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與榮 第七十八回開工典禮葉杏林慷慨陳詞

作者 ︰ 剪燈夜話

陽歷新年的早上,親戚們熱熱鬧鬧地聚集在張家大院,又分別坐了轎車,朝著開工典禮現場駛去。

事先得到消息,早已聚集在了現場的來自遠遠近近、四鄰八鄉的鄉親們,看見老太太的轎車帶著頭過來了,大家都一邊朝著老太太和轎車車隊拍手致意,一邊又自覺地讓開一條路,讓車隊過去。

老太太在玉兒和瑜兒的攙扶下下了車,走到馬路中央,站住了,不斷地朝涌上前來的鄉親們親切熱情的握著手,打著招呼,或者簡單地說幾句話,然後就朝著兩邊已經平整好了的土地看了一會兒,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跟在自己身邊的葉杏林說道︰「杏林,這麼一些土地夠了嗎?依照鄉親們今天這熱情,到時候來學校讀書和來醫院看病的人一定是不會少哇。」

這一段日子,經過徐蕙蘭的精心侍候和葉杏園問診把脈吃藥調理,葉杏林的身體已經好些了,雖說時不時地還有些咳嗽,可是精神氣兒卻是比剛回來時好多了,臉色也開始紅潤了起來。听到老太太這麼說了,他要張瑞誠和張瑞信兄弟倆面對著老太太展開了惠民醫院的平面圖,對老太太說道︰「老太太,土地保證夠了。您知道我當初為什麼要姑父總共買了二十畝地來建造這一所醫院嗎?因為那時候我就已經在心里計劃好了,我是想把街面的地用來建造一幢三層樓高、式樣是中西結合的醫院。門診、急診、病房都在里面了。另外還在主樓的兩邊規劃了裙樓,可以用來做掛號間、藥房間、候診室什麼的。其余的地用來建花園,還要利用里面的一條小河,曲徑通幽的,建造幾座亭子水榭,再種上些花草樹木,讓住院治療的病人每天早上可以進去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這樣也有利于治病。老太太,您說我這個設想好不好哇?」

站在一邊的葉杏園听後,笑嘻嘻接話說道︰「老太太,這醫院里面建花園,給病人鍛煉身體,是很少有的。我起初也覺得蠻新鮮的,不過後來仔細想了想也覺得蠻有道理的。這空氣新鮮畢竟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或許毛病也會好得快一點的。」

老太太笑嘻嘻地分別看了看他們兄弟倆,估計他們倆的關系已經有了好轉,就看著徐蕙蘭說道︰「蕙蘭,醫院里面建花園這個點子,你大概也是有份的吧。要不然的話,你怎麼沒有反對呢?」

徐蕙蘭笑了笑說道︰「老太太,在醫院的周邊種上一些花草樹木確實是對病人治病有好處的。這樣一來,醫院四周的氧氣就充足了,空氣也干淨了。杏林說了,他們西方國家的醫院里一般都是有花園的,最起碼也是在醫院的四周種了很多花草樹木的。我們將來的醫院三邊都是花園。」

老太太笑著說道︰「對于這些道理其實我是不懂的,只要你們幾個想法相同也就好了。不過我在想要是到時候醫院和花園都建造好了,那還不成了一個花園醫院啊!這恐怕是會引起轟動的呀!」

張肇基听了,笑嘻嘻說道︰「娘,轟動起來有什麼不好呢?我要的就是這轟動。只有轟動了,來看病的人才會多,咱們醫院才會出名。醫院賺錢多了,我們能夠幫助的窮人才會多。」

巫碧卿接話說道︰「老太太,親家老爺說的對。只要我們把握好了窮人看病不收錢、富人看病照收錢的原則,來看病的人多不是壞事情,還是好事情。來看病的人多了,其中富人來看病也就必然多了。富人看病的人多了,我們辦醫院的錢也就多了。辦醫院的錢多了,我們為窮人做好事的機會也就多了。這難道還不是好事情嗎?老太太,不用怕轟動,越轟動越好。」

听了巫碧卿的話,老太太點了點頭,說道︰「照這麼說來轟動倒是一件好事情嘍?只要這為民造福的錢越來越多,我們自己又不從中取利,那就讓它轟動吧。有把握把那些有錢人吸引過來看病嗎?」

葉杏林說道︰「老太太,您盡管放心好了,我已經跟嫂子和大哥商量好了。我們還要引進人。我跟嫂子兩個人到時候坐堂看西醫,大哥和全跟叔叔兩個人坐堂看中醫。西醫里面我們還分了內科和外科,嫂子負責內科,我負責外科,一般的外科手術我都是可以做的,沒問題的。中醫里面大哥負責診病看病,全跟叔叔負責傷科推舀按摩。應該說作為一個新辦的醫院來講,我們這個醫院的科室門類還是不少的。經營了幾年,積累了經驗,我們再細分擴大科室門類,比如產科、婦科、小兒科等。醫生也會增加的。」

