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 第55章 東漢黨爭之禍(2)

作者 ︰ 雅瑟 編著

陳蕃愛憎分明,對待真正的高潔之士禮敬有加,對欺世盜名之輩則嚴厲懲處。同郡人徐稚品德高尚,素有名聲,歷任郡守招請他去,他都一一拒絕,而時任郡守的陳蕃則一請便到。陳蕃極為敬重徐稚,特意為他設了一個床榻,徐稚離開之後,就把床榻懸掛起來,以示只有他才配用此床。郡內還有一個叫趙瑄的人,父母死後他為之厚葬,也不封閉墓道,還搬了進去,一住就是二十多年,鄉邑之人到處稱贊。州郡長官也幾次備禮隆重地請趙瑄出來做官,但都被他拒絕了,這樣一來他更為世人所敬重,名聲也越來越大。而趙瑄被推舉給陳蕃時,陳蕃卻沒有輕信,親自到墓中查看,發現趙瑄在墓道里不但娶了妻子,還有5個兒子。陳蕃大怒,立刻治了趙瑄的罪。?

李膺字元禮,穎川襄城人,出身望族。李膺不善應酬,交游也不廣泛,但素有威廉之名。李膺任司隸校尉時,就曾大力打擊權宦勢力,最為著名的便是處死張朔一案。張朔是權宦張讓之弟,貪殘無道,甚至殺害孕婦。听說執法嚴峻的李膺成為自己的上司後,如喪家之犬般逃回了哥哥家。李膺得知後,帶人闖進張讓家抓人,審訊完畢後馬上處死。張讓向桓帝訴冤,桓帝召見李膺,指責他不請示便殺人的過失。李膺沒有認罪,反而說得皇帝啞口無言。自此後,大小權宦都處處小心,連沐浴日都躲在宮內,不敢出來。桓帝見後非常奇怪,問他們為何不敢出門,這些人邊叩頭邊流淚說︰「我們害怕李校尉啊!」?

除了用實際行動打擊濁流派外,清流派還通過輿論手段來影響政治,即在太學進行「清議」,並舉行游行示威。?

「清議」是士大夫們針對朝政的好壞,並對官吏人品的高低及吏治的清濁進行評論,然後廣為傳播,成為鄉謠。清議雖對改善吏治起不到根本作用,卻對宦官、佞臣構成了壓力,迫使他們不敢過分猖狂。?

游行示威是太學生們營救入獄士人的行動,營救朱穆與皇甫規便是其中二例。?

朱穆在擔任冀州刺史時,權宦趙忠喪父,違反朝廷定規,偷偷地制辦了金縷玉衣等陪葬品。朱穆听說後馬上下令查處,掘開墳墓,搜齊證據後,捕其家屬下獄。這下捅了馬蜂窩,桓帝在左右宦官的唆使下,將朱穆撤職。此事在太學生中引起強烈不滿,劉陶聯合幾千人到皇宮門前請願,為朱穆鳴不平,迫使恆帝赦免了朱穆。皇甫規因為拒絕中常侍徐璜等人的索賄,被陷害下獄。太學生張鳳等聯絡三百余人至皇宮門前請願,終使皇甫規出獄。?

利用清議、游行示威等手段,太學生們有力支持了士大夫反權宦的斗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清流勢力。這也讓權宦集團恨之入骨,積蓄實力準備猛烈反撲,最終釀成了著名的「黨錮之禍」。?

三、黨錮之禍?

公元162年,楊秉任太尉,與司空周景聯合上書,要求將宦官的爪牙從各級官位上驅逐下去。得到桓帝支持後,捕殺或免官達50多人,天下人莫不肅然。在地方上,清流與濁流之間同樣展開了爭奪。南陽豪強張汜依附權宦,胡作非為,郡太守成縉查明其罪後,不顧朝廷的赦免之命誅殺了他,令宦官們憤恨不已。不久,山陽太守翟超沒收了中常侍侯覽的財產;東海相黃浮誅殺了權宦徐璜之佷徐宣一門。但翟超、黃浮等人也遭到了報復。?

公元166年,有一名叫張成的方士,以方術曾經結交了不少宦官,連漢桓帝也很相信他的佔卜。一次佔卜之後,張成當眾推斷不久皇上要大赦天下。張成怕人不信,居然叫自己的兒子去殺人,以便日後驗證。張成算得倒挺準,只是沒算準會撞到李膺手中。李膺拘捕了張成的兒子之後,果然有宦官求下了皇帝的大赦令。李膺更加憤怒,按律殺了張成的兒子。誰也沒能料到,就是由于這麼一件事,引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

張成的弟子上書,誣告李膺結交太學生,共成一黨,誹謗朝廷。漢桓帝自從依靠宦官力量剪滅了梁冀之後,日益荒婬,便下令逮捕李膺,然後清剿黨人勢力。李膺、杜密等三百多人被捕。對于逃亡的各地黨人,權宦四處搜捕,懸賞捉拿,朝野上下頓時陰雲密布。?

捉拿黨人的詔書到了各郡,各郡的官員不管真的假的,都上報黨人名單,多的有幾百個。只有青州平原相史弼一個沒報。青州于是派了一個官員到平原去查問,責問史弼為什麼不報黨人的名單。史弼說︰「我們這里沒有黨人,叫我報什麼?」那官員臉一沉,說︰「青州下面有六個郡,五個郡都有黨人,怎麼平原偏偏會沒有?」史弼回答說︰「各地的水土風俗不一樣。別的地方有是別的地方,為什麼平原就一定也有黨人呢?」那官員拿史弼沒有辦法,就胡亂把平原的官員收在監獄里,回報朝廷。?

