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好季節,它能給予生命昂揚的激情,給予生命飽滿的精神,給予生命無限的活力。但是,有的人一進入春天,人就特別容易犯困,睡覺睡不醒,工作也沒精神,總之它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不少。因此,我們應該在春季萬物復蘇的美好時光里,讓自己的精神煥然一新,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和生活。
讓身體隨著春天的陽氣升發變化
春季,是最適合養生保健的季節。天氣回暖,草木復蘇,人體的陽氣也順其自然,向上、向外生發。中醫養生學認為,養生應掌握春令之氣生發的特點,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協調好四個辯證關系,才能保障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大自然的陽氣在冬季初生,但卻未動,其主要是為了儲備充足的能量,以便濡養來年萬物所需,經過一個冬天的的儲備,到立春開始逐步向外生發,陽氣的生發也意味著生命活力的開始,此時萬物開始慢慢充滿微生機。
人生長在大自然中,與大自然氣息相連,立春之後,人體內部的陽氣也應順天之序及時生發,生長。由于工作,生活的不規律,很多人的氣機不能與大自然保持同步,這就需要我們科學合理的調整生活作息規律,以保證我們的身心健康和諧,而最佳的調整時間就是每一個節氣了。要想讓人體也隨著大自然的陽氣變化生發,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捂與凍
為適應天氣變化,古人有「春捂秋凍」之說。春季天氣變化大,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機體,使陽氣旺盛,抵抗力增強,有效地預防多種春季傳染病。春天在氣溫上升時,仍要注意防寒保暖,適當增減衣物。
靜與動
春季人體陽氣生發,周身氣血調和,經脈松弛,陽氣較易散泄。因此人們在鍛煉時要注意控制運動量,以參加活動量小的運動為宜,避免大汗淋灕使陽氣受損。晨練宜舒緩柔和,動靜結合,老人宜在戶外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以達到吸納春陽、吐故納新之目的。
陽與陰
冬季天氣寒冷,陰氣外逼陽氣內斂,人體新陳代謝趨緩,萬物蟄伏,是蓄養待發的時期。到了春季,陰氣下沉,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趨于活躍,體內之陽與外界春之陽氣相應滋長,因此春季是養陽的最佳時節。但是,由于春季天氣變化不定,風邪易入,又值百病滋生之時,要特別注意陰陽調和,以防損傷到人體正氣。
甘與酸
春季人體處于肝旺之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亢升,損傷脾胃,故不宜過多食用。而甘辛之品有利于養肝護脾,因此可適量攝入蔥、棗、花生、蜂蜜、新鮮黃綠色的蔬菜、水果及干果等。春季進補的原則,應以平補為主,忌大辛大熱的滋補品。春季百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大量花粉,是過敏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有慢性疾病或是過敏體質的人,春季一定要忌口,忌食「發物」,如蝦、蟹、咸菜等食物,否則舊病極易復發。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個方面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保養體內陽氣
《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春夏養陽」。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應注重對體內陽氣的保養。陽氣就是通常人們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產熱機能和新陳代謝能力。
春季氣候多風善變,北方還有供暖造成的溫度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要給身體一個最起碼的溫度保障。穿衣蓋被都以稍多稍厚為宜,只要不會出很多汗即可。特別強調的是,要注意背部保暖。
注意作息起居
春天到來之時,白日漸長,黑夜縮短,人的作息起居也應該有一種主動的調整適應。按照古人四季養生的原則,春天應該「早臥早起」。春日的清晨陽氣初升,此時與之順應,身體活動起來帶動氣血的運行,才能激發防病御邪的「正氣」。
加強戶外運動
在溫度適宜、風力輕柔的春日里,接觸戶外環境,盡可能多的呼吸新鮮空氣和曬太陽。經過冬天在室內的長期封閉,此時多與天地自然之氣做一番溝通交流,對身心健康有益,這是不言自明的。
乍暖還寒,適當「春捂」疾病少
從古至今,善于養生的醫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民間常常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專家認為,「春捂」這種民間的傳統習慣有一定道理。因此,我們在養生過程中,要注意「春捂」。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月兌掉棉衣。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正如俗話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一旦過早月兌掉棉衣,氣溫降低,給人的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來個突然襲擊,會使其措手不及,難于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人體。
現代的人們也早已認識到,如過早月兌去棉衣,極易受寒,寒則傷肺,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病。春天還是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攝。
不忙月兌衣,「春捂」得法,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春天適當捂一捂,可以減少疾病。專家認為,「春捂」有以下好處︰
第一,有利于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體保持恆定的溫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就會破壞人體恆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第二,「春捂」有利于抵御風寒。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蘇,原先處于「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當冷風襲來時,就能長驅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第三,「春捂」有利于適應季節的變化,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許多人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由此可見,「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醫生的建議,對于「春捂」要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于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根據對「春捂」的科學研究,專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于「操作」的數據,稱為「春捂指數」。
