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識妻路 第二章 圓滿的共識(1)

作者 ︰ 之淼

胡氏長相普通,和美艷的蘭氏、清秀的李氏和豐滿的趙氏相比,她沒有拿得出手的優點。*****$百=度=搜=四=庫=書=小=說=網=看=最=新=章=節******但她是當朝太師的庶女,受父親胡庸純的親自教導,就已經讓京城很多的青年才俊趨之若鶩。可胡庸純唯獨看中了喪妻的孟謙。

胡氏之品行如同胡家之門風,與世無爭,寡淡平和。

胡家是大周朝兩個歷史最為悠久的世家之一。胡家世代教書育人,桃李滿天,朝中三品以上大員十有j□j皆投過胡氏門下。為了防止結黨營私,胡家曾立下世代子孫除國子監外不得入朝為官的祖訓,胡庸純如今也是掛著太師的頭餃,從不上朝議政,與皇帝授課只談聖賢。

是以,由胡庸純親自教導的胡秀蘭頗有乃父之風。進門的第一日,只問孟家的規矩,並無另立新規,近一年來深居簡出,舞文弄墨,琴棋為伴,從不過問家中事務。孟桐與她的交情不深,她不與人主動交往,孟桐自然也不好太過親近,平時的用度都有侍婢通傳,對胡氏這個填房,孟桐頗有一種無從入手的無奈。

她曾主動示過幾次好,可胡氏的反應始終都是淡淡的,不刻意接近也不刻意疏遠,興許是兩個人的性格太過相近的緣故,孟桐對這個大她五歲的後娘留著一份難得的親切感。

晚飯過後,孟謙沒有久留,和胡氏和女兒說了幾歲家常便回書房。

孟桐原以為會和以往一般各自回去歇息,沒想到胡氏竟主動找她聊天,說起她近日偶得的一些香料,想請孟桐品評一二。孟桐欣然前往,有問必答,與她保持著往日的距離。

「我還未嫁到孟府時,就听聞孟家二娘是品香的高手,來了這麼久一直沒找到機會向二娘請教胡氏輕聲細語,不急不緩,言語間帶著嫻靜的笑意。

「母親謬贊了,桐兒只是略知一二孟桐不得不承認胡家的家教確是大周第一,連撒謊都說得如此真誠動听者,一定受過嚴格的調解。她一路跟隨,想看看胡氏究竟會拿出何等香料與她示好。

胡氏的宜蘭居布置得非常干淨整齊,和孟桐之前布置的沒有太大的變動,屋內沒有奢華的裝飾,清雅之中帶著一股濃濃的書墨之氣。

孟桐自然識得這墨的香氣。這是她親手制的「桐墨」,專供孟謙使用,他曾以此為禮送至胡家為聘,頗得胡庸純的喜愛。看來她這位後娘也是愛墨之人。

和書案相對的是一方琴案,上面放著一把木色油亮的七弦琴。孟桐的眼楮微微一閃,胡庸純對這位庶女果然是疼愛,連這把失傳已久的「春籟」都成了她的嫁妝。

胡秀蘭似乎沒有注意到孟桐的神色陡然黯了下來,興奮莫名地拿出一個木盒,「二娘,你幫我看看這是何香?」

孟桐上前一看,吃驚不小。毫不起眼的木盒內放著三塊形狀不同的白色香塊,如百藥煎而有紋理。

她微微眯了眼,開口道︰「龍涎,出大食國,其龍多蟠伏于洋中之大石,臥而吐涎,涎浮水面。人見烏林上異禽翔集,眾魚游泳爭噆之,則殳取焉

竟然是能與金等價的龍涎香,胡家真下血本,百年世家果然與眾不同。

胡秀蘭兩眼發光,「二娘竟知道此香,我還當母親是哄我玩的。二娘快與我說說,這香是真是假

既然胡秀蘭已經拋出橄欖枝,孟桐也沒有駁人顏面的道理,「這龍涎本身不香,其氣近于臊臭。母親可聞聞是否

胡秀蘭將信將疑,取了一塊湊到鼻前一聞,臉上立刻糾了起來,「很臭

孟桐眸子微沉,話鋒一轉,又道︰「不過這龍涎香被列為禁榷之物,民間不得交易,故而坊間有不少的假龍涎魚目混珠

「竟有此事。不知這真假如何辨析?」

「可燒龍涎,放一杯水在旁邊,煙若入水,是真龍涎,假龍涎則煙散。母親可依此法嘗試,十分靈驗孟桐言罷福了一禮,「母親慢試,女兒還有事要忙,就不陪母親了

胡秀蘭見她要走,央她留下一起驗證龍涎真偽,孟桐堅持要走,她也只得作罷。

行出宜蘭居,孟桐的笑意凝結在唇邊,問道︰「沉香,近日胡太師府上可有人來?」

「六郎洗三那日確有人送來賀禮,又到胡氏房中請了安

「胡太師這招投石問路,果然是妙啊

龍涎如膠,每兩與金價等值,船上的商人得一此香就會變成巨富,可謂是人人眼饞,愛香之人以得龍涎為好,價位之高委實讓人望而卻步。胡庸純派人送來龍涎,一來是試她的品行,二者試她的才學。

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白色的龍涎香品質最好,身價最高,要經過百年以上海水浸泡,將雜質全漂出來,才能成為龍涎香中的上品。只浸泡了十年來的褐色龍涎香價值最低。

胡秀蘭的龍涎色白,當為上品。而她對此似乎一無所知,孟桐若是哄騙胡氏,把她的龍涎據為己有,便是貪財好利無行無德之輩。胡氏想與她交好,日後只需施以銀兩珍奇籠絡即可,不必大費周章。

