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沒有畢業,我相信你們也有畢業十年、二十年的時候,可能在你們畢業三十年聚會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但是我們經歷了。2002年,我們77、78屆大學同學聚會在一起的時候,有42個同學,我們班有做到市長、證監會主席的人是15、20個人,我當時是老黨員,其中有7、8個人就是我介紹入的黨,還有8、9個在海外留學,他們成功了。還有10幾個人現在是大學著名教授,他們帶著博士生。他們有幾個人做企業?我做了慧聰,我可以說慧聰是中國商情服務信息的老大。現在前五大會計師事務所是新友會計師事務所,他的老大是我的同室的同學張科。他們讓政府官員來講是其他人來講,讓企業家來講,他們想到郭凡生。我們確實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畢業了,但是今天怎樣?今天我們都認為自己成功了。我們很多人成為了高官,我們人民大學77、78高官不勝枚舉,馬凱是我們的同學,很多的官也是我們的同學,我們也出了許多的著名學者和教授,也出了很多像我這樣掙到了不少錢的富商,我問他,當年我們走進800人大教室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是窮人,我們當時的理想就是成為合格的大學生造福社會,但是今天我們再聚在一起,我們還能想到一塊兒嗎?我們做官的,是不是有官氣,做商業的人是上是不是有更多的銅臭味,今天我們的理想在哪兒?我在台上的時候讓我想起,我們一塊兒當兵三年的戰友,我退役的時候,他到工廠當工人。就在前年,他的孩子上大學,因為付不起學費他自殺了。我說既然我們都成功了,他為什麼還要下崗,因此我們永遠不會成功。我們的成功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社會只要有一個下崗工人,我們就不算成功。
我想起了我的女兒,我女兒最大的奢侈就是送她到美國上學,幾乎花掉了我所有的年薪,她在波士頓一所很著名的高中學習,當畢業的時候,她是第一名,數學第一、物理第一、化學第一,學校要收她,因為她在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已經學完美國大學二年級的課程。滿分四分,她也是四分。他們說當她還在高中的時候已經走進大學,看著我姑娘的照片,一個小姑娘變成一個成熟的少女,我想的是什麼呢?我跟我當時的同學說,她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們過去的倩影,在他們身上看到我們20多年未曾實現的理想,今天回過頭來想,我們20多個同窗好友再次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夢想是什麼呢?當時我們可以齊整的回答我們要成為合格的大學生,以前我們是唱著80年代的後一輩長大的,現在我們用什麼共同的語言再來這1000多個當年志同道合的同學呢?很難了,但是越難越有意義。最後我跟他們說,請大家記住,記住我那個當兵退役的工人,之後下崗的同學,還有在聖誕節前一天,因為供不起孩子上大學,服毒自殺的人。
今天所有大學生,在你們高中畢業的時候你們的理想是什麼?你們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考進去。我當年和你們一樣,是新長征突擊手,我今天問你,你們的共同理想是什麼?我想我同100個人講,可能有101種想法,這是我們在商業社會中最大的問題,我們失去方向,如果我們13億人口沒有共同的理念和信念,我們永遠不會成功。
前幾天我看到幾個家電的老板,他們在接受培訓,我說你們成功了嗎?他們說我們成功了。我說為什麼一台dvd有99個利潤,為什麼你只能拿一塊錢,而99%的錢給了貼牌公司。你的成功是靠高消耗、高污染獲得的成功。我的女兒昨天上飛機、回美國,我跟她說,我們這一代人上山下鄉,我們把一個貧窮的中國變成一個小康的中國,但是將來會是怎樣?我們很難說,將來應該在你們手里把小康的中國變成強大、現代化的中國。可能你們沒有這樣的感覺。
我記得80年代去美國使館辦簽證,一個母親,領著一個小姑娘也去辦簽證,她是中國最好大學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她的丈夫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做教授,原因就是說她有移民傾向。她把材料遞進去幾分鐘,材料出來了,告訴她,對不起不能給你辦,你有移民傾向。這個老師抱著她的小姑娘當場就哭了,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我當時上去說,當辦到我們簽證的時候,你一定要對我們客氣一些,要做到好話好說。我這麼多年經常想到這個場景。所幸我的女兒沒有被拒簽,而且現在的年輕人辦得越來越容易,但是我希望永遠記住這一天,當你的孩子去美國上學的時候,再也不用去使館辦屈辱地簽證。因為你們不管掙多少錢都沒有成功,而這個成功在召喚著我們。這個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承包制、股份制一步一步而來的,我特別相信,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會走到這一天,可能走到這一天的時候已經沒有我了,或者我已經成為一個退休老人了,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在天上還是在地下,我都祝福你們這些年輕人,你們是我們的希望。謝謝!
