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 第43章 天然仙草益養生,《本草》教你巧辯明星藥材之功效(1)

作者 ︰ 靜濤

《本草綱目》這部奇書中介紹了數不清的食材和藥材,從天上到地上,從陸地到水里,從植物到動物,可以應有盡有。那麼,在這些藥材中,有哪些是最著名的呢,用當代的話說,哪些是可以成為明星藥材的呢?說它們是明星,是因此它們在養生和治病方面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為此,特為大家介紹柴胡、人參、桂圓、鹿茸、地黃、紅棗等幾種明星食材。

柴胡——感冒發燒之克星

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有疏散退熱,舒肝,升陽之功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月兌垂,月兌肛等癥。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療流感病毒、結核桿菌、瘧原蟲所引起的疾病。

柴胡是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有2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是疏散退熱、舒肝、升陽之要藥。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 ,甾醇,揮發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此外,尚含有生物堿、黃酮類、山  、葡萄糖、氨基酸等。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前者習稱「北柴胡」,後者習稱「南柴胡」。柴胡名稱的由來有個民間傳說︰

從前,一地主家有兩個長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發熱後又發冷。地主把姓胡的趕出家,姓柴的一氣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動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餓了,無意中拔了身邊的一種葉似竹葉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體輕松些了。待姓柴的回來,便以實告。姓柴的認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讓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們2人便用此草為人治病,並以此草起名「柴胡」。

柴胡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睫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並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考》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對照以上本草所載產地、分布及植物形態,主要種類應為柴胡和狹葉柴胡。柴胡原產我國。朝鮮、日本、俄羅斯也有分布。

關于柴胡的功效,《本草綱目》有詳細的介紹︰

柴胡,味苦,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升而不降,陽中陰也。無毒。入手足少陽、厥陰之四經。瀉肝膽之邪,去心下痞悶,解痰結,除煩熱,尤治瘡瘍,散諸經血凝氣聚,止偏頭風,胸脅刺痛,通達表里邪氣,善解潮熱。傷寒門中必須之藥,不獨瘧癥、郁癥之要劑也。婦人胎產前後,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為佐使,而不可為君臣。蓋柴胡入于表里之間,自能通達經絡,故可為佐使,而性又輕清微寒,所到之處,春風和氣,善于解紛,所以用之,無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無不宜,無論可用不可用,動即用之。

綜合《本草綱目》的功效介紹,再結合現代醫學,柴胡在現實生活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幾種︰

1.解熱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 和揮發油,對多種原因引起的發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熱迅速的特點。

2.抗菌抗病毒作用︰據研究證實,柴胡除具有抑制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此,柴胡不僅能夠用于治療感冒,對感冒引起的各種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3.鎮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 有很強的鎮咳作用,其鎮咳作用與西藥相當,但卻沒有西藥所具有的胃腸道反應和成癮性。

4.調節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同時又能預防和治療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如果你得了病,對于不同的病癥,你知道該如何服用柴胡嗎?吃藥就要對癥下藥,對于不同的病癥,柴胡的配方為︰

1、傷寒余熱。用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二錢,煎服。

2、小兒骨熱。用柴胡四兩、丹砂三錢,共研為末,拌豬膽汁和飯蒸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桃仁、烏梅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虛勞發熱。用柴胡、人參等分,每服三錢,加姜棗同水煎服。

4、濕熱黃疸。用柴胡一兩、甘草二錢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適當分次服完。

5、眼楮昏暗。用柴胡二錢半、決明子七錢半,共研為末,人乳調勻,敷眼上。

6、積熱下痢。用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後空心服下即可。

前面提到了小柴胡湯,除了上面提到的功效,它還有何重要奇效呢?專家建議用小柴胡湯治療感冒咳嗽,效果奇佳。

《醫學實在易》注小柴胡湯時謂︰「胸中支飲咳源頭,方外奇方莫漫求,更有小柴加減法,通調津液效優優」。而小柴胡湯所治之癥中原有「或咳」一癥,可見咳嗽有屬少陽病者,感冒後久咳當屬此類。

首先,二者都是外感病的一個病理階段。此時邪氣已不太亢盛,正氣也顯不足,所以《傷寒論》中指出少陽病的主癥是「往來寒熱」。其病機是「正邪分爭」,即邪氣不能長驅直入,正氣也不能一鼓祛邪外出,相持不下。其脈象弦細,細脈為不足之象。感冒後久咳,此時外邪已除,病位已離表,以咳嗽為主,顯然也未至陽明之里。咳嗽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也是正邪相爭的一種表現,久咳不愈也表示正邪相持不下。

