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致讀者
第5節第四十四章
離文豐書畫慈善拍賣會還有三天,大瑤縣就雲集了差不多世界上所有的名車,令大瑤縣老百姓很是開了眼界,很是長了一盤見識。拍賣會沒有任何宣傳,做宣傳也不起作用,大瑤縣不會有人舍得花上百萬上千萬去買一幅畫。在他們眼里,簡直就是一張紙,還不如一張彩色印刷品漂亮,更不如一張三點式的美女照直接誘人。他們很少有人懂藝術品,也不需要那些玩意兒,那是吃了飯沒事干的人玩的,那是有錢人耍的東西,一張紙上百萬上千萬,夠吃上幾輩人了。事先沒宣傳,街上一下子出現這麼多外地來的高級名車,自然生出了很多傳言,傳言最多的也是最流行的詞兒,官和錢。不是當大官的不是有錢的富豪,能有這麼名貴的車坐嗎?這就是官和錢的象征,是不可造假的身份證。
文豐是大瑤縣的兩個人,一個叫楊文沙,一個叫趙豐收。楊文沙是畫家,趙豐收是書法家,兩人因得不到該有的重視,一氣之下離開了縣文化館,到外面自謀發展去了。走出大瑤縣,他們的才華很快得到了外面世界的認同,慢慢地,幾年後,他們的作品名震了海內外書畫界。書畫藝術是一門無法用固定標準來衡量的藝術,喜歡的人多,說好的人一多,其藝術造詣就很深,其價值越大。人抬人無價之寶,書畫作品也是這個道理。在沒有標準來衡量的書畫藝術,作品再好,沒人捧,沒人喜歡,還真是廢紙一張,分文不值。楊文沙和趙豐收一出名,其作品價值一路看漲,隨著兩人年齡的老邁,競到了一畫一字都難求。尤其在他們放出每年只創作二幅作品的話後,他們的作品更成了稀缺品。
雖然楊文沙、趙豐收是大瑤縣走出去的人,但大瑤縣人擁有他們作品的人屈指可數。以前,什麼書法字畫不興錢,他們又沒名聲,誰都不會把他們的作品當回事,更不會去存心收藏了。在文化館,工作上就是為配合時事所需畫點宣傳畫,寫點標語橫幅的人,要想得到重視重用當然有困難了。有些人覺得他們的字畫好,或許是裝點文雅,也有人向他們求過作品,在家里,在辦公室,就是縣委招待所也曾掛過他們的作品,可沒二年時間,他們的作品很快被艷彩奪目的現代工藝美術品替代了。後來,他們出名了,書畫作品興金錢價值了,他們的作品大多都當廢品丟棄了。有人曾憑老鄉同事關系,想再去求他們賜作品時,則要按市場價八折還是賣個面子,想如從前那樣無償求到作品的事,已是不復的歷史了。就是上任縣委書訪閔文清,想拿他們作品作為禮品送領導,價格更是不靡。他們懂得,政府允許他們賺更容易更輕松的錢。市場經濟,面子和權力也是有價商品嘛。
席遠山當縣委書記後,格外引起了楊文沙、趙豐收的關注,除對席遠山本人的尊敬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大瑤縣的未來。要不是席遠山,他們有可能走不出大瑤縣,楊文沙一輩子或許只能在小鎮上給人畫畫肖像,趙豐收也不過是給人寫寫對聯而以,成為聞名的藝術家,只是一種可夢而不可求的事。是席遠山發現了他們,並力排眾議把他們薦舉到文化館,吃上了國家糧,當了國家干部,這在當時,仍是令不少人羨慕的事啊!他們能進文化館工作,與席遠山的老師曾令勇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曾令勇當時是縣長,如果得不到縣長的支持,席遠山費九牛之力恐也無濟于事。曾令勇的追悼會,他們專程趕回來送了曾令勇一程,連市里好多領導都驚訝不已。他們成名後,也曾想為縣里做點貢獻,縣領導也試圖要他們盡微薄之力,可他們所見所聞了一些事後,便打消了這種念頭。當他們獲悉席遠山當縣委書記後,尤其看到大瑤縣的不斷變化,他們商量要為大瑤縣成立一個基金會,正遇歐陽國斌的模範事跡。于是,他們從各自名字中取一字命名,取「文豐」楷模基金會,用拍賣字畫的方式籌集善款。他們擬定好各種章程制度,便由揚文沙給席遠山打電話請示,征求支持和意見。
席遠山一听,心里甚是欣喜。他也有這麼一個想法,只是苦于沒有錢。他心里非常清楚,目前財政不是一般地吃緊,他不可能拿一筆錢出來作為善款閑置。他需要錢解決的問題太多太多了,他不會鼻涕口水一把抓,他不會到處畫餅,他不會遍地開花放空炮,他不會到時抱佛腳去拆東牆補西牆,他不會……什麼事都抓什麼事都辦不好。他必需一件事一件事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他必需量力而為,必需不給所辦之事留下後患。他必需要重塑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信心、信賴。信任、信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強大的保障。不怕國家不強大,就怕人民對國家失去信心。
信心和樣榜是孿生兄弟,信心的力量是無窮的!
