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志1︰雙龍記 第27章 陰陽五行論(2)

作者 ︰ 青斗

楊開每讀此語,尤自有所感悟。偶又復讀《黃帝內經》中"人身自有大藥"一句時,恍悟道︰"是了。我楊家世傳的續命丹,是以野生山參為主藥,參性大補元氣。這續命丹大補元氣的同時,更是能搜盡和激發出重危病人的殘存精氣,支撐性命于一時。《內經》所謂,人身自有大藥,當是人體中潛藏的精氣神了,也是真氣、元氣。部分草木之性,便是能激發出這種潛伏的人身元氣、真氣,以驅逐病氣,這就是一部分中藥能治病的真正意義所在。"

"有病不治,常得中醫!人身有小病不治,令其自愈,往往相當于請到了一個中等水平醫生的治療,比那般庸醫胡亂下藥要好許多。人體本身便有抗病的能力,這就是人身的大藥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元氣充足,人便不易得病。"

楊開又攤開那半部《大醫要術》讀道︰"世無靈丹妙藥,但以萬物為藥,運用得當,適癥應時,皆可為靈藥。中病之藥,便是妙藥、奇藥,參與草芥同價也!"

"此語甚妙!"楊開興奮地擊掌道。

《大醫要術》詳盡天人之理,盡闡陰陽五行之論,全釋醫道本義。是為醫者,不僅是識藥辯脈知方就能療疾的,那是下工。上工者,必知陰陽之達變,識五行之妙用,方為全能之大醫。略知疾病前因後果的中工已是難至,古今上工者又有幾人呢!醫道難為,便是如此了。故孫真人遺下這部《大醫要術》,是為後世醫者明醫之明燈。然,經渡有緣人,也不是誰人得之就能修悟得了的。

半部《大醫要術》楊開已是背誦下來,其奧理深義楊開還未能甚解,但是隱感這半部書中所承載的似乎就是自己日後甚至于是一生所要追求個明白的東西。可惜只有半部《大醫要術》,另半部記得昔日贈送此書的那道士玄真子說過,送給祁門的汪機汪省之了,那人想必也是一位不同一般的醫家了,否則那玄真子不全將另半部《大醫要術》送于他的。若得下半部,當是要以這上半部去換過來才行。未能得閱的另半部《大醫要術》從此在楊開心中留下了念頭,想著日後必要尋著那汪機易過後半部來。

諸般醫書中,楊開先是廣泛地涉獵,然後再重點去讀去感悟母親為自己精心挑選出的部分,有的經文雖是不能讀得懂些,也自不求甚解,但在此先有個印象。而後在讀其它的經文時,偶然間觸類旁通,也自欣慰。讀得倦時,將書卷一丟,跑去外面玩耍。林芳倒也不刻意的去管教,任其自去。

這楊開在娘胎中便感受母教,天生聰穎,幼讀諸般醫書,待讀得多些,自家便免不得生出些許的疑問來。闢如那五髒六腑,五髒為心、肝、脾、肺、腎;六腑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還有那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些都是人體中有名有實之物。唯那六腑中的三焦則"有名而無實",凡指膈上為上焦,膈下至臍為中焦,臍下為下焦。楊開不明古人何以知三焦之所在,且列入六腑之中。

楊文又對楊開母子說過,昔日曾隨父楊簡借太醫之便去刑場驗因犯重罪斬首的尸體,也不曾尋得個三焦所在,便是那滿醫書中羅列的十二經脈和那奇經八脈,也未曾辨得出一條來。皆似虛存人體之內,但顯象于外。《素問六節藏象論》便是指此。

楊開心中充滿了各種疑惑︰"不曾眼見的三焦經脈,古人是怎麼發現的?或者說有是穴便有是經脈嗎?還有那重要的魂魄、神氣、真氣、元氣,以及各種髒腑之氣,都是不可見的,卻又是真正存在著的。難道說是人身中還另有一個有別于血肉之軀的系統存在嗎?"