其次,少陽的病機主要是樞機不利和三焦阻隔。因為三焦為元氣之別使,可通行元氣和津液,三焦阻隔則可致氣機和津液運行障礙,而見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等癥。所以,《傷寒論》第96條提出了小柴胡湯的七個或然證,有咳、悸、小便不利、渴等;第230條指出「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苔白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顯然,感冒後久咳其病機與此相似,若按照咳嗽的常規辨治方法,因沒有抓住病機關鍵,所以無效。

若患者表證已除,久咳不愈,多白痰,易咳出,胸肋疼痛、舌淡、苔薄白膩。脈不浮或見細而無力,可用小柴胡湯加細辛、干姜、馬 鈴、陳皮、蘇子等;若見咳吐黃痰、舌紅、苔黃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湯;若病人還有明顯的表證,或復感外邪,可隨其風寒、風熱而用柴胡桂枝湯、柴胡麻黃湯、柴胡銀翹散、柴胡桑菊飲之類。

人參——補氣之聖藥

人參為東北特產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古代人參的雅稱為地精、神草。如今,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人參主要產于東北三省,那里以黑土地而聞名于世,所以,人參得坤土之氣,主入脾土。另外,從本質上來說,人是 蟲,屬于坤土,人參之所以像人形,正是得了較多的坤土之氣。所以不論從哪方面講,人參都可以補益人體元氣,更是補脾的大藥。

此外,關于人參還有一段傳說︰

深秋的一天,有兩兄弟要進山去打獵。進山後,兄弟倆打了不少野物。正當他們繼續追捕獵物時,天開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沒辦法,兩人只好躲進一個山洞,他們除了在山洞里燒吃野物,還到洞旁邊挖些野生植物來充饑。一天,他們發現一種外形很像人形的東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許多,當水果吃。不久,他們發覺,這種東西雖然吃了渾身長勁兒,但是多吃會出鼻血。為此,他們每天只吃一點點,不敢多吃。轉眼間冬去春來,冰雪消融,兄弟倆扛著許多獵物,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見他們還活著,而且長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們在山里吃了些什麼。他們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並把帶回來的幾枝植物根塊給大家看。村民們一看,這東西很像人,卻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有個長者笑著說︰「它長得像人,你們兩兄弟又虧它相助才得以生還,就叫它‘人生’吧!」後來,人們又把「人生」改叫「人參」了。

那麼,人參在醫學上都有什麼功效呢?在中國醫藥史上,使用人參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在戰國時代,良醫扁鵲對人參藥性和療效已有了解;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藥中上品。明代著名中醫學者龔居中在《四百味歌擴》中列為第一條︰「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成為無數中醫入門的第一句背誦歌訣。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人參︰

人參,味甘,氣溫、微寒、氣味俱輕,可升可降,陽中有陰,無毒。乃補氣之聖藥,活人之靈苗也。能入五髒六腑,無經不到,非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腎也。五髒之中,尤專入肺、入脾。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腎者十之三耳。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運頭痛,反胃吐食,滑瀉久痢,小便頻數,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人參還有很高的養生價值。它增強機體對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並提高腦力勞動效率,減少疲勞,增加體力,改善睡眠狀態。小劑量人參還有類似強心 的作用,能促進男女性腺機能,並有降血糖、降膽固醇、抗利尿等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某科研單位研究了某種以人參為主藥的保健品,它使小鼠平均壽命延長了18.3%,最長壽命延長53.3%;使果蠅壽命平均延長10.8%。這些都足以表明,乾隆、慈禧常用人參,對于健身延年,確實頗有道理。

因此,老年人經常少量地服用人參對于推遲衰老、益壽延年,是大有裨益的,但應根據各種人參性味偏頗適當運用。一般來說,氣虛兼見四肢逆冷者,則宜服紅參、高麗參;陰虛火旺、喘咳痰血者,宜用西洋參;暑熱天氣,以服生曬參和皮尾參為好。

人參除了藥用和養生價值外,還有美容的功效。人參自古以來擁有「百草之王」的美譽,更被東方醫學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人參的主要成份是人參皂、人參活素、少量揮發油、各種氨基酸和 類、葡萄糖、果糖、果膠以及維生素b1、b2、煙酸、泛酸等。