根據目前現狀而言,席遠山眼下急于擺月兌的困境,是解決低工資者,縮小高低差別過大,又要維持基本生產的發展。兩者都需要錢,兩者都重要。成立楷模基金,只是席遠山的一個想法,並沒納入到計劃之中來。成立這樣一個基金會有利減少政府的工作,有利公開公平公正,照章區別辦理,公布社會。現在,楊文沙、趙豐收要為席遠山想完成的這項計劃,席遠山怎不喜出望外?他問楊文沙有什麼要求和條件,只要不出格,盡管提出來,將盡最大努力來達成協議。席遠山懂,天上不會掉餡餅,那些打著各種旗號的贊助慈善者,大都有各自的目的和條件。如果楊文沙的條件有損大瑤縣人民的利益,席遠山寧肯放棄,不會要這種中看不中用花拳繡腿。好多年好多年前,香港一個號稱慈善家的商人,在大瑤縣中心廣場捐建了一個噴泉,立了四根燈柱,不知道的人說是大善人,知道實情的人,那是政府用縣城繁華地帶二十畝地換來的,還安排他一個有智障的親戚進政協。中心廣場亮麗了,後來土地興錢了,前後一算帳,陪了夫人又折兵。
楊文沙說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有條件是對楷模的玷污,就不叫慈善不叫楷模了。不過,揚文沙還是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安保工作。席遠山說︰「這是應該做的本職工作,生活上……」楊文沙知道席遠山的意思,笑著打斷了電話中的聲音說︰「席書記!來的不缺錢,缺錢的不會來。所有參會者的食住自理,花不了他們多少錢席遠山明白楊文沙的話,要他把擬好的章程發到郵箱,無規不成方圓,該要堅持的還得堅持,白紙黑字,大家放心。
席遠山看了條例和章程,不僅提不出任何修改意見,細致且簡潔明了,還有新意。其中,有些他都未曾想到。不設專人管理,資金由公共事業管理局代管,縣政府監督,銀行監管,每一項資金的用途必需三方才能支取,過後需向社會公示。楷模撫血金為五十萬(每年遞增一萬,不再作條例補充),生存者一次性獎勵二十萬(每年遞增五千元),致殘者按因工作殘享受待遇(按生存者一次獎勵外,參加工傷保險者在此不享受工傷待遇)。凡是在大瑤縣內誕生的楷模,無論是否大瑤縣公民,一視同仁。解決了楷模者日後生活之憂,有利楷模行為弘揚。另一方面,又給政府工作開創了專款專用專管又透明的先河,提高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不失為良策。
楊文沙和趙豐收成立文豐楷模基金會,給席遠山帶來了一份大驚喜,可在大瑤縣舉辦他們的作品慈善拍賣會,令新世紀拍賣公司很費解,更令藏家們捉模不透,這麼多有錢的繁華大都市不去,偏在不起眼的大瑤縣來舉辦。楊文沙可不管這麼多,拍賣公司也好,收藏家也好,他沒求你們當經紀人,他沒要你們來競拍。這次拍賣會,有二幅作品是絕品,那就是楊文沙作畫趙豐收題字,名畫名字熔一體,絕無僅有。趙豐收的書法出名,不是他自創一體,也不是他別出心裁指書硬筆另類書法,他的特別之處就是摹仿。他摹仿大名家的書法作品,不是可以以假亂真,簡直是爐火純青。這次作品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競得者,可根據自己所愛意思來題字,也可根據楊文沙的畫意來寫內容,摹仿任何名家字體不限。也可在一幅畫上寫二種以上字體,總之,滿足所需。人、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有一個共性,凡是自己喜愛的鐘情的東西,富人毫不吝嗇要擁有,窮人省吃儉用也想得到。
楊文沙正是揣模透了人性的共有特點,別出心裁搞了這麼一個創新。在這個拍賣會上,他要以最少的作品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又為自己的作品制造更大的升值空間,才不愧曾厚愛他作品的人。又體現了「文豐」楷模基金的那種相互團結互助的精神。對拍賣作品的競得者,善舉將載入基金會史冊,共存流傳。慈善事業,參加的人越多越好,歡迎同行的作品到會參加慈善拍賣,在會上,對個人和單位,捐款十萬以上者,同樣享有此殊榮。揚文沙的高明之處,沒給同行設門坎,實際上把沒有影響力同行拒在了門外,畫家、書法家,在沒出名前,少不了想盡一切辦法傍名家,大名家更是可望可求,哪怕是見一下,題個字合個影,便是借以出名的階梯。不僅是藝術界,所有行業都如此,官場也不例外。人需要捧需要抬更講究關系,一般般人的畫作,一幅想在拍賣會上賣個十萬八萬,如果預先找不到人來捧場,不是件易事。為打消行善者的懷疑,楊文沙還公示了基金會的各項評選章程及資金用途制度,並到公證處進行了公證,來獲得人們的信任。
楊文沙在自己的博客上一消息,憑借自己的名望和公證處的公證,比任何宣傳廣告效果都好。買畫的,要趁此機炒作作品出名聲的,要為子孫後代行善積德的,在拍賣會召開前夕,便紛紛沓至到了大瑤縣雲集。
楊文沙在大瑤縣舉辦作品慈善拍賣會,不是在父老鄉親們面前顯擺,他的名聲早已家喻戶曉了。他選擇在大瑤縣,目的是把大瑤縣介紹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大瑤縣,為大瑤縣創造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