▲劉永行︰我們的創業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
劉永行︰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1948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新津縣,1982年,與其另三個兄弟各自辭去公職共同創業;
1986年,劉氏兄弟創辦專門研究飼料的希望科學研究所。兩年後,劉氏「希望」飼料試驗成功;
1991年,劉氏兄弟在成都組建希望集團,劉永行任董事長;
1995年,劉氏兄弟明晰產權,劉永行利用分得的十多家公司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任董事長;
2001年,劉永行及其兄弟被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成功商人排行榜第一名;
2002年,劉永行被評為「2001cctv中國經濟十大年度人物」;
2002~2003年,劉永行正式進入第二主業——鋁電復合體產業,分別在包頭、山東、河南等地建設年產規模百萬噸的電鋁項目和氧化鋁項目;
2003年9月,劉永行因長期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獲得「中國光彩事業獎章」。
演講背景由當代經理人雜志社與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等主辦的2006創業中國高峰論壇于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創新成長,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國企業和領袖精神。
我們生活在急劇變化的大時代,我們中國在二三十年代的變化,超過了過去幾千年變化的總和,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因為創新。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創新的,凡是做自己不會做的事就是創新,這個定義我認為是比較寬的。
因為是做自己不會做的事,你不會做你就要學習,學習本身就是創新,就要動用我們全部的能力和智慧,全部精力集中起來思索怎樣可以把事情做成功。在做不會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是學習的狀態,就是用意識來工作。比如說騎自行車,我們不會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是非常緊張的,手和腳都要配合,有點力不從心,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可以學會。但是這個時候是能力成長最快的時候,但是學會的話,就會很輕松的,學的時候是用意識來工作,學會了之後是條件反射,是潛意識在工作。當人的成長,社會的成長,企業的成長都是這樣的。
這個階段有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但是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成長最快的時候,能力成長最快的時候。而我們學會了新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做起來就很輕松了,就是一種條件反射了,這個時候的效率是非常高的。看見一個事情馬上就可以拿出來用,不需要動腦筋,效率是非常高的,我們做事情就很輕松的,做事情輕松的時候我們覺得非常好,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成長就是很慢的。所以說一個國家、一個企業要成長,要不斷的循環,挑戰新的制高點,不斷的挑戰新的高度。
而我們學會了之後,我們要盡快的學會,盡快的練習來學會,放在潛意識里面,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拿出來用,這樣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我們滿足這一點的話,我們的發展就會停滯。所以我們就要進入第二個循環,就是如果我們學習一件事情學會了,做好了,做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我們保持這個優勢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學習新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我們在戰勝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的能力就會增長。我們又進入了一次新的快速成長的階段,但是我們要盡可能的縮短這樣的學習的時間,就要高強度的鍛煉和訓練,來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又放進潛意識里,就這樣不斷的循環。我認為創新就是這樣的過程。
作為我們集團來說,我們的創業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我們第一次創新是想做電子,那是1980年,我們還在上學,我們利用一個假期,生產了一個音箱,我們準備投向市場。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錢,就到我母親教書的學校附近去和當地的農民協商,發動農民集資,集資了三千塊錢,作為我們第一筆資金,然後我們去注冊,結果沒有批準。我們第一次失敗了,但是我們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所以沒有太大的損失。雖然我們失敗了,但是我們創業的沖動一直在心里,1982年的時候,國家的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了,國家鼓勵農民發展專業戶,發展肉禽蛋產業,鼓勵城市人到農村去創業。