孟桐沒有期瞞胡氏,更沒有當場驗明龍涎的真偽,把懸念留給胡氏慢慢去琢磨,或許胡氏早已知真偽,只是想試試她的才學。

然而,不管是真是假,胡氏都想透露給孟桐一個訊息——她是踫不得。

胡家百年世族,門生遍天下,胡庸純乃天子之師,孟謙亦是他一手提攜,而她不過是一個未出閣的姑娘,不管她有多受孟謙的疼愛,始終都要嫁人,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彼此照拂的地方還很多。與人留余地,就是給自己留余地。

來而不往非禮也。

孟桐雖未品胡秀蘭的龍涎,但她主動示好,她又豈能沒有表示,當即讓沉香送去兩瓶特調的玫瑰香露和數片她親手調制的百花燻香。

胡秀蘭贊不絕口,于次日再度出現在孟府的飯桌上,與父女二人言笑晏晏。

孟謙這幾日的公務頗多,因平西大將軍薛隱突然出現而讓朝堂多了幾分凝重的壓迫感。他只身入朝,薛家軍滯留在外未到,頗有幾分威懾京師的意味。他奉命班師回朝,心有不甘,力圖說服皇帝讓他開春再戰。而皇帝對他手握重兵甚為忌憚,此次召他回京雖是打著薛母的名號命他回來成親,但卻是為了奪他兵權。

在姚歷隆為首的朝廷重臣在皇帝的授意下意圖彈劾薛隱,只等孟謙這位戶部尚書遞上折子。

此事籌劃許久,卻因為薛隱一進京就同意皇帝為他選妻而不得不暫時擱置,凡京中三品以上官員皆如履如冰,恨不得把自家女兒藏起來,也不願和薛家結親。

可聖命難違,薛隱的母親華輕雨和太後華輕眉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誰也不敢造次。

孟謙為此頗為苦惱,想要彈劾薛隱之心未滅,卻是獨力難支。

「阿爹孟桐端了一碗百合粥進來,精致的白玉瓷碗冒著熱氣,于這數九寒天中徒添了一抹暖意,雖還未踫到瓷碗,孟謙已感覺到毛孔的舒展,溫暖如春。

「女兒看阿爹晚上沒吃多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孟謙擱下狼毫,接過白玉瓷碗,「桐兒,什麼都瞞不過你

孟桐在書案前坐下,「讓女兒猜猜,阿爹可是在煩平西將軍薛隱的婚事?」

「為父慶幸,你的婚事早早地定下,否則阿爹就要像朝中那些大臣一樣,夜不能寐,提心吊膽孟謙當初雖不願過早地為孟桐定下親事,可她執意嫁入姚家,他也只能點頭同意。姚家五郎姚若麟年少成名,文武雙全,這些年在仕途上走得甚是順遂,前途一片看好。可孟謙還是覺得姚若麟配不上女兒。

孟桐不解,「阿爹,我听說這位薛將軍橫掃西北,使夷族不敢進範,保我大周朝社稷無憂。為何你們都不是很喜歡他?」

薛隱這人確實不招人喜歡,因為他殺戳太重,為人囂張跋扈,認為戰爭是通往和平唯一的手段,擁兵自重,違抗皇命,力主全殲蠻夷,收復西北失地。

只是不喜歡他的人僅限于文臣,朝中武將莫不以入薛隱麾下為最大榮耀,大丈夫當戰死沙場,而不是立足于朝堂紙上談兵。

朝中文武大臣分成兩派,當今皇帝忌憚薛隱對武將的影響,他們手握大周朝盡數兵力,稍有差池,他的帝位不保。因此,這位年輕的皇帝急欲削弱薛隱的兵權,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若是和這位將軍親近,不就是和今上對立,誰也不想這半生努力化為烏有孟謙明白所有人的擔心,可太後下旨由薛隱自行選擇婚配的對象,誰敢反對。

孟桐蹙眉一想,「薛隱的婚事確實是有些棘手。阿爹你想,為何太後不從王室近親中為薛隱選擇妻室,偏偏要從朝中三品以上大員之中選擇,不就是因為怕薛隱和皇親國戚結親威脅朝堂嗎?依女兒看,不如加大薛隱的權力,讓他權傾朝野無人能及。他既然喜歡戰爭,那就讓他繼續打,您上次不是說西南水患,遠南海賊趁勢作亂,就讓他去平亂好了。至于婚配的對象,他這樣的人通常自恃過高,那些凡品難入他的眼,就讓太後賜些掖庭女子侍候他,先不著急立妻,等過些日子再說

「依你的意思,一個字——拖?」

孟桐點頭,「不拖能行嗎?朝中三品以上大臣家中適齡的姑娘也就那麼幾個,刨去幾個庶女和已經婚配的,也就剩姚丞相家的九娘,您想薛隱會和姚家結親嗎,或者說姚家會想要這個女婿嗎?」

孟謙頗為欣慰地展顏,再一次慶幸當初沒有反對孟桐定親,否則今日該頭疼的人就是他了。「桐兒所想和為父不謀而合,果然是我孟家的女公子

她皺了皺鼻子,不依地噘了嘴,「阿爹,我可不想當什麼女公子。女兒只知道人怕出名豬怕壯,不想出那些沒有必要的風頭。這女公子之名,讓他們覺得我只是個和男子一般受寵的女子即可

孟謙笑著搖頭,「世人只道我信命隨命,卻不知我這女兒的膽識智慧半點不輸男兒。若是你肯像姚九娘那般廣結名士,怕這京中女孟嘗之名非你莫屬了

這是孟謙的遺憾,卻是孟桐的幸運。在這個男權至上的世界里,再出色的女人都只有兩種用處,又何苦出那些風頭,給自己太多的希望。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聞香識妻路最新章節 | 聞香識妻路全文閱讀 | 聞香識妻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