這些疑問,的確令還尚在年幼的楊開迷惑不已。

在楊開十二歲上的時候,由林東出面,請了個中人為介紹,備下重禮引楊開拜城里安順堂的坐堂醫生王成順為師。楊開開始了真正的接觸病人。林芳如此安排,就是給楊開一個實際臨診的機會。莒縣一地,雖是有幾家藥鋪和幾位坐堂醫家,但皆為平庸之輩。安順堂的王安順在這些人里頭算是個好手了。周圍十里八鄉的病家,家貧又走不得遠道的,病之輕重,是死是活的多來交付給了王成順的安順堂。所以安順堂的生意雖是稱不上多好,卻也是閑不下來的。有此依仗,王成順也自收了些名利。否則林芳也不會將楊開送來拜師學藝的。

那安順堂在城東,臨街的兩間鋪面,一間是診室,放著著一張木桌子,上擺有診脈的小枕,和寫處方的筆墨紙硯,甚是簡單。旁邊置有幾條長凳,供待診病家候診之用。在正面牆壁上,供奉有藥王孫思邈的畫像。隔壁的房間是藥房,擺有兩架藥櫥,幾百種常用的中藥裝在里面。後面是一處院落,居家住所。

這藥鋪、醫館內供奉藥王,多以藥王孫思邈為先。也有供奉韋慈藏、葛洪、邳彤的。不一而論。

卻說那王成順的安順堂除了他叔佷二人已是有了個學徒叫做李千的,來了有三年了。李千長楊開兩歲,也是個本份人家的孩子。只是家境貧寒,父親李生與人做雜工度日。或是那平民百姓做慣了,在李家幾百年的族譜里竟然沒有一個有大出息的。到了李千這一代,仍舊延續著艱苦奮斗的作風。還好李千有個叔叔叫李同的,是個爭不得功名又不願舍下清高的落迫秀才,閑里教李千識了些字,不曾落得個文盲去。

那秀才李同倒是有些見識,曾對其兄李生道︰"李千這孩子逐漸長大了,你我這輩子功名無成,不能再叫李千將來混至我們這般模樣,人前說話先自短了氣去。欲叫他去謀個營生,卻又出不起這個本錢。不若令他學成個將來糊口的手藝罷了。城里安順堂的王成順與我是舊識,我抹下臉皮討個人情,叫李千去那里做個學徒罷。那王成順雖是算不得個名醫,卻也能混出溫飽來。李千日後能以此討口飯吃餓不死他也就罷了。"

李生隨後備了份禮物,由李同拎了帶著李千來到了安順堂見了王成順。說明來意後,即叫李千叩頭拜師,也不管那王成順願意不。而後李秀才哈哈一笑,袖子一揮,竟自去了。那王成順強卻不得,只好不甚情願地將李千收下了,也是想令李千做些雜活,日後知難而退。楊開與李千不同,是請了人做中備了厚禮來的。是個真正的來學習醫術的徒弟。李千則是個徒工罷了。

李千自是不得王成順、王民叔佷的待見,說是來做學徒,實際上是個雜工罷了。也是舊時風俗,有手藝的師傅們,收下個徒弟先要考考他的意志,做幾年苦工再說,自家的本事是不能輕易的傳授給人的,免得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同時也是在磨練徒弟的性子,能不能忍的,否則也不能靜下心來學成真本事去。此法雖是能最後挑選出好徒弟來,有時卻也能誤了人的。

也是那李千是一個強拜師的徒弟,王成順不是要真心要收下他的,礙于那李同的面子罷了。收留了一個不付工錢的工人而已。如此一來,本是內向的李千,愈是沉默寡言起來。每日里本是王民的雜活都由他一人做了去,也是認為學徒如此,不曾有得半點怨言。便是有病家來求診,那王成順查色按脈,處方遣藥,李千得了機會站在旁邊來看,也自看不出所以然來。空費了些歲月去。