老太太听了葉杏林的介紹,笑嘻嘻說道︰「這樣最好。不過我們可千萬不能忘了惠民這兩個字。那麼建造學校的土地夠了嗎?我們這里可是窮人家多,窮孩子也多,可別到時候因為我們準備不充分而把人家的孩子攔在學校外面,不能讀書。這樣可就不好了。」

葉杏林看見老太太問到了學校的事情,就說道︰「老太太,學校的事情具體是由三叔和魏家大哥、楊家大哥操辦的,就有他們三個人來跟你說吧。」這麼說著,就讓張肇郛、魏錦文和楊翰祥走上來,圍到了老太太的身邊。

老太太看見他們三個走上來了,就指著張肇郛手里舀著的圖紙,說道︰「這學校的房子到底夠不夠?你們幾個可都是仔細核對過的?看今天這四鄰八鄉的鄉親們趕來捧場的可是不少啊!到時候人家把孩子送來讀書了,咱們可得讓人家的孩子都能夠坐進教室里讀書啊!」

張肇郛覺得老太太還是有些擔心,就說道︰「娘,你就放心吧!別說是辦小學,就是連同辦中學,我看教室也夠了。我們幾個都已經規劃好了,二十畝土地建造二十間教室和五間教師辦公室,外加一個球場,完全沒有問題的。算足每個年級兩只班級,六個年級也就是十二只教室。我們還規劃了要建專門的圖書館、閱覽室、音樂室和體育室等等。算足了這方圓二十里地以內也沒有這麼多孩子的。教室是綽綽有余的了。要是發展情形好的話,將來發展成為小學和中學的聯校也是有可能的。」

楊翰祥接話說道︰「老太太,您盡管放心,這四鄰八鄉究竟有多少適齡讀書的孩子,我跟大哥和三叔是做了充分的調查統計的,總共大概是在三百個孩子左右,至多是辦八到九只班級。教室是完全足夠的了。我們現在擔心的是到時候家長們不讓孩子們來讀書,那事情就麻煩了。」

听了楊翰祥的話,老太太說道︰「翰祥,這種情況我也曾經想到過。這四鄰八鄉的鄉親們究竟是種地的人家多,做工的人家少。種地的人家一般是不重視孩子們讀書接受教育的。不過這不要緊,我已經想好了,到時候我們把招生年齡往上放寬,現在我們預想是招收七歲到十四、五歲的孩子,通過入學考試,按照他們的成績給他們編班編年級,到時候我們把上限年齡適當放寬一兩歲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看見老太太考慮得這麼周全,魏錦文說道︰「到底還是老太太思慮周密。我看這樣可以。」

巫碧卿插話說道︰「教室肯定是夠的。我想我們不妨還可以考慮辦一些實務性的教學課目,比如醫院里需要護士,我們可以辦護士培訓班。教師就請醫院里的醫生護士上課就可以了,無非就是給他們一些上課的費用。另外,我們還可以辦一些書法、繪畫等藝術類的興趣愛好班,讓孩子們燻陶燻陶文化藝術。還有,我們還可以辦一些農藝和園藝之類的班級,也算是讓孩子們可以掌握一門技術了。」

听了巫碧卿的這個想法,徐蕙蘭接話說道︰「老太太,碧卿哥這個點子實在是出得很好的。這幾天我還在犯愁想什麼辦法去找護士呢!這一下我就有了辦法了,就在我們這幾家人家的女孩子和四鄰八鄉的女孩子中物色一些來培養。凡是文化水平達到或者接近小學文化的女孩子,我們就把他們招進來培養,一邊進行初中文化教育,一邊進行護理專業知識培訓,再把他們送到大醫院去跟著人家有經驗的專業護士實習鍛煉,考試合格的就留下使用。特別優秀的還可以保送培養,成為醫院里的骨干。」

老太太听了,點了點頭,用手指著玉兒、瑜兒和玨兒等幾個跟在自己身邊的侍女們說道︰「不錯。蕙蘭的這個想法不錯。這麼一來,我們的這些姑娘們將來就有了一門專門的手藝了,也一輩子不用犯愁尋飯吃了。要不然的話,只不過就是嫁一個男人,只能靠男人吃飯。」

听了老太太的這麼一番話,侍女們都靦腆地笑了起來。

張肇基笑嘻嘻看著徐蕙蘭和巫碧卿兩個人,說道︰「你們倆怎麼一下子就研究出了這麼一些點子了呢?什麼護士培訓班,園藝短訓班,書畫興趣班,都被你們想著了。怎麼一下子就入門了呢?」