這個時候我們想第一次創業,我們在城市里做電子工業是有困難,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到農村去創業了,這個時候是國家鼓勵的,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所以我們就向我們所在的縣委縣政府辭職,到農村去創業,後來縣委縣政府批準了我們。我們又遇到一個做什麼的問題,第二個是資金從哪里來,技術從哪里來的問題。
如果我們要等,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我們可能會失去機會,我們就邊做邊學,我們四兄弟就把自己的財物賣掉,又向朋友借,那個時候到農村只能做養殖業,我們從養鵪鶉開始。我們向銀行申請一千元的貸款,跑了幾個月都沒有被批準,因為沒有這樣的規定。後來我們想人家憑什麼貸款一千元給你,沒有政策的規定,人家也不相信我們會還得起,人家不貸款給我們是對的。
如果我們認為沒有貸款我們就不創業了,也不會有今天,我們就把這一千元節省著用,用廢舊的物品來做生產工具,我們利用節假日自己來加工。我們向農民服務,一方面研究鵪鶉的養殖技術,另一方面我們就幫助農民孵雞,直到2002年我們進入了重工業。凡是做我們不會做的事,任何變革都是創新,如果沒有這樣的創新我們就會失去機會,1994年我分析了中國飼料市場的發展,當時我們建了26個工廠,我們計劃在中國可以建100個工廠。當時我們分析在中國建100個工廠的話,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我們如果不在五年時間把工廠全部建完的話,我們成活率就會很低,我們在飼料界取得了成就,飼料界就紛紛興起,很多人從我們這里學了技術,掌握了技術和方法,拿走了員工要和我們進行競爭,我認為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情,將來這個產業里面都是民營企業的競爭。而民營企業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的,跟外資企業競爭我們一點都不怕,我們比較在意和民營企業競爭,哪怕是實力小的民營企業,因為他們的成本非常低,我們有什麼好的做法他們馬上就可以學會,而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不會很快學會的。
在我們周圍建了很多的民營企業和我們競爭,我認為在飼料行業里面讓我們比較容易成功的時間不是很多,我認為是不超過五年,所以我認為一定要在五年時間之內,把我們的一百個工廠建完。所以我提出了分家,這樣我們的發展時間就會縮短,爭取在1998年以前把所有的工廠建完。這個事情做起來是很困難的,爭議也是很大的,但是我說服了董事會。
我們從1995年到2005年,我們劃江而定,東北是東方集團經營,華南和華西由「希望」來經營。這樣一劃定之後,我們在1998年就把我所在的片區的工廠來經營。這樣我們就面臨很大的問題,我們協議里面劃定十年不能越界經營,這幾年我們做什麼。我們雖然可以做一些臨時性的財務投資,我覺得我還是適合做產業的,工業產業的,特別是大型的,比較不需要做市場的重型工業的產業。但是做這樣的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怎樣來做成功,從1995年就困擾著我,不知道怎麼開始,我覺得我可能做不到,但是我還堅持做,所以從1995年開始我就做準備,積累資金,培養觀念,進行考察,最終我們走出來了,而且取得了成功。
我想我們創新的話,就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說我們不搞創新的話,企業發展往往到一定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因為按照你的習慣去做的話,很輕松的,但是可能就沒有新的能力。所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認為我們要不斷的創新,包括結構的創新,進入新的領域資金的籌集,發展的思路,都需要我們面臨很多的課題,這些困難都需要我們來克服,我們面對這樣的問題,敢于面對,努力去做,來探索解決他的道路,我們就有可能成功。
這樣的失敗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後來通過20多年的發展,我認為規避創新風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做好準備。
我做好充分的準備,要進入一個行業的話,可能你得做三年、五年、七年、八年的時間,你要懂得做了之後,積累了資金之後去做才可能成功。如果我們資金不夠,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比如說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我認為我們還是能夠創新,這就是我們的探索之路。規避創新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就是探索、試點,就是做小規模的實驗。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做的話,我們可能就比較容易幫助我們走上我們新的道路。
比如說我們進入重工業領域的時候,從1995年到2002年開始做,這個是我思索了六年時間,積累了六年的資金,做對第一個產業的時候,我們是和山東一家國營企業進行小的投資,幫助我們了解這個行業的情況和風險。我們和山東的這家企業合資,剛好進入建設階段,剛好招標完,我們認為我們基本懂了,就到河南進行更大的產業投資。通過這樣探索的路程,通過做試點,我們規避了風險。在新的產業里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所以我認為企業發展的過程就是一部創業的過程,任何好的企業不斷的發展就是創新,因為他需要面臨很多不確定的事情,我們不熟悉的事情。我們在做這個不熟悉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整個頭腦和精力都要進入這個學習的狀態,我們學會了,我們就成功了。我們就進入這個行業里面,如何研究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這是我對企業創新的一點看法,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