把握時機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繆。醫療氣象學家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
注意氣溫
15c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c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c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則春捂可結束了。
小心溫差
日夜溫差大于8c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在認為,日夜溫差大于8c是該捂的信號。
把握時間
7∼14天恰到好處。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月兌棉衣凍成病」的情況,因為你沒捂到位。怎樣才算到位?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知道了「春捂指數」後,就要清楚如何做,「春捂」才更有效果,綜合專家的意見,我們整理如下︰
1.衣服要遞減
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系處于「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于一下子月兌掉衣物,而應一件一件地月兌,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
2.「春捂」應「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寧過于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所以,春天還是以遵循「下厚上薄」為好。
3.「春捂」要有度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于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松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特別是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月復瀉、吐女乃,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這是由于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高,如果「春捂」過了頭,就易誘發中暑。
5.春捂重在下半身
初春季節,因著涼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禍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發季節病或舊病復發,尤其是婦科,痛經、功能性出血等病患者明顯增多。每年冬去春來因愛美而受涼致病的女性急劇增加;下月復脹痛、月經不調、出血淋灕不盡者大有人在。這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而造成的惡果。所以,為了您的健康,春天還是捂住為好。
6.春捂也要鍛煉
中醫認為,防病如御敵。春捂只是被動防御。要想防疾健身,還必須從春天開始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
中醫講︰四季之中,春天屬木,而人體的五髒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髒在人體內是主理疏泄與藏血,非常重要,因此,養肝就要從春天開始。
春季養生重點在養肝。肝屬木,主疏泄,喜條達、舒暢而惡抑郁。肝氣不舒的人,經常感到郁悶,心情不佳,總想嘆氣,長呼一口氣才覺得舒服,容易打嗝,容易情緒變化。
而入春時,人體陽氣升發使皮膚腠理疏開,而早春乍暖還寒,突如其來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膚腠理密閉,忽開忽閉的調節功能一時來不及轉變,肝功能便受損,引起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它髒腑器官受干擾而導致疾患發作。那麼,哪些人春天更應該養肝呢?主要有這幾類︰
工作壓力大,火氣旺的人
在春天,工作強度大的上班族們最要關心自己的肝髒。過度操勞的結果之一就是肝氣偏弱,因為長時間的工作狀態讓身體各器官血液需求量大大增加,血氣消耗很大,而肝是體內的藏血器官,疲于工作就會受損。
還有一個養肝重點對象就是肝火旺盛的人。雖說春天天氣好,但陽氣驟升引動體內熱氣,熱性體質的人經常「肝火」旺盛,就像一個火藥桶被引爆了一樣,最吃虧的就是肝髒。尤其眼下距離春節長假過去還沒多久,工作生活學習並未完全步入正軌,這個時候千萬要控制好情緒。要是發現最近一陣子老長痘痘,動動就容易出汗,那就要小心肝病來襲。
生活習慣不健康者
說到肝病,不得不提到脂肪肝。早兩年關于脂肪肝的說法多了,很多人也沒把這個毛病當回事,認為只是種富貴病,也沒什麼大礙。其實,近段時間,專家們發現,脂肪肝是肝縴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一個重要誘因。而提到脂肪肝,有專家特別提到了三個很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壞習慣︰
1.不吃早飯。不良的飲食習慣會擾亂人體代謝動態,為脂肪肝的發病提供條件。這麼解釋吧,不吃早飯,中飯簡單解決,把一天的吃飯任務都「壓」到晚飯這一頓上,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平衡,容易使人發胖。哪怕一天進食的能量相等,不吃早飯會因為白天工作量大而存在營養不良,而晚上一頓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餐,則會使營養物質不能利用而積聚,日久則成脂肪肝。
2.經常熬夜也會誘發脂肪肝。某醫院曾收治一位身為企業高管的肝病患者,這位患者其它什麼生活飲食習慣都好,就是有一點沒辦法,每天晚上要審查把關,到凌晨3點後才能入睡,後來一檢查,他患上了脂肪肝。原因說來也不難理解,中醫理論認為肝膽在23時至次日凌晨3時最興奮,各個髒腑的血液都經過肝,肝膽在此刻發揮其解毒作用達到最高峰,人在此時也應順應自然保證充足的休息,所謂「靜臥血歸肝」就是這個道理。可每天熬夜錯過了肝髒的最佳工作期,身體里的毒素不能及時排出,就「攢」出了肝病。
3.有些人吃海鮮時喜歡喝啤酒,眼下各種貝類水產開始上市,一部分人又開始打開胃口了。且慢,看完以下例子再考慮要不要海鮮配啤酒︰浙江省內某海濱城市的一家公司在來杭體檢時發現,全體單位員工都患上了脂肪肝,什麼原因?跟員工熱捧的「海鮮配啤酒」吃法月兌不了干系。不少海鮮類食物,如海魚、蟹類、魷魚都含有豐富的甘油三酯、膽固醇,這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給肝髒增加了承重的負擔,而酒精又是損害肝髒的「頭號」殺手,雙管齊下,你脆弱的肝髒是很難承受的。
由此可見,不注意養肝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多的危害,我們只有在春季加強對肝髒的保健,才能維護它的健康。下面就詳細介紹春季養肝的幾點要求︰
一.主動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