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前世約了你 青龍潭祈雨

作者 ︰ 黃成松

雲貴高原的干旱從09年的下半年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春天,沒有一滴雨。奢渡河畔的田地自然逃不過這氣候的侵襲,很多樹木被干死,桃園里的桃花因為干旱的氣候,也沒有了往年的水靈。田野里秋天種下的小麥基本被枯死,空氣中盡是泥土的焦土味。眼看就要種植稻谷玉米了,可是這干旱的氣候終究無法下種。有些地方井水干涸了,人畜飲水受到嚴重威脅。萬物都在渴求一場甘霖。每天早上醒來,看見那天邊的朝霞,人們只好望著那依然火紅的太陽嘆氣。

在干旱的日子里,人們心里雖然著急,但還是互相安慰,相信那雨肯定會如期降臨,一解人們的燃眉之急。人們從立春日就開始期盼,立春的時候雨還是沒有來,就又開始期盼驚蟄天。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大地春回,萬物復蘇的標志。古人雲︰春雷響,萬物長。驚蟄一般是在九九艷陽天,那時候氣溫回升,花草萌芽,春雷初鳴,雨水增多。然而,那年的驚蟄天來時也是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鸝鳴叫,紫燕歸來。在下午的時候,天空倒是陰了那麼一會,確實是響了幾聲悶雷的,但一天到晚,就是不見有任何雨的蛛絲馬跡。驚蟄過後,雨還是沒有來。人們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踏青節,即農歷二月二了。

「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歷二月,處于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天上「龍抬頭」的時候,地上東風來了,春天正式來到人間,楊柳依依,芳草萋萋,雨水逐漸多了起來。

二月二是一個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日子。按我們奢渡河農村的風俗,二月二是不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們怕挖地動土驚動青龍,破壞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人們都相信農歷的二月二是個水日子,多多少少應該是會下點雨的。如果這一天沒有雨水的話,那這一年就很少下雨,就難得一個豐收年了。如果再這一天祈龍賜雨,則一年四季就會風調雨順。所以,面對干旱了半年沒有一點雨滴,莊稼無法播種的的嚴重局面,在二月二快要來臨的前幾天,我們奢渡河畔四鄉八村的村民們沒有辦法,只好走村躥戶,挨家挨戶游說,組織了一個祈雨協會,開始緊密鑼鼓的準備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祈雨活動。二月二那天,萬余村民集結在奢渡河畔的青龍峽,在青龍峽的青龍潭邊設神台,殺豬宰羊祭祀龍王,祈禱行雨。

奢渡河畔四鄉八村的村民捐資捐物,最後祈雨協會用募集的資金買來一口肥豬,一只大山羊,作為祭品,開始了祈雨活動。祈雨活動一切按固有的老規矩來,這是百年不遇的大旱,禮節得相當大,不關是祭品要濃重,祭祀的排場也要大。祈雨有大祈和小祈兩種,大祈是七天,小祈是三天。奢渡河的祈雨活動是大祈,據老輩人說,自解放以來,這里雖說不是風調雨順,但雨水還算充足,唯獨今年例外,幾個月地連續干旱,看來這雨不進行大祈活動,是求不來的了。

二月二那天,天還沒有亮,祈雨協會和萬余鄉民就已經齊聚青龍峽。在青龍潭的神台前,祈雨協會請來的道士們開始做起了法事。這法事要做七天,一天早中晚各做七場,七天要做滿七七四十九場。青龍峽河畔,一天到晚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人山人海,有當地農民,也有外面來看熱鬧的閑人或者找新聞的報社記者。

青龍潭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位于米羅盤龍兩鄉的交界,在奢渡河的一個大峽谷,青龍峽中。當地傳說,這潭里住有一條青龍,來自南海,夜宿青龍峽,感覺這地方不錯,就在這里居住了下來。在很久遠的時候,盤龍鄉有農民上山采摘野果,在青龍峽看見一個老人在河邊洗澡,有些好奇就走過去看。老人對那個農民說,他一天沒有吃東西了,希望農民給他一些桃子吃。淳樸的農民把身上所有的果子全部送給老人。老人一口一個,吃的津津有味。吃罷果子,老人對農民說,老鄉,我吃了你的東西,總的要表達一會我的謝意。以後如果這地方天不行雨,你就來這里找我。老人指著河岸邊岩石下的一個水潭對農民說,你只要對著這水潭喊一聲「青龍老人送水來」,天就會下雨了。說完,老人飄然而去,只听一陣電閃雷鳴,老人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飛向了蒼穹。從此,這個水潭就叫做青龍潭。干旱的時候,人們來這里祈雨,每一次都如願。于是,當地人就在青龍潭旁邊的岩石下建起了龍王廟,這些年龍王廟年久失修,天氣干旱,人們再次想起這個被遺忘了多年的地方,迷信的村民們紛紛認為是對青龍老人的漠視惹惱了他老人家,故天不降雨。人們在祈雨活動前重修了龍王廟,重塑龍王爺金身。

