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鐵血群英 漫說三國 五

作者 ︰ 北冥小漁

聯盟破裂

就在曹操得意洋洋進入漢中的當口,劉備正準備和孫權火並。前此孫權裝模作樣把荊州借給劉備(荊州是劉表的,劉表死了是劉琦的,劉琦死了愛給誰給誰,關孫權什麼事?),劉備因為勢力小弱,只好認了。暫且不管這是不是不平等條約,可是認同了就該遵守,偏偏劉備不想遵守。孫權來索還荊州,劉備總是以「等我得了益州,有了立錐之地,再還好了」作搪塞。這回劉備真的得了益州,孫權當然來要,劉備也表態願意先還一半,可是鎮守荊州的關羽偏偏不給。

關羽不過地方鎮守將領,又不是荊州王,劉備都下了命令了,他說不給就不給,這不是很奇怪嗎?劉備如果在背後沒有其它暗示,殺了誰我也不信。總之,孫權可真怒了,派呂蒙帶兵動手去搶,關羽也陳兵相向。劉備一听說,立刻親自統軍前來增援關羽——他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想還荊州,至此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吧。

眼看盟友鬧翻,行將火並,一向主張孫劉聯合的魯肅坐不住了,他寫信給關羽,要求和平談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單刀會」。和小說中不同,單刀會並非體現了關羽的英勇和魯肅的膽怯,相反,會議上魯肅有理有利有節,侃侃而談,關羽只是以「國家之事,我只管听命令」來敷衍。最後什麼協議都沒達成,就各自散去。

這個時候,倒是曹操幫了孫劉聯盟的忙。劉備才走到半道,就听說曹軍進入漢中的消息,急忙認輸,把荊州一分為二,湘水以東還孫權,湘水以西還姓劉。于是大家握手言歡,滿天烏雲盡散,各懷鬼胎的聯盟得以繼續。

曹操終究是老了,漢中之戰,已經讓他耗盡了心力,好不容易僥幸取勝,「既得隴,復望蜀乎」,也就退兵回去中原。他只留曹洪守漢中,派張郃統兵南下三巴。

三巴是指巴郡、巴東和巴西,幾乎包括整個四川東部。守備此處的劉備方將領,是張飛張益德。張飛並非小說中描寫的有勇無謀粗魯人,他智勇雙全(還擅長書法),在宕渠大敗曹營一流名將張郃,穩定了西川的民心士氣。為了幫助劉備抵御曹操的進攻,孫權也在此時向合肥進軍,牽制曹操西援的兵力。守衛合肥的是張遼,所部不過七千,而孫權足有十萬大軍,大家都以為這仗沒得打,趕緊向鄴城求援要緊,可是張遼偏偏不服︰「等到曹公派援兵來,咱們早就覆滅了,不如先殺一陣,挫敵銳氣,然後再守城不遲!」

沒有小說中設伏什麼的花樣,張遼不過挑了八百精銳,趁吳軍剛到,陣列未整,突然殺出。他披甲執戟,先殺二將,斬數十人,直入敵壘,沖到孫權面前。孫權大驚失色,逃到一處高坡上,任張遼百般叫罵,不敢下來。張遼從日出殺到中午,幾進幾出,沒人敢攔,吳人膽落。士氣既然低迷,戰斗力也就大打折扣,孫權連打了合肥十多天都拿不下來,只好撤兵。張遼從後追殺,又大破吳軍,幾乎逮到孫權。這就是演義中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張文遠大戰逍遙津」。

曹操于次年進位魏王,離皇帝只差一步了,可是他就是不去摘這唾手可得的勝利果實。「設天命真在魏,吾其為周文王乎」,是他豁達,反正大權在握,就不求皇帝的虛名了,還是終究當了那麼多年漢臣,有點香火之情,可就誰也說不準了。他現在墮入和袁紹當年一樣的繼承權陷阱中,反復權衡,終于還是立了次子曹丕為魏太子(長子曹昂早就在宛城戰死了)。曹丕多年當五官中郎將(丞相的副手),有實務經驗,看起來雖然不算聰明,然而很老實肯干。三子曹彰能征慣戰,可是為人粗暴,四子曹植只會紙上談兵,都不大可靠。

曹植因為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慘敗,很多人都對他深表同情,可是考察這個家伙的實務能力,其實未必很強。他的詩歌文章是很有名的,可是曹丕是「建安七子」的領袖、「建安文化」的開創者,就文學功底來說,也未必比兄弟差。曹操選擇曹丕,還是蠻有眼光的。並且曹操也狠,怕因為繼承權問題再起風波,干脆順手把支持曹植的楊修也給宰掉了——曹植的悲劇人生,從此更上一層樓。