人參的浸出液可被皮膚緩慢吸收、對皮膚沒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調節皮膚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膚月兌水、硬化、起皺,長期堅持使用含人參的產品,能增強皮膚彈性,使細胞獲得新生。同時人參活性物質還具有抑制黑色素的還原性能,使皮膚潔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數不勝數,是護膚美容的極品。

人參加在洗發劑中能使頭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可增加頭發的營養,提高頭發的韌性,減少月兌發、斷發、對損傷的頭發具有保護作用。人參內服不僅強身也會起到抗老及護膚美容作用。將人參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臉,或將人參煎成濃汁,每日往洗臉水倒一點,用含人參的甘油搓臉或人參水洗臉,能讓皮膚相當滋潤。

人參有這麼多的功效,那它到底該怎麼食用呢?其實,人參有很多種食用方法,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來選擇︰

1.炖服。將人參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鍋內蒸炖4~5小時即可服用。

2.嚼食。以2~3片人參含于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3.磨粉。將人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4.沖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5.泡酒。將整根人參可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6.炖煮食品。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人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下面就介紹兩道人參炖煮菜肴,如果你有條件,也可試著做做。

桂圓——補心健脾之佳品

桂圓因其種圓黑光澤,種臍突起呈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楮,所以得名龍眼。新鮮的桂圓肉質極女敕,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實為其它果品所不及。鮮桂圓烘成干果後即成為中藥里的桂圓。

桂圓原產于中國南方,是亞熱帶的珍果之一,是無患子科植物桂圓的假種皮,主產于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此外台灣、雲南和貴州南部也有出產,其中福建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

桂圓又稱龍眼,主要功能是安神,治失眠、健忘、驚悸。古人很推崇桂圓的營養價值,《神農本草經》記載︰桂圓肉有治療「五髒邪氣,安志厭食」的功效,稱「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桂圓有著很高的藥物價值。其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適用于心脾兩虛證及氣血兩虛證患者。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與神志,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關。脾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營養。如果人們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可導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癥狀。桂圓肉甘溫滋補,入心脾兩經,功善補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膩,不壅氣,實為補心健脾之佳品。久病體虛或老年體衰者,常有氣血不足之證,而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心悸氣短等癥,桂圓肉既補心脾,又益氣血,甘甜平和,有較好療效。

現代醫學還研究證實,桂圓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粗縴維及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桂圓肉能夠抑制脂質過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黴活性,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桂圓肉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強機體素質等作用。

研究發現,桂圓對癌細胞的抑制率超過90%,婦女更年期是婦科腫瘤好發的階段,適當吃些桂圓有利健康;桂圓有補益作用,對病後需要調養及體質虛弱的人有輔助療效。

此外,桂圓可制成罐頭、酒、膏、醬等,亦可加工成桂園干肉等。桂圓樹木質堅硬,紋理細致優美,是制作高級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種精巧工藝品。

桂圓可入藥,能加工罐頭,更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桂圓的菜單︰

桂圓紅棗粥

此粥適宜夜眠不穩、精神不寧、意志不集中、多汗等,可調和經絡回圈、和顏潤色。紅棗對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乳腺很有幫助,而且它和桂圓還具有極佳的補血養氣效果!

做法︰洗淨紅棗,桂圓,白米1杯,洗淨晾干一刻鐘;白米入煮鍋,加水熬粥,煮至約四成熟時,放入紅棗、桂圓續煮,最後放紅糖調味。

山藥桂圓粥

原料︰生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三個,五味子3克。白糖、水適量。做法︰將生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藥片、桂圓肉、荔枝肉(鮮肉更佳)、五味子、水同煮,高火30分鐘,煮好後加白糖攪勻即可。

桂圓紅棗茶

原料︰桂圓肉20克、紅棗10顆、紅糖10克。做法︰1.將紅棗洗淨,切開後去籽。2.將切好的紅棗及桂圓肉加入500ml的水,先用大火燒開,再以小火煮至湯汁入味。3.將桂圓及紅棗撈出,加入紅糖,放涼後即可飲用。

適用年齡︰8個月以上嬰幼兒

好處︰桂圓本身就具有甜味,使用時可以減少用糖量。

鹿茸——補養精血有奇效

鹿茸是一種傳統的名貴藥材,《本草綱目》中記載︰「鹿茸能生津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益氣強志」。近代的科學研究進一步證明,鹿茸具有調節機體新陳代謝和促進各種生理機能活動的作用。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最新章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文閱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