被捕的黨人在監獄里,宦官對他們進行殘酷的折磨。他們的頭頸、手、腳都被上了刑具,叫做「三木」,然後被蒙住頭一個挨一個地拷打。由于當時被捕的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很多人以不在黨人名單為恥。一些儒生紛紛上書,稱自己也是附黨,應該連坐。這下桓帝感到難辦了,只好置之不理。?

李膺等人入獄,並沒能鉗著朝野之口。因為宦官專權,實在不得人心。城門校尉竇武是竇皇後的父親,與太學生有些交情。太學生賈彪勸說竇武出面營救,竇武也對宦官擅權不滿,便與尚書霍胥聯合上書。漢桓帝釋放了李膺等「黨人」,遣送他們各自回到老家,禁錮終生,不準回到京師,更不準做官。這就是第一次「黨錮之禍」。?

四、二次黨錮?

第一次黨錮之禍使清流派受到沉重打擊,但沒有被徹底擊垮,被禁錮的黨人還得到社會的廣泛同情,聲望空前提高。?

公元167年,漢桓帝駕崩,靈帝即位,外戚竇武輔政。竇武為了打擊權宦,起用了陳蕃為太傅,士人胡廣為司徒。為了壯大勢力,他們重新起用了李膺、杜密、尹勛等人。一時間,士人們對鏟除權宦勢力,無不翹首以待。但宦官勢力盤根錯節,尤其是中常侍曹節、王甫,他們與靈帝的乳母趙嬈勾結,組成了宦官集團的核心。?

靈帝繼位這年的夏天發生了日食,陳蕃、竇武趁機利用這個「災異征兆」上奏太後,控訴宦官越軌不法,培植親信,擾亂朝政,觸犯天顏,應當全部誅殺。但太後卻道︰「宦官自古有之,即使其中一些人有罪,亦不能全部殺掉不過,太後還是任由二人處死了作惡多端的宦官,並允許竇武的一個佷子統率一個常備軍。?

不久,太白金星又越出軌道,熟知星象的天官劉瑜向陳蕃指出,這種現象不利于大臣。陳蕃、竇武為了擴展勢力,任命了一大批士人掌管京師要職,繼而上奏了一批準備捉拿的宦官的名單。?

因為太後還是比較相信宦官的,奏章被擱在一邊沒加理睬。這一來打草驚了蛇。曹節、王甫來了個先下手為強。他們從太後那里搶了玉璽和印綬,把太後和漢靈帝軟禁起來,然後以漢靈帝的名義宣布竇武、陳蕃謀反,把他們殺了。?

宦官再次掌權,李膺、杜密等被撤職回到家鄉。一些名士、太學生們由此更加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們看作死對頭,找機會再次陷害。?

有個名士張儉,曾經告發過宦官侯覽,侯覽一心報復。正好張儉家趕走了一個僕人。侯覽利用那個僕人,誣告張儉跟同鄉24個人結成一黨,誹謗朝廷,企圖造反,要求漢靈帝再一次下令逮捕黨人。漢靈帝才14歲,根本不懂得什麼是黨人,自然照辦。?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騷動起來。有人得到消息,忙去報告李膺。李膺坦然說︰「我一逃,反而害了別人。再說,我已經60歲了,死活由他去,還逃什麼!」就自己進了監獄,不久被拷打而死。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殺了。?

汝南郡的督郵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士人範滂。到了征羌的驛舍里,他關上門,抱著詔書伏在床上痛哭。消息傳到範滂那里,範滂說︰「我知道督郵一定是為了不願意抓我才哭的馬上跑到縣里去投案。縣令郭揖嚇了一大跳,說︰「天下這麼大,哪兒不能去,您到這兒來干什麼?不如我不做官了,跟您一起逃跑?

範滂感激郭揖,說︰「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許能把抓黨人的事停下來。我怎麼能連累您。再說,我母親已經老了,我一逃,不是還連累她嗎?」縣令沒有法子,只好把範滂收在監獄里,並且派人通知範滂的老母親和他的兒子跟範滂來見面。範母來到監獄,對範滂說︰「你能和李膺、杜密兩位一樣留下好名聲,我已經夠滿意了。你也用不著難過範滂跪著听母親說完,回過頭來對自己的兒子說︰「我要叫你做壞事吧,可是壞事畢竟是不該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沒有做壞事,卻落得這步田地旁邊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像李膺、範滂這樣被殺的一共有一百多人,還有六七百個人在全國有聲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點怨仇的,都被宦官誣指為黨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殺,就是充軍,至少也是禁錮終身。經過這兩次「黨錮之禍」,朝廷里的比較耿直的官員都遭到打擊,大小官職差不多都由宦官和他們的門徒包下了。?

追根溯源,「黨錮之禍」起因于官僚士大夫、儒生等清流派與以宦官為首的濁流派的斗爭。一些比較正直的官僚、儒生為了挽救社會危機,緩和階級矛盾,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張,堅決要把宦官趕出政治舞台,選拔清賢奉公之人。在經濟上也提出一些改革主張。盡管收效甚微,但黨人的作為在當時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這場驚心動魄的政壇紛爭雖以黨人的失敗告終,但正直的黨人為挽救社會危機,不畏強暴,冒死直諫,怒斥奸邪,「殺身以求仁」的氣節永遠激勵後人,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最新章節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全文閱讀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