這一年是曹操的立嗣年,也是天下文人的災荒年,中原鬧大瘟疫,「建安七子」中除去孔融、阮瑀早就死了以外,剩下五個,全部染病身亡。就在曹操得意洋洋進入漢中的當口,劉備正準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劉備攔住了曹軍的南下勢頭,休整滿一年,開始反攻了。他派張飛等進屯下辨,以圖漢中。曹洪揮軍來迎,雙方對峙又近一年。其間張飛派遣部將吳蘭、雷銅游兵北上,都被曹洪、張郃給砍了。劉備親自統兵援張飛,曹操也派隴上的夏侯淵來替換曹洪,同時自己西進到長安。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按照劉備軍師諸葛亮的「隆中對」方略,應該一路軍出漢川,一路軍出宛洛,相互策應北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漢中大戰一觸即發,荊州的關羽卻沒有多大舉動。他只是派無數間諜到曹魏領內策劃叛亂,最終宛城守將侯音等起兵造反,被駐扎樊城的大將曹仁平掉了。

拉回去再說漢中,劉備以法正為軍師,穩步前推到陽平關,殺死了曹操的愛將夏侯淵。關于夏侯淵之死,有兩種說法︰一是在定軍山中伏,被劉備將黃忠所斬;一是說劉備部隊在走馬谷焚燒鹿砦,夏侯淵輕騎往救,猝逢敵大軍,力戰陣亡。總之,曹操听說了這個消息痛哭不已,同時埋怨夏侯淵︰「早說了為將單憑勇力不行,要有智謀,妙才你怎麼不听呢!」

曹軍主將陣亡,士卒混亂,多虧司馬郭淮等力推張郃暫時統攝諸軍,才穩住了人心。曹操兵進漢中的時候,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偏向劉備了。曹操沒有辦法,竭盡畢生最後的智謀,才安然無恙地把諸軍拉出這塊死地。這是曹操戎馬一生中,打的最後一仗。劉備遂有漢中,並派大將孟達和義子劉封,東去取下房陵、上庸二郡,勢力膨脹到最大。劉備乃自稱漢中王。

漢中戰斗結束前後,荊州的關羽也動了,他統帥大軍北攻樊城。曹操派于禁整合附近的七支部隊前往支援,結果趕上天降暴雨,七軍被淹,全部覆沒。關羽復引水灌城,差點把整個樊城給淹嘍。曹仁想要突圍後撤,被汝南太守滿寵勸住了︰「樊城是北上的門戶,咱們一走,可就把黃河以南都送給關羽了,將軍您三思啊!」

這時候,關羽的間諜計劃又生成效,陸渾(在今河南省)民孫狼等起兵響應。曹操受不了了,一度想把漢獻帝從許昌接到自己身邊來,免得被亂民搶了出事。多虧丞相軍司馬司馬懿勸阻。司馬懿並獻計,關羽勢力膨脹,孫權一定不高興,不如暗中慫恿孫權進攻關羽。

關羽驕傲自大,孫權早就不滿,偏偏雲長毫無政治眼光,在這種形勢下還要去招惹本來就不穩固的盟友。他擒獲了于禁許多兵馬,糧食不夠,就動手搶防區附近東吳的糧倉。孫權恨他恨得牙癢癢的,曹操密使一到,立刻答應背後捅刀子。

孫權終究不是自己人,不可靠,曹操另外急調剛從漢中出來的大將徐晃,帶了一批新兵去救援樊城。徐晃用聲東擊西之計,長驅直入連營,大敗關羽,解了樊城之圍。這仗打得漂亮,連曹操都贊不絕口。關羽暫時敗退,可還不死心,依舊在樊城附近徘徊,準備卷土重來——可就在這時候,東吳終于下黑手了。

東吳大都督呂蒙呂子明,和去世的前任魯肅不同,是典型的鷹派,主張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他早就盯著荊州很久了,看到關羽因為前方戰局不利而幾乎把後方的留守兵馬調空,就讓士兵偽裝商人,白衣渡江,襲取了江陵,守將麋芳和傅士仁等投降。呂蒙入了荊州,約束士卒,撫慰百姓,軍紀很好,地方上很擁護,他趁機讓軍屬們給前線士兵寫信,告訴他們吳軍的善政。

當初孫權才答應曹操夾攻關羽,曹操就讓曹仁把這個消息暗通給敵人,想讓他不戰自退,回去和孫權狗咬狗,可是關羽愣不相信。等到這時候,東吳使者到了樊城附近,關羽才知道老窩被端。他急忙冒著被徐晃追殺的危險回軍,可是手下兵卒接到家信,紛紛逃散——怎麼能讓敵人隨便在自己營中散布不利于己的消息呢,關羽實在太傻了。等關羽跑到麥城,手下兵卒剩下不過數千,呂蒙一鼓而下,砍下關羽和他兒子關平的首級,送給孫權,孫權又送給了曹操。瞧這父子倆走的遠路……

吳蜀聯盟,徹底破裂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鐵血群英最新章節 | 三國之鐵血群英全文閱讀 | 三國之鐵血群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