只是做活的過程中,闢如曬藥、碾藥等接觸藥物的工作中,令李千認識了安順堂的大部分藥物。閑里又去藥櫥旁按名識藥,心中記下,好歹學了些東西來。

不過最能觸動李千並且令他感到震驚和改變他人生的的一件事,就是第一次見到王成順施了一回針術。

一日,有病家捂著腮痛苦地來到安順堂,說是牙疼。王成順診過之後,持了一針,竟自在病人耳前側刺了一針,留針稍許,竟令其痛全消。這著實令李千驚訝不已。小小的一根細針,卻有如此奇異的神效。于是專心留意起王成順叔佷在針灸上的治療來。雖無人來特意地教他,他便自在旁邊留心地看著。時候久了,便從王成順、王民叔佷的話語中知道了人身是有一種叫做經絡的東西,而經絡上又布列著一些穴位。針是要刺在那些穴位上的,可治療相應的疾病。李千于是興趣大增。

對學習針術的渴望,李千一日壯著膽子向王成順討借針灸書來看。

那王成順冷冷地道︰"你那叔叔李秀才雖是薦了你來,且將手中的活計做明白了就行了,這東西你學不來的。日後但能成為一個辨得藥的藥工就是了。"

李千听了,暗里一嘆,便不再言語。也是王成順的那句蔑視人的話深深地刺激了李千,令其無地自容之余,生出了一種學成本事待日後出人頭地的念頭。偶得閑時,便于王成順的桌子上翻閱一些醫書里關于針法經絡方面的內容來看。好在李千在安順堂手腳還算勤快,並沒有真正的討人厭去,他私下翻閱醫書,王成順也未刻意的去阻止,李千只是不能將那些醫書拿回家中去看罷了。不過王成順所存的針灸方面的書籍很少,又多放在自己的書房中,診室里的多是藥物方脈書,未能令李千系統的了解經絡和針法。

三年下來,李千雖是認遍了安順堂的幾百味藥物,但是他自家喜歡的針灸卻沒有太大的進步。甚至于十二經脈的都未曾見到。

這個時候,楊開的到來,令李千找到了一個能說話的伙伴。也是二人年齡相仿,又有師兄弟之稱,便自要好起來,僅僅十多天,便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談話中,楊開知道李千對針法感興趣,卻無相關的醫書來看,于是將《內經》中所載的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的經文抄錄了一份與了李千。

那十二經脈是︰

肺手太陰之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胃足陽明之脈,脾足太陰之脈,心少陰之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腎足少陰之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膽足少陽之脈,足厥陰肝經之脈。

奇經八脈為︰

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

李千見了這些經文,大喜過望,如獲至寶,感激地收了。以前在王成順叔佷身側,僅聞得部分經脈穴位之名,便是在王成順診案上的醫書里所獲取的針灸知識也是極少。也是那王成順主要務于方藥,粗略針法而已。日後成為一代針灸大家的李千,將楊開親自抄錄送與他的這數紙經脈經文,珍惜之極,收藏終生。

僅僅過了數日,早晚吟誦,李千便將這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經文倒背如流。世間大凡對某種術藝有所成者,首先必須要有極大的興趣才可。

楊開偶然聞得李千已是將那經脈的《內經》熟悉地背誦下來,自對李千生出敬佩之意。回到家里,索性從自己的醫書中挑出了《內經靈樞經》和錢乙的《針灸甲乙經》。第二天到了安順堂後,私下送與李千。

李千見狀,感激之余,卻是不敢受。說道︰"師弟抄錄經絡經文與我,已是感激不盡,如何再敢接這等珍貴的醫書!"

楊開道︰"師兄莫要客氣!書送與有用之人,才是那著書者的本意。這兩部醫書我暫時用不著的,日後讓我那做生意的舅舅出門時再為我購買回來就是了。師兄既有志獨修針法,少了針灸書怎能成。況且一部《黃帝內經》,講述針道的《靈樞經》便佔了一半去。可見古人尤重針道。針法快捷,簡便廉效,修成此道,一針獨可走天下。我們是朋友罷,這兩部書就算我借與你的,讀透了再還我就是了。"

李千听了,激動地道︰"師弟對我之恩,無以言報,日後必以所成相酬。"

楊開笑道︰"這樣最好!"

兩個孩子倒也惺惺相惜。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醫林志1︰雙龍記最新章節 | 醫林志1︰雙龍記全文閱讀 | 醫林志1︰雙龍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