老太太看了看兒子,開著玩笑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吧!這叫住實踐出真知。入門既不難,深造也是可以辦到的。我想經過這一次籌辦惠民學校和惠民醫院的事情,將來杏林、蕙蘭、碧卿、錦文、翰祥、玉明、肇郛等這一批年輕人,說不定那一天會超過你我的呢!你應該有一點危機感了吧。」

大家看見老太太這麼調侃張肇基,就笑了起來,就連圍觀著的鄉親們也都是跟著高興地笑了起來。

負責安排開工典禮具體事情的張肇郛走過來提醒老太太,說道︰「娘,時間差不多了。我看四鄰八鄉該來的鄉親們也都已經來了,人已經到得差不多了,不用再等了。咱們還是開始吧。」

听了張肇泰的招呼,大家就都簇擁著老太太,朝著臨時搭起的主席台走了過去。走到主席台上,大家都在主席台的中央面朝南站成了一排。張肇基則是獨自走到前面,主持開工典禮儀式。

站在前面,張肇基回頭朝著後面站著的人看了一眼,輕聲對葉杏林說道︰「杏林,那我們現在就開始了好嗎?不過你可得要想清楚了,我這嘴一張就開弓沒有回頭箭了。你從今往後就要開始在大伙兒面前拋頭露面做事情了,而且是要一輩子做下去的。你要是沒有這個思想準備的話,趁早打退堂鼓。」

大家看見張肇基又說笑話了,就高興得嘻嘻哈哈笑了一會兒。葉杏林也是開著玩笑說道︰「姑夫,那你就趕快張嘴說話呀!現在要是錯過了這麼好的一個表演的機會,那你就只能等到開業典禮了。」

張肇基笑嘻嘻地朝葉杏林點了點頭,就回轉身去,很有紳士風度地站直了身體,先是朝著正前方彎身九十度鞠了一躬,然後又朝著偏左方彎身九十度鞠了一躬,最後朝著偏右方彎身九十度鞠了一躬,而後抬起雙手稍微往下壓了一壓,做了個要求鄉親們不要說話的手勢,笑嘻嘻說道︰「鄉親們,街坊鄰居們,朋友們,大家好!我首先代表站在我身後的我的這些志同道合、休戚與共的親戚朋友,向今天百忙之中趕來參加我們惠民學校和惠民醫院開工典禮的四鄰八鄉、遠遠近近、方方面面的鄉親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說到這里,他就自己帶頭鼓起了掌。

站在台下的鄉親們也都「 里啪啦」地鼓起了掌來。場面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掌聲停息下來,張肇基又說道︰「鄉親們,街坊鄰居們,這幾年來,我的這些志同道合的親戚朋友們總是在想著要為地方上的鄉親鄰居們做一件好事情。今天我們這個夢寐以求的願望就要實現了,那就是我們幾家共同集資,準備建造一所惠民學校和一所惠民醫院,惠濟鄉里,惠澤民生。為什麼要叫惠民學校和惠民醫院呢?意思就是說,一旦學校和醫院造好了以後,凡是四鄰八鄉到這所醫院里來看病的窮苦百姓,我們一律不收錢,凡是四鄰八鄉到這所學校里來讀書的窮苦人家的孩子,我們也是一律不收錢。窮人來看病和讀書,我們分文不取,義務看病、無償送藥、提供書本、免費讀書。總而言之是為窮人服務,為窮人辦事。你們大家歡迎不歡迎啊?」

張肇基在當地遠近聞名,聲望很高,主席台下立刻就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待得鄉親們安靜下去,張肇基就走到了葉杏林的身邊,把他請到了主席台的前面,大聲說道︰「鄉親們,你們大家都認識他嗎?他就是我們這一次建造惠民學校和惠民醫院的發起人,是剛從西洋留學回來的醫學博士,我的佷子,葉家的二公子葉杏林先生。」

台下又是響起了一片歡呼聲,對葉杏林表示歡迎。

張肇基接著又把徐蕙蘭和葉杏園請到主席台前面,跟葉杏林站在一起,對大家介紹說道︰「這一位是大家已經很熟悉的葉家大公子、我的大佷子,名叫葉杏園,醫術得之家里世代祖傳中醫。這一位是葉家的大少女乃女乃、我的大佷媳婦,名叫徐蕙蘭,是我們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外國人辦的現代化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學的高材生。今後惠民醫院就有他們三個人共同負責。請大家鼓掌歡迎!」

台下立刻就響起了一片鼓掌聲和歡呼聲。

介紹完了葉杏林、葉杏園和徐蕙蘭,張肇基又把巫碧卿、魏錦文、楊翰祥和張肇郛請到主席台前面,又對大家逐一介紹說道︰「這三位是今後惠民學校的負責人。這第一位是巫家的公子名叫巫碧卿,西洋留學回來的大律師。這第二位是魏家的大公子,名叫魏錦文,是聖約翰大學的教授。這第三位是楊家的小公子,名叫楊翰祥,也是聖約翰大學的教授。這一位是我的三弟,名叫張肇郛。往後關于孩子讀書的事情,你們就找他們幾個好了。」

主席台下又是響起了一片掌聲和歡呼聲。

等到鄉親們的掌聲和歡呼聲停歇下來,張肇基才說道︰「鄉親們,街坊鄰居們,下面請我們這一次為民造福事業的發起人葉杏林先生給大家講話。」

台下又是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葉杏林也是學著張肇基的樣子,很有紳士風度地站直身體,朝著正前方、偏左方和偏右方分別彎腰九十度鞠了躬,也是抬起雙手稍微往下壓了一壓,做了個要鄉親們安靜下來的手勢。

等到掌聲停歇下來,葉杏林才笑嘻嘻說道︰「鄉親們,鄰居們,大家好!在你們面前,我是屬于小字輩,按理講是沒有什麼資格站在這里說話的。不過站在我身後的各位長輩、大哥大姐和嫂子兄弟們把我公推出來,要我擔任這一次為民造福事業的發起人,我就只得站在這兒,跟大家簡單地說幾句。我想要對大家說的是,我們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去辦商店,辦工廠,或者辦其他什麼能夠賺錢的事業呢?這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方圓幾十里範圍內的鄉親鄰居們生活得太艱辛了。你們很不容易。而作為我們老百姓來說,最為關心的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什麼呢?就是老百姓的衣食起居,醫療衛生,讀書上學等等。這麼多年來,我們總是看見鄉親鄰居們為了不能給自己生病的孩子進醫院看病而痛苦,為了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進學校讀書而犯愁。貧窮不僅使得你們的孩子生了病看不起醫生,也使得他們無法走進學校接受教育,只能祖祖輩輩背朝青天面對黃土地在地里種地。當然,當農民也沒有什麼不好,同樣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但是有文化的農民和沒有文化的農民,哪一個好呢?那當然是有文化的好。文化是辦一切事業的基礎。鄉親們,假如你們的孩子在我們的學校里讀了書,有了文化,他們可以看書、看報、寫信、記賬。假如他們再要進步的話,小學畢業以後能夠繼續讀中學、讀專科、讀大學,將來做一個護士,做一個醫生,做一個教師,或者是做會計。那有什麼不好呢?農業可以使我們吃飽肚子。文化可以使我們月兌離貧困。我們這幾家親戚集資辦這麼一所學校和這麼一所醫院,目的就是要讓窮人有病可以到我們醫院來免費看病,讓窮人家的孩子能夠免費進我們的學校念書,將來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總而言之,我們是想要讓鄉親們的身體健康起來,讓你們的孩子做一個文化人。鄉親鄰居們,你們說這樣好嗎?」

站在下面的鄉親鄰居們立刻就喊道︰「好!好!太好了!太好了!」

看著葉杏林講得這麼頭頭是道,老太太說道︰「杏林這孩子到底是在西洋見過大世面的,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連我都听了覺得貼心。看來還真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啊!咱們這一番事業可是後繼有人了。」

徐蕙蘭輕聲說道︰「老太太,杏林說他在國外的時候,人家學校經常請他去講課的。」

葉杏林講完話,退了下來。張肇基走過來,牽住了老太太的手,說道︰「娘,該輪到你講話了。」

老太太捏住了兒子的手,上前幾步,大聲說道︰「鄉親們,街坊鄰居們,今天的開工典禮有一件大事情需要你們大家幫忙一起做。那就是我們要在醫院的四只角上分別種上四棵玉蘭樹,在學校的四只角上也要分別種上四棵玉蘭樹。你們大家都知道,這玉蘭樹生命力特別強,是能夠長成很高很高的參天大樹,就像一頂大雨傘、一個大大的華蓋一樣的,可以庇蔭很多很多的人。它一旦開花了,可以香飄千里的。鄉親們,鄰居們,我們選擇玉蘭樹作為我們惠民學校和惠民醫院的標志的目的,就是想讓這為民造福的事業蒸蒸日上、興旺發達、香飄千里、庇蔭民眾。鄉親們,你們說好不好哇?」

台下的人們立刻喊道︰「好……!好……!好……!」

老太太一揮手,說道︰「鄉親們,我們現在一起去種為民造福的樹。」說完,就朝主席台下走去。

隨著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的人群,不一會兒工夫,一棵棵玉蘭樹就樹立了起來。熙熙攘攘、熱熱鬧鬧中,惠民學校和惠民醫院的開工典禮就在這不分貧富、不分貴賤地共同栽種玉蘭樹的儀式中開始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與榮最新章節 |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與榮全文閱讀 |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與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