能惠已經動身去了廣南。
隨船來的有幾個人,讓梅蘭妮奇怪,一看就是南洋那里的人,和華人長的很不一樣,穿的很簡樸。但是,很有禮貌.對人都行合掌禮。會說粵語。
于立清介紹說,這幾個人是隨邊峰過來的金銀工匠,領頭的叫莫厘。
莫厘是泰族人,在大城王宮做工。雖然是金銀匠,但是,因為手藝好,很得王室的注意,收入也不算差。只是他的妻長的漂亮,為國王的弟弟鐵菩提看中。搶了去。
莫厘打傷了鐵菩提帶著徒弟們,逃到了柬埔寨。
後來,大城對柬埔寨施加壓力,讓他們交回莫厘幾人。
事先有人告訴了他們,所以他們沿著湄公河逃到了西貢。在那里踫上了邊峰他們。
因為,南洋的貿易中,寶石佔的比例很大,邊峰知道販賣寶石沒有販賣首飾賺錢,好的首飾工匠難找,所以一直沒辦法開出自己的首飾作坊。如今有了暹羅國的國手,定能助自家一臂之力。
暹羅國的首飾以珠寶瓖嵌為主,所以他們的寶石切割打磨的技術很好。
見多才能識廣,于立清安排人帶著他們先去看看蘇州的首飾。
梅蘭妮因為新近做成了一單大生意,心里得意,立刻講給了于立清等人知道。
于立清听說方船主是開州人,立刻找了船廠的負責人來問話。
船廠的管事說,「方船主將船放在這里修,自己同單先生一起去了蘇州。說是過些日子回來,那單先生還乘他的船回四川。」
于立清讓他等方船主回來立刻匯報他知道。另一面使人打听方船主的情況。
方船主叫方志豪,家中雖然有兩,三艘船,但並不是什麼大富人家,只是沿著長江為人送貨接人。因為為人有信譽,所以江湖上的名聲還算不錯。
和男人們見縫插針的擴充勢力相比,女人這邊就輕松的多了。
梅蘭妮親自陪同範大娘帶領的西北土豪采購團,奔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
範大娘這次並不是一人過來,而是帶著眾多的親信和隨從。
這些年在那西北路上,他們也是賺了不少,到了這人間天堂,第一次見到這琳瑯滿目的各地商品,還不拼命的掃貨?
王信益和天寶樓的各色首飾被他們買了一多半,把那兩家掌櫃喜的眼楮都只剩下一絲縫了。
大批的人住進了華家的園子,把喬媽忙的個雙腳朝天。
如今華家的園子,平日里只有鳥雀的聲音。
經過一番操作,老樂恢復了本姓,把戶籍報到了上海。他在上海買了一所宅子,接了魯媽和天香過去。天香要在上海進行童子業。
老樂還在華家當著管事,可是,魯媽不做工了,只在家里照顧兒子。老樂還買了一個小丫頭和一個小廝供他們差遣。
如今梅香在上海管著那幾家紡織廠,有時也過去看魯媽和天香。
魯媽現在萬事如意,一心一意要為女兒張羅婆家。
為了這事,梅香和她翻了臉。
老樂做了主,才把這事抹平。
魯媽總是心不甘。
老樂說,「知道的,你是為她好,可是,象她這樣的,你想把她嫁去深門大戶可是難了。小門小戶,日日為了柴米油鹽犯愁合算,還不如她如今的日子。」
魯媽道,「難不成她就在陸家終老?」
老樂一听,想明白了她的心事,「哪里會在路家終老,怎麼說,她現在都是華家的人。你要動她的腦筋還要梅夫人允許了才行。」
魯媽嘟囔道,「我這女兒白養了。」
老樂也不客氣,「可不就是白養了?當初如果想到這一點,何必將她賣了。你知道她在周家吃了多少苦?如果不是夫人,如今她還不知在哪里吶?做人要懂得感恩。」
魯媽才不敢多說什麼。
老樂也從沒有告訴她,梅香如今的收入,比個小地主都不差。她那身份,華家企業里的各個管事都巴結著。她如果想嫁,就是看在華家的面上都會有大把的候選人給她選。哪里需要到小戶人家去做看人臉色,忍氣吞聲的小媳婦。
老樂一家人搬走後,華家的園子就空了下來,每日里除了席羽絹和喬媽母女。就沒有別的人。
羽絹每日安排了伙計過來,給喬媽差遣。
小蛾如今也去管事了。她從南方學了做點心的法子。在唐風管著廚房。
南方米多,很多點心都是米粉做成,所以唐風如今的河粉和腸粉,和各類的米粉糕都是獨樹一幟的。
金家兩個女孩,如今也了得,一個當著停雲閣的掌櫃.另一個管著對岸的閨秀會館。
兩個女孩子,合伙出錢,請了小林工程隊來,按照華家的房子,重新翻造了自家的房屋。如今金姆他們也住上了新房子。
喜的金姆逢人就夸自家的兩個女兒能干。
西岸有些人听了當面沒說什麼,背後卻說,「讓女兒拋頭露面的,以後誰娶?到底不是親生的,總歸兩樣。」
也有人不同意,反駁道,「你家女兒倒是親生,日日讓她吃糠咽菜,連件象樣的首飾都沒有。就是有人娶了,也還是吃苦的。倒不如她家那兩個女兒,索性出來,從小做生意,以後還怕沒有那有眼光的商家上門?這樣能干的媳婦,誰家不想?」
西岸人看著著東岸這幾家人,心情是復雜的,看著這些外地人,到蘇州都混的比他們要好。心里總不是個滋味。
教堂那里,如今林永青和喬制兩人辦起了竹制品作坊,和華家的企業搞聯營,效益也是越來越好,現在他家的作坊里有十來個工人。
他的竹制品都是由華家幫著銷售。
梅蘭妮是抓緊時機宣傳他的竹制品,和德化那里的農業,日用大件竹制品不同,他家專做細致的東西。包括鳥籠。
西北人被安排去參觀竹制品作坊。
雖然,那些精細的竹葫蘆,小花籃,對于他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但是,他們還是買了不少。
這樣的東西送人很別致,特別是送女孩子。
範大娘一人就買了百多個。
梅蘭妮知道,她有許多女孩子要送,在西北路,範家的校書院開了好些個。她們的情報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那里。
當範大娘看見不同大小,粗細大竹織針,竹鉤針和竹縫針時,納悶了。這些是派什麼用場的?
很快,她的疑惑就被解了。
梅蘭妮安排她參觀了閨秀會館。
她第一次見到了絨線編織。
多年的掌事,讓她立刻就看到了商機。
她和梅蘭妮商量,在西北開設編織作坊。梅蘭妮提供原料,她出人,貨物賣出後,五五分成。
對于梅蘭妮來說,沒什麼不好,當即同意了。
範大娘做事爽氣的很,立刻就安排了幾個心靈手巧的丫頭留在了閨秀會館里學手藝。梅蘭妮把她們交給了蓮香,囑咐她要好好對待她們。蓮香笑著一一應了。
範大娘一行有四,五十個人,住是沒問題,吃飯就有些麻煩。
梅蘭妮學著後世的旅游團,把中,晚餐包給了河對岸的飯莊,讓那些西北人嘗嘗蘇州的各式菜肴。早餐由自家的茶館做了面點送過來。
這些西北人在蘇州並沒有多少娛樂活動,請他們看戲,這里唱的是蘇昆,不是京昆,別說是他們了,連梅蘭妮都听不太懂。
去游虎丘,看慣了西北的雄壯山水,這就象在看盆景。
燕雲山倒是回來了,正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