祈雨典禮開始,三炮響過,祈雨活動的主祭司,年屆八十的鄉賢楊二先生登台宣讀祈雨祭文。現場氣氛一下子肅穆下來。楊二先生宣讀完祭文,三拜九叩,代表了奢渡河四鄉八村的老百姓表達了怠慢龍王老人家的懺悔,許下了世世代代永繼青龍廟香火的美好願望,祈求龍王爺顯靈,降下甘霖,普渡眾生。

第二個環節是千名村民七人一組,排好隊,手拿果品,前赴後繼來到青龍潭邊,齊聲高喊「青龍老人送水來」,喊滿七七四十九句,邊喊邊叩頭,然後向潭里進獻果品,紛紛把手中的水果呀,糕點呀,錢幣之類的東西丟往潭水里。丟往潭水里的東西必須要干淨的,否則龍王是不會要的。干淨的東西會沉到水底,不干淨的龍王不要,就懸浮在水面。有祭祀的人負責在旁邊看守,如果有東西漂浮在水面,就得趕緊打撈上來,三跪九叩,向龍王爺道歉,請求他的寬恕,希望不要影響他行雨的心情。這個環節耗費時間最長,差不多要兩個小時左右,村民們的虔誠讓人感動。

接下來是取水。取水環節很古怪。負責取水的必須是十二名寡婦,一律要穿青布衣服,頭上纏著楊柳條,蒙著半邊臉,次第來到水潭邊。取水時,寡婦們的步伐也是相當考究,要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取水時不能看直視潭里,要把頭歪在一邊。取水時要唱歌︰龍抬頭,龍抬頭,十二寡婦來取水,龍王老爺發慈悲。天干地裂成焦土,青龍老王送水來……水取好後,必須右腳在前,左腳在後,一步步往回走,不能回頭,不能言語,不能東張西望,一路回到各自的村里,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說話。這是個相當嚴格的工作,而且奢渡河的風俗,認為在祈雨活動中遇到取水的寡婦回來,是不好的征兆,所以人們也是盡量避開。

取水結束後,在龍王廟的神龕前,人們會放上一個卷宗,上面密密麻麻的簽有祈雨的人們的名字,還有這些人按下的紅紅的手印。這個卷宗的內涵特別豐富。如果卷宗放在神龕前,濕得快的話,那說明不久就有雨了,如果卷宗的濕度特別大的話,說明不僅有雨,還是一場大雨。卷宗每隔八小時取出來看一次,道士們小心翼翼的對著卷宗念完經後,開始去測量是否干濕。如果還在干的話,就繼續祈禱,如果已經濕了,則趕忙道謝,許下願望,然後交給法師燒掉。因為,向龍王要雨多了,會適得其反,雨下多了,就會發生水災,所以人們的祈雨是懂得適可而止的。

那個春天,奢渡河畔的祈雨大會整整擺了七天。開始幾天,卷宗一直都是干的,祈雨的人們一直很著急,道士們的經也念的更賣力了。我是在祈雨大會的第五天去現場的。那時候卷宗還沒有濕,人們坐在河灘上很焦急的看著太陽,無精打采。

這場祈雨活動聲勢浩大,驚動了政府,官方開始介入。我去的那天,盤龍來了一個副鄉長,正在河灘上苦口婆心的游說鄉民們回家去。副鄉長道︰

「鄉親們,天氣預報說,最近就會有雨了,你們在這里瞎折騰雨也是不會下的呀,還是回家去吧。莊稼種不了,政府會給你們發補貼,我們是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

一個農民大聲說道︰

「補貼有球用,每家每戶就他媽一兩百塊錢,不夠我一個人吃一個月,剩下的日子怎麼辦?一家五口人一年的生計哪里去找?我那幾畝地的稻子每年要打下數千斤,一家五口人就靠那過日子。祈雨總比盼官好啦。」

很多鄉民跟著附和道︰

「對,天不下雨,我們也要死等。政府政策倒是好,可是那點補貼實在是少得可憐啊。」

副鄉長道︰

「你們的情況政府已經向省里面,向中央上報了。目前已經有調查組下來了,到時候我們會深入基層調研你們的損失情況,每戶適當增加補貼的。」

一個女的蠻聲蠻氣的道︰

「鄉長,你說,要是一年都不下雨,我們會得到全額補償麼。」

副鄉長道︰

「老鄉啊,這回是整個西南大旱啊,不止是我們貴州,雲南四川也在干旱啊。我不敢打包票,但政府總會保證你們有飯吃。」

突然,從龍王廟跑出來一個中年人,他拿著卷宗,紅光滿面,激動地喊道︰

「濕了,濕了,紙濕了!大家快來看,紙濕了!」

「啊?!紙濕啦?!」

「真的,濕了。」

「蒼天啊,龍王爺啊,你終于睜開眼楮了。」一個手持拐杖,白發蒼蒼的老人在河岸邊呼天叫地,白胡子因為激動和喜悅,一抖一抖,抖落了幾滴蒼老的淚。

河灘上一片沸騰,人們紛紛從地上坐起,涌向青龍潭邊,涌向龍王廟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在前世約了你最新章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文